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古代茶畫中環境場所的表現

2017-02-05 09:02彭小青
福建茶葉 2017年8期
關鍵詞:茶畫幅畫山水

彭小青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

論古代茶畫中環境場所的表現

彭小青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

古代茶畫在環境場景的表現上為我們呈現了室內、庭院、山水屋木等多種環境場所。環境的表現不但作為畫面構圖與情節展開的素材,更可能用于繪畫之外人文情懷的抒發與社會思想體現。本文通過歷代著名茶畫進行分析與研究,考察茶畫中環境場所表現的特點,從而對茶文化及茶畫達到更深入的理解。

古代茶畫;環境場所;表現

歷史悠久的中國茶文化在不斷發展中與傳統繪畫藝術相融合,形成了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茶畫。茶畫泛指描繪制茶、烹茶、品茶等所有與茶相關活動的繪畫。作為一種人類行為,茶事活動的展開必然有其相應的環境并某種程度在茶畫中反映出來??v觀歷代茶畫在環境場景的表現上為我們呈現了室內、庭院、山水屋木等多種環境場所,這些環境的表達或便于繪畫的構圖布局和情節開展,或利于人們借物言志、抒發情懷。環境場景的表現是古代茶畫研究一個重要方面,對于它的研究有利于進一步理解古代茶畫,也對古代茶事環境、風俗習慣等相關課題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以下將通過分析古代著名茶畫案例探討茶畫所展現的室內、庭院及山水等三個方面的環境場所及其表現特征。

1 室內環境的表達

唐代閻立本所作《蕭翼賺蘭亭圖》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茶畫,反映了蕭翼從和尚辯才處謀奪《蘭亭序》的事跡。畫中描繪了高僧辯才以茶待客的場景,形象生動、情致盎然。從人物特征判斷該場景應發生在禪房中,但畫面中對于室內環境的表現極為簡略,除必須的座椅之外,僅有放置茶具的矮幾及一應茶具。座椅相向擺放,類似一點透視的畫法,這使辯才與蕭翼得以相對而坐,便于表現人物交談的場景。

唐代是中國人物畫發展的高峰期,這一時期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畫,繪畫中往往通過人物姿態、神情的細致描繪體現一定的敘事性,而對環境的表達多是點到為止。在表現室內環境時,僅描繪出必要的家具以體現環境特征。這一點在同時期的其他茶畫中也可見端倪。如張萱的《明皇合樂圖》中,唐王李世民頭枕圓枕,正悠然吹奏長簫。畫面左方一侍女執扇側立,另一侍女擊掌和拍。臥榻旁有一美人端坐于右側坐凳之上聆聽簫聲,一旁有侍女手托茶盤回首凝望,茶盤內的茶具精致華美。作品形象生動、設色艷麗而典雅,環境的表達秉承唐代人物畫的特點,僅用臥榻及團凳兩個僅有的家具將宮苑深處的室內環境點綴而出。在具體表現上,采用類似軸側式方法表現家具的形態。軸側式的畫法有利于表現靜態的建筑與室內陳設,畫中臥榻的軸側式處理不但為太宗預留了舒適的活動空間,也便于安排侍女等次要人物的位置。環境的表達在這幅畫中雖未著多墨,卻利用有限的家具形成一定的場所感,人物活動的展開在這一場所中顯得自然而然。

唐代許多茶畫都將人物置于室內,除上述作品外,像《宮樂圖》、《烹茶仕女圖》等著名畫作均側重于人物刻畫,環境的表達非常簡略,都是通過極少的家具及茶具陳設等的描繪體現環境特征,這一點和唐代以后的茶畫是有所區別的。

