?

糧食經濟視野下的茶類食品開發策略研究

2017-02-05 09:02林超群
福建茶葉 2017年8期
關鍵詞:類食品粘性食品

林超群

(四川工商學院,四川眉山 620000)

糧食經濟視野下的茶類食品開發策略研究

林超群

(四川工商學院,四川眉山 620000)

在“互聯網+”時代下來探討茶類食品開發問題,需要在O2O模式下來展開。但這里的O2O模式并不能被簡單理解為:線上下單和線下銷售,而是借助粉絲經濟的開展,在食品外觀設計、口感定位等諸多方面與粉絲建立起高頻互動,最終在滿足粉絲需求偏好的基礎上,來提升茶類食品的生產與流通績效。具體的開發策略為:多渠道培養茶食品粉絲群體、與粉絲互動下確立產品項目、圍繞養身需求明確互補功能、采納粉絲建議縮短開發周期。

糧食經濟;茶類食品;開發策略;粉絲

從經濟功能進行區分,糧食經濟包括生產和流通兩個板塊。那么在糧食經濟視野下來考察茶類食品的開發問題,也需要從生產和流通這兩大領域來展開。對于茶類食品的生產性開發而言,則涉及到食品加工工藝知識,故而不作為本文討論的重點。而對于茶類食品的流通性開發來講,則涉及到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和產品的市場推廣??梢?,著重討論流通性的開發策略,更能與糧食經濟視野相契合。在“互聯網+”時代下來探討茶類食品開發問題,需要在O2O模式下來展開。但本文所提出的O2O模式并不能被簡單理解為:線上下單和線下銷售,而是借助粉絲經濟的開展,在食品外觀設計、口感定位等諸多方面與粉絲建立起高頻互動,最終在滿足粉絲需求偏好的基礎上,來提升茶類食品的生產與流通績效。

1 糧食經濟視野下的開發要求分析

審視我國糧食經濟在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從中可以將茶類食品開發的要求做以下三個方面的分析。

1.1 增強對市場需求結構響應時效

增強對市場需求結構的響應時效,首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再者也是茶類食品企業立足市場的必然選擇。由于市場需求結構信息的聚集和呈現存在著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在反饋到企業時已產生明顯的時滯。這就意味著,茶類食品企業需要改變對市場需求結構信息收集的傳統模式,應通過創新市場調研途徑和吸收“互聯網+”時代下的相關案例經驗,來實現與市場需求結構演化的實時聯動。只有這樣,才能在同業中搶占先機。

1.2 降低在倉儲過程中的食品損耗

倉儲活動構成了糧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倉儲過度不僅將增大企業的倉儲管理成本,還將影響到茶類食品的使用價值。這就意味著,若是離開倉儲環節將無法使產品生產保持連貫,但原料和產成品過度停留在倉儲環節則不利于產品價值的實現。為此,提升原料的活性和增強對產成品的拉動,則成為了這里內在要求。然而,上述目標的實現仍取決于茶類產品開發項目的選擇,而最終又歸屬于對市場需求結構的及時適應。

1.3 增進與消費者的互動提升粘性

茶類食品生產企業可以由兩類途徑產生,即由茶葉生產企業通過延伸產品線而轉型而來,以及由專注于茶類食品生產企業新創而來。從中可以得出,茶類食品生產行業的進入門檻較低,從而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態勢也是較為激烈的。因此,企業唯有通過增進與消費者的互動頻率來提升產品粘性,才能降低因業內競爭而給自身帶來的利潤損失。

2 茶類食品開發的特點解構

在流通性開發視角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構茶類食品的開發特點:

2.1 產品更新周期較短

茶類食品具有極易模仿的情況,所以各類企業都在不斷開發具有新的口感和形態的產品。同時,在對市場進行需求調研中可知,年齡處于20—35歲之間的消費人群,是消費茶類食品的主力群體。不難知曉,這一年齡區間的消費者對于食品的需求偏好也處于不斷調整中,而且在各種手機平臺互動交流經驗時,也能增強或降低茶類產品的粘性。所有這些都決定了,產品更新周期相對較短,且每代產品之間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差異化。

2.2 產品口味不易小眾

產品更新周期較短,同時迭代產品之間又需要形成顯著的差異性,這就對企業帶來的產品開發上的挑戰。另外,茶類食品生產企業還需要考慮到新產品的銷售量,所以新產品的口味不易小眾化。從中不難發現,對于迭代產品之間的差異化是比較容易把握的,然而如何知曉新產品口味是否滿足大眾的需求卻存在著難度。從以往的經驗出發,茶類食品企業會招募相關人員對新產品進行試驗性品嘗,但此時不僅只能由品嘗者做選擇題,而且所招募人群是否具有代表性也值得商榷。

2.3 產品突出功能互補

茶類食品具有飲食文化的特點,所以該食品類型具有被大眾消費者所接受的本土優勢。但若是認為可以將茶類食品替代日常食品的話,則已經超出了大多數消費者可接受的程度。如,許多年輕消費者并沒有飲茶的習慣,所以也就無法接受將茶類食品作為主食的事實。為此,在產品開發時應突出其的功能互補性,或者作為保健食品來對待。

3 滿足要求、特點的開發難點問題解析

在具體的產品開發中,還需要對以下三個方面的難題進行解析:

