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集體課文獻研究綜述

2022-12-29 09:31鄭恒林黃蘊蘭
輕音樂 2022年9期
關鍵詞:聲樂集體專業

鄭恒林 黃蘊蘭

一、“聲樂集體課”概念提出的緣由與目的

(一)聲樂集體課是師資不足的應對策略

在中國知網上最早關于聲樂集體課的論文是1992年裴子言發表的《談高師聲樂課中的兩種授課形式》,文中指出聲樂集體課的含意有二,其一是指在教研室安排下,教師集體研究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其二是新生入校后,一年級的第一學期,以任課老師為核心,將其所授課的學生(約十人)集中在一個小教室進行集體授課。

聲樂集體課的提出是為了應對高校音樂類專業擴招與師資不足的矛盾。改革開放后,我國高校的辦學質量飛速提高,各高校在辦學上采用“一專多強”的模式,開設專業逐漸豐富。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開設聲樂課程,其中不僅音樂類專業開設聲樂課程,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專業都開設了聲樂課程。此類專業學生學習聲樂與音樂類專業學生的目標要求不盡相同,擔任聲樂教學的教師必須為科班出身的音樂專業人士。這加劇了聲樂課“教與學之間的失衡”。為了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小組課、集體課的授課模式開始應用于聲樂課中。

喀什大學藝術學院任小芳認為“相對于個別課而言,聲樂集體課可以緩解師資的不足,提高工作教學效率?!盵1]臨沂師范學院周波認為:“在聲樂教學課時有限、學生人數較多而教師較少的情況下,聲樂集體課可以避免重復性的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盵2]在聲樂課時有限、學生人數較多而聲樂教師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在基礎發聲方法和集體曲目的練習中,運用集體課的模式可以避免重復性的教學,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3]聲樂集體課與個人課相結合的形式緩解目前“教師少、學生多”的矛盾,已經成為了高師聲樂界的共識。[4]

(二)聲樂集體課是非聲樂表演專業聲樂課首選模式

齊魯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桑瀟認為:“隨著高校音樂專業生源不斷增大,以及其他非本專業學生開設的必修、選修聲樂課,本專業師資有限,不能再采取一對一的授課方式,甚至一對五、一對七的小組課形式都不能滿足?!盵5]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劉媛認為:“高師聲樂課教學如再沿用過去的一對一‘師帶徒’式的授課方式,對每一個學生重復講解同一個問題,這顯然不再適應教育發展趨勢。因此,新世紀的高師聲樂教學,應該改革‘一對一’的聲樂教學模式?!盵6]聲樂教學模式改變的原因除了學生數量的劇增、師資的緊缺,還有就是聲樂課也可以像其他課程一樣進行集體教學。這不僅是上課模式的改變,更像是一種教學理念的轉變和創新。

學前教育、音樂教育等專業要求學生學習聲樂,提高演唱和聲樂教學能力。與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不同,該類專業的學生并非一味追求聲樂演唱能力的提高,更強調的是聲樂基礎能力的掌握和聲樂教學能力的提高。實際招生中,此類專業的人數比表演專業的人數多出數倍,“一對一”的個人課成為奢望,增加同時授課學生成為唯一選擇,小組課、集體課變成首選的聲樂課授課模式。

從聲樂集體課模式提出后,眾多的一線教師與學生不斷嘗試研究,努力把該模式變得更高效更科學。在這種教學形式中,聲樂集體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有效的聲樂教學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它不僅具有能夠緩解擴招壓力、降低辦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利用師資等特點,在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也具有獨特的、無法替代的優勢。

(三)針對師范類專業學生,聲樂課需突出“師范性”

俞子正在《聲樂教學論》中說到:師范專業聲樂課與表演專業聲樂課還是有區別的。師范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唱好,還必須懂得系統的聲樂基本理論、聲樂教學的原則和基本方法。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目標是:學生必須學會“唱”、學生應該學會“教唱”、學生需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7]

