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2017-02-05 09:02張成偉
福建茶葉 2017年8期
關鍵詞:留學生茶文化漢語

張成偉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張成偉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通過茶文化這一有效媒介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對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效果非常有益。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說茶史、講茶用、學茶詩、聽茶歌、觀茶舞、采春茶等一系列的活動引起外國留學生對中國茶文化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通過親身體驗真切感知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學中也應注意留學生所在國的文化歷史和民族禁忌、選取適當的教學材料并做好社會實踐的安全教育工作,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茶文化;對外漢語教學;應用

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戰略決策的大力推進中,我們學院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在“留學江蘇”活動中走在前面,在近幾年中先后有來自泰國、哈薩克斯坦、老撾和南非的數百名留學生來我校進行短學習或者接受學歷教育,我們學校也在2016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留學江蘇”先進集體,成為江蘇省高職院校中唯一的獲此殊榮的高職院校。

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我們如何讓他們盡快地了解中國文化、體驗中國文化并盡快融入中國文化呢?經過幾年的教學摸索與實踐,將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體驗可以讓外國留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中國的文化有一個比較好的認知,從而為留學生漢語的學習、中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2 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茶,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通過“茶”這一媒介,通過設計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體驗活動,可以讓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外實踐等活動對中國文化有一個更為直觀、全面的認識與把握,為他們更好地學習漢語知識,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與平臺。

2.1 說茶史,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

茶的歷史在中國源遠流長,其起源有“神農說”、“西周說”、“秦漢說”和“六朝說”,通過追溯茶的起源,可以讓留學生對中國歷史的悠久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在講述茶的歷史時,可以將“神農嘗百草”、“西周的分封制”、“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及六朝故事等向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對這些時代故事、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進行適當地拓展,如可以將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放在一起講述,也可以將“封神演義”、“荊軻刺秦王”等文學歷史故事娓娓道來,讓學生通過了解茶的歷史,對中國歷史、中國故事有更多的了解。

2.2 講茶用,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茶的起源,除了有“時代說”,還有“功能說”,大致又可以劃分為“祭品說”、“藥物說”、“食物說”、“同步說”和“交際說”,而在對茶的功能起源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的“茶”的藥用功能,對中國傳統中醫文化進行適當拓展??梢越Y合屠呦呦因為青蒿素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實例讓學生對中國傳統的中醫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2.3 學茶詩,體驗中國詩歌魅力

茶詩,是中國詩歌當中的一個分支,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典籍中,茶詩所占的比例可能微不足道,但其在藝術上的成就卻不能小覷。據統計,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七首寫到了茶。而陸羽的《六羨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皎然的《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將茶與佛教緊密結合,讀來禪味十足:“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另外,古代大詩人白居易、蘇軾、黃庭堅都留下了很多關于茶的詩歌。

通過向學生講解中國的茶詩,讓學生對中國文人墨客的博大胸懷和閑情逸致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和體驗,并可以根據學生的中文情況,進行適當拓展和發揮,將中國的唐詩、宋詞、元曲進行大致的介紹和說明,激發學生學習中國詩歌文化的熱情。

2.4 聽茶歌、觀茶舞,感受中國聲樂之美

茶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題材,是由茶葉的生產、引用這一主體文化而派生出來的一種中國茶文化現象。在我國很多省份的地方志中,都有很多茶歌的記載。在我國有很多以茶為主題和與茶相關的歌曲,比如《采茶歌》、《請茶歌》、《茶山小調》等。

在教學中,通過視頻播放采茶歌的MTV,讓外國留學生對中國的民歌小調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可以通過學唱的形式,讓他們更多了解中國的聲樂舞蹈之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進行適當的拓展,比如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民歌《茉莉花》、介紹中國的十大古曲、中國的京劇、黃梅戲等。

2.5 采春茶,體味勞動之美

學生在對茶的起源、茶的功能、有關茶的詩歌、有關茶的歌舞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結合江南地區多茶場的實際,組織學生到常州附近的茶場去進行采茶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茶場通過自己采茶來親身體驗中國的鄉村之美、勞動之美。并在體驗結束后組織學生現場觀看茶農炒茶、制茶的過程,并讓學生現場品嘗用他們采摘的茶制成的茶葉泡制的茶水,讓他們對中國的茶事有更多的了解。

當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茶藝表演、欣賞茶的繪畫、品各種茶等各種活動讓學生更深地融入到茶的世界,更多地了解茶的知識和文化,從而讓他們盡快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早地投入到中國文化的學習中去。

3 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茶雖然是進行中國文化教學的非常好的媒介和平臺,但是在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中也要根據外國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不要求大求全,而應當以學生的漢語水平實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力爭取得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3.1 教學中要注意留學生所在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禁忌

入鄉隨俗,在教學中講述中國的歷史時,要注意歷史上中國和這些國家的關系和交往的歷史,盡可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或者糾紛。中國的歷史淵源流長,和周圍的國家有友好的交往史,但是在有些朝代也有些紛爭或者矛盾,教師在講解這部分的歷史或者相關的歷史傳說時,要考慮到相關國家留學生的歷史認知和感受,不可以因為講述不當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或者矛盾。對于部分不適合講的內容,教師可以不講或者一帶而過,萬不可為了知識的完整性而對相關國家的歷史或者民族禁忌不聞不問、自行其是。

3.2 教學資料要根據留學生現有的中文水平適當選取

由于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漢語水平不一,教師在選取教學資料和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全面考慮到學生的漢語水平,選取的材料要和他們的漢語水平相一致或者稍微高于他們當前的漢語水平,這樣在漢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才能充分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讓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活動。否則,如果選取的材料過于簡單,則學生難以學到新的知識,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如果選的材料太難,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則會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或者個人表演,學生無法跟隨教師節奏進行學習或者參與課堂活動,這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帶來不利的影響,也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選取茶詩時,所選的詩歌不要太難太偏,可以選取一些比較簡單、口語化的白居易的《兩碗茶》“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眮碇v解則相對比較簡單,學生也容易理解,

3.3 在進行采茶等社會實踐活動時,要做好留學生的安全工作

安全無小事,通過現場采茶對調動外國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有益的“接地氣”的活動,也非常有利于他們走進中國鄉村,體驗中國鄉村文化,感受中國美麗鄉村、見證中國鄉村發展。但是在進行社會實踐時,教師一定要做好留學生的安全工作,包括采茶前的安全教育工作、采茶前的著裝、采茶中的巡視并做好相關的應急預案。如留學生要穿長衣、穿防滑鞋、隨身攜帶必要的防蚊蟲叮咬的一些外用藥等,以及在采茶中遇到蛇、蜈蚣等正確的處理方法等。千萬不可以沒有做任何安全教育和防護工作就冒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如果遇到學生被蛇咬等突發情況則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恐慌,甚至其他學生也會因此帶來意外的傷害。因此,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和提前做好預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4 結語

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增加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實施,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進行學歷提升或者短暫研修,作為教師,如何根據留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媒介和手段進行對外漢語教學,讓學生盡快了解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從而融入中國文化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本文僅結合我院幾年來留學生的教學實際,通過選用在江南地區非常常見的茶這一媒介,將茶的歷史、故事、詩歌、歌舞等很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融于其中,讓學生在所聽、所見、所感中感受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積極性,為中國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盡一份微薄之力。

[1]潘鄭重,彭慶鋒.探尋跨文化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化交流 [J].福建茶葉 2017(3)189-190.

[2]王玲.中國茶文化[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2:28.

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2012年)資助項目。

張成偉(1972-),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與跨文化交際。

猜你喜歡
留學生茶文化漢語
學漢語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茶文化的“辦案經”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