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民族服飾文化與茶服設計的結合路徑

2017-02-05 09:02潘維梅
福建茶葉 2017年8期
關鍵詞:民族服飾服飾茶文化

潘維梅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服裝系,江蘇常州 213164)

淺析我國民族服飾文化與茶服設計的結合路徑

潘維梅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服裝系,江蘇常州 213164)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沒有過歷史斷絕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里,發生了無數變革,朝代更迭,民族融合,最終形成了今天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景象。每個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語言和文字,這些因素導致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點。另一方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愛好和審美,這也使得他們對自己的民族服飾情有獨鐘。茶服的設計可以選取很多元素,如何從民族服飾中汲取結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茶服;民族服飾;茶文化;民族文化

中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如漢、蒙、藏、滿、回、維吾爾、鄂倫春等等。曾經他們都生活在各自的區域,操著自己的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的融合,他們走向全國以及世界各地,逐漸地把各種民族文化傳往各地。今天我們選取了服飾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以圖將民族服飾文化與茶服設計結合起來,尋找最優的路徑。

1 民族服飾文化

1.1 服飾的起源變遷

服飾最早的起源是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當人類從樹上走下來,走出森林,逐步地進化出人類的意識,他們就用樹葉獸皮圍在身上,充做最早的衣服。最早期的人類制造出衣服只是為了遮寒取暖,而當人類的生產力快速發展進步,人們學會了養蟬取絲,種棉織布,人們不再滿足于衣服僅僅是避體的樹皮樹葉獸皮,而是開始追求服飾的舒適和美觀。而這兩點逐漸成為人們對服飾最重要最核心的要求。服飾的變遷也代表著生產力的大規模發展,人們從最開始的追求溫飽的物質需要發展到了追求美觀的精神需要。數千年來,人們對美的認識和觀點在不斷變化,但是對美的追求卻從未改變。也正是這一點在推動著服飾文化的發展滾滾向前。時至今日,生產力更是大規模發展,“衣食住行”中的“衣”被排在了首位,遠遠比其他更為重要。當你走進商場,柜臺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衣服,電視上每個人的衣服都各不相同,各大時尚之都每天上演了無數的時裝秀,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漂亮衣服被制造出來,每天也有無數新的時尚元素加入到服飾設技中來,正是這些締造了服飾文化,也使服飾文化得到了快速充足的發展。

1.2 民族服飾文化

在中國這個概念誕生之初,中國只是黃河流域的炎黃兩個部落,隨后逐步地發展形成了朝代和國家,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待到秦滅六國一統天下,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周邊的少數民族,開始了統一融合的戰爭。而至后來,無論是漢唐還是隋明,中國從來不曾停止擴張的步伐,越來越多的民族被納入中國大家庭,至于元朝清朝,更是蒙古族和滿族這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更加激烈的民族大融合。在新中國建立以后,經過普查和統計確認,中國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漢民族為人口數量最多的民族,其他五十五個民族為少數民族。

這些民族最初生活在不同的區域,天南海北,或高山,或盆地,或平原,或丘陵,或海島,或沙漠,由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發展歷程,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每個民族的飲食衣著和生活習慣完全不同,在衣著上既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衣著是否能夠滿足生活需要(即實用性),又要考慮到本民族的審美(即美觀性),在歲月長河的流淌過程中,每個民族都形成了自己所喜愛的元素,比如本民族喜愛的花朵,或者本民族崇拜的圖騰,或者本民族鐘愛的食物,這些都會被融入到服裝中去。每到重大的節日,各個民族的人民就會穿起最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展現著自己民族最美的一面,每次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是欣賞這種美的最好機會,花紅柳綠,姹紫嫣紅。

1.3 民族服飾文化的特性

民族服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從服飾最初誕生于樹葉獸皮就可得知,事實上民族服飾是隨著生活地點、所處年代和周邊環境在不斷變化的。同樣一個民族當他們生活在海邊的時候,會對“海水”、“海神”產生自然的依賴性和崇拜,因此,民族服飾中會帶有大量的這種元素,而如果一旦有一天滄海桑田的變化或者是這個民族選擇了遷徙,來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那么他們的服飾也會慢慢地發生變化。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變化、朝代的更迭,服飾也在發生著變化。例如在唐朝的時候,由于李家人血脈中有些鮮卑人的特性,所以整個朝代的風氣都是開放的,人們的服飾也是傾向于寬松肥大,并且會適當的展現身體的美,而當時間走到了明朝,程朱理學盛行,整個社會的氛圍趨于保守,因此,服裝也變得保守起來,特別女子服飾更是要緊緊把身體包裹起來。五四運動和新中國建立,東洋文化和西方文化快速涌入,民族服飾文化中加入了大量的外國元素,這就是時代變遷的影響。中國的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的生活環境和成長歷程完全不同,這就導致了各個民族的服飾文化也完全不同,但是每個民族對美的追求是共同的,這種不同和共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是中國特色的民族服飾文化??偨Y起來,民族服飾文化具有變化性、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特點。

2 茶服的誕生及特質

2.1 茶服誕生的歷史淵源

茶葉最早被神農作為一種解毒的藥材發現,在秦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傳遍中國,到唐宋時期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被廣大士大夫階級所格外喜愛,而因為中國國力的發展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遍世界。茶服作為伴隨著茶文化產生的產品,最早始見于漢代,作為沏茶者所穿著的服飾。茶服具有著深深的漢服特征,多數采用麻布材質,著重于體現茶道表演者的氣質,配合茶道表演。

