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戰略下行業協會的組織功能與作用探索

2017-02-17 08:49李峰
理論與現代化 2016年4期
關鍵詞:行業協會一帶一路

摘 要:由于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一帶一路”戰略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與各種挑戰。尤其隨著發達國家普遍推行“再工業化”、“再平衡”戰略,部分大國對“一帶一路”存在較為復雜的戰略考慮,我國“企業走出去”必將應對沿線國家與地區越來越大的經濟成本、貿易摩擦,甚至政治風險。行業協會以其社會組織屬性、公共服務特殊性為國際間區域合作注入新的動力。作為企業海外投資中行業自律、產業合作與人文溝通的重要平臺,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行業協會將幫助企業應對多邊經貿關系不確定性、預警海外投資的不確定風險以及在國際經濟博弈中保護我國行業公共利益等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 “一帶一路”;行業協會;貿易保護主義;隱性風險;企業走出去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6)04-0016-05

一、 引言

“一帶一路”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球形勢深刻變化、國際局勢日趨復雜的背景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戰略構想是中華復興、中國崛起的標志性戰略,不僅體現了當代中國經濟產業升級、產業轉型所帶來的迫切需求,也是對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概括性表述[1]?!耙粠б宦贰苯ㄔO契合沿線國家與地區的共同需求,通過陸上與海上相通相連,促進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沿線國家區域合作創造良好條件,有利于提升國家與區域貿易合作水平。在全球經濟版圖快速重構的背景下,這一戰略推動沿線各國的優勢互補與開放發展,為我國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機遇[2]。從經濟發展來看,“一帶一路”戰略將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在資源、基礎設施、產業、金融等領域進一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深度合作,加強我國基礎設施、技術、服務等向全球拓展,實現產業與產能的外部延伸,推進我國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3]。同時,緩解沿線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制約經濟增長潛力發揮的狀況,實現國際間與區域間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促進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經濟持續增長。

“一帶一路”是我國構建國際間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嘗試與探索,必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與各種挑戰。目前來看,除中國以外,“一帶一路”沿線共包括68個國家,各自所處經濟發展階段不同,這些國家與地區間歷史、經濟、文化等具有深刻差異,地緣環境和社會形勢復雜,政治互信不足,甚至部分國家媒體對“一帶一路”的報道和評論存在個別負面傾向,這種情況下國際間的合作必然面臨更多的困難。從實踐來看,區域合作需要提供國際性或區域間公共產品,以契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際需要[4]。行業協會以其社會組織屬性、公共服務特殊性為國際間區域合作注入新的動力。特別是在國際貿易保護盛行、沿線國家政治外交調整等復雜的背景下,作為世界通行的制度安排,行業協會容易被國際社會接受,更易避免經濟、貿易、公共利益糾紛引發的政治領域“威脅論”,對于規避行業海外競爭失序、消解國家間制度規則差異、調節產業利益沖突等問題,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行業協會的多重組織功能與作用

國外學者較早對“基爾特”等行業協會的形成與發展進行研究,闡發其對中世紀海外商業擴張的積極作用。行業協會被普遍認為是介于完全競爭市場和一體化企業之間的一種聯合形式,被稱為市場“看不見的手”和科層組織“看得見的手”的“握手”[4]。作為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混合型”組織,行業協會具有保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作用,作為公共秩序的重要補充,具備向個體提供積極誘導能力,向市場提供某些公共物品[5]。同時,在同一行業中,由于企業具有產品性質、信息提供和服務需要方式的類同性,它構成了企業對某些物品或服務的公共偏好,從而使行業協會成為行業集體利益的組織代表[6]。McMillan and Woodruff(1999)指出,行業協會作為一種集體組織,具有自發的雙邊或多邊契約性屬性,能夠補充行業公共秩序的“短板”,對市場秩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7]。Doner and Schneider(2000)在考察了發展中國家行業協會的組織活動后,也指出它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成為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重要補充[8]。我國學者對早期地方協會、地方商會的考察,認為行業協會能夠進行信息搜集、信息與知識傳播以及協調集體行動等,能夠弱化個體理性導致的集體非理性的困境,是應對交易契約實施機制不完善的重要制度安排[9] [10]。

