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養老模式

2017-02-20 14:39韓日
金色年代 2016年11期
關鍵詞:養護中心嵌入式養老

韓日

嵌入式養老:一種新型的養老服務模式

人到老年,身體機能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面對這一自然現象,如何才能讓老年人能夠自信勇敢地面對,而不是充滿了憂慮和恐懼呢?這就要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必須過得有尊嚴,有歡樂,有滿足??墒沁@些談何容易呢?其實,只要能夠遵從老年人的意愿,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這樣的好日子還會遠嗎?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而在中國,問題尤其嚴重。這不僅僅是因為咱們有著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還在于國人安土重遷、重視孝道、重視家庭的文化基因。

中國的老年人,恐怕沒有誰是一開始心甘情愿地選擇去養老院度過晚年的。在咱們的身邊,如果有誰家的老人選擇住進養老院,只要他們家里仍然有子女,估計街談巷議就足夠他們家煩心的了。當然,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決定的。因此,咱們國家的老年人,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誰不樂意在家養老呢?熟悉的生活環境,熟絡的朋友圈子,對于中國的老年人來說是難以割舍的。

因此,適合中國老人的養老方式,就必須適應中國的國情,就必定得走進社區、走進家庭。本文要談的嵌入式養老模式,恰恰就是這樣一種符合中國國情、尊重中國老人意愿的新嘗試、新探索。

嵌入式養老及其優點

嵌入式養老模式的出現,源于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的社會嵌入理論。該理論認為,個人是嵌入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依托其社會關系支持,獲得必要的社會資源與服務。因此,個人往往也根據所嵌入的社會關系背景,作出符合自己主觀目的的決策和行動。格蘭諾維特還指出:在人與社會互動過程中,既要避免社會化不足,又要防止過度社會化,個體必須在與社會結構融合互動中獲得平衡。

根據社會嵌入理論,家庭養老和居家養老社會化不夠,難以獲得足夠的社會資源;機構養老過度社會化,難以滿足老人的家庭情感需要,而嵌入式養老符合老人適度社會化要求,它以社區為依托,充分嵌入社區各種養老資源,在不脫離老人熟悉的社會關系和生活環境背景下,為老人適度社會化養老提供了一個較理想的平臺。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嵌入式養老呢?

嵌入式養老模式是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的整合與補充,是以政府托底購買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功能,主要是針對生活半自理、輕度失智失能老人在家門口養老的模式。

嵌入式養老模式,要求充分結合社會內部以及社區周邊的養老服務資源,既能提供機構養老的入住服務,又能提供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入戶養老服務,集合了傳統家庭養老、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三方面的優勢。

具體來說,嵌入式養老具備以下幾個優勢:地緣優勢、規模優勢、運營優勢。

地緣優勢嵌入式養老模式中的養老服務中心一般設立于社區內部或社區附近,擁有良好的地緣優勢。一方面,這種養老模式下的養護中心由于離家較近,可以方便老人們經?;丶铱纯?,滿足了老年人對家庭的依戀,同時,也方便子女們在工作之余回來看望父母,給予老年人親情的溫暖和心靈的慰藉。另一方面,這種養護中心可以采用政府托底購買服務、社區完善服務功能等多種方式,為社區周邊一些生活半自理、輕度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護理照料,并通過日托、助餐等方式,輻射到社區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體,能夠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的需求,讓老年人在不離開熟悉的社區環境與人際關系的同時得到養護中心的護理照料。

與機構養老相比,這種“養老不離家”的嵌入式養老新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養老模式的不足。

規模優勢嵌入式養老模式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就是由于其規模小,容易形成獨特的小規模優勢。由于“嵌入式”模式下的養護中心常開辦在社區,依附社區閑置、存量設施建造或改建而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區閑置資源。嵌入式養護中心規模小,靈活性高,對位置要求低,易布點且對社區日常生活影響弱。也正是因為規模較小,嵌入式養護中心資金需求小,相應的所需承擔的風險??;在管理與運行方面,由于其規模限制,管理階層相對比較簡單,管理難度和運營要求都相應降低;在推廣方面,嵌入式養老模式下的養護中心規模小,可復制性強,易推廣。

運營優勢 嵌入式養老模式下的運營機制相對更為科學健全與高效。嵌入式養老模式現有兩大種運營方式:一種是由政府和社區全權負責運營,政府財政補貼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社區負責整合土地、人力、醫療資源等養老資源,其他社會組織嵌入合作;另一種是由養老企業出資,結合政府補貼,由養老企業自主聘用養老服務員,自主運營自負盈虧,社區參與協調管理,其他社會組織靈活參與。

