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口不一的孩子

2017-02-16 18:33
幼兒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物品阿姨幼兒

在成人看來,孩子們總是天真爛漫、純真無邪的。心口不一或者表里不一,這樣有些貶義意味的詞和他們是聯系不到一起的。然而,在育兒過程中,不少父母發現心口不一的現象確實存在于孩子身上。一些父母不由得開始擔心起來:孩子這么小就心口不一,長大以后可怎么辦呢?其實,這種現象并不奇怪,甚至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經的途徑。

心口不一的道歉

5歲的小鋒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周六,媽媽的同事們帶著自己的孩子來他家玩,五六個孩子在客廳的沙發上玩玩具,很起勁。突然,小女孩婷婷跑過來向小鋒媽媽告狀:“阿姨,小鋒剛剛撞到我了!”媽媽問小鋒:“小鋒,你撞到婷婷了嗎?”小鋒說:“對!”媽媽問:“你撞到別人了,應該怎么辦?”小鋒繼續玩著自己的玩具,頭也不抬地說:“對不起!”婷婷聽了這句“對不起”,噘著嘴說了句“沒關系”,走開了。過了一會兒,又有孩子過來告狀說小鋒撞到自己了。小鋒嘴上說著“對不起”,內心卻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更沒有在行動上作出改變。

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孩子不懂換位思考。一方面,孩子因為年齡小、經驗受限,導致其思考問題時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例如,鋒鋒撞到婷婷后,傾向于繼續關注自己的游戲,不容易關注到婷婷面部流露出的傷心情緒,甚至沒有留意到婷婷已經去告狀了。另一方面,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一直是受關愛、被呵護的角色,習慣了別人照顧自己,缺少關懷別人、理解別人的意識。

孩子不理解道歉的含義?!澳阕鲥e了事情,快說對不起!”孩子受了很多次這樣的教育。經過再三地重復,孩子學會了“對不起”這個詞,但孩子并不懂得“對不起”的真正含義。如果對犯錯的孩子說:“你做錯了事情,快道歉!”孩子甚至直接會說:“道歉!”這更加鮮明地說明了問題:孩子只是在重復一個詞,是在機械地執行成人給予的任務。孩子既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也不知道別人受了什么委屈,更不知道要留意、改正自己的行為。

父母怎么辦

引導孩子理解別人。孩子只有理解別人的感受,才能誠心地道歉,也才可能作出改變。父母可以嘗試用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孩子理解別人。其一,嘗試將自己某些苦楚告訴孩子,孩子將理解行為與結果的關系。例如,告訴孩子:“媽媽今天穿著涼鞋走在路上,被一個跑得很快的孩子踩到腳了,好疼!”孩子就會理解個人行為會影響別人,甚至當孩子不小心踩到別人時,還會聯想起這回事。其二,告訴孩子你做善事的思維過程。例如,媽媽對寶寶說:“爸爸今天頭痛,在睡覺,所以我們說話小聲一點,不影響他好嗎?”孩子會從這個過程中,理解別人的需要。其三,讓孩子從自身的體驗中換位思考。例如,孩子因為被別人撞到了而傷心,這時可以在安慰孩子后,問孩子:“剛剛別人撞到你了,你開心嗎?”“為什么不開心?”等等。這是在強化孩子的內心感受,當孩子以后出現同樣的問題行為時,就會比較容易理解自己行為帶給了別人不快樂。

提升孩子溝通能力。理解別人是幼兒真誠道歉的基礎。與此同時,父母還需在引導幼兒進行道歉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首先,父母要告訴孩子,說“對不起”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別人,這樣才能讓別人感受到尊重。其次,父母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以下三句話。其一,引導孩子說“我不是故意的”,這可以表明孩子并不是心存敵意,能夠減少對方的怨氣。其二,引導孩子問一問“你疼嗎”等簡短語句,表明孩子對別人的關心。其三,引導孩子說一說“我幫你揉揉”等,教孩子以行動進行彌補。

心口不一的分享

4歲的樂樂手里拿著五顏六色的糖果,阿姨對樂樂說:“樂樂,給我一顆糖好嗎?”于是,樂樂把一顆糖給阿姨。阿姨拿到糖后,親了一口樂樂,說:“樂樂真大方!阿姨不吃糖呢,還給你!”說著,阿姨把糖還給了樂樂。一旁的叔叔說:“樂樂,你也給我一顆糖好嗎?”樂樂毫不猶豫地說:“沒問題!”很快,樂樂也給了叔叔一顆糖。當叔叔剝開糖果,樂樂緊緊盯著叔叔,她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當叔叔將糖果放進口里,樂樂終于忍不住哇哇大哭了起來。

