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水稻種植技術的創新嘗試

2017-02-07 03:28王冠宇陳忠寶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嘗試創新探究

王冠宇 陳忠寶

[摘 要] 在全球糧食作物中,水稻位居第二。其中,世界人口的55%都將稻米作為主食,所以,水稻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十分關鍵。而中國則是世界水稻種植的發源地,在水稻栽培方面的歷史悠久,成為主要產稻大國。水稻種植也同樣是中國第一產業中的主要糧食作物。然而,在城鎮化全面建設的過程中,積極貫徹并落實退耕還林與水資源保護等多種政策,使得耕地面積和水稻的種植面積逐漸下降。為了能夠不斷滿足人口對水稻的需求,并解決糧食緊缺的問題,就一定要積極突破原有的水稻種植技術,實現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水稻種植技術 創新 嘗試 探究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99-01

1 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1.1 科學化選擇育苗

水稻的育苗重點是選擇品種,水稻品種應當滿足盡可能大的增加產量,選擇應當因地制宜,結合水稻種植地區的地理特性,實現高質高產的水稻。其次,注重壯苗時期,采用農業技術推廣知識,整平壓實床土,為利于稻苗的根系發展及水分的下滲,土壤緊實度要求控制良好,不能過于結實以至于板結,隨后,將有機肥和土壤按照特定適宜的比例進行配置,最后調整土壤呈酸性。

1.2 播種準備控制

播種前的準備工作需要測試水稻發芽的狀況,將種子在常溫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再將其置于器皿中,定期觀察種子發芽狀況,成活率需達到80%以上。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浸泡種子前需要曬種,目的是保證酶的活性,時間在3h左右;選種時采用一定比例的鹽水進行浸泡,水與鹽(Nacl)的比例達1.12即可,合理控制好溫度在12℃左右,時間為8天左右,隨后將種子置于清水中洗凈,保證適宜的溫度,一般25℃即可,進行催芽過程。

1.3 整地準備

稻田耕作采用格田形式,要求土地平整,對于輪耕制度,需要進行翻土過程,為規范性作業,翻土標準控制在深度20cm左右,結合旋轉翻土,保證水整地過程的順利進行,水整地過程目的是改良土壤,保證泥漿質軟,泥不外露,并在水整地后期進行施肥。整地過程中,不乏土壤中含草較多的情況,應當采取藥物封地滅草的方法。

1.4 田間施肥與灌溉

對于水稻的整個生長周期而言,追肥工作十分重要。其中,每畝水稻需要追加10-15kg的尿素,15-20kg的過磷酸鈣,4-5kg的鉀肥等。在完成秧苗移栽以后,需要在十天之后追加提苗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水稻秧苗的分蘗。而在水稻孕穗期間,應當對其追加攻粒肥,有效地增強植株結實率,使得籽粒營養積累更加豐富,全面增強水稻產量。

在水稻返青時期,應當采取深水灌溉的方式,而在孕穗期與始穗期對于水分的需求并不大,所以,只要確保土壤是濕潤的就可以。水稻在分蘗期的時候,需要實現淺水促蘗的目標。在分蘗后期,水稻應進行曬田,以保證降低無效分蘗的數量,使得土壤更加通透,進一步促進水稻的健康生長。在水稻灌漿成熟期,一定要保證土壤干干濕濕,實現壯籽的目的。而水稻的黃熟期,就應當排水曬田,進一步促進水稻的成熟。在收割水稻的過程中,確保田間無水,有效地規避稻谷被水侵蝕而影響質量。

2 現階段水稻育種發展成就闡述

在我國在水稻種植方面歷史悠久,所以,種植經驗也十分豐富。而對水稻種植產量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就是育種,由此可見,實現水稻育種技術的提升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F階段,我國水稻育種技術不斷發展,且成就顯著,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2.1 矮稈水稻品種的培育。這種育種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農戶自留種或者是高稈種種植風吹易倒或者是不耐肥的問題。而矮稈水稻品種具有極強的抗倒能力,所以,實現了水稻種植產量的全面提升[1]。

2.2 雜交水稻育種。該育種技術站在基因層面,選擇使用了具有顯性基因的水稻種子來種植,并將產量不高的種子篩選掉,實現了水稻單位面積產量的提升。

2.3 超級水稻培育。通過兩系法實現水稻雜交,不僅能夠充分展現秈粳亞種間的雜種優勢,同時,還能夠彰顯出株型特色,以保證優質水稻品種的種植。

2.4 轉基因水稻。通過對分子育種原理的合理利用,實現轉基因水稻的培育,有效地增強水稻品質的等級。

正是因為水稻育種的發展成就,對人口吃飯的問題以及人們對于水稻質量的需求問題進行了有效解決,同樣也提升了水稻種植的產量。

3 水稻種植技術的創新嘗試

3.1 水稻的無土種植技術

由于我國農耕面積逐漸減少,所以,要想有效地滿足水稻的市場供應需求,需要將綠色蔬菜的無土種植技術應用在水稻種植當中。通過使用營養液對基質進行澆灌,進而代替原有使用天然土壤栽培的方式。其中,應當考慮水稻生長需求所需的礦物元素以及光照等多項條件,以保證實現立體生態水稻種植。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節省土地使用面積,而且還能夠確保栽培基質的循環使用。在開展水稻管理工作方面也更加便利,節省時間與肥料,使得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進一步提高水稻的產量[2]。

3.2 多產合一實現共同發展

通過我國經濟產業規劃,進一步推動了旅游行業的發展。而水稻種植并不只是糧食產業,同樣也需要滿足游客在生態旅游方面的需求。另外,水稻種植可以當作景區的景點來向游客提供服務,在確保水稻產量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當地經濟全面發展。

3.3 開展種植管理工作

在農村地區,大多數青年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因而,要想對農村水稻種植問題予以解決,政府就應當通過科學技術來種植并管理水稻,有效地緩解老年人水稻種植的壓力。其中,可以充分利用GIS與RS等多種形式的軟件對水稻生長的狀況進行觀察,同時,針對水稻的不同生長期以及間距、地形的生長情況進行判斷,正確地計算出產量的差距。對于不同的水稻種植技術開展試驗,以增加水稻的產量,實現水稻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還能夠節省人力,充分發揮資源的效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稻種植技術在增加水稻產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應當不斷創新水稻種植技術,提升水稻的生產水平,全面提升水稻的總體產量,為我國水稻種植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雷緒國.簡議水稻種植技術的創新嘗試[J].南方農業,2015,9(30):13,15.

[2]王春江.淺析北方水稻栽培技術創新[J].科學種養,2014(5):172-172.

猜你喜歡
嘗試創新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再試試看
一次驚險的嘗試
嘗試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次讓我受益的嘗試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