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于時代環境下的審美認知

2017-02-20 19:13鐘琪
文學教育 2017年2期

內容摘要:當我們還未熟悉事物本身時就高談闊論未免有空洞化論述或道理上的含糊其辭等問題。對美學的討論也不例外,無論是借用美學理論評價作品,或闡釋美學著作,還是分析美學的觀點都需要有一個對美學的基本視角?;诖?,本文試以美的概念為切入點,適度探討美學的哲學性,并且在既有美學研究成果上討論個人對時代背景影響下的審美活動及其主要內容的認識,同時以一些與美學研究緊密的作品作為例子,為理論的科學性提供依據,以求對美學的“審美性”有一個獨到創新而又合乎情理的討論和思考。

關鍵詞:審美對象 審美活動 審美主體

一.對象:“美本身”與“美物”

何為美?回答這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的討論。因為“美”之所指是一個雙重性的概念?!懊馈笔恰懊廊恕?、“美文”、“美食”嗎?抑或是“美”的本身呢?前者是指“美”的客觀表現,后者是“美”這個概念本質。美本身與美的事物的關系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就有討論。這部記載了蘇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對話錄蘊含著深刻的古典美學思想?!霸谧穯柕姆绞胶途癜l展的階段上,蘇格拉底自身和其所要引導希庇阿斯走的致思路徑是一種‘主體—客體結構的追問,強調的是人憑借其理性透過美的現象對美的本質的把握?!盵1]“美本身”是一種“理式”,代表一種恒定的和不變的狀態?!袄硎健币辉~又與柏拉圖三層次的基本哲學觀相關,即是說“理式世界”、“感性的現實世界”和“藝術世界”。柏拉圖關于“美本身”的探討就與“理式世界”的概念相關。這種探討區分的具體的美的現象與超越了現象的“美本質”?!八D將美的本質與美的具體事物區別開來,與美的某些具體屬性如恰當、和諧等以及與倫理價值、功用價值、文章學術等理論價值區別開來……”[2] 所以,在柏拉圖看來,“美”的概念是一個不可捉摸的而又可以感知的“理式”。

美的事物可以是“有時美而有時候并不美”,“有時美”和“有時不美”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語境。

美的事物是具體的可變的,是有時空限制的,“有時”首先體現在人類審美并非是一種線性的發展,而是曲折多樣的流動模式。古今的審美觀不同便是典例,中國漢族傳統以“纏足小腳”為美在當今被定義為“摧殘身心的陋習”就反映出古今在“女人足”上的審美隔閡?!坝袝r”又體現在審美主體的在美感上的認知對立?!疤}卜青菜,各有所愛”的俗語或多或少揭示出審美者和審美結果的不同。審美者的意識是建立在各自的思想傳統上的,即審美者在認識一個未確定是否美好的事物前已經形成了一種審美觀念,當他判斷事物是否具有“美”的特性時,審美觀發揮重要作用。如有些人能夠接受印象畫的意境美,卻不能夠理解立體畫的幾何學之美,以為“畫作之美”單單在于意蘊的傳達。所以,審美觀在有時候會成為禁錮人審美思維和誤導審美認識的意識?!坝袝r美”還體現在審美對象的變動。前文說“美的事物”并非一成不變的,當一個美的事物因內在或外在的不可控因素發生轉變時,審美的評價不一定固化。簡言之,“有時美和不美”反映出美的事物具有動態性,美的事物受到“審美歷史”、“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的共同作用,這三種因素的矛盾運動促進審美活動的豐富多樣和持續發展。

二.“美”之哲:時空變幻下的審美活動

美學作為學科獨立之后,它有自己的研究范疇。而與美學研究領域的劃分最相關的便是哲學。古希臘哲學家從對社會與人生的思辨中發掘到美。而哲學卻不能夠涵蓋美學,因為“哲學在研究知性與理性認識的邏輯學與研究意志的倫理學之外,尚存在著一個‘混亂而微妙的感性、情性的領域,對人類的智慧尤其是理性的專制構成了巨大的挑戰?!盵3]在這個角度上,我們不難發現,美學的出現是人類情感中不能用既有學科解釋的部分,人有著理性的思想和意志的倫理觀的同時也有情感的判斷,美學因人類最動人最豐富的審美情感而生,成為解釋了這種情感的理論。

美學作為哲學性質的科學,是作為人們世界觀組成部分的審美觀。世界觀是由不同的世界即時代決定的,所以一定時期的美學認識是時代的產物。這一哲學論斷為我們追溯美學的根源提供了指導。時空是歷史的,歷史在時空里?!爱敿婋s零散的美學現象得到一種歷史透視的時候,或者說當跟隨著歷史的流程再次走回到身邊的現實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可以使美學思想繼續向前延伸的起點和支撐,得到了一個可以進行理論創建和邏輯推導的基礎時代的社會變遷是一種物質性和客觀性的運動規律的結果?!盵4]而社會更新演進決定著審美理論的發展。我們看見時代為人類認識歷史本身提供平臺,人類認識的轉變又促進審美認識的延伸。意識的能動發展固然與審美理論的豐富密切相關,但是審美活動的非功利性和排除利害的性質卻不可動搖?!啊@是十八世紀末以來近代美學確立的美學核心觀念。時至今日,不管諸美學流派在思想內容和價值取向上有多么大的差異,審美的非功利性都是貫穿在這些不同美學理論之中的共識。審美的非功利性論是西人在西方自古希臘以來‘知、情、意三分的人性論基礎上確立的?!盵5]那么,審美更多的是精神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審美的目的并不與物質的功利性相掛鉤。我們便能理解為什么最初柏拉圖將“美本身”確定為“理式”,一種由人類精神與之相通的更高存在形式。