隨著市場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行業協會無論是發展數量還是發展速度,都大幅提升,發展領域遍布經濟、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數十個行業,發展范圍也涉及技術咨詢、評估監理、法律服務等不同環節。行業協會不僅在上下游企業、同行企業之間信息傳遞、知識溢出以及合作意向等方面發揮著平臺作用,而且對行業秩序的自發治理與促進行業有序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功能層次不斷提升,逐步成為區域產業集群化的重要推動力[11]?!耙粠б宦贰眹覒鹇缘膶嵤?,國際市場分工細化與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企業走出去”日益頻繁的背景下,企業必然逐漸內生對行業協會及其服務的需求,解決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共性問題與障礙,為企業對外投資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商機提供指引。

1. 從公共治理角度來看,借助行業協會的社會組織的身份,參與東道國社會公共領域的對話,減少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隱性風險

我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后,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2014年,我國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達1400億美元,首次超過外資吸引額約200億,成為全球對外投資超千億的對外凈投資國,企業全方位、多領域走出去。我國對外投資逐步從產品輸出轉向產業與能力的輸出,在國際產業轉移與國際產能輸出同時,我國企業走出去不僅面臨各種經濟風險,社會、環保、文化等公共領域的摩擦將越來越多。

尤其隨著對外投資領域的深化,在環保狀況(比如環境污染)、稅收、勞動人事(比如員工薪酬福利負擔)等方面面臨較大風險和責任。例如中國企業對于韓國和秘魯的投資,均涉及當地工人游行罷工,導致企業遭受巨額損失。表面來看,是企業走出去投資失誤或戰略決策選擇不當,深層次可歸結為對東道國社會秩序、社會環境及相關法律認識不清,是我國與東道國社會、文化、社會意識等認知差異[12]。由于沿線國家涉及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習慣習俗等,存在于公共領域的隱藏風險將成為影響我國企業走出去潛在、重要的限制因素。

因此,借助行業協會對東道國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國情、政體、法律體系、員工素質等先期調查,讓“走出去”的企業熟悉當地政治、經濟等投資環境,認清對投資不利影響的隱性因素,可以降低進入新市場的風險。從歷史發展經驗來看,行業協會并非政府機構,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法律、商務機構有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國際間經濟利益對話,可以利用自己的整體實力處理和協調各類關系,通過集團方式控制話語權增加談判能力,利用國際共同遵守的規則維護企業、整個行業的合法利益。

2. 從行業治理來看,發揮產業協調和管理功能,開展行業自律,規避同行惡性競爭

當前,我國企業在進行境外投資時,由于缺乏規范的制度約束,沒有確立良好的競爭秩序與行業準則,常出現本國同類企業或其他國家同類企業的低價促銷、無序競爭,尤其在一些熱點市場、熱點項目上競相壓價、惡性競爭,縮小了企業生存空間,這不僅損害了企業利益,而且在產品價格、產品質量、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上,都對本國企業以及整個行業產生了不利影響。而這些國際市場上的不正當競爭無法用或者不便用傳統的國內行政手段、經濟手段進行干預和協調,因此,需要借助行業協會或者專業協會通過行業自律發揮重要作用。

行業自律本質是通過“集體懲罰策略”應對“公序”缺失,作為行業治理的重要手段,對行業內成員的監督和保護的機能,規范行業行為,協調同行利益關系,維護行業間的公平競爭和正當利益,促進整個行業發展。因此,行業協會要求企業一方面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遵守和貫徹,另一方面通過實施行業的自律機制,對違規企業實施行業處罰,規范行業行為。如設置行業準入門檻、設立行業技術標準、加強行業質量監督與管理,對行業內企業的產品質量、信用和資質等級評定,營造和完善企業經營環境,確保整個行業在良好的競爭秩序下健康發展。同時,利用協會這一特殊紐帶,有效地協調交易者和加強交易者之間的自我治理以及雙邊治理,構建行業長遠發展規劃。作為行業公共物品的供給方,不僅解決企業之間利益糾紛,而且妥善處理中國人內部的“窩里斗”問題,也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礎[12]。

