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向”“小目標”在勵志教育中的運用

2017-02-05 14:12張麗艷
黑河教育 2017年1期
關鍵詞:小目標勵志教育

張麗艷

[摘要]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要用活動代替說教,用感悟替代灌輸,將學生成長的體驗權還給學生,使學生不斷收獲成長和進步。在班主任工作中實施“大方向”“小目標”管理策略,能夠實現學生成長體悟權的回歸,這不僅是一種教育技巧,更體現了教育者的教育理性和教育智慧。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要從大方向著手,先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然后引導學生將遠大理想階段化、具體化,并將其量化、細化成小目標,并且引導學生努力實現這些小目標。

[關鍵詞]大方向;小目標;勵志教育

班主任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你想告訴學生的道理,其實他們都懂,可他們就是不做,知行脫節。所講的道理學生為什么不接受呢?教師應意識到:“告訴式”德育只是淺層的信息傳遞,它使學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識構建的層面,而缺乏情感體驗和認知感悟,因而妨礙了從道德知識到道德觀念、道德信念的構建。在感慨學生越來越難教的時候,教師應該反思:或許換一種方式就能海闊天空?

一、大方向著手

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要從大方向著手,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理想是對未來的美好意愿和憧憬,也是個人或社會對美好事物的希望和合理想象。真正的理想,不是人生中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一個人生命的靈魂,是人生的路標,是前進的風帆。擁有堅定的理想,并真正理解理想的意義的人,才能為實現理想而奮斗,才能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所以,教師應先從理想教育開始。

該如何進行理想教育呢?其實,理想教育是有講究的,最大的講究就是理想教育不是“打雞血”而是“掛點滴”。因為人的心理結構有表層心理和內在心理,表層心理相對而言比較容易被調節,教師對學生進行一次教育就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調節,可無論這一次的教育內容有多好,都很難影響到孩子內在的心理結構,也就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何況內在心理結構具有很強的反調節能力,這一次的教育效果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深層心理結構的反調節作用所消解,除非是持續不斷地對心理表層朝同一個方向上進行調節??上У氖?,我們的理想教育往往是一次性的“雞血”,而不是拉長時間的“掛點滴”。

這個“點滴”怎么掛呢?主要是抓住班會這一主陣地,并借助各種活動課進行理想教育。以下結合案例進行簡要分析:

曾經有一位教師組織了一次主題為“陽光少年所思”的班會。他先制作了一個課件,在《二泉映月》的音樂聲中,播放反映日常生活中在生存線上掙扎的父母勞作情景的照片,如“風雨中拉車的父親”“雪中叫賣的父親”“抱孩子推磨的母親”“‘豆豆的媽媽”“拾荒的奶奶”等。一開始當這位教師看到有個別學生在輕聲地笑時,他便低聲提示:請認真看照片中人物的眼睛。接下來,隨著照片一張張地播放,笑聲沒有了,開始有了抽泣聲。在《重返心靈花園》的音樂聲里,教師又播放了我國中西部地區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照片,并結合“安徽劉小環背磚掙錢上學”的照片給學生講述:劉小環每次背16塊磚,重40公斤,走140米,得3分3厘工錢。我們部分學生吃一次麥當勞如果花33元,劉小環要賺這些錢,就要背著80斤重的磚坯走1000趟,負重走140公里??伤皇?1歲的孩子啊……這位教師并沒有去批評或指責班里的任何一位學生,但是班上有許多學生低下了頭。課后,教師讓大家寫周記,絕大部分學生在周記中寫到了要學會感恩,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第二次主題班會剛好是在9月18日,這位教師制作了“毋忘國恥”的課件,先是在二人轉的音樂聲里播放東北美好山川與豐富特產的照片,接著在《二泉映月》的背景音樂聲里播放大量反映日本侵華時期暴行的照片,最后在國歌聲里播放中國健兒在奧運會上領取獎牌的照片。同樣,教師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讓學生課后寫周記。很多學生在周記里寫到自己要認真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等內容。

