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絳先生回家記

2017-02-15 17:09吳學昭
讀者 2017年5期
關鍵詞:訃告艾克塞特

吳學昭

2016年5月24日下午,我去協和醫院看望楊絳先生,沒想到這竟是與老人的最后一面。

保姆小吳見我走近病床,便趴在楊先生的耳邊說:“吳阿姨來了!”久久閉目養神的楊先生,此刻竟睜大眼睛看了我好一會兒,嘴角微微上翹,似有笑意,居然還點了點頭。隨后她輕輕地嘟囔了一句,隔著氧氣面罩,聽不大清楚,意思應該是:“我都囑咐過了……”我從未見過楊先生如此虛弱,心中酸楚,強忍住幾將奪眶而出的淚水,回答說:“您放心!好好休息?!睏钕壬褯]有氣力再說什么,以眼神表示會意,隨即又閉上了雙眼。據一直守候在楊先生身旁悉心照顧的保姆和護工說,此后到“走”,楊先生再也沒有睜開過眼睛。

內科主任及主管大夫請我們到會議室,向我們介紹了楊先生的病情,說她目前已極度虛弱,隨時有發生意外的可能。我還是那句話:“即使發生意外,請勿進行搶救?!边@是楊絳先生反復交代過的,她愿最后走得平靜,不折騰,也不浪費醫療資源。

楊絳先生在遺囑中交代,她走后,喪事從簡,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訃告在遺體火化后公布。對于楊絳先生這樣一位深為讀者喜愛的作家、一位大眾關心的名人,如此執行遺囑難度很大,首先媒體這一關就不好過。幸虧周曉紅同志和我,作為楊絳先生的遺囑執行人,在楊先生病勢危重之際,已將楊先生喪事從簡的囑托報告給國務院有關負責同志,懇請知會有關單位打破慣例,遵照楊先生的意愿,喪事從簡辦理。后來喪事辦理順利,一如楊先生所愿。

從訃告看,楊絳先生生前對身后所有重要事項,已一一安排妥帖。與眾不同的是,這一訃告居然經楊先生本人看過,并交代遺囑執行人,訃告要待她的遺體火化后方可公布。

楊先生那種“向死而生”的坦然,以及在安排身后事時的睿智、周到、理性,都使我感到吃驚和欽佩。

楊先生自嘲當了10多年的“未亡人”和“錢(鍾書)辦(公室)”光桿司令,已又老又病又累,可是她無論讀書、寫作、處事怎樣忙個不停,永遠都那么有條有理,從容不迫。

同住南沙溝小區的老人一批批走了,楊先生也等著動身。只是她一邊干活兒一邊等,不讓時光白白流逝。

為保持腳力,她每天“下樓走走”的步數,從2008年的7000步漸減為5000步、3000步,由健步走變成慢慢一步步走;哪怕不再下樓,退到屋里也“魚游千里”,堅持走步,不偷懶。

日復一日的“八段錦”早課,2016年春她因病住院才停做?!笆鹤サ亍边€能站穩;“兩手托天”仍有頂天立地之感;“搖頭擺尾”勉強蹲下;“兩手攀足”做不到就彎彎腰;“兩手按地”則只能做到離地兩三寸了。

練毛筆字,盡量像老師指導的那樣,“指實、掌虛、腕靈、肘松、力透紙背”,少有間斷。只是習字時間,已由原來的每天90分鐘逐漸縮減為60、30、20分鐘,直到后來無力懸腕握筆。

楊先生這個“錢辦”司令真是當得十分辛苦,成績也斐然可觀。

《錢鍾書集》出了,《宋詩紀事補正》《宋詩紀事補訂》出了,《錢鍾書英文文集》出了,《圍城》漢英對照本出了,尤令人驚訝的是,包括《容安館札記》(3巨冊)、《中文筆記》(20巨冊)、《外文筆記》(48巨冊)在內皇皇71巨冊的《錢鍾書手稿集》,竟于楊先生生前全部出齊。很難想象,楊先生為此傾注了多少心血。以上每部作品,不論中英文,楊先生都親自作序,寄予深情。

楊先生在忙活錢著出版的同時,不忘自己一向愛好的翻譯和寫作事業。她懷著喪夫失女的巨大悲痛翻譯柏拉圖的《斐多》,投入全部心神而忘記自我。

楊絳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躲避名利,晚年依舊。我印象較深的,就有三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楊絳先生榮譽學部委員,她沒去領受榮譽證書,訃告中也沒讓寫這一頭銜。

2013年9月,中國藝術研究院函告楊先生,稱她已成為第二屆“中華文藝獎”獲獎候選人,請她修訂組委會草擬的個人簡歷,并提供兩張近照。楊先生的答復是:“自揣沒有資格。謝謝?!?/p>

2014年4月,錢、楊二位先生曾就讀的英國牛津大學艾克塞特學院院長弗朗西斯·凱恩克羅斯(Frances Cairncross)女士來函稱,在艾克塞特學院建立700周年之際,該院以推選杰出校友為榮譽院士的方式紀念院慶,恭喜楊絳先生當選牛津大學艾克塞特學院榮譽院士,特此祝賀。