3. 從企業發展來看,發揮預警、咨詢與服務的“傳送帶”功能,為企業走出去發揮“橋頭堡”作用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正在處于政治調整、經濟轉型及社會轉軌期,我國企業走出去或將面臨投資環境、地區競爭以及政策法規不熟悉或理解不充分的問題。我國部分企業缺少對當地投資程序、政策法規、合同形式等基礎信息,不僅對當地微觀的產品供需狀況、價格市場周期、合作伙伴的資信、專利情況(比如侵犯第三方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行業市場準入等信息的深入了解,而且對當地產業總體規劃、有關法律法規、政府投資政策、當地的規則和商業習慣等也掌握不全。

行業協會作為區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可增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空間可達性與輻射力。通過建立信息咨詢與服務中心,發揮專業性強、聯系面廣、信息靈通的優勢,跟蹤出口產品市場價格變化和市場波動,有效地為本國企業規避風險提供預警;以合作伙伴、合作項目為載體,推進企業抱團整合資源要素、進入跨國產業鏈以及提升對東道國特殊環境的適應能力。

事實上,我國部分省份行業協會已為企業提供國際投資法律、知識產權和認證等,捕捉進口國產業動向和貿易政策變化等,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降低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風險。例如天津市外經協會,受天津市商務委委托,2011年6月起,承辦中國—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招商推介工作,支持中小企業協會與市商務委國際處、外經處及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在天津、常熟、義烏、合肥等地舉辦了十余場專題推介會。通過開拓信息傳導渠道、減少信號傳輸失真,擴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帶動產品、服務和技術出口,使行業協會發揮重要的“橋頭堡”作用。

4. 從國家利益角度來看,作為國際間經濟利益對話與博弈的市場代表,是維護產業利益與國家聲譽利益的重要角色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與產業升級,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由單一資源需求向獲取國外先進技術、市場和進行產業鏈整合等多元化目標過渡。國家與區域間貿易摩擦不僅僅涉及傳統農產品、一般工業產品,而且擴大到電子信息、光伏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甚至擴展至貿易條件、東道國市場就業等深層次領域。企業走出去也將面臨東道國配額、許可證、技術要求、環保標準、市場準入等貿易壁壘,并衍生認證標準,名目繁多、復雜多變,在當前我國制造產業產能過剩情況下,對企業對外投資與貿易出口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行業協會在應對國際貿易糾紛中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向政府提出貿易壁壘調查或者代表企業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訴訟等,均反映了本行業企業的整體利益訴求,利用行業組織權威,滿足企業公共需要,成為傳達行業呼聲和利益訴求的重要有效通道。而且利用社團組織這一角色,避免國外輿論與政治敏感,作為國際間經濟利益對話與博弈的市場代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整個產業利益,提高我國國家產業競爭力。同時,行業協會可以搭建跨地區的國際合作大平臺,對于企業走出去規避潛在隱性風險,維護海外企業利益以及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行業協會功效提升與政策應對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提高和對外貿易關系的深化,行業協會的發展與推進企業走出去的市場需求必須相適應,其功能與作用需要進一步提升與拓展,需要改革協會外部運行體制,激發行業協會的內在活力,促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空間以及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貿易摩擦。

