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拜年的幾個細節

2017-02-20 14:38
檢察風云 2017年3期
關鍵詞:壓歲錢毛衣表妹

說起拜年,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風格和習俗,這其中一項便是發“壓歲錢”。在中國古代,“壓歲錢”最初的稱謂是“厭勝錢”(“厭”讀“鴨”音),也稱“壓勝錢”“押勝錢”。最早的壓歲錢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在小孩子身上的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裝飾品,不過,這種裝飾品是用古錢幣做的,但卻不能行使貨幣的職能,它最初的本義主要指兩方面:壓邪攘災,喜慶祈福。小時候,依稀記得祖母曾送了兩枚前朝的銅錢給自己,歡喜收下卻也不明所以,只當作一般的玩物。

記得住在外婆家石庫門房子里時,一大早隔壁鄰居便起床洗涮,天井里和客堂間里便充斥著吳儂軟語式的拜年聲。在煙花的氣味中,穿上新衣服,每個孩子都能在整條弄堂里隨處遇到各種祝福和糖果禮物。

記憶中,一般除夕過后,年初二女兒們要回門,所以這天也是全家大集合的日子。那一天,外婆家里最多的就是平時根本摸不著邊的奶油蛋糕,當然除了跑人家做客,最后總能剩下一個作為戰利品。到了年初三開始,自己就跟著長輩“跑人家”,互道新年快樂。為了出門做人客,女眷孩子們基本都會穿上新衣,老老小小也都會精心打扮一番。

老底子,人們家里用的都是煤球爐,還不是煤氣。外婆就用一個自制的鐵鉗子在煤爐上一烘,稍微燙一些了,把我叫到跟前,隨手就給我燙了個前劉海。所以說,最早的時候,燙頭發,真的是燙出來的,而且都是20世紀30年代黑白電影里的那種小卷。喜歡臭美的舅舅就會抹一腦袋的發油,看看自己的頭式清爽不清爽。那時家里的口紅還是很早以前外婆結婚置辦的,多半用一條小紅紙在嘴上一泯,再往臉上一抹當胭脂。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外婆的頭發是天然卷,就沒有太多顧慮,而我這從小開始的體驗,或多或少讓自己見證了早期的美發史。

再說衣服。那時,棉襖是定做的。毛衣很少見到現成買的,基本都是家里主婦們自己織的。年前買點全毛的粗毛線或者開司米,織毛領、圍巾、毛衣,都是女人們晚上一起閑聊時的必備功課。話說我身上的毛衣,幾乎就是外婆拜托七大姑八大姨各顯身手的成果展示。

過年時,家里的親戚來拜年的都是一家老小,一來就是一屋子人。比如外公的妹妹家,外婆的姐妹家。因為人多,見面機會少,常常會把各種稱謂搞混。這些個,老外或許就沒這類煩惱。最惱火的是要管和自己一樣大甚至更小的人叫舅舅,基本就是一臉尷尬和滿腔的無辜。

隨著年齡的增長,后來過年去過很多地方,比如滿街都是糖葫蘆和涼粉的西安,在鵝毛大雪中看著出門還一個人的表妹一轉眼帶回一大群拜年的小伙伴;在貴州和表妹一家去黔靈山附近給當年的紅娘家拜年,吃著各類沒見過的野菜和山果;在成都和大學同學一路開車到樂山大佛啃著四川的串串、兔頭、娃娃魚,放著各色五彩的煙花;在香港跟著人群舉著高過頭頂的高香慢慢挪進寺廟祈?!瓭鉂獾哪晡独?,是各地不同的習俗。

“過年回家”,這已經是全中國老百姓最溫暖的集體記憶。獲1999年第56屆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同名電影《過年回家》,一個年輕的女囚因家庭糾葛害死了妹妹,被監禁17年后在過年的時候獲假釋回家,幾經坎坷,終于得到了親人的寬恕……對中國人來說,過年,不只是一次小小的團聚,它已經承載了太多關于家庭、夢想、祝福、感恩等等情感與文化元素。而“不能承受之重”,這或許也是現代社會人們選擇心靈出走的一個原因……

猜你喜歡
壓歲錢毛衣表妹
可以聽到你心跳的“毛衣”
誰來保管壓歲錢
壓歲錢
不要,不要穿這件毛衣
表妹
小仔悠表妹
壓歲錢駕到
壓歲錢爭奪戰
“表妹”的由來
表妹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