聲樂課的師范性是指:在聲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法貫穿教與學的主線。在聲樂課上,學生在提高聲樂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聲樂的教學能力。[8]突出師范性,就是要以培養音樂教師為目標,找準發展方向。[9]在“一對一”課堂上,教師只面對一個學生,可能會注重學生聲樂技能的培養,容易忽略了聲樂教學法的教授。學生只充當“學生角色”,不能從“教師角色”思考問題,缺乏“教學”上的學習。[10]師范類專業更強調提高學生教學的能力,如果采用“一對一”的單人課模式,聲樂課的師范性會被削弱;倘若教師在單人課上加入師范性教學,即會大大降低教學效率。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李曉貳認為:“高師聲樂教育培養的是全面教學人才,重點應放在教學能力和訓練能力的培養上。要使學生在教學能力、演唱能力、輔導訓練能力三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就必須改‘個別課’為集體課,加強、充實集體課的教學?!盵11]聲樂集體課把聲樂教育理論知識、演唱技巧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教學綜合素質以及人文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突出師范生的“師范性”。[12]韶關學院秦偉認為:“聲樂集體課中使用‘微格教學’有利于充分體現‘教師專業化’培養目標,也就是體現聲樂集體課的師范性。學生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理論水平”。[13]

針對師范類專業學生,畢業后更多進入教育行業,影響其就業的除了聲樂能力的高低外,還有教學能力。聲樂教學中培養其教學能力是必要的,針對師范專業的聲樂課,應該將聲樂課的“師范教育”即聲樂課的師范性提升至重要的位置。目前國內聲樂集體課模式幾乎都是運用于音樂教育專業中。音樂教育專業要求學生能彈會唱、能教會演。因此學生都需要學習聲樂課,聲樂集體課也因此順理成章地被選作該專業聲樂課的授課模式。而音樂教育專業作為教育類專業,聲樂課也必須圍繞“教育”而開展,教師教授聲樂技能外,還要教授聲樂教學的方法與技能。

二、聲樂集體課的優劣勢

(一)優勢

1.節約教師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聲樂集體課,在教學對象人數上遠多于個人課,教師同時給幾十位同學教授同樣的內容,避免了大量的重復教學,教學效率更高。鄭州大學朱保歷認為:“在練習共性特征等基礎性的發聲方法和集體曲目的練習時,聲樂集體課模式可以避免重復性的教學,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在解決學生大致相同的聲樂基礎問題時,聲樂集體課效率更高?!盵14]在基礎聲樂學習中,發聲基礎練習、氣息基礎練習是每一個聲樂學習者必需的基本訓練。

對于一批聲樂基礎薄弱甚至毫無聲樂基礎的學生,采用個別課授課模式,教師就必須把這部分工作進行多次重復;學生在基礎學習的過程中也只能通過教師的指導來檢驗自己是否掌握。這無疑是對教師資源的極大挑戰,對于目前緊張的教師資源,此模式明顯不適用。把學生都集中起來,集體進行基礎技能的學習和練習,教師花同樣的時間,卻能同時對數十個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可以節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的個性問題。

2.學習更直觀,多方面能力同時培養

上饒師范學院章秋楓認為:“聲樂集體課通過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健全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發展的特殊需要,即‘利用他人經驗、實現資源共享與開發’的創新理念。其作用是:知識互補、相互啟迪和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有利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體驗藝術情感、探索與學習聲樂知識?!盵15]齊魯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桑瀟認為:“聲樂集體課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范唱,讓學生能夠更多地聆聽教師的范唱。使學生聆聽他人演唱和教師的講解后,進行自我思考、感知、分析逐步找出自身的問題,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發現問題同時,鼓勵學生進行探索、解決問題,讓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和教學能力。聲樂集體課模式具有‘生生互補’‘智能互補’的優勢、具有優化學生能力建構的優勢、能夠從整體培養學生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頓悟的條件與機會?!盵16]武漢音樂學院張蓉認為:“聲樂集體課將聲樂理論學習、聲樂技巧訓練、舞臺表演培訓以及聲樂教學實踐等多方面元素融入到課堂上,擴展了聲樂課程的內容,使得傳統單一的聲樂技巧訓練課程轉變為全方位、多層面的綜合性課程,為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教學能力、編排能力、欣賞能力等多方面實際工作能力提供了可能實現的一條途徑?!盵17]