南宋劉松年的《攆茶圖》描繪了當時茶事烹煮的整個過程,涉及從磨茶到飲茶一系列活動。從諸多家具陳設及烹飪工具來看,畫面場景應為室內環境。畫中除桌案、椅凳、茶幾等相當數量的家具外,還有茶羅、茶盒、茶壺、茶盞、茶托、水翁等茶具以及各類文房用品,展示了一個貴族之家的品茶場面,是宋代貴族階層優雅生活的真實寫照。這幅畫中以類似一點透視手法將畫面兩側的桌椅、幾案畫出,并以此為活動中心安排烹茶與飲茶兩組場景,又通過人物錯落有致的布局形成統一畫卷。畫中雖未表現具體的建筑空間,但通過完整的家具陳設布局,充分展現了優雅的貴族家庭茶室環境空間。就環境表現來說,與唐代相關的茶畫相比,這幅畫所呈現的家具陳設更為復雜多樣,尤其在畫面一側點綴了一叢繁茂的植物,使繪畫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自然。

宋代繪畫在唐代基礎上有進一步發展,繪畫題材更加豐富,山水、屋木建筑繪畫方面均有新的突破,繪畫素材的運用也更多樣化,這一變化在這張同樣以室內空間為環境場所的茶畫中也體現出來。

2 庭院式環境

古代眾多茶畫中也有將場景安排在室外庭院的作品,如唐代周昉所作《調琴啜茗圖卷》。這幅畫場景就設在室外庭院中,但畫中除人物所坐磐石與圓凳,僅以兩棵樹象征性地表現庭院環境,充分承襲了唐代繪畫在環境表現上極簡的特點,而唐以后的茶畫在表現室外庭院時則同樣呈現了更多環境內容,如宋代趙佶所作《文會圖》,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北宋仕人品茗雅集的盛大場面。畫中十位仕人圍坐于一巨案旁或舉杯待飲,或凝神靜坐,或傾心而談。案幾之上盛放著豐盛的佳肴、果品以及精美茶具,一旁有侍者往來穿梭,場面熱烈。畫面近處有婉轉自然的曲池駁岸,一側有露臺矗立于水面,圍欄精巧華美。中景水岸是一處寬闊的地坪,在垂柳修竹、參天古樹下有一碩大案幾,大案前又設小桌、茶床等物。垂柳后有一石幾,幾上瑤琴橫放,香爐飄煙。遠處有一曲折伸展出畫面的護欄,護欄之外依稀可見山石重疊,將庭院內景與外界環境悄然隔絕,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這幅作品通過遠、近、中景的三個層次布局,通過自然與人造環境的細致刻畫以及家具陳設的精心描繪,生動再現了一所華美的大型庭園,將一個盛大的茶宴場景生動地表現出來,真實反映了當時士大夫階層文人雅集的場景,是茶畫中經典之作。

3 山水環境的表達

如前文所述,宋代以后繪畫在山水、屋木建筑方面的發展,使茶畫在表達上也增添了更多新的內容。山水畫在古代不僅是一種繪畫內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人們借景抒情、表達理想的重要方式。受其影響,宋代以后的茶畫中也更多融入了山水、屋木建筑等環境因素來表情達意。

宋代錢選的《盧仝烹茶圖》描繪了盧仝得到孟荀所送新茶并當即烹煮的情景。畫中的盧仝身著白袍、席地而坐,神姿高雅。一旁紅衣侍者正忙于煮茶?;顒訄鼍霸O在俊逸巍峨的山石之上,芭蕉、湖石點綴其間,環境清雅幽靜,赫然一派隱逸的世外桃源景象,這一環境可能是真實場景的再現,但更可能是一種想象的藝術空間,它所表達的是人們對高尚情操的追慕之情以及對逃離世俗、回歸自然的深切向往。

以盧仝烹茶為題材的繪畫還有(南宋)劉松年同名畫作。這幅畫描繪了盧仝擁書而坐,侍者外出打水烹茶的情景,人物設置相對簡潔,但環境的表現卻極為細致。畫中在幽靜的樹蔭下有一處精致的茅舍,用類似軸側的手法將茅舍的建筑布局表達出來,室內空間的轉換,梁柱的結構關系都非常明晰,還通過渲染技法將茅屋頂、梁柱等結構的明暗關系體現出來,使建筑的存在尤為真實、細膩。茅舍掩映在一片盎然的濃蔭之下,近處是松槐交錯,遠處是楊柳依依。有舒朗的山石臥于建筑的前方,這一處理不但點染了建筑所處的世外之境,更使建筑不至于完全呈現于畫面中而使場景更顯含蓄優雅。山石之間,一叢修竹,姿態瀟灑從容,也是古代文人高雅品格的象征。

