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不良影響與對策研究

2017-02-13 16:22馬眾李軍儒?オ?
山東青年 2016年10期
關鍵詞:社會責任感對策研究新媒體

馬眾++李軍儒?オ?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平臺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使我們的生活煥然一新。但新媒體發揮其優勢的同時,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不良信息和負面影響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也逐漸散布,這其中,一部分因素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導致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中出現了現階段的新問題。本文分析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狀,結合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總結了新媒體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造成的不良影響,并提出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不良影響;對策研究

【前言】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個分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肩負祖國未來建設、社會穩定發展的重任,但其心智尚處于發育階段,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外來文化中的錯誤思想和消極主義觀念也夾雜在各式信息中,充斥大學生的生活,網絡新媒體的魚龍混雜也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帶來挑戰,如何解決兩者間的矛盾,是網絡新媒體能物盡其用,造福大學生,為其學習生活和個人發展帶來利處,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一、概念界定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則是指以大學生為特定主體,從其社會角色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出發,應該自覺對其力所能及范圍內事務與其他主體保持負責態度的一種情感體驗,是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分支。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不良影響

1.文化傳播交流迅速,錯誤思潮誤導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現代社會信息傳播交流的主要工具,這一便利促進了學術研究,大學生進行專業學習與研究時,可以更為快捷有效的獲取知識,同時也能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學習與生活的交流分享,但網絡信息中不乏“垃圾信息”,諸如:西方錯誤思想文化、網絡詐騙信息、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大學生在使用網絡是潛移默化地會受其影響,自身社會責任意識逐漸被削弱。如歐美、日韓影視音樂等作品通過網絡傳入中國,部分大學生以看美劇,學韓語為時尚,淡忘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將其看作落后俗套的代名詞,一位崇洋媚外,甚至盲目追星,揮霍父母的血汗錢,忽視自身對家庭、對個人的社會責任;網絡的發展還推動電商的迅速崛起,網購已成為現今大學生的家常便飯,但長此以往,“雙十一”等宣傳手段逐漸占據大學生的心理地位,傳統佳節的由來歷史也許不知一二,卻對所謂的購物狂歡節津津樂道,這不僅會滋生大學生錯誤的價值觀,也會使其思想方向逐漸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于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意識。

2.個人認知能力欠缺,易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

當代大學生群體呈現年輕化,平均年齡較小,因此其心志發育未完全成熟,對事物的判別能力以及對不良信息的抵制都有所欠缺,這導致了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誤導,對其原有品行產生沖擊。網絡世界中的虛假信息讓大學生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處產生懷疑和防備心理,加之當代大學生普遍為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長輩的寵愛下成長,互聯網的這些不良影響加劇了大學生的個人意識,在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中更為習慣從自身利益出發,忽略集體利益,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斷下降,進一步削弱了其社會責任感;另外,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也在隱藏在各種信息中隨著網絡的得以傳播,無形中滋長了大學生的消極觀念,也弱化了高校所設相關思想道德課程的教育效果,造成大學生對正確價值觀的抵觸心理。

3.網絡約束力存在局限性,導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弱化

網絡雖然已被人們熟知,但網絡世界相對于現代生活還是一個虛擬環境,就我國而言,針對網絡新媒體言論、內容方面的監管還存在一定的漏洞,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健全,因此,人們在使用網絡時的約束力相對較小,這就容易造成大學生這類閱歷尚淺的受眾群體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迷失自己,由于大學生可以在網絡這樣一個開放的世界,擺脫現實社會中的束縛與壓力,現在大部分論壇、網站等提供匿名交流平臺,身份自由,言論自由,網絡行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因此,大學生在接觸網絡時易存在隨心所欲的潛意識,這些若長期發展,會強化大學生個人主義傾向,更容易使他們我行我素,漠視責任;有的大學生步入大學后生活態度有所放松,對學業抱著及格萬歲的心理虛度大學光陰,沉陷與網絡游戲等消磨人意志的環境,將自己的社會責任拋之腦后。

三、對策與建議

1.凈化網絡環境減少不良信息的傳播

國家應加強網絡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各類網站平臺的準入標準予以一定的提高,保證走向傳播的信息,在不破壞真實性、科學性的前提下,過濾掉消極、負面、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分,為大學生使用網絡時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對于社會上產生的一些負面事件,真實報道的同時,應正確把握評論導向,引導大學生看到事物陰暗面的同時保持心中正能量,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社會發展中遇到的不和諧因素和阻礙;對于國家政策以及世界重大新聞事件,應給予中肯評價,不一味推崇本土文化,也不全盤否定外來思潮,引導大學生在社會認知中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并通過網絡的正能量風氣引導大學生認識領會自身責任所在,并勇于擔當。

2.加強社會宣傳,同時為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提供實踐機會與平臺

在影視作品、街道宣傳欄等,增加積極地思想引導成分,呼吁廣大青年大學生重視自身社會責任,并勇于承擔,另外,各企業與單位也應履行自身回報社會的義務,為大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如不涉及內部機密的工作可適當啟用在?;驊獙么髮W生;設置一部分實習或兼職崗位面向大學生招聘;在面試時不一味看重畢業院校及文憑證書,側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綜合能力素養進行人才選拔。高校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工作方面也可尋求合適機遇,與社會各界合作,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社會實踐平臺,與社會熱點對接,培養學生自覺關注重視社會動態及發展方向的意識,樹立大學生關心集體、國家利益的觀念,并在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對感恩、奉獻、堅韌等寶貴精神文明的弘揚,與網絡新媒體多樣化的傳播方式與各類功能結合,可采取大學生容易接受、感興趣的行文方式進行宣傳,內容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使其易于產生認同,并配合線下校園推廣活動,營造爭做有責任心的新時代青年氛圍,潛移默化中使大學生精神世界和思想道德得到熏陶,強化其社會責任感。

3.加強對大學生個人的三觀教育

對于網絡環境的整肅及創新培育機制和教育形式,均為客觀努力,要想最終收獲成效,還應該從大學生自身著手,大學生自身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責任意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個人閱歷,提高個人綜合能力素養,懷有感恩之心,以己之學回饋社會和家庭,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結束語】

科學技術改變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為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便利與新意,對于其存在的弊端,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并不斷尋找突破口加以規避,合理使用網絡,讓它真正造福我們的生活,同時,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為自身發展提供便利,對網絡世界魚龍混雜的信息文化,應加以甄別,保持社會責任感,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劉鳳琴.新時期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第18卷(第2期).

[2]余雷.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弱化及其培育機制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

猜你喜歡
社會責任感對策研究新媒體
基于大眾文化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途徑研究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