1.優化行業協會的發展格局,促進企業走出去常態化

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國行業協會促進企業海外投資尚處探索階段,扶持發展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力的行業協會,要把行業協會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橋頭堡。不僅需要發展覆蓋傳統的農業、教育、一般制造行業的行業協會,而且對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外向型產業成立行業協會應鼓勵支持,逐步形成覆蓋面廣、不同層次、發揮作用有效的行業協會發展格局[13]。鼓勵產業密集區的同類行業協會加強合作、交流,形成行業服務和自律的區域集聚效應,更有效促進我國優勢行業與企業走出去,通過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為沿線國家與地區產生較強的經濟帶動效應。

2.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賦予協會部分職能,同時改變“重準入、輕管理”的局面,確立行業協會的退出機制

隨著我國政府職能轉變,通過相關法律法規,逐漸將一部分行業管理職能轉移給協會完成,確定不同行業的協會適宜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職能,并制定清單目錄,促進企業走出去的進程中,讓行業協會參與相關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產品進出口政策、引進、開發和重大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國家標準的起草和制定,對政府的投資、招標、貸款等發表意見。

同時,改變“重準入、輕管理”的局面,建立行業協會的監管制度,對行業協會的職責、人員、辦事流程明確規定。尤其要確立嚴格的行業協會退出機制,對現有行業協會中行業代表性差、專業權威性低、職能交叉重復的行業協會,應考慮分別采取注銷、合并重組、限期整改等措施,進行清理和規范。

3. 加強行業協會自身建設,真正成為行業具有俱樂部性質的集體利益代表,保護本國企業海外經貿利益

與我國企業海外投資市場需求相比,行業協會發育程度與發展速度比較滯后。因此,應加強行業協會自身建設,培育與國際接軌的行業協會。從組織內部完善來看,行業協會需加強對組織內部管理機制的制定與規范運作的業務指導,創新培訓機制,建立協會組織負責人和專職工作人員體制,獲得行業內企業更大程度的認可,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真正成為具有俱樂部性質的集體利益代表。

同時,明晰行業協會在國際化交易中的定位,在國際貿易中如何運用WTO條款保護本國企業經貿利益、為本國企業提供相應的貿易信息和相關貿易服務,代表企業解決貿易糾紛、發揮仲裁作用,如何與國外行業協會、政府合作與交流,有效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和增強中國企業及其產品競爭力。

4. 加強行業協會的管理與監督,有效發揮行業協會的重要組織功能

“一帶一路”作為我國對外推進合作的總體構想,政府在這一戰略當中發揮主要角色,它也是行業協會發展最有力的推動者,而行業協會的良性發展將補充政府在治理中的不足和替代政府的部分治理功能。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實現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促進行業協會規范發展。因此,需要厘清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的職能,二者職能分離后,規范行政委托和職責分工關系。建立健全法規體系和管理機制,實現政府與行業協會在組織、工作、經濟、場所四個方面的完全分離,尤其保證人事任免、人員待遇的相分離,有效發揮行業協會的組織功能,促進我國企業有效利用國外市場,塑造中國品牌,促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四、總結與啟示