嵌入式養老的地方實踐

上海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老齡化的急速發展給上海的養老服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此,上海一直處在探索符合城市特點的養老服務供給模式的前列。

早在201 3年,上海閔行區顓橋鎮就在全國率先明確實踐“嵌入式養老模式”。此后,嵌入式養老在全國迅速發展,重慶、北京、石家莊等城市先后宣布將嵌入式養老作為未來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方向并投資運營。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域上的差異,造成了不同地區的嵌入式養老在運營機制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

上海地區較為推崇政府購買型的嵌入式養老模式:政府招標,企業投資運營,社區為輔。上海模式的優勢在于,將社會各項資源最優化地整合,保持了對社區養老服務的主導性,企業的市場化、政府的福利性和社區的個性化高度結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而北京和重慶則實行由政府投入、社區運營的模式。北京和重慶采取的這種運作模式,適用于政府效率較高、社區功能及人才隊伍較為完整的地區。具體來看,重慶實行分區分幢建立養護中心,整合出租居民房來改造,便于節省建設成本;北京由于經濟發達,開展養老服務的規模比較大,因此著力從廣度入手,實行醫養結合的模式,讓養老服務打破“療養”局面,發展到“護養”功能中,將社區衛生服務站嵌入養護中心內部,與急救中心簽訂合作協議開通“綠色通道”,與此同時,還積極聯系相關企業合作,為社區內空巢老人免費做專業的健康評估,實施讓遺囑庫落戶養護中心,并開放養護中心進行“體驗服務”。

石家莊地區則是參照美國的CCRC,在社區分布較密集的市中心,建立一套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健康狀況的家庭式的居住設施和配套服務,嵌入有養老機構的老年社區中,既能讓老年人有家的歸屬感,又能讓他們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并輻射到周邊社區。但并不是任何外國的東西都是咱們能照搬的,這種模式操作性較弱,很難普及,這是因為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區域,專業的大型養老機構并不常見。

總之,嵌入式養老在中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各個地區的地域差異以及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再加上政府關注度的差異,導致了嵌入式養老形成了不同的運營模式。雖然各地的嵌入式養老在發展的過程中,確實遭遇了諸多的困難,但不可忽視的是,各地都在最大程度地整合周邊資源,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探索更具發展空間的新型養老模式,也確實有很多老年人從中得到了實惠。

嵌入式養老的問題和困難

1首要的困難,就是沒有可以直接借鑒的經驗?!扒度胧健别B老模式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在我國正處于發展和推廣的萌芽時期,影響力相對小于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目前,嵌入式養老模式僅在上海、北京、重慶、石家莊等幾個經濟較發達的城市社區開展實踐,而在經濟狀況較落后的城市社區發展薄弱,缺乏可直接借鑒經驗。

2傳統養老觀念的阻礙?!梆B兒防老”作為一種傳統的養老觀念,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實現三代同堂共享天倫之樂,仍然是當代老年人的養老夢想。然而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庭規模的縮小,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逐漸難以為繼。而安土重遷的思想常使得部分老人不愿選擇機構養老。嵌入式養老機構雖然有著離家近的優勢,不同于傳統養老院,但由于人們對嵌入式養老的了解較少,接受起來依然有一定困難。

3一社會資本參與度較低。養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完善市場機制,激發社會活力,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而從上海地區的實踐來看,因其被列入“政府實事項目”,是由政府推動的自上而下的養老服務模式創新,帶有較濃厚的行政色彩。上?!伴L者照護之家”前期的建設都是政府唱主角,“公建公辦”或“公建民營”,社會資本參與度較低。這種局勢下,社會資本因處于缺少話語權的配角地位,導致其參與積極性不高,難以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另一方面,政府會因自身財力所限,使得這種模式難以大范圍推廣,可持續性堪憂。

4規模效應相對較低。目前,嵌入式養老模式處于發展初期,受社區規模限制、社區老年人數限制、社區用地限制、建設資金限制等,嵌入式養護中心常常規模較小,對運營機構而言,由于床位數量少,收入有限,規模效應難以發揮,運營收支平衡難是制約該模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此外,由于目前不少社區存在配套養老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在建設“嵌入式”養護中心時,仍需新建部分養老設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嵌入式”養護中心的建設成本。