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孩子的物權意識開始萌芽。學前期,孩子對物品及所有者的關系有了朦朧的認識,突出地表現在孩子十分看重自己的東西。在大人眼里不起眼、無價值的小玩具、小零食等,都是孩子十分寶貴的財富。有的時候,盡管孩子對某一物品不再感興趣,但當聽說要給別人時,孩子會重新變得敏感起來,對該物品的需求感增加。孩子的這種行為,有時被大人看作小氣、吝嗇,而實際上,這正是孩子物權意識發展的體現。

成人的玩笑行為讓孩子錯誤理解分享?!胺窒怼卑瑑蓚€條件限定:一是關于人數,除了自己,還有他人;二是關于結果,“分享”強調共同享受。當成人成功向幼兒索要糖果(或其他物品)后再返還給幼兒時,會造成幼兒狹隘地理解“分享”,即“分享”就是自己愿意把東西給他人,但并不代表對方可以真正享用。所以一旦別人真正享用物品時,幼兒的期待就會落空,情緒就容易失控。

父母怎么辦

接納孩子的“小氣”。父母要認識到,孩子十分看重自己的物品,既反映了他對物品價值的認識,也反映了他自我意識的發展。哲學理論中“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同樣適用于幼兒教育。父母要將孩子的行為表現與其年齡特點結合起來。這樣,就不會出現因覺得孩子小氣而責怪他甚至逼迫他分享的行為。

接受孩子的分享行為。當孩子愿意分享時,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好意并真正享受他分享的物品。這不僅能夠強化孩子對“分享”的完整認識,同時也能夠讓他體會到分享的快樂。父母品嘗孩子分享的食物時,口中說出的“謝謝”,眼中流露的笑意,都會讓孩子有成就感。父母接過孩子分享的玩具和他一起游戲時,孩子會從豐富的游戲中感受到分享的意義。

有意識地教給孩子分享的方法。孩子不愿分享是符合其年齡特點的,但是教育的意義就在于,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孩子可以習得分享方法。父母在家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如問“我洗了一個蘋果,想給你吃一些,怎么分好呢”,孩子可能會說“用刀切開”,甚至說“兩個人輪流咬”,無論孩子提出什么方法,都體現了孩子對食物數量和分享方式的思考。類似的,父母還可以問孩子“我買了幾顆糖,我們一起吃,你來分怎么樣?”“你來給大家分蛋糕好嗎?”等等。

心口不一的約定

5歲的琪琪吃飯時不愛咀嚼,因而吃飯很慢:在幼兒園,她是班上吃得最慢的孩子;在家里,她吃得更慢了,比4歲的弟弟還慢。周末吃中飯的時候,媽媽對她說:“琪琪加油,你今天要比弟弟吃得快,才能看動畫片哦!”琪琪聽了說:“好的!”結果琪琪吃飯仍然像平時一樣慢,弟弟吃完將近20分鐘,她才吃完。到了傍晚,琪琪吵著要看電視,媽媽說:“你答應過了啊,比弟弟吃得快才能看動畫片?!辩麋鞑宦?,大哭著要看電視。

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孩子有著天生的自信。當父母提出要求后詢問孩子是否可以時,孩子往往會說“好的”,這出自孩子與生俱來的自信。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這個道理。孩子的這種自信實際上是缺乏對約定后果的預計,所以才會出現“孩子答應得好好的,轉眼就忘了”的情況。

孩子的責任意識尚未完全建立起來。簡而言之,責任意識就是承擔或答應了一件事以后,需要用行動來踐行,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學前期的孩子尚未完全理解“作出約定—踐行約定—承擔后果”之間的關系。他們往往能夠很快地作出約定,但是缺乏實現約定的方法和承擔后果的意志力。因此,他們面對約定時,容易心口不一。

父母怎么辦

孩子約定有能力做到的事情。通常,父母設立約定是為了塑造孩子的良好行為。幼兒不容易判斷遵守的難度,對不少約定都是習慣性地答應。如果父母設定的約定大大超過了幼兒的能力范圍,相當于以父母的權威欺壓孩子,毫無平等性可言。因此,父母在和孩子約定時,一定要注意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以幼兒“跳一跳,夠得著”為標準。

引導孩子踐行約定的過程。孩子很快攬下約定,并不說明他知道遵守約定的方法,這就需要父母關注孩子踐行約定的過程。例如,案例中的琪琪,雖然跟媽媽達成約定,但是吃飯的時候不愛咀嚼,喜歡把飯含在口里。如果琪琪的父母能夠引導她用力咀嚼,掌握方法的琪琪就有可能遵守約定。

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以及生活經驗的缺失等原因,孩子會出現各種心口不一的情況。作為父母,當孩子出現心口不一時,不能以成人的權威對他進行批評或指責。父母需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在理解孩子行為背后原因的基礎上對癥下藥。這樣,孩子不僅能夠擺脫心口不一帶來的困擾和難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從父母的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為日后情商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物品阿姨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加菜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圖畫捉迷藏
推銷
簡單快樂
找物品
創意,源自生活的可愛小物品
幼兒畫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