2.2 茶服的特質表現

茶服和民族服飾一樣,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每個時代的茶服都有著顯著的時代特征。如同我們前文所說的民族服飾,漢代的茶服具有顯著的漢服特征,衣服樸素寬大;唐代的茶服則豪邁奔放,色彩艷麗;宋代的茶服嚴謹拘束;清代的茶服充滿了滿族特色,旗袍樣式的茶服加入了進來;現代社會的充滿了復古風,因為茶道和茶文化很容易讓人和中國古文化聯系起來,復古風是當今茶文化和茶服的主流。不同種類的茶所選用的茶服也各有不同,這是因為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差距很大,自然的隔離和地理的隔離使得茶葉種類千差萬別,制作方法和沖泡飲用方法也各有不同,各地的茶文化也因此各有不同,自然所穿著的茶服就各有不同。關于茶服的記載始見于漢代,后來古代的各種茶文化相關著作和各種戲曲小說藝術作品中都有相關的記述,而不同的書中所記載都有著相同之處和差異之處,這也證明了茶服的傳承和變遷。

3 民族服飾文化與茶服相結合

3.1 新時代茶服設計

茶服在如今的社會中不應該僅僅作為一種表演茶道和顯示茶文化的服飾。茶服既要有傳統茶服的作用,也應該可以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可以穿著的美麗服飾。既然如此,在設計茶服的過程中就該考慮其實用性和美觀性,比如袍袖不宜過大,整體不該過緊,否則在泡茶分茶的過程中會導致行動不便;所選取的衣服材質應該以棉布、麻料、生絲等為主,符合茶道高雅清淡的氣質;服裝上應該適當具有時尚元素和民族氣息,這樣更加適合日常生活的穿著。

3.2 民族服飾文化在茶服設計中的應用

有一句話說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茶服從誕生的一刻起就具有民族性,她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代表,在她的血液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特質和高潔品格。在今天的茶服設計中我們不但不能忘記茶服的民族性,還需要把民族服飾文化在茶服設計中發揚光大,在茶服設計中,采用一些具有民族特性的元素,使得在茶服中能夠體現民族性氣息,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作為中國人對自我的要求。將民族元素加入設計中去,也是我們獲得靈感的有效途徑,茶文化本就是中華特色的文化,她們的有機融合,可以結出更優秀的藝術果實。

3.3 茶服設計中的民族元素

服裝的設計,特別是具有民族性和藝術性服裝的設計,要通盤考慮民族特質和這種藝術特質。中華民族是一個友善寬厚的民族,追求的是與人為善,志存高遠,淡泊明志,我們往往更在意品格的高尚,內心的寧靜,這些都勝過了我們對物質的追求。茶文化正是中華民族內心精神世界的真實映射,而民族服裝的設計同樣離不開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相由心生,將外表穿著成什么樣子,喜好什么樣的服飾正是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內心世界。

茶服為什么而設計?茶服想要表達什么?茶服如何發展?這些我們的設計者一直在不斷思考。茶服設計中有其獨特性的思想內涵,這思想內涵中既包括了我們對藝術的思考也包括了我們對茶藝的思考,中國茶藝歷史悠久,民族服飾設計同樣歷史悠久,兩者的結合是歷史的必然。民族服飾中有很多獨特的元素,例如色彩元素、圖騰元素和歷史元素等。就色彩而言,每個民族所喜愛的色彩并不相同,或艷麗或樸素,在茶服設計中不宜采用過于艷麗的元素,可以選用質樸單一的色彩。就圖騰來講,民族服飾中因為歷史的原因,都帶有自己民族的圖騰,這在茶服設計中也可以借鑒,茶服本身就是以茶為圖騰的,我們可以將不同茶種的圖案或者特征設計在茶服上。就歷史元素而言,茶服本身就是有濃重歷史背景的產物,民族服飾也是如此,在茶服設計中可以把更多的歷史背景融入進去,有利于人們在品茶和欣賞茶道藝術的同時更深刻的理解歷史,品味歷史。

4 結語

中國有漫長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民族服飾和茶服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的變革和機遇面前,民族服飾和茶服都需要變革和進步。在茶服設計中融入各種民族服飾文化元素,既能促進茶服的發展和創新,又能向更多的人推廣茶文化和民族文化。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仔細的思考如何在這個基礎上更好的設計茶服,使得茶服不僅僅是一件服裝,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1]程啟坤.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與未來[J].中國茶葉,2008(7):8-10.

[2]柴奇彤.中國茶文化之茶藝、茶禮、茶道[J].中國食品,2009(18):46-47.

[3]汪松能.略論中國茶文化與儒佛道思想[J].中國茶葉2009(8):34-35.

[4]李當岐.服裝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法)迪迪埃哥巴赫.時裝的歷史[M].賽伊出版社,2005.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項目代碼:PPZY2015B192)。

潘維梅(1978-),女,山東諸城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及工藝,服裝色彩設計及面料設計,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民族服飾服飾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動物“闖”入服飾界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雪人的服飾
傳統茶元素與民族服飾設計的融合探討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