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創業板上市公司IPO過程中的盈余管理

2017-02-17 00:52韓躍輝
財會學習 2017年3期
關鍵詞:盈余管理對策

韓躍輝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創業板市場規模逐漸拓寬,然而現階段,創業板上市公司在IPO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首當其沖的便是盈余管理問題,為促進創業板上市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必須加大盈余管理力度,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關鍵詞: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對策

我國創業板市場自2009年引入以來,為企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主板市場相比較,創業板市場具有監管嚴、門檻低、風險高等特點,然而創業板上市公司在IPO過程中盈余管理卻不容樂觀,從而導致企業業績下滑?;诩ち业氖袌龈偁幹?,創業板上市公司應加大盈余管理力度,實現企業良好發展。筆者將分別從: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現狀、促進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對策分析,兩個部分來闡述。

一、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現狀

主板市場與創業板市場具有較大的區別,因此在IPO盈余管理中除去主板市場常用的管理手段外,還會采取一些獨特的手法。筆者將對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現狀進行分析。

(一)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應根據自身特點及發展規劃,當會計政策一旦確定便不能隨意更改。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一旦改變會計政策,其成本會遠遠高于付出成本,部分企業通常會在不滿足相關規定下,會通過改變會計政策來實現盈余管理,比如說:對長期股去投資在成本法與權益法間實施轉換。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采取會計估計來對企業資產加以管理,并對企業盈余進行調整,例如:對固定資產凈殘值進行估計,應收賬款壞賬的計提比例等。

(二)利用不透明的關聯方交易

所謂關聯方交易,實際上是指關聯方與關聯方間所發生的資源轉移的事項。由于關聯方交易成本相對較少,許多企業企圖采用該方式來提高盈利。企業控制人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自身利己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交易不公平性。與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還是以民營企業為主,導致關聯交易難以識別。關聯方可通過非貨幣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來實現關聯交易。

(三)企業提前或延遲確認收入和費用

從長期來看,提前或延遲企業收入,雖然不會對企業利潤造成影響,但在短期內,會對企業利潤分布實現改變,企業采取這一手段達到盈余管理目的。舉個例子:部分企業在年末可以對商品銷售事項加以確認,促進企業利潤的增加及轉變。另一方面,企業應對成本收入確認加以延遲,促進企業利潤的有效增長。

(四)利用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以技術型企業為主,且以無形資產為主,據此對無形資產加以確認顯得至關重要。創業板上市公司對無形資產進行確認,能夠實現盈余管理目標。部分企業為滿足上市要求,會將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研發費用資本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無形資產。

二、創業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特征

(一)盈余管理成為上市公司管理者釋放企業發展壓力的手段

企業管理壓力是企業內部管理者實施盈余管理手段的主要動機之一。通常而言,我國文化產業上市公司內部管理壓力主要包括競爭壓力以及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等。這種壓力不但源于資本市場中同行企業的激烈競爭,而且在企業股東戰略規劃以及盈利動機驅使下,作為企業內部管理者和決策者,其就會在這種惡性壓力之下,產生明顯的盈余管理動機。部分上市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資金和不斷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管理者會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盈余管理,從而獲取豐厚的私人利益。

(二)會計政策的誘惑驅使下企業盈余管理目的和動機更加明顯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不僅給予上市公司諸多政策優惠,而且在財政以及稅收和資本市場準入以及土地管理方面,都對相關公司進行積極扶持。因此,這在某種程度上有效激發了企業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動機。企業管理者為了維護企業良好的對外、對內形象,其會通過盈余管理來粉飾企業內部的財務報表數據等。

三、有效規范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建議

綜上,筆者對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一些問題,為更好規范創業板公司IPO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企業應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對策,例如:對會計制度加以規范、對創業板上市條件加以控制、采取總體應計利潤模型、制定相適應的內控政策,筆者將從以下方面來闡述。

(一)完善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

為促進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應對企業會計制度加以完善,在制定會計法規和制度的過程中,我們盡量降低不確定性,同時力求其在未來一定的時間內能夠滿足會計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新需求;對于比較難以理解的規定,應給予詳細的解釋或案例說明;制定制度或規定的過程中要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對其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從而壓縮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

(二)采取總體應計利潤模型

所謂總體應計利潤,就是基于權責發生制核算的損益與收付制實現制核算的收益之間產生的差異而得來的?;跈嘭煱l生制進行損益核算時,不管企業賬款是否實際已經收到或者支付,只要是在企業當期應當承擔的基本費用以及已經實現的收入,就應該在當期對其予以確定。相反,如果即使企業賬款已經實際收到或者支付,盡管這一會計行為會發生于企業當期,也不應當對其予以確定。而基于收付實現制,對企業的損益進行核算時,主要將企業實際收到的賬款或者已經支付的費用作為核算標準依據。在此會計理論基礎上,國外著名學者約翰·維爾遜基于總體應計利潤模型,他認為企業凈利潤與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現金流量之差就是總體應計利潤。因此,按照這一理論解釋,可得到如下公式:

企業總體應計利潤=企業凈利潤-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

TA=NIN-CFO(公式4-1)

(三)控制創業板上市條件

為促進上市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企業應對創業板上市條件加以控制,監管當局應該適當地控制企業上市門檻,對于擬上市的企業,不僅要審查其短期盈利狀況,更要考慮其成長性和核心競爭力。在資格審查過程中,盡力識別其獲利模式,防止其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剝離劣質資產)獲得上市資格。

(四)制定相適應的內控政策

企業的內部政策與程序對企業中的會計工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企業實施有效內部控制途徑之一,因此,企業需要從內部控制的程序以及政策方面盡快完善各項制度。首先,根據企業所從事的經營活動發出,研究內部控制的策略,從而保證了內容控制能夠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其次,企業中的管理者需要對企業中的利潤、預算以及經營業績等有清晰認識,并且保持科學記錄與溝通;最后,要加強對企業中的各項經營活動進行監控,保證企業能夠順利地實現高效運行的目標。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盈余管理的手段越來越多樣。正是在此背景下,企業盈余管理問題成為國、內外相關學者廣泛研究的熱門問題,可以說“盈余管理”已經成為我國會計學領域內的一個永久性話題。因此,唯有設立一套完善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法律法規,才能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起到良好的制約和控制作用。在此過程中,國家相關部門還應該切實加強對我國不同企業會計管理人員進行職業技能教育以及會計職業道德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盈余管理”行為對企業發展和國家市場經濟穩定、持續運行帶來的巨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潔.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3,07:72-75+15.

[2]王秀麗,張艷.創業板上市公司的IPO盈余管理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2,01:19-24.

[3]甘歡,劉益平.創業板上市公司IPO過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J].財會月刊,2012,14:23-24.

[4]王棣華,徐麗娜.創業板上市公司IPO過程中的業績變化與盈余管理——來自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10:42-48.

(作者單位:河南藍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盈余管理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新會計準則的制定
淺析盈余管理產生的原因
兩稅合并、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