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T—CCE人才培養模式下成本會計教學的目標定位與課程內容重構

2017-02-05 23:46郝桂巖時曉暉吳雷
科技經濟市場 2016年5期
關鍵詞:目標定位成本會計

郝桂巖+時曉暉+吳雷

摘要: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實務性很強的專業主干課程,特別強調實際應用,但現行成本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不利于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有必要進行改革。本文基于PST-CCE人才培養模武,即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成本會計教學的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突出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將傳統成本會計教材內容整合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三大模塊共十個項目,并通過構建實踐化教學體系來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

關鍵詞:PST-CCE人才培養模式;成本會計;目標定位;課程內容重構

1引言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實務性非常強,特別強調實際應用。然而,我國不少高校的成本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與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背道而馳。具體來說,首先,成本課程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明確,過于強調培養學生的成本核算、控制、分析的理論知識,大多忽視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其次,成本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存在脫節,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實踐教學內容偏少;并且許多成本會計教師自身缺乏成本實戰經驗,在教學中往往表現為紙上談兵,缺少鮮活的案例。再次,現有的成本會計教材大多側重知識介紹,缺少真實成本實訓案例,不利于開展實踐化教學,也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很有必要對現行的成本會計教學進行改革。

沈陽城市學院秉承“堅持育人為本、注重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長期以來,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多年的學習、借鑒和總結后,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崗位的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特點,提出了PST-CCE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現已經過5年左右的實踐,已基本總結出PST-CCE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理論和實施要點。本文基于PST-CCE人才培養模式下,結合成本會計課程特點,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進行研究和探索。

2PST—CCE人才培養模式下成本會計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

2.1 PST-CCE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PST-CCE是“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Competency Centered Education'的縮寫,即“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教學”。PST-CCE是基于國際著名的CDIO教學理念,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學情實際創造性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改革思路和人才培養理念。

PST-CCE人才培養模式是以高級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通過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構建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的課程體系,采用以項目驅動、問題情境為導向的實踐化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

2.2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

課程培養目標具有導向作用,直接決定著課程體系和內容的設計,也深刻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成本會計課程培養目標的定位,應緊緊圍繞專業崗位能力培養,科學地設計課程內容,重視知識轉化為能力,有助于應用型財會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PST-CCE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是以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為培養目標,以會計崗位為依托,突出記賬、算賬、看賬三大崗位能力的培養。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應立足于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注重知識轉化為能力,側重于算賬能力的塑造。具體來說,成本會計課程目標包括:

(一)知識目標:能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企業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任務。

(二)能力目標:①專業能力目標:重點培養算賬能力中的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②可轉移能力目標: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的溝通和協調能力。

(三)思想素質目標: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財經紀律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這是會計專業人才職業素養構成的前提和基礎。

3 PST-CCE人才培養模式下成本會計課程內容的重構

3.1課程設計理念

成本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基于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任務與內容,通過與成本會計實務專家座談、訪談等方法,進一步明確了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能力要求,在課程設計上打破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將其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在項目的操作過程中,合理設計教學環節(見圖1所示),模擬工作過程,強化實踐化教學,培養學生的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

3.2課程設計思路

為實現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著重提高學生的能力,特別是算賬能力中的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我們將傳統的成本會計學的知識內容加以整合,按照企業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的實際業務流程,將成本會計的課程內容整合成若干個具體項目,每個項目有項目目標、情景導入、項目實施等內容,讓學生在項目操作中去掌握成本核算知識,提高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

3.3課程內容構建

傳統的成本會計課程內容中,側重于知識和理論的介紹,不便于開展實踐化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算賬能力,需要對其加以重新構建?;诖?,本文以企業的成本會計崗位分析為起點,深入研究成本會計崗位工作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按照“崗位——工作任務——工作過程”的思路,確定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通過對傳統成本會計教材加以整合后,重構為三大模塊、十個項目。其中,三大模塊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每個模塊由若干個項目組成,十個項目的具體內容如下。

項目一:認識成本會計。

項目二:要素費用的核算。

項目三: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

項目四:制造費用的核算。

項目五:廢品損失與停工損失的核算。

項目六: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項目七: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項目八:成本報表的編制。

項目九:成本分析。

項目十:成本控制。

3.4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上文已將成本會計教學內容重構為三大模塊、十個項目,有便于教師在成本會計教學中采用以項目驅動、問題情境為導向的實踐化教學方法,將課程的知識模塊分解成若干個項目,以項目任務驅動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以成本核算崗位為依托,通過提出問題來設置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求解問題,完成項目任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活起來。同時,加大成本會計的綜合實訓教學力度,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訓練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此外,在課程學習之初,鼓勵并推薦同學到企業進行專業見習,對企業成本核算流程建立一個感性認識,為后續的成本會計學習奠定基礎。

4結論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特別強調實際應用,但現行成本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不符合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要求,因而有必要對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進行改革。本文基于PST-CCE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成本會計教學的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在掌握成本核算基本知識上側重于職業崗位能力(算賬能力)和可轉移能力的培養。為此,將傳統成本會計教材內容整合成三大模塊、十個項目,三大模塊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每個模塊由若干個項目組成。同時,構建實踐化教學體系,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

猜你喜歡
目標定位成本會計
成本會計在餐飲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物質流成本會計的核算原理
關于不同高校網絡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和提高師資水平的思考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政策的演變
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環境下的低碳環境成本會計研究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應用問題及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