5養老服務專業護理人才缺失嚴重。專業護理人才缺乏是我國老齡化事業發展的瓶頸,嵌入式養老模式當然也不例外。根據規定,上海的“長者照護之家”應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其中養老護理員須持證上崗,與老年人最低配比標準為日間1:8~10,夜間1:15~20,夜間工作人員不少于3人。而國際上通行的標準,護理員與老人的比例為1:2至1:3,即一個護理員護理兩到三位老人。由此可見,護理員數量上嚴重供不應求。另外,目前從事養老護理的人員,大多是四五十歲的女性,存在年齡偏高、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相對專業的護理知識、經驗和技能,在護理質量上更是難以滿足高層次的服務需求。

6社區內部建設用地緊張。嵌入式養老模式下的養老服務中心用地有兩個來源:一是租用社區內居民的閑置房屋,一是由養老服務企業自行申報自行新建。但兩種方法均易遇到建設空間用地使用難的問題。在租用土地時可能會面臨租不到地、租金高、出租方不配合、租用期限無保障等問題。而在用地審批方面,由于現有的城市建設和規劃方面對“嵌入式”養老機構考慮少,嵌入式養護中心沒有獨立用地指標與專項用地政策,因此審批困難重重。因此,嵌入式養護中心想要擁有環境良好、適合發展的土地阻力巨大。

7社區業主的反對。在各地曾多次發生過,社區業主反對和阻撓建立社區養護中心的事件。社區業主的反對理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a.認為會帶來醫療垃圾和安全風險。入住養老院的老人都是需要長期照顧的老人,每天都要和醫院打交道,打針、吃藥都會產生醫療垃圾,但又不會像正規的醫療單位那樣處理,容易帶來風險。B.業主們認為,養老院有老人去世,經常有殯儀車輛進入,會使小區居民產生恐慌心理。c.認為該小區公共資源不足,如果有養老院入駐勢必會占據原來已經不多的公共空間,甚至有些入住的老人會被小區調皮玩耍的兒童沖撞,造成新的風險。絕大多數的小區業主都認為,養老院入駐小區,必然會使小區房價下降,造成居民手中持有的物業貶值,他們不能接受。

如何完善嵌入式養老模式

謝東升(九三學社嘉定區委副主委、嘉定區發改委產業發展科科長)在充分研究上海嵌入式養老模式的發展情況后,認為針對我國養老行業中供需嚴重失衡的現象,在社區開展“嵌入式養老”試點就是一條很好的路徑。為了完善嵌入式養老模式,謝東升認為還需作如下努力:

1、加強政府的支持力度,出臺鼓勵嵌入式養老發展的相關政策。一方面,政府需要從政府服務理念出發,深化對嵌入式養老的認識;另一方面,政府還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方對嵌入式養老的理解和認同,完善嵌入式養老的發展環境。尤其重要的是,政府需要研究制定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相關管理辦法,明確準入資格、功能設置、服務標準、政策扶持等內容,協調落實建設場地、人員等資源,通過擴大政府采購以及引進市場力量來增加養老服務資源供給,推進本市養老體系多元化發展。

2、積極整合醫療護理等服務資源,力爭將嵌入式養老機構納入醫保范圍。目前,地方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的實踐表明,醫保支付問題是嵌入式養護機構面臨的重要問題,支付方式不暢不利于養老服務的開展。應完善社區養老與醫療服務相結合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居)衛生室等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下沉到居民社區,并積極支持具有醫療、護理資質的社會機構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將部分符合要求的養老醫療護理納入本市醫保范圍。

3、加強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監管和考核。一方面對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托底型、保障型養老服務加強財政資金等保障,確保其正常運營;另一方面對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加強日常監管和考核,明確考核目標和服務要求,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兌現政府財政補貼和決定是否繼續合作的依據,以此督促相關機構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在監管考核的過程中,還應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評估機制,特別是要注意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第三方獨特的服務作用和評估作用。

4、社區應充分發揮其協調職能,力爭在社區和企業之間,建立一套分工明確、協調合作的分工協作機制。要把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權益作為根本,同時還需明確社區和養護機構的職責分工,互相支持,互相督促,協調運營。

猜你喜歡
養護中心嵌入式養老
喜迎國慶 為祖國喝彩
我為燕達代言
——記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成立10周年活動
黃鳳林:甘作失能老人的“孝子賢孫”
養生不是養老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開發平臺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嵌入式軟PLC在電鍍生產流程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養老之要在于“安”
Altera加入嵌入式視覺聯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