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定位

2017-02-06 15:45齊曉琪
考試周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語文新常態

齊曉琪

摘 要: 高職語文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本文指出高職語文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中的一些國際現狀和國內現狀,重點在于新常態下高職院校中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中的目標與方向。

關鍵詞: 新常態 高職語文 人才培養目標

所謂常態,是指正常的狀態、固有的狀態。新常態是“習式熱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即“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靶隆笔侵浮坝挟愑谂f質”,新常態是指經過一段不正常狀態后重新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也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新常態具有“速度、結構、動力”三個特點。

最近這20多年來,我國高職教育關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及實現途徑的研究,形成這樣的一個觀點,就是培養目標都是以“能力為本”,高職院校會針對不同職業崗位群,確定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同時突出強調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能力結合,還要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以便適應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但是在新形勢下,要實現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還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社會在不斷變革,教育形式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其實高職教育可以算是一門新的教育形式。它是符合這個社會的需求的,大學語文在面對教育的時候承擔著母語教育的責任,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培養綜合素質的高職人才的基礎,應被當作公共基礎課程的核心課程。

新形勢下,人們應當了解語文大學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首先,學術意義,能夠構建現代教育系統論,并豐富中國特色高等職業院校定位理論;其次,現實意義,從教育層面看,能夠準確定位是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與發展的出發點。此外,從社會層面看,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做出及時并靈敏的調整,以應對社會的發展。

一、新常態下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定位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一)國外現狀分析。國外語文的學習,是綜合性的學習,不僅把它當作一門單獨的課程,更把它當作現代語文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的母語教育中,都含有相當分量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內容,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習與社會生活相結合,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實踐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語文教學的認識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國外一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清楚地顯示,人類的閱讀已由“讀文”時代走向“讀圖”時代。語言已由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一分為二”發展為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與視覺語言的“三足鼎立”。語文基本能力也突破傳統的聽、說、讀、寫的框架,增強視像能力和發布能力。

在量上,由“讀文時代”的四項語文基本能力向“讀圖時代”的六項語文基本能力發展,其中,新西蘭語文課程文件具有鮮明的代表性。早在1994年,新西蘭政府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就以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視覺語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學習目標和能力指標??陬^語言和書面語言在語文界早有定論,那什么是視覺語言呢?它指向的言語能力是什么呢?簡單地說,視覺語言是文字與圖像融合而成的一種言語形式,經常呈現于專欄、電視和電腦屏幕上,視覺語言的習得有利于理解口語和視覺因素融合而產生的特殊含意和效果。視覺語言的學習包括對生動對話、標志、符號、視覺語言的符號元素的解釋和說明。視覺語言在言語實踐中指向視像能力和發布能力,新西蘭《語文課程標準》對這兩種能力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語文課程文件中唯一的明確提出“視覺語言”及視像能力與發布能力的語文課程標準。另外,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語文課程文件在閱讀學習領域也有相類似的要求。在質上,由單項、孤立的語文基本能力向多項、綜合的語文基本能力發展。

(二)國內現狀分析。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活動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面對當代中國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的現狀,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將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定位,肩負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F有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我國自改革開放來經濟社會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人才總量相對不足、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瓶頸,其中強調素質和能力要求的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短缺的問題尤為突出。評判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不僅要看速度和規模是否擴大,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培養的人才類型規格是否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于高職人才的培養要有自己的目標定位。

我國高職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樹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高職教育不僅僅要培養出具有強大的技術應用能力的人才,更要讓他們具有一定的素質,尤其是文化素養。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國的傳統文化值得學生學習。同時,我國現在的教育在不停改革,2016年開始高考的語文分數將提高到200分,這足以說明我國對于語文教育、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高職教育應該給予語文足夠的重視。

但是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給予高職語文足夠的重視,反而忽視高職語文這門課程,甚至很多高職院校沒有開設沒有語文課程。有些高職院校把語文開設成《文學欣賞》、《演講口才與應用文寫作》等課程,開設語文的高職院校在教材、教法方面是處于混亂狀態。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對英語四六級考試利弊的討論,對大學語文的質疑開始升溫。作為高?;A公共課的大學語文,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面臨尷尬的境地。在所有開設大學語文的高校,這門課雖然也被設定為基礎性的公共課,但若與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及政治理論課相比,語文課程的地位相對來講是比較低的。