“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我國對外推進合作的總體構想,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廣闊市場與全新環境,不僅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與投資關系進一步深化,也動態體現了國家開放國策、結構調整與促進增長的良性互動[14]。但隨著企業發展進一步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企業競爭也將面臨更為復雜的政治、社會、文化等問題,需要應對沿線國家與地區越來越大的經濟成本、貿易摩擦甚至政治風險。尤其隨著發達國家普遍推行“再工業化”、“再平衡”戰略,美日對“一帶一路”存在較為復雜的戰略考慮,我國企業走出去可能被國際社會負面宣傳。政府頻繁出面解決區域間經濟矛盾,容易被國際媒體、社會團體偏頗看待,行業協會作為提供公共物品多元化主體,化解與協調區域間沖突與矛盾,促進國際經貿合作的作用日益凸顯。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行業協會能夠搭建跨地區的國際合作大平臺,規避多邊經貿關系不確定性風險,促進企業對國際經濟規則的適應、融入與參與,擴大我國經濟與沿線國家全面參與以及深度融合 [15]。根據行業協會的具體功能,從公共領域治理來看,借助行業協會的社會組織身份,參與東道國社會公共領域的對話,有利于減少我市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隱性風險;從行業治理來看,發揮協調和管理功能,開展行業自律,可以規避企業走出去的同業惡性競爭;從企業發展來看,發揮預警、咨詢與服務的“傳送帶”功能,可以為企業走出去發揮“橋頭堡”作用;從國家利益來看,對外行業協會發揮能動性,作為國際間經濟利益對話與博弈的市場代表,是維護產業利益與國家聲譽與利益的重要角色??梢哉f,“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我國與周邊國家是多重雙邊伙伴關系,通過政府支持、行業協會平臺以及企業需求,可以擴大跨區域經濟合作領域與合作重點,達到雙方或多方共贏的目標。而行業協會作為正式制度的重要補充,發揮作用的大小將成為影響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因素,行業協會功能發揮空間的大小,將直接影響企業走出去參與區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尤其對于擴充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內容與合作領域、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作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重要的組織保障,將在國際經濟博弈中保護我國行業公共利益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儲殷,高遠.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定位的三個問題[J].國際經濟評論,2015(3):90-99.

[2] 田惠敏,曹紅輝.“一帶一路”的動因與挑戰[J].全球化,2015(6):66-77.

[3] 劉衛東.“一帶一路”戰略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地理科學進展,2015(5):538-544.

[4] 黃河.公共產品視角下的“一帶一路”[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6):138-160.

[5] Schneiberg and Hollingsworth. Ca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explain trade associations?[M]//Masahiko Aoki, Bo Gustaffaon, Oliver Williamson. The Firm as a Nexus of Treaties. London and Beverly Hills: Sage Pulications, 1990: 320-346.

[6] 周立群,李峰.行業協會服務屬性探析——兼論我國行業協會的發展機理[J].天津社會科學,2008(1):74-79.

[7] McMillan, J.,C. Woodruf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nd Informal Credit in Vietna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4): 1285-1320.

[8] Richard F. Doner,Ben Ross Schneider.Business Associations and Economics Development: Why Some Associations Contribute More Than Others[J].Business and Politics, 2000 (3):261-280.

[9] 黃勇. 自律性中介組織的經濟性質:產生原因與組織邊界[J].浙江社會科學,2001(4):57-60.

[10] 秦詩立,岑丞. 商會:從交易成本視角的解釋[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2(6):80-88.

[11]余暉.行業協會及其在中國轉型期的發展[J].制度經濟學研究,2003(1):70-119.

[12]李峰,趙怡虹.新時期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再思考[J].中國市場,2014(11):96-98.

[13]顧朝曦.努力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服務經濟發展的功能作用[J].中國民政,2014(5):9-10.

[14]盧峰,李昕等.為什么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邏輯[J].國際經濟評論,2015(13):9-34.

[15] 胡必亮,周曄馨等.全球經濟格局新變化與中國應對新策略[J].經濟學動態,2015(3):135-147.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s a long-term strategy to promote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and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trying and exploring the full rang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 for China.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further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and becoming gradually a fully open economy.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icated curr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strategy is bound to face many uncertainties and challenges. Specifically, a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generally adopted the "reindustrialization" and "rebalancing" strategy, considering the complicated par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enterprises' "going out" strategy will face more trade frictions, cultural conflicts and potential recessive economic risks. Trade associations will inject new impetu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attributes and the special nature of public services. Trade association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of industrial self-regulatio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overseas investment. They will also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avoiding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ultilateral trade relations,foreign investment risk early-warn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game in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Keyword: the Belt and Road; trade association; trade protectionism; potential economic risks;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out" strategy

責任編輯:翟 祎

猜你喜歡
行業協會一帶一路
行業協會腐敗
行業協會改革方案出臺
行業協會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對行業協會壟斷行為的法律規制
反壟斷法視野中的行業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