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2017-02-14 18:42錢萬有梁玉斌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錢萬有?梁玉斌

摘 要:設施農業是隨著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種植業結構調整而發展起來的新型產業,是最具活力的現代化新農業,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集約型農業轉變的有效方式。本文介紹丁寧夏近年來發展設施農業的概況及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確保設施農業向健康、穩定、高效、可持續方向發展。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設施農業又稱可控農業,是在人為可控環境保護設施下進行的農業生產,是農業擺脫自然條件的束縛、實現工廠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由傳統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變的有效生產方式。在寧夏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對于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豐富農產品市場、滿足社會需求、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實現我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設施農業的內涵及特征

1.設施農業的內涵。設施農業是利用人為建造的一定設施和工程技術手段,為種植業、養殖業、產品的貯藏保鮮等提供優良的可控環境條件,以期將農業生物的遺傳潛力變為巨大的生產潛力,從而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取速生、高產、優質、高效農產品的現代農業。設施農業是通過改變自然環境獲得動植物最適宜生長條件的農業生產方法。

2.設施農業的特征

(1)工業化生產。設施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具有農業的工業化生產的諸多特點。生產品種和生產過程不受地域、節令和氣候特征的限制。(2)高投入、高產出和高效益。設施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特點。(3)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篂暮δ芰?。(4)科技含量高、貢獻率大。(5)規?;?、專業化、市場性強。設施農業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化生產模式,生產產品只有進入市場流通,才能不斷發展、擴大生產規模,取得規模效益,也就是說需要市場推動。

二、寧夏發展設施農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年年抗旱年年旱,十年九旱甚至十年十旱”,這是寧夏,尤其是寧夏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的自然特征。我們可以通過發展設施農業和改變傳統種植模式,重新認識和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以避災農業來擺脫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寧夏有著發展設施農業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區內日照時間長,熱量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無梅雨臺風,不潮濕,作物病蟲害少,土壤、水質、空氣、環境質量好,工業污染少,可以發展成為我國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和無公害、綠色蔬菜的重要生產基地。經過近20年的發展,區內設施農業發展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截至2007年,全區設施農業總面積達41.7萬畝,其中川區設施農業面積達40.2萬畝,山區達1.5萬畝。發展類型由以設施蔬菜為主,向設施瓜果、設施花卉、設施食用菌、設施漁業、設施養殖等多領域擴展延伸。在引黃灌區的一些鄉村,設施農業收入已占到家庭總收入的60%,遠遠高于種糧收入。

但是,要實現寧夏設施農業的大發展。我們就必須正視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由于傳統農業的生產觀念和生產模式根深蒂固,部分農民認識不足,參與意識不強。農民習慣于小而全、多而雜和粗放管理的農業生產方式,對設施農業缺乏正確的認識,顧慮較多。另外,“等、靠、要”的思想相對嚴重,政府推動與群眾自愿差距較大。

2.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設施農業作為高投入、高標準、高產出、高效益、低消耗的優勢產業,政府投入的扶持資金不足。發展設施農業的水、電、路以及溫室大棚建造等前期投入資金數額較大,村及農戶的資金不足從而制約了設施農業向較高層次的發展,比如修建面積為0.17畝的日光節能溫室需要資金1.8~2.2萬元左右,雖然政府每棟補助1萬元,但對于收入較低的農民來說,資金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另外,設施農業的科研開發、技術及設施示范推廣、技術培訓、綜合服務等財政投入甚微與設施農業的發展需求相比差距太大。

3.發展水平不高。首先是設施檔次較低。目前我國設施溫棚建設標準已有第五代水平,其堅固性、保溫性大大提高,當然造價也相對較高。而我區設施農業裝備檔次還是以簡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小拱棚類型為主。高檔次、設施環境可控、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強的設施類型所占的比重較小,大部分談不上對設施內溫、光、水、肥、氣等環境因子的有效調控,一旦受到惡劣氣候的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即受嚴重沖擊,生產沒有保障。其次是技術水平要求較低。無論設施本身還是栽培管理大多還以傳統經驗為主,缺乏量化指標和成套技術。設施種植與養殖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技術管理總體水平較低。還不能為高產穩產提供有力保證。再次是抵御突發災害的能力較低。無論是管理經驗、防寒抗寒措施和設施等均在這方面暴露出細節的不足。面對突發性的自然災害,設施農業如何應對,農民心中沒底。設施農業的技術培訓大多涉及如何建棚,如何種植,對于如何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內容涉及相對較少。

三、促進寧夏設施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做好科學規劃。設施農業涉及農機、農藝、土地、水、電、路、物資供應、大棚建造、產品銷售、技術服務等多方面。各級政府應對發展設施農業進行科學規劃。在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土地調整、設施建設、生產管理、產品銷售、資金投入、信息服務、人才引進等方面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

2.進一步加大設施農業的投入力度。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吸引更多的信貸資金,采取國家投入、財政貼息貸款、引進資金、農民自籌等多元化投資的方式,加大對設施農業的投入力度。金融部門也可充分發揮投資主渠道的作用,繼續實行“小額貸款”的信貸支持。

3.進一步做好科技服務問題。中部干旱帶和寧南山區已有的技術力量相對較低,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要健全縣、鄉、基地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積極探索設施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形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加快推進農科教結合,發揮農業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積極作用,引導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建立試驗示范基地。要開展實用、直觀、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訓。

4.積極發展綠色產品和無公害產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大力推廣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安全用藥,全面推行無公害和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強對設施農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和治理,規范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從生產源頭上強化對設施農產品生產的全程管理,確保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

5.加強對設施農業主體的培訓。充分利用各級農業科技機構、推廣站所、教育教學基地,采取分期分批、分片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能服務相結合等辦法,全面推進種植農戶的技術培訓工作。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內容包括建筑工程技術、設備應用技術、設施栽培(養殖)技術和管理營銷技術等。利用現代化手段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對文化層次較低的農民,開展常規種植技術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基本生產技術提高科學種植水平。

猜你喜歡
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蘇南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經濟效益分析
朝陽市設施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建設開發SWOT分析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