元代趙原《陸羽烹茶圖》描繪了茶圣陸羽烹茶的情境。畫面著重于環境表現,將人物活動與建筑及自然環境完美融合于一體。在幽遠靜謐的青山碧水之間,有數座茅舍。開敞的外廊將茅舍與叢林相隔,軸側式的建筑畫法明確展現了茅舍的室內環境,屋內有座榻、背屏等簡單的家居陳設,室內峨冠博帶、斜臥于座榻之上者即為陸羽,他正悠閑地望著前方小童焙爐烹茶,二者姿態嫻靜、生動。宋元時期山水畫發展出以文人畫為特征的寫意山水。往往將人物、建筑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間,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人物形象在畫面中所占的尺度偏小,多是意筆勾勒出人物的姿態后略加渲染。畫面著重于自然環境的全局表現,將茶人、茶事布局于山水田園之間,建筑的表現簡潔而生動,叢林掩映下,質樸的茅檐、通透的圍廊使得與茶文化相關的建筑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一體,體現了茶文化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明代文征明《惠山茶會圖》描繪的是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時節,文征明與好友在無錫惠山游覽,以文相會、飲茶賦詩的景象。這幅畫中遠山幽冥,近樹蔥蘢,山石之間矗立著一座涼亭,二文人圍坐其間的一座古井旁似乎在侃侃而談,亭外有兩文士似乎正賦詩應答。有童子正在煮茶,一旁紅色案幾上一應茶具俱全。畫面在涼亭建筑的表現上,采用不同透視角度的表現手法。如對涼亭的四坡頂采用的基本是平視的角度,而對于位置較低的涼亭基礎及其上的古井,則用了俯視的角度。對于涼亭之外的案幾,則采用了不同方向的擺放方式,從而使畫面的布局更為生動。這幅畫在自然環境尤其是建筑環境的表現上,充分運用了中國古代移步換景、散點透視的表達方式,將室外環境細致精確的表達出來,使古代文人飲茶會友的故事情節巧妙融于自然山水之間,深切表達了古代仕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高雅人文情懷。

歷代茶畫數量眾多,不勝枚舉,著名的還有杜堇的《梅下橫琴圖》、文征明《茶具十詠圖》、清代董誥《復竹爐煮茶圖》等等,均是以山水寄情的佳作。如果說唐代以人物畫為主的茶畫在室內環境的表現還是作為繪畫情節的展開與構圖的必須素材時,那么自宋代以后的茶畫所展現的自然山水與人造環境,則更多地承載了繪畫之外人文情懷的表達了。

藝術總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古代茶畫所體現的環境一方面來源于的不同社會歷史時期具體茶事活動的真實環境,也來源于畫家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為體現主題抒發情懷對環境的主觀想象,因此就茶畫的環境表現來說,必然有再現真實生活的一面,也有其藝術加工的一面。我們研究古代茶畫中特定環境的表達,既是對于傳統繪畫藝術本身在構圖布局、情節開展、表現技法、透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對以茶文化為主題的繪畫在特定歷史時期人們所處的環境空間、生存狀態、風俗習慣以及家具形式等方面的考察,同時也是對于古代茶畫在不同時代通過環境的表達傳遞的不同思想文化的考察。因此這一方面研究的有其深遠的意義,本文僅作拋磚引玉之用,更進一步的研究還有待深入進行。

[1]雷麗芬.中華茶文化影響下的傳統茶建筑研究[M].武漢:湖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2]裘紀平.中國茶畫[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4.

[3]郁達夫,林清玄.漫飲茶[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

[4]楊洋.茶具鑒賞[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金陵科技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建筑設計表現的發展與應用jit-b-201424

彭小青(1974-),女,江西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美術。

猜你喜歡
茶畫幅畫山水
茶畫藝術在美術鑒賞課的傳承研究
愛在一湖山水間
山水之間
一處山水一首詩
你的名字是幅畫
遇見大師
猜畫
《山水》
基于多媒體軟件的數碼茶畫制作研究
茶畫的繪畫藝術風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