楊絳先生不使用電腦,便口授大意,要我代復電郵:

尊敬的Frances Cairncross女士:

我很高興收到您4月25日的來信。首先,我代表我已去世的丈夫錢鍾書和我本人,對牛津大學艾克塞特學院建立70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我很榮幸也很感謝艾克塞特學院授予我榮譽院士,但我只是曾在貴院上課的一名旁聽生,對此殊榮,實不敢當,故我不能接受。

楊 絳

Frances Cairncross院長生怕楊絳先生誤解艾克塞特學院授予她榮譽院士,系因她是錢鍾書先生的遺孀,因而再三解釋:

1.楊絳自身就是一位杰出的學者。事實上如果她接受這一榮譽,將有助于在歐洲弘揚她的學術成就。

2.她對塞萬提斯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我院設有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語言和文學講座,現任阿方索十三世講座教授埃德溫·威廉遜也是一位研究塞萬提斯的學者,他本人對楊絳女士在此領域的研究也深感興趣。

3.目前,我院還沒有女性學者獲此殊榮。作為牛津大學的首位女院長之一,我對此深表遺憾,這也是我熱切希望她能接受此榮譽的原因之一。

我將Frances Cairncross院長托付的話,詳細轉達楊先生,并將她的電郵打印出來送楊先生親自閱看。然而楊先生再次辭謝,她說:“我仍不得不坦誠直告尊敬的閣下,我如今103歲,已走在人生邊緣的邊緣,讀書自娛,心靜如水,只求每天有一點點進步,better myself in every way,過好每一天。榮譽、地位、特殊權利,等等,對我來說,已是身外之物。所以很抱歉,雖然我非常感謝你們的深情厚誼,但我仍不得不辭謝貴院授予我榮譽院士的榮譽,敬求你們原諒和理解?!?

2014年9月,楊先生將家中所藏的珍貴文物字畫,還有錢鍾書先生密密麻麻批注了的那本《韋氏大詞典》,全部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移交時,周曉紅和我在場,楊先生指著起居室里掛著的字畫條幅,笑說:“這幾幅雖然已登記在捐贈清單上,先留在這兒掛掛,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么樣?免得四壁空蕩蕩的,不習慣也不好看?!?/p>

遺囑已經公證,書籍、手稿等重要物品的歸屬,也都做了交代。所收受的貴重的生日禮物,楊先生要我們在她身后歸還送禮的人。其他許多物件,一一貼上她親筆所書送還誰誰誰的小條。為保護自己及他人的隱私,她親手毀了寫了多年的日記,毀了許多友人的來信,僅留下“實在舍不得下手”的極少部分。

楊先生分送各種舊物給至親及好友留念。有文房四寶、書籍墨寶,也有小古玩器物等。我得到的是一本麥克米倫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詩薈萃》,楊先生在此書的最后一頁寫道:“學昭妹存覽 絳姐贈”。我驚詫于楊先生的神奇:我從未跟她提及我喜讀中英舊詩,她竟對我與她有此同好了然于心。我深知這本小書有多珍貴,它曾為先生全家的“最愛”,原已傳給錢瑗,錢瑗去世后,楊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邊,夜不成寐時就打開來翻閱,思緒縈懷,伴她入夢。許多頁面,留有她勾勾畫畫的痕跡。我得到的另一件珍貴贈物,是一疊楊先生抄錄于風狂雨驟的丙午、丁未年(1966、1967年)的唐詩宋詞,都是些她最喜歡的詩詞。第一頁上赫然寫著:“‘文革時抄此,入廁所偷讀?!?/p>

楊絳先生表面看似理性、清冷,其實她是很多情的。她一向把讀者當成朋友,把理解她作品的讀者視為知己。她存有許多對她作品反應的剪報。她拆閱每一封讀者來信,重視他們的批評建議。她對中學語文教師對她作品的分析,發出會心的微笑。孩子們聽說她跌了跤,便寄來膏藥,讓她貼。許多自稱“鐵粉”的孩子,是由教科書里的《老王》開始閱讀楊絳作品的。有個小青年因為喜愛楊先生的作品,每年2月14日,都給她送來一大捧花;后來他出國留學去了,還囑托他的同學好友代他繼續送花,被楊先生戲稱為她的“小情人”。前些年,她還常與讀者通信。她鼓勵失戀的小伙振作,告訴他:愛,可以重來。她勸說一個癌癥患者切勿輕生,要堅強面對,告訴他憂患孕育智慧,病痛也可磨煉人格。她給人匯款寄物,周濟陷于困境的讀者而不署名……

2016年的春節,楊先生是在醫院里度過的。大年初一,我去協和醫院探視,跟先生聊聊家常。末了楊先生又交代幾件后事。我心悲痛,不免戚戚;楊先生卻幽幽地說,她走人,那是回家。

(張曉瑪摘自《文匯報》2016年12月9日,李 晨圖)

猜你喜歡
訃告艾克塞特
訃告:閱讀生命
愛箱常滿
阿富汗人還在聽訃告廣播
又一名白宮顧問辭職
美23歲小伙1分鐘擊鼓1208次
小丑魚吞石記
簡論古代埃及的塞特崇拜
朋友
生命的訃告
第100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