3.1 增強茶類產品粘性的難點問題

前面已經指出,需要突出茶類食品的互補功能,而正是由于該食品不屬于消費者的主食,所以產品粘性問題一直存在。同時,目前茶類食品的相互替代率較大,這就增大了該產品的需求彈性,部分企業在試圖提高產品售價時,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排斥原有消費群體。從中也可以知曉,茶類產品的粘性受到極大的制約。隨著電商平臺B2C銷售模式的建立,增強茶類產品粘性也就成為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2 避免產品逆向選擇的難點問題

一旦選擇了茶類產品的開發項目,那么企業必然會投入大量的開發經費,并在產品的市場導入期還需要追加大量的宣傳費用。因此,避免產品出現逆向選擇,則成為了產品開發所應重視的問題。然而,如何避免出現逆向選擇,則仍屬于眾多企業需要直面的難題。需要強調的是,評價產品開發是否存在著逆向選擇,應以市場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為依據。

3.3 理清產品功能互補的難點問題

若要突出茶類食品的互補功能,則需要切實明確所開發產品與日常食品可以互補,以及互補所能為消費者帶來的益處。筆者反對通過過度進行故事渲染來提升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可以在互聯網思維的幫助下獲取茶類食品的專業知識,所以過度的渲染無疑將導致消費者產生反感情緒。

4 對策

根據以上所述,對策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構建:

4.1 多渠道培養茶食品粉絲群體

筆者在研究小米手機的互聯網策略時獲得啟發,提出:應借助電商平臺培育粉絲群體。為了使更多的消費者關注本企業的產品,在電商平臺(如天貓、京東)可以借助折扣定價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并提出向企業產品提出反饋意見便可以享受折扣定價。不難知曉,消費者在線上向企業方提出產品銷售意見可謂是舉手之勞,但卻能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關注度,并同時給予企業豐富的產品開發信息。隨著電商平臺吸引粉絲的工作取得成效,接下來就有序將其引導到企業百度貼吧中進行聚集。

4.2 與粉絲互動下確立產品項目

在百度貼吧中茶類食品生產企業提出未來所要開發產品的初衷,并圍繞著開發怎樣的產品能使消費者滿意為議題,在百度貼吧中組織粉絲進行討論。此時,粉絲必然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偏好提出建議,而且在提出自己的建議時也與其他分析進行了良好的互動。這樣一來,茶類生產企業可以給出獎勵措施:給予所采納意見的粉絲,贈送其一定數量的新茶類食品。從中不難發現,這使得就避免了產品開發時的逆向選擇問題的出現。

4.3 圍繞養身需求明確互補功能

如何明確產品的互補功能,這仍需要由粉絲說了算。為此,企業可以將新一代茶類食品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在貼吧中呈現出來,然后由粉絲團隊開動腦筋來指出它與日常飲食之間的互補功能。同樣,企業對于所采納意見的粉絲可以給予他們發放紅包,并邀請他們成為企業兼職產品開發人員。這樣一來,就能增強粉絲群體的成就感,并在成就感中來提升粉絲的產品粘性。而且,在產品開發中也避免了由消費者做選擇題的尷尬局面的產生。

4.4 采納粉絲建議縮短開發周期

需要挖掘優質粉絲的作用,并給予他們在網購中的折扣獎勵。通過與這些粉絲進行線上互動,并在與之互動中了解他們和他們的朋友對茶類食品的需求結構,以及對現有產品的意見和建議,最終應用于對新產品的開發之中,從而縮短開發周期。

5 展望

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茶館都有一些自己的茶類產品,這也是一種經營方式和贏利手段。據考察了解,一些知名的企業在臺灣本部主要利潤來源都是茶館,而茶館中主要利潤來源是茶食品。這樣的茶館經營項目包括茶飲、茶具、茶餐、茶書等,而在利潤比例中,高居榜首的是茶食品,大概在50%以上。我們現在也在從事茶葉的深加工和茶食品的開發。原茶產品經營到一定程度,再想大步地往上邁臺階是不太可能的,最多是平穩的增長,而消費者對茶食品和茶葉深加工的提取物的消費卻會成幾何系數的成長。因此,我國茶類企業應形成縱向和橫向經營模式,也可以在區域范圍內建立同一品牌下的加盟形式,來不斷提升茶類產品的開展力度。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6 小結

本文認為,應打破對O2O模式的傳統理解:線上下單和線下銷售,而需要借助粉絲經濟的開展,在食品外觀設計、口感定位等諸多方面與粉絲建立起高頻互動,最終在滿足粉絲需求偏好的基礎上,來提升茶類食品的生產與流通績效。通過主題討論,茶類食品的開發策略可圍繞著:多渠道培養茶食品粉絲群體、與粉絲互動下確立產品項目、圍繞養身需求明確互補功能、采納粉絲建議縮短開發周期等四個方面來構建。最后,本文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1]連利仙.市場經濟條件下食品安全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4):204-205.

[2]周文濤.微生物工程在保健食品開發中的應用[J].時代農機,2016(2):78-78.

[3]尹顯鋒.內江天冬保健食品開發研究現狀 [J].內江科技,2015(8):134-135.

[4]楊繼遠.保健食品的發展現狀與開發[J].食品科學,2000(12):172-175.

[5]萬良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食品安全[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10(6):16-17.

林超群(1982-),女,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與管理。

猜你喜歡
類食品粘性食品
營養健康產品或將成為犬類食品新消費趨勢
一類具有粘性項的擬線性拋物型方程組
探析影響果凍類食品安全的因素及應對措施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2維帶部分粘性Tropical Climate方程的整體適定性
基于聚類分析的正大食品終端配送車線上機會產品市場分析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測試方法研究
茶類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溫度控制條件分析
263項食品及食品相關標準將要開始實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