學生在集體課上進行基礎學習,不僅能夠得到教師針對個人的指導,同時能夠觀察他人的學習情況。由此創設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更容易學習,學習更輕松;學生遇到問題,可以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認識和解決問題;在集體課中還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感悟與經驗,逐漸提高對聲樂的認知與演唱能力、發現及解決聲樂問題的能力和聲樂的教學能力。在集體課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表演,將所學知識現場運用,以此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他們克服了表演時的緊張心態;學生在此環境下學習,更能鍛煉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二)劣勢

1.教材的欠缺

聲樂集體課模式從出現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引起了眾多學者與教師的關注和嘗試。因環境條件、學生等諸多因素的不同,在實際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是教材的欠缺。目前國內唯一聲樂集體課教材為西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聲樂集體課教程》,該書由武漢音樂學院張蓉老師主編,系武漢音樂學院三十年來對聲樂集體課的探索總結。書中融合了“聲樂集體課”的定義、課程設計原理、課程方法、選曲等內容。在歌曲欣賞和演唱部分,該教材還考慮到聲樂集體課的集體性,在選曲中加入了合唱部分,并對排練給予了相關的建議。

該書為目前已出版的唯一聲樂集體課教材,針對的教學對象為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其他專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但適用性卻稍欠缺。武漢音樂學院作為我國知名的專業音樂院校,其生源質量遠高于普通高校,學生的聲樂基礎也是遠比普通高校要高不少。導致在實際使用中并不特別適應。

2.不能很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

“在學生全體齊唱的過程中,教師很難分辨出每個學生歌唱時的不當之處,很難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一些小問題,這樣也會影響到學生歌唱綜合素質的提高”?!奥晿芳w課因人數較多,教師只能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安排教學課程和進度,這樣就沒有辦法顧及到全部的學生,很難因材施教?!盵18]

目前高校的個人聲樂課,課時為40或45分鐘;集體課一般為2課時,一共80到90分鐘。教師需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給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進行氣息練習、聲音練習、歌曲練習,還要給學生講解歌曲背景和演唱分析等內容,并未能留出太多時間給每位學生進行單獨的指導。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學生方面看也是降低了學習效果和學習熱情。

三、如何開展聲樂集體課

很多學者教師認為聲樂集體課與聲樂個人課是互補的關系。個人課可以作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集體課使學生在學習積極性、課程師范性、集體競爭意識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高。也有不少學者教師認為,聲樂集體課應作為聲樂個人課的補充,集體課僅教授發聲基礎理論、咬字發音理論、聲樂史、聲樂教學法、音樂欣賞等理論型課程。學生通過聲樂集體課的理論學習,進一步促進在個人課中的學習。[19]聲樂集體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聲樂集體課開展模式總結為三種。第一種是“純大課模式”——聲樂相關理論課程,采用的是普通的講授模式;第二種是“大課+個別課模式”——進行集體練聲和集體氣息練習或集體演唱后再對學生進行個性指導;第三種是“大課+小組課模式”——集體氣息發聲練習后將學生分組分層進行教學。

(一)純大課模式

在傳統的個人課中,教師是很難給學生全面系統地講授聲樂的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接收到老師片段化的知識傳授,因此學生常搞不清楚“什么是打開”“什么是高位置”等。[20]該模式主要運用于教授聲樂基礎理論、聲樂史、聲樂教學法、音樂欣賞等內容,被稱為“理論大課”。因學生的聲樂能力參差不齊,甚至差距甚大,讓學生在集體課中重新學習聲樂發聲機能狀態、歌唱站姿、喉頭打開位置、正確呼吸、共鳴腔的運用等知識,使學生對聲樂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為在個人課學習中提供了理論基礎和促進聲樂的學習。[21]該模式雖然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講授,聲樂學習的“非可觀察性”決定了學習者只能通過經驗感受來判斷自己是否正確掌握。純理論的講授,缺少了實際的體會感受,學生能弄懂理論,但容易在實踐中不懂該如何正確做到。

此外還有教師在集體課上全程進行集體練習和演唱,從學生的整體音色中來判斷大部分學生的問題,然后集體進行解決。該模式雖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其只能從整體上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共同問題的個體原因不盡相同,每個學生引發同樣問題的自身誘因可能不一樣,解決的方法就不一定通用。如果用一種方法去解決大部分學生出現的共同問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大課+個別課模式

