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旬老人堅持不輟辦家報

2017-02-13 01:32文圖鄧興東
老友 2017年1期
關鍵詞:王玉金溪縣導報

文圖鄧興東

九旬老人堅持不輟辦家報

文圖鄧興東

在江西省金溪縣,有一位90歲的老人,名叫王玉同。他將家人艱辛創業、和睦相處、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日?,嵤?,每月匯編成一份特殊的報紙——《家庭導報》,分別寄給200多名晚輩,弘揚親情美德和艱苦創業精神,鼓勵后輩們奮發有為、愛崗敬業。至今,這份家報已整整辦了15年,出了200余期。王玉同的事跡在當地被傳為佳話。前不久,他被評為2016年第三期“江西好人”。

(一)

王玉同,1927年生,是一名離休干部。老人兄弟姐妹眾多,200多名晚輩分布在贛、湘、遼、閩、陜、粵、黔等10多個省份。由于相隔遙遠,親人們平時溝通較少,有些甚至幾年都難得聯系一次。于是,王玉同決定自辦一份家庭報,搭起親人間溝通的橋梁。2001年8月8日,在全家人的支持下,組稿、寫稿、刻板、油印……王玉同編印的第一期《家庭導報》誕生了。

在《家庭導報》創刊序言中,王玉同這樣寫道:“本報宗旨是為了互通信息,聯絡親情,弘揚正氣,鞭策后進,傳承良好家風。本報既報喜也報憂,對于親人之間和睦相處、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等好人好事,將予以重點宣傳報道;對那些壞人壞事,則采取對事不對人,進行批評教育,以達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樹立先進,鞭策后進,化解矛盾,最終實現家和萬事興之目的……”

第一期《家庭導報》問世后,王玉同迅速分寄給四面八方的親人。很快,一封封回信來了,內容既有創業的艱辛,也有成功的喜悅,更有令人振奮的好人好事……每封回信都是新聞素材。王玉同很快就編好了第二期家報。從此,《家庭導報》每月一期堅持不懈地辦了下來。

為確保家報持續辦下去,王玉同的子孫輩們紛紛自發為《家庭導報》捐款,每年總計達4000多元。王玉同親自掌管這筆捐款,作為辦報經費,??顚S?。王玉同不僅是家報“主編”,還是主要撰稿人,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外出旅游,他都隨身帶著紙和筆,隨時進行采訪,為家報撰稿。為了提高家報的質量,王玉同還制定了獎勵措施,每年評選一次優秀作者和優秀稿件,予以獎勵。

(二)

隨著各項制度的完善,家報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開辟了《家庭新聞》《革命工作回憶錄》《人生感悟》《家中學子》《故鄉巨變》等10多個欄目,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濃濃親情,弘揚著人間美德。

王玉同帶頭為《革命工作回憶錄》欄目撰稿,他在文中回憶道:“1927年9月,我出生在江西省鄱陽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里。老家是江西省金溪縣左坊鎮王家倉村。幼年,我曾在鄱陽縣的福建會館讀小學。11歲時,日本鬼子對鄱陽縣進行轟炸,我隨家人回到老家避難。1949年4月,金溪縣解放,22歲的我在金溪縣第一區人民政府參加工作……”王玉同的小女兒看了父親的回憶錄后,滿懷深情地寫了一篇《我的父親》的稿件。她寫道:“古往今來,有許多英雄豪杰值得我們敬仰,我的父親也是我最崇敬的人,他平凡而偉大……父親這種活到老、學到老,以及淡泊名利、清白做人、樂觀向上、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太值得我們晚輩學習仿效了。他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業績,也沒有很多的錢財,但他以自己的行動為子女創造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王玉同正在編寫最新一期家報

在家報的積極引導下,王家親友之間互相幫助、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2006年年初,王玉同在資溪縣的妹妹王月琴因中風住院,大小便失禁。王月琴的兒子李建清和兒媳婦何水金任勞任怨地照顧了5個多月。婆婆解不出大便,兒媳婦何水金就用手指幫著摳。兩個小姑李巧玲、李美玲深受感動,她們在家報上發了一篇題為《難得的好嫂嫂》的稿件。各地親人讀后,紛紛夸贊何水金,并盡己所能給予物質上的幫助。王玉同本人也從離休費中拿出400元獎勵李建清、何水金的孝行,并在家報中對夫婦倆的孝行大加贊賞。

王玉同的外甥女婿許金龍曾是資溪縣的一名民辦教師,后來遠赴湖北做面包生意。憑著吃苦耐勞精神和過硬的面包制作技藝,許金龍很快發家致富,將面包生意越做越大。他在《家庭導報》發表了《面包人生》一文,回顧了自己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王玉同在文后特意點評道:“抓住機遇,百折不撓;薄利多銷,以誠待客;勇于開拓,富而思進?!笨戳司司说狞c評后,許金龍激動不已,回信說,自己要再接再厲,將面包生意進一步做大。

王玉同的二兒媳鄒麗紅主動承擔家報編輯重任,將潤色后的稿子一句一句念給王玉同聽,力求盡善盡美

(三)

15年一晃而過,如今王玉同的《家庭導報》已出了200多期,并于前幾年升級為電子版。

眼看著家報越辦越好、版面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王玉同的子孫輩除了自發捐錢捐物外,紛紛主動挑起家報編輯、記者的擔子。王玉同的二兒媳鄒麗紅是中文系本科畢業生,文字功底深。王玉同每期家報編好初樣后,都交給鄒麗紅修改、校對。經過鄒麗紅一番潤色,家報的趣味性、可讀性更強了,主題和特色也更鮮明了。

愛國主義教育是《家庭導報》的永恒主題。每逢國內出現重大事件,《家庭導報》都要出增刊。如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家庭導報》特地出了一期抗震救災增刊,悼念在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并專門刊發了《有愛就有希望》等勵志文章,號召家族成員踴躍向災區捐款捐物。

家報是聯系親情的紐帶,更是播撒文明的沃土。2004年,全國開展“中華孝親敬老楷?!痹u選活動,《家庭導報》在頭版刊發消息,并號召家族成員爭做“孝親敬老之星”;2006年,全國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家庭導報》要求家族成員認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2007年,王玉同的外甥劉唯偉等參軍入伍后,《家庭導報》及時刊登了《光榮入伍》《軍營是個大舞臺》等稿件。

目前,王玉同的子孫輩已出了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6人、本科生30多人,30多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有100多人分別被各級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王玉同的孫女、北大研究生王欣在《家庭導報》上撰文寫道:“家報時刻告誡我們要自尊、自愛、自重、自律,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痹趶V州工作的王玉同外甥荀鐵軍在來稿中寫道:“家報猶如指路明燈,讓我在工作中不迷失方向,保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王玉同與妻子在家看電視

在接受筆者采訪時,王玉同老人笑著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和睦了,一個家族友愛了,一個民族團結了,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p>

王玉同的大兒子王行勝說:“父親現在年紀大了,我們子孫輩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家報持續辦下去,并越辦越好,讓文明之花愈開愈妍!”

責編/曉輝

猜你喜歡
王玉金溪縣導報
歡迎關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新媒體
歡迎關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新媒體
巧設體驗活動,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長
金溪縣:“金融活水”賦能鄉村振興
《醫藥導報》第十屆編委會成員名單
2020年《證券市場導報》選題指引
一顆紅心永向黨中國記憶
雨點玩起呼啦圈
金溪縣氣候條件下早稻育秧注意事項
數字影像博物館建設的可行性考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