上文闡述審美活動保持審美本身的非功利性意義,然而時代對審美的沖擊與消解卻不容忽視。就當前社會的信息化、數字化與商業化而言,審美的范圍和標準已有轉變,商業化社會追求物質利益的表現將審美運用到產品宣傳,“……審美能夠更好地實施勸誘, 勸誘的動機深深地潛藏在陌生化的語言里, 讓受眾在溫柔浪漫的虛像中迷失于語言編織的神話之中?!盵6]實際上,審美被商業利用,成為其逐利工具,珠寶商以鉆石的物理屬性打造其象征愛情美的符號,吸引消費者購買真愛的鉆石產品?!罢驺@情定永恒,攜手永結同心”的宣傳語將“鉆石”與“愛情”毫不相干的實物聯系在一起,語言陌生化處理得以吸引情侶的目光,進而營造“有鉆石感情變得堅不可摧”的語境,形成一種消費的內心共識,產品當然也就被成功地推銷出售。同樣的道理,數字化時代的互聯網技術作為載體創造一系列網絡文學又應當如何看待其審美性呢?“網絡文學恰恰是用符碼游戲性替代了文學性, 用機械復制性替代了文學的經典性……”[7]也就是說,技術為文學的創作乃至接收都提供了一個新的媒介,文學的審美在物質性載體中被改變甚至異化。而是否當代社會依托的技術而產生的“審美觀”能否與接受非功利性的“審美傳統”相提并論確還值得商榷。

三.主體:審美主體的理性存在

審美主體在西方古代指向的是審美者,這與近代審美理論提出的審美主體性截然不同?!皬脑搭^上看,西方古代美學沒有推論出審美活動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希臘美學還沒有構造出一個形而上的主體;近代所謂的主體,在古代時期只是內在于審美活動的審美者,以此來解釋審美意味的來源?!盵8]審美者作為審美對象的施事主體,在古代審美理論里是審美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變成解釋審美結果的角色。

審美者知識儲備和思想傳統成為審美評價結果前提。這些前提因人而異,審美結果也錯綜復雜,但是審美并非是受主體決定的隨機性結果。因為審美有“非功利”和“快感”之分。在康德看來,“每個人都必須承認,關于美的判斷只要混雜有絲毫的利害在內,就會是很有偏心的,而不是純粹的鑒賞判斷了?!盵9]純粹的審美和帶著功利性的評價事物是需要區分開的??梢妼徝勒叩男木尘鸵呀洓Q定審美的活動是否真正稱得上“審美”。審美的主體具有主體性,這是一種本能的固有的性質?!爸黧w性并不是主觀性,主體性意味著趣味活動應當是作為理性統一體的主體自身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種活動本身是主體的一種活動機制……”[10]審美活動的主觀性與主體性不同,前者是出于經驗而后者是先天性的反映。審美主體這種特有的性質使得評價“美物”是出于主體本身就有的一種“認可”。審美趣味也是這個理性的主體自身具備的而不是在現實經驗中形成的。

這樣一來,審美主體就成為了現實中符合規律的存在,這種存在是受時空的控制因而具有其歷史過渡性,所以審美主體及其理性組成部分要經受時代的考驗和淘汰才能衡量其審美價值。

四.總結

從理清關于美的概念即“美本身”和“美的事物”之間差異開始,在討論哲學與美學關聯,時代發展于審美活動發展的影響,我們發現審美人類情感精神上的最高雅的表現形式。作為時代的人在情感上的精神趣味,“審美趣味的本體內涵根源于‘一種最高度的不確定的理性概念,它在本質上即是一種不可對象化與主體化的詩性智慧……”[11]審美趣味是一種理性化“智慧”,但是審美本身不可避免帶有時代的“烙印”,今天的商業化和數字化社會對審美對象的擴大和審美標準的異化就是典型的例證。我們在堅持審美具有“非功利性”的同時卻又需要解釋藝術的載體更新對審美標準的消解;在堅持審美具有“無利害性”時又需要理解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審美的沖擊。換言之,審美就是在時代綜合因素的矛盾碰撞中得以不斷向前發展,人類的情感更在時代的潮流中逐漸升華。

參考文獻

[1]肖林根.試論.美.是什么.從.大希庇阿斯.說起[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2(08)

[2]葉伯泉.柏拉圖美學批判[J].齊魯學刊,1990(06)

[3]駱冬青.美學—哲學的最高形態[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5(01)

[4]鄒華.美學思維的歷史意識[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5)

[5]方英敏.大眾文化時代的美學自持[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6]田忠輝,李淑霞.商業時代的美學[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02)

[7]歐陽友權.數字化的哲學局限與美學悖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3)

[8]劉鑫.西方古代美學的審美主體觀念[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1)

[9][德]康德.判斷力批判[M].李秋零[譯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07)

[10]劉旭光.審美主體的確立—康德美學思想的研究[J].人文雜志,2012(03)

[11]劉士林.趣味有爭辯—關于審美趣味的本體論闡釋[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3)

(作者介紹:鐘琪,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