大課+個別課模式中的“大課”模式著重教授學生歌唱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學生共性問題的解決。如科學發聲、氣息運用、歌曲處理、舞臺表現、審美教育等。課堂上共同練聲共同演唱,學生可以在集體的練聲中相互觀察模仿學習;還能相互找出并解決問題,課程的“師范性”得到加強;根據群聚理論,學生在“群體性學習”的環境里學習可以進行情感和知識的互補,促進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克服問題的信心。[22]“個別課”模式主要針對每個學生出現的個性問題進行答疑解決。該模式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教師也可以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給出更加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法。學生在集體課中進行基礎學習,把基礎打牢;在個人課上進行個性問題的解決,提升個人能力。

大課+個別課模式把集體打基礎與個人自身提高相結合,能使學生得到較為全面的提升。該模式也是目前眾多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主要授課模式。從高校大規模擴招學生以后,很多學校本專業一年招生達數百人。一個班級則有30人以上,而聲樂課程安排卻是以班級為單位,一周安排2個課時。教師要在這2個課時共80分鐘內帶領幾十個學生進行集體練聲演唱歌曲后,還要給每個學生進行個人指導,這無疑對教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該模式的不足就顯現出來了:本來就緊缺的時間,還要分給幾十個學生,意味著每位學生得到平均單獨指導的時間不會超過3分鐘。對學生而言,一周短暫的3分鐘個人指導時間是遠不夠的,學生還未清楚了解自身問題就結束了;此外,想讓學生在短短幾分鐘內理解教師所說并正確做到,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達到要求的學生寥寥無幾。長此以往,學生每節課都難以解決自身問題,個性需求得不到滿足,學習熱情就會下降,聲樂能力提升也較慢。因此學生在個人課中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

集體練聲的模式只能使學生做歌唱前的“熱身動作”,并未能針對學生個體進行解決。學生在集體練聲中很容易出現發聲的錯誤,但教師的注意力有限,無法在幾十個同時發聲的學生中糾正全部的出錯個體。未得到糾正的學生逐漸形成錯誤的習慣,想要在個人指導中糾正過來便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大課+個人課模式相比純大課模式,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大課+個人課模式看似兼顧了學生共性與個性的發展,但大課模式中教師無法同時關注每個學生在集體演唱時的情況,沒有辦法保證教學質量。個人課中分配到學生的個人指導時間太少,使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大課+個人課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卻容易降低了教學質量。筆者認為:應根據學生的人數和教師的能力兩方面考慮該模式是否合適。應把一節課的學生數量控制在10到20人之間,過多的學生必定會超出教師的教學能力,導致教學質量無法保障。只有在人數合適的情況下,教師才能在學生大課的集體演唱中發現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只有在人數合適的情況下,學生在個人課中才能得到足夠的個人指導時間。

(三)分層分組式聲樂集體教學

分層教學起源于美國,在20世紀中期便普遍流行。我國分層教學起步較晚,在本世紀初才開始提出并進行嘗試,近兩年中小學實行分層走班制教學,分層教學才成為普遍。但在聲樂教學領域,分層教學已有不少教師學者提出并嘗試,但尚未得到普及。分層分組聲樂集體教學,把原本的大班模式拆分,把學生按學生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歌曲的演唱能力進行分層。分別對不同層別的學生進行集體指導。給每個層別的學生設置不同的目標,引導每個層級的學生達到目標。同時采用靈活的分層制度,只要學生自身能力達到其他層級要求,可以把學生調換到對應層級繼續學習。在分層以外,還根據學生表現出的不同問題以及問題本身進行分組,給每組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如某幾個同學出現聲音擠卡的問題,將其劃為一組,教師單獨給該組集體解決該問題。

分層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同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分層教學很好地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層優化、主體參與的教學特點;還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消除了學生因個體差異巨大而產生的焦慮與消極的狀態。分層教學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因材施教,鼓勵學生不斷競爭,不斷提高,全面發展。[23]

