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不穩定性及其對宏觀經濟非對稱影響探討

2017-02-05 22:01楊航
科技經濟市場 2016年5期
關鍵詞:宏觀經濟

楊航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經濟體受金融體系影響越來越深,金融體系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金融體系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不穩定性影響因子,而金融體系內部的不穩定性又影響著宏觀經濟,同時呈現出一種不對稱性,在不同時間范圍和空間范圍內,經濟體受金融體系影響也不盡相同。本文將就這種不對稱性以及金融的不穩定性進行探討,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金融不穩定性;宏觀經濟;非對稱性影響

引言

可以說現代經濟危機是由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直接引起的,不管是局部性經濟動亂還是全球性經濟動亂,都是首先從金融界開始的。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使金融不穩定性及其對宏觀經濟非對稱性影響日益為各國所關注,為此,美國以及歐盟國家建立了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在加快,金融體系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金融體系成為經濟社會主角已是不爭事實,因此我國也建立了金融穩定局和專門研究金融不穩定性及其對宏觀經濟非對稱影響的研究小組,并定期面向社會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由此可見本研究課題的價值。

1關于金融不穩定性的相關概念和原因

1.1金融不穩定性的概念

關于金融不穩定研究最早主要集中于理論方面的研究,最早提出關于金融不穩定性的是Fisher的“債務-通縮”理論,這個理論提出金融系統的內在存在不穩定性,而且金融系統會出現繁榮和蕭條的情況,并且這種情況呈現出一種周期性,金融機構負債過度化就導致了金融系統的繁榮,隨后產生的通貨緊縮就會導致金融系統的蕭條?!敖鹑诓环€定性”最初被系統的提出是在Minsky于1982年提出的“金融不穩定性”假說中,原假說認為金融系統內部不具有穩定性或者健壯性,同時金融的脆弱性在旁氏融資以及投機性融資比例高于對沖性融資時會顯著增強,通過外部投資的投資繁榮也會顯現,但在長期或者短期的利率持續上升時,這種繁榮就會化作泡沫,引發金融危機以及大蕭條,此后投機性融資所占比例會上升,金融體系又會回歸比較穩定的狀態。我們基本可以這樣概括:金融體系具有兩種狀態,穩定狀態和不穩定狀態,且金融體系的這兩種狀態會隨著時間變化相互轉換。相似的還有Bemanke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論”:即寬松的信貸環境會累積金融的不穩定性,從而引發金融危機。

1.2金融不穩定性產生的原因

金融不穩定性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其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種:

(一)風險應對機制不完善。金融業在我國發展還不是很成熟,也是近些年才出現比較繁榮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國也是近幾年才開始加強對金融穩定性的監管,在對金融風險預測和預防方面的措施還不是很完善,導致風險預防機制和風險應對措施都尚顯不成熟,所以風險預警機制防范方面缺失使得金融不穩定性增加了。

(二)經濟政策的變化。金融系統穩定性受國家各項宏觀經濟政策影響非常大。例如,如果國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那么各大銀行針對企業貸款利率就會降低,企業獲得資金的成本下降,發展就會較快,同時銀行回收資金也就較快。又如,如果出現高通貨膨脹率的情況,政府為了穩定市場經濟,通常會減少貨幣發行,提高利率,企業獲得資金成本上升,這時就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反向作用。

(三)金融市場本身變化性就會引發金融的不穩定性。金融市場也是經濟市場一個分支,因此也具有經濟市場的普遍性特征。股票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進而影響其市值以及市場利率的變化等因素使得金融市場處于波動之中,這種市場特性本身會引發金融的不穩定性。

1.3我國潛在金融不穩定性的表現

金融不穩定性會表現在多個層次方面,金融不穩定會引發經濟危機,潛在的經濟危機則是金融不穩定的表現。

(一)我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而我國在對抗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時的能力優于其他國家。人民幣升值減少了外幣投機性投資,降低了金融的不穩定性,也降低了貨幣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二)目前威脅著我國金融穩定性最大因素是潛在的銀行危機。其中不良貸款率以及銀行盈利水平低是銀行危機的痛處。不過近年來商業銀行市場化使情況有所改善。

(三)目前我國爆發資本危機的機率非常少。為了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保障市場經濟穩定,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穩定資本市場,出臺了很多鼓勵性政策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而且最近幾年我國資本市場也得到了_一定程度上的規范,提高了投資者信心,證券市場呈現欣欣向榮景象,發展態勢良好。

(四)目前我國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少。相對國際經濟發展水平,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表現還是比較好的,負債率和還款率一直保持一個較低水平,經濟市場還是比較穩定,所以短期內我國爆發債務危機是不大可能。

2金融不穩定性及其對宏觀經濟非對稱性

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存在著兩種非常不同特征。根據近年來我國對本國金融體系的研究發現金融穩定性具有周期性變化,從08年次貸危機到如今,金融體系已經漸漸從當初最不穩定狀態回落到穩定狀態,同時我國經濟發展也不是處于一個恒定發展速度,既有適速發展,又有高速發展,金融不穩定性在這兩種不同發展狀態下表現和影響作用也不同。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情況時,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在經濟發展低迷或是平緩時,經濟發展對宏觀經濟不僅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會起反向作用。因此說金融的不穩定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具有非對稱性。

3如何應對金融不穩定性

在金融穩定時及時釋放潛在危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當金融體系進入到不穩定狀態時應當理智迅速的應對。

(一)適當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維持較低通貨膨脹率,既保證了物價穩定,同時也可以提升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增強人民獲得感。人民幣長期的升值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實施相應的貨幣政策可以有效應對金融體系進入不穩定狀態。

(二)加強對相關經濟體系特性研究,進一步完善我國對相關方面知識體系,加強人才儲備。目前我國對金融不穩定性研究是比較滯后的。我國目前是用金融壓力指標來衡量金融體系是否處于不穩定狀態,然而這種指標無法顯現金融體系的同步狀態,同時也不能全面反映金融體系狀態。加強對相關問題研究,制定完善有效相關研究計劃,避免在研究問題時出現的模糊性。加強實證研究質量和效果是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適時應用新技術如大數據和云存儲,高效進行數據的記錄和分析,對研究是有幫助的。

(三)完善金融市場,加強監管力度。規范的市場以及有效的監管有利于延長金融體系在穩定狀態的時間。我國金融業起步相對于歐美國家較晚,在金融模式以及對金融市場監管都不夠成熟,并且目前我國尚未設立對金融業專門的監管部門,那么適當學習西方先進方法如監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要保證監管人員純潔性,才能真正有效做到對金融市場監管。

4結語

根據本文分析所知,金融體系存在周期性,并存在兩區制狀態,即穩定狀態和不穩定狀態。我國金融系統在穩定狀態的持續時間遠大于不穩定狀態的持續時間,但在穩定狀態時對不穩定狀態加以防范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中國金融體系的周期不穩定性是金融系統本身固有的內在變化性周期,異常不穩定性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所致。周期的波動的幅度也會受到相關財政政策的影響。筆者認為在經濟穩定狀態時就準確的檢測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并及時的對危機進行釋放,可以使金融體系快速從不穩定狀態轉化到穩定狀態,保障經濟持續平穩健康運行。

猜你喜歡
宏觀經濟
即時經濟:一場實時革命將顛覆宏觀經濟實踐 精讀
2021—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更新預測——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增速的宏觀經濟效應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短期內的兩條主線
從G20視角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宏觀經濟形勢與文化消費市場
擴大需求: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最重要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