通過這兩節班會課,班上絕大部分學生都形成或鞏固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起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教師趁熱打鐵,及時將一些勵志性的語句打印出來張貼到教室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收到積極的教育效果。

二、小目標分解

有理想是好事,可是理想往往與現實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而理想過于遠大又有可能導致學生無從下手。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將遠大理想階段化、具體化,并將其量化、細化成小目標,然后再引導學生努力實現這些小目標。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教學必須符合兒童(學生)的年齡特征,必須以兒童(學生)一定的成熟為基礎,但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創造最近發展區。這也讓我們很自然地想到,我們的教育應根據未成年人的成長特點,從內容和方法方面積極探尋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教育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自我建構。

教師可以在班會上講述下面兩個事例:1.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在一次演講時拿出許多卷五顏六色的皺紋紙帶,分發給每一位聽講者,要求他們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紙帶,只能用目測,不能用量具測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聽講者裁150厘米和500厘米的紙帶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業家掏出卷尺,仔細測量一條條紙帶并公布結果:30厘米一組,平均誤差不足5%;150厘米一組,平均誤差升為11%;500厘米一組,平均誤差高達19%,個別的相差100多厘米。2.特級教師錢夢龍是這樣進行作文教學的:第一次作文,他只要求學生把字寫在方格里,書寫較認真的,就可以得90分以上;第二次作文,只要不一逗(號)到底、一段到底,就可以得90分以上;第三次作文,只要無錯別字,就可以得90分以上……如此循序漸進地訓練,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講述完這兩個事例,可以馬上讓學生討論,并歸納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有部分學生討論時提到:之所以第二個事例能夠產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就在于它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把遠目標變成近目標,把模糊的目標變成具體的目標,使人產生看得見、追得著的感覺,然后具體一步步地照著去做就成功了。有的學生說,這兩個案例都揭示了同樣的道理:目標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最終目標;目標越大、越寬泛,越容易偏離最終目標。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提示:我們如果想要在人生道路上實現自己的理想,該怎么辦?有學生馬上說: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每次成功一小段就可以了;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理想,可以將自己的遠大理想分解成若干部分,逐個完成每一部分,最終遠大理想也就實現了。教師可以這樣表揚學生:“你說得真好,而日本的山田本一做得更好。他這樣做了,而且成功了?!比缓蠼榻B一下山田本一:矮個子山田本一是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馬拉松選手,分別在1984年日本東京和1986年意大利米蘭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奪冠,令人大惑不解。10年后,他在自傳中解開了這個謎:每次比賽之前,他都乘車把比賽路線細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一棟高樓,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這樣一直畫到終點。比賽時他以百米跑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擊,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他又以同樣的速度奮力向第二個目標沖去……四十多千米的路程就這樣被他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而且輕松地跑完全程。由此總結:人生好比馬拉松比賽,認定最終目標、學會分解目標的人,將會更容易到達光輝的終點。同理,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為實現個人的成長、家庭的發展、民族和國家的振興而樹立的理想分成段,并將近期要做的事制成詳細而科學的計劃,在此基礎上付諸堅實的努力,相信最終一定能夠實現理想。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教師在不斷前行的時候,要注意適時休整,把握節奏。正如給莊稼施肥一樣,不同時期需要施加不同劑量的化肥,莊稼才能按照我們預期的目標茁壯成長。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育學、心理學,掌握勵志教育的藝術,唯有如此,我們的勵志教育才會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李季,梁剛慧,賈高見.小活動大德育(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2]梅洪建.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鐘杰.治班有道——班主任智慧手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萬瑋.班主任兵法2:實戰篇[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趙永玲)

猜你喜歡
小目標勵志教育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刷爆朋友圈的“小目標”真的有用嗎
強化系列主題班會 促進學生人生發展
月入兩萬元的家庭,如何制定理財“小目標”
田溯寧的安全“小目標”
勵志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
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勵志教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與策略探析
當代大學生弱勢群體勵志教育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