分層分組模式解決了集體課不能很好因材施教的問題,避免了個人課中重復教學的低效率。也解決了集體練聲中不能完全發現學生問題的尷尬。但通過此方法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同樣的水平是不現實的,最終的目的是每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不斷進步。同時此模式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課下備課要科學充分。

結 語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對聲樂集體課的研究仍處于起步的階段,相關的理論、教材較為缺失,實際操作的研究較少。眾多院校雖采用集體課與個人課相結合的形式,但授課模式仍然參照主要個人課,課程內容以教授聲樂技能為主。在課程內容和方式方法創新上略顯不足。在聲樂集體課上未能很好地運用各種教學法進行有效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仍然不高;也并未成功尋找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在集體課上能夠得到個性化培養。同時導致學生對于聲樂集體課模式的懷疑與抵觸情緒并未消退,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筆者認為:聲樂集體課的發展不應該只作為一種為了解決目前師資緊缺的“臨時舉措”,其應該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獨立授課模式,擺脫聲樂個人課的固性思維的影響,從更開放的角度思考發展聲樂集體課。在課程原理、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獨立地研究探索,需要探索出一條傳承卻有別于傳統聲樂課的教學模式。聲樂集體課更需要探索創新一種新的聲樂教學理念,使聲樂課能夠更普及、更高效、更全面。

聲樂集體課的應用面應是極其廣泛的,其不僅能運用于高校的聲樂課中,也運用于中小學的音樂課和社會合唱的集體排練中。高校幼師專業、音樂教育都可以運用聲樂集體課,甚至在聲樂專業的基礎階段也能運用。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專業對聲樂學習的要求和重點教育的內容。在中小學的歌唱課中亦可運用該模式,在一節課時內能夠很好的兼顧聲樂知識、音樂素養、審美能力、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等多方面的要求。

聲樂集體課在聲樂教學界是一種新事物,有很多的學者前赴后繼地進行研究和探討。從作為個人課的補充到與個人課同等重要的聲樂教學模式,聲樂集體課值得各位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和學者予以重視和研究。

注釋:

[1]任小芳.高師聲樂教學中個別課和集體課的劣勢化解[J].藝術大觀,2020(08):81—82.

[2][3]周 波.聲樂集體課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6(08):138—139.

[4]李京玉.論高師聲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統一[J].中國音樂,2008(03):181—183,195.

[5]桑 瀟.論聲樂課堂中的集體課存在的弊端及策略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187—188.

[6]劉 媛.面向新世紀的高師聲樂教學模式[J].中國音樂,2007(03):190—191,194.

[7]俞子正,張曉鐘.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8]蔡世賢.向21世紀奮進的音樂師范系[J].藝術探索,1998(01):5—12.

[9]周慶恬,周 泉.突出師范性、實用性的聲樂集體課教學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5(02):337.

[10]么穎新.高師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1+X=1的改革方案[D].西北師范大學,2007.

[11]李曉貳.突出師范性,加強高師聲樂集體課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01(04):45.

[12]高清明.淺議師范聲樂集體課[J].黃河之聲,2011(10):34—35.

[13]秦 偉.聲樂集體課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藝術研究,2011(03):106—107.

[14]朱保歷.高校聲樂集體課之利弊[J].藝術教育,2013(07):47—48.

[15]章秋楓,汪笑屏.群聚理論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學術月刊,2008(09):92—94.

[16]李京鈺.高師聲樂集體課教學模式改革探微[D].湖南師范大學,2007.

[17]張 蓉.在探索與實踐中收獲——寫在《聲樂集體課教程》出版之際[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5(01):153—157.

[18]周書林.高校聲樂集體課教學探微[J].大舞臺,2013(06):154—155.

[19]劉 媛.面向新世紀的高師聲樂教學模式[J].中國音樂,2007(03):190—191,194.

[20]梁峻嶺.高師聲樂教學模式改革芻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147—148.

[21]王廷軍.特色化高師聲樂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144—145.

[22]章秋楓,汪笑屏.群聚理論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學術月刊,2008(09):92—94.

[23]鄧 江.幼師聲樂分層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

猜你喜歡
聲樂集體專業
我為集體獻一計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警犬集體過生日
聲樂診療室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