國內還有一些比較具有針對性的高等職業院校中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也就是高職語文針對不同的專業設置不同的人才培養的方式。比如,高職語文在市場營銷專業中所起的作用。還有一些高職語文中課程的設置、教材的設置、教法的設置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助于我們進行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定位的研究。

二、確定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主要內容及目的。

(一)內容。第一,要確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什么。教育部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應當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級能人才?!?/p>

第二,大學語文有助于學生的終身教育。終身教育的理念是指人們在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們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綜合。包括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方式,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教育,既有正規教育又有非正規教育,主張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終身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對于當代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適應終身學習的需求,應該堅持培養與培訓并舉,應該不拘一格辦學,同時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全日制與限時間制相結合,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結合,把學校辦成面向社會的、開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訓中心。傳統的高職教育還沒有完全脫離大?;蛘咧袑5霓k學模式。

第三,大學語文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1978年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提出開設《大學語文》的四點目的:一是《大學語文》交流工具的訓練作用;二是《大學語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傳承作用;三是《大學語文》對現代人類共通精神文明的建設作用;四是《大學語文》應對和解答當下開放社會各種文化困惑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我們培養的是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及全面素質的直接從事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人才?!洞髮W語文》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可以為學生完成高等職業教育時期所學的各類專業課程及接受專業技能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明確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各個高職院校落實好人文素質教育的第一大前提和基礎。因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與普通本科院校是不一樣的,它培養的是高技能的應用人才,主要強調適應性,而且高職學生人文素質都是相對薄弱并且差異性是很大的,所以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培養教育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高職院校要把職業素質(社會交往和求職能力)培養給學生。大學語文能夠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文化素質和職業素質(文化素質:要求學生掌握一定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

高職學生正確與熟練使用語言文字,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及聽說能力,才能看懂各類專業課程及專業術語,為自己的高職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高職學生連一段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寫不好,是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很多大學生的語文能力都很低下,這對他們以后的發展及打開自己的知識、職業大門都有很多不好的影響。

大學語文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礎課,在高職院校中也被列為基礎課,開設大學語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的文學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能力及寫作能力,最終達到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同,但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很多企業對高職學生在語言表達、文字功底等方面的欠缺表達出了不滿。因此,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要依靠大學語文。

借助大學語文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為轉換職業提高能力。如果學生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能,以及競爭力,就能爭取更多、更好的機遇。要用平實、真誠的語言打動領導,平常工作中也會用到總結、計劃等文種,這就需要語文知識。而且工作很重要的一點要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就需要語言的協調和溝通,也就要求我們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大學語文恰恰可以幫助學生做到這些。

三、結語

社會在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也在不斷發展,而語文課是所有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的基礎。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語文這一門學科,不論是理工科學生還是文科學生都要學好這一學科。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先生說:“理工科學生也要有文史知識?!笨梢娬Z文這一學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語文是任何專業、任何學生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如今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會專業技能的人,更要慢慢朝著培養具有高職文化和人才培養的高層次的人才方向發展。因此,新常態下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定位應該是基礎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劉靖君.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0.03.

[2]孫湧,蔡學軍,孫宏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與實踐[Z].計算機教育,2006.06.

[3]李雪琴.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05.

[4]王勇.關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幾點思考[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第13卷,第一期,2007.03.

[5]王冰清.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3.12.

[6]楊曉麗.高職語文教學之我見[J].職校論壇.

[7]汪念明.高職語文課程的學科定位[D].湖南師范大學.

本論文為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校級課題《新常態下高職語文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定位》的研究成果。課題項目編號為:nyjg2015003。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語文新常態
高職語文教學中“大國工匠精神”滲透研究
淺談中職學校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淺談
藝術職業院校表演專業現狀及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探索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