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屬性及其價值意蘊

2017-02-21 17:37張衛明
道德與文明 2016年6期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道德

張衛明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道德的“質”,是一種社會主義性質的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它是道德自覺,規定了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和發展趨勢;它是道德靈魂,從根本上影響了國家軟實力;它是道德基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作為規范體系,它是保證力量,維護和實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指路明燈”,引領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作為自律精神,它是精神之“鈣”,幫助人們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它是生活動力,滿足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它是心理支撐,增強了人們的民族歸屬感;它是價值共識,為人們確定了德性修養的標桿。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 道德 社會意識 規范體系 自律精神

[中圖分類號]B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539(2016)06-0125-0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勾繪了國家的價值內核、社會的共同理想和國民的精神家園,它具有道德的“質”,“它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凝聚中國力量、確立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道德價值。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道德

“道德”(Morality),源于拉丁語的Mores,意指風俗與習慣,是在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形成的,并被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它以善惡為價值導向和評價標準,給人們的生活及其行為提供正面價值判斷與價值指導,以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的方式,調節自然、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是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特殊精神價值。

道德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人只需認識自身,使自己成為衡量一切生活關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質去評價這些關系,根據人的本性的要求,真正依照人的方式來安排世界”。同時,“由于人們認識到堅守道德原則,能使人們盡可能生活得和平、幸福、充滿創造性和富有意義”。

道德的本質問題歷來為倫理學家所關注,他們從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提出了自己的學說。但是,我認為,從全面的角度來看,道德的本質不外乎一般本質、特殊本質和深層本質三種:在一般本質上,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它受制于社會的經濟結構,即“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在特殊本質上,它是一種調節和規范體系,“它的崇高、尊嚴和價值,就在于它是集體利益的調節者和維護者”。在深層本質上,道德是人類精神的自律,是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方式,“是一種解放外在于人的束縛與限制,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方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道德的“質”,它是一種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它是當代中國社會現實的道德自覺,又是當代中國思想道德文化的靈魂和中國各項事業的基石。作為調節規范體系,它調節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利益關系,規范市場經濟發展的秩序。作為自律精神,它是廣大人民群眾個人品格提升、自我完善的價值支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最根本的看法和觀點,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道德。它闡明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和行為準則,是對國家道德、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的高度凝練和集中概括。三層道德相互依存,相互貫通,體現了國家、社會和個人在道德目標上的一致性。社會主義“國家的德”崇尚的是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切的宗旨。在“有德的國家”之中,人民安居樂業,擁有充盈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國家擁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綜合國力;人民當家做主,以高度發達的民主政治實現人民的幸福生活;社會文明進步,人們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齊心協力共創美麗的精神家園;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融,世界大同。簡言之,社會主義“國家的德”就是國家富強、國家民主、國家文明和國家和諧。

社會主義“社會的德”追求和實現的是每個人的自由和個性得到全面發展的自由人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每個人真正擁有自由,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人人享有的一切權利和應履行的一切義務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共享人生出彩和祖國、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通過依法治理,優化社會環境,關心和滿足公眾的正當需求,實現好、維護好每一個人的合法利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用精煉的語言表達的話,社會主義“社會的德”就是社會自由、社會平等、社會公正和社會法治。

社會主義“個人的德”強調的是滿足他人和社會整體利益需求的集體主義原則,欲求的是個人品格完善與人類幸福生活?!坝械碌膫€人”常懷愛國之情,常做愛國之事,心系祖國繁榮發展,自覺報效祖國;兢兢業業,克己奉公,以執著的精神、真誠的態度對待本職工作;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與人友善,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與物友善,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代際平衡。一言以蔽之,社會主義“個人的德”就是人人愛國、人人敬業、人人誠心和人人友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價值

如前所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道德,其本質從一般意義、特殊意義和深層意義角度分別展現為一種社會意識、一種規范體系和一種自律精神,那么,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價值的分析將依據這三個角度分別展開。

(一)社會意識角度的道德價值

1.作為道德自覺,它規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趨勢。

毛澤東同志指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在社會主義新中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一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標準被賦予了新含義和新內容。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繼承的是一個十分落后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經濟上生產萎縮,交通梗阻;政治上新政權剛剛成立,困難重重;民生凋敝,失業眾多,人民生活困苦,我黨適時提出了強國富民“四個現代化”理念。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黨清醒意識到,沒有民主和文明,就沒有社會主義。十六大以來,和平、發展與合作是當今時代的潮流,至此,“和諧”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和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價值理念是對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辯證否定,“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主義的“自由”崇尚以人為本,追求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現實的政治自由和社會自由,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捌降取钡幕A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謀求的是廣大群眾權利平等與機會平等、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的有機統一?!肮笔巧鐣髁x制度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合法性的依據,保證了社會關系的和諧,促進了人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胺ㄖ巍币陨鐣髁x民主政治為前提和目標,是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實現載體和保障機制。

“愛國”,既是一種對祖國美好河山、悠久文化的樸素的情感流露,也是一種對“全體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和“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的內在認同?!熬礃I”,既是社會主義公民對職業的基本要求和內在的倫理精神,也是一種勤于工作的外在的愛家、愛國的職業道德?!罢\信”,是人類交往的普遍道德要求,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國家公共活動和公民人際交往健康運行的保障?!坝焉啤?,是人們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價值準則。社會主義謙敬禮讓、幫扶互助等優秀的善行義舉道德資源,是我們建設美好家園、實現民族夢想的寶貴精神財富。

2.作為道德靈魂,它從根本上影響著國家的軟實力。

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不斷奮斗的動力。中國曾是世界公認的強國,其道德觀念、價值體系幾乎影響了整個世界。然而,近代中國卻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急劇衰落,積弱積貧。鄧小平曾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馬克思主義的融入,洗刷了中國近代失敗的恥辱,輸入了我們大國崛起的強大思想能量,中華民族又重新站在人類文明的制高點。以五千多年的文明積累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精神理念、道德信仰日益顯現出巨大的整合力、凝聚力和塑造力,令當今世界刮目相看,在其指引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可以通過腳踏實地的奮斗就可達成的現實。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直是中國人孜孜以求的社會政治倫理原則。新時期以來,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思想差異性明顯增強,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日益多樣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尊重公民的自由、平等權利,大力弘揚法治精神,積極倡導公平、正義理念,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整個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公民道德境界的逐步提高、社會秩序的穩步安定。它體現了國家的時代素質、精神風貌、綜合實力,凝聚、動員和激發了全體社會成員的力量建設國家,使之朝更文明、更和諧、更進步的方向發展。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優秀公民的道德準則。內心之中的赤誠愛國、工作之中的勤勉敬業、行為之中的率直純真、交往之中的真誠友善,是每一位公民追求的優良德性和社會健康發展對良善公民的必然要求。一個社會是否安定有序、和諧進步,一個國家能否朝氣蓬勃、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規范?!皭蹏?、敬業、誠信、友善”核心價值觀培育了公民的科學精神、獨立人格、時代氣息、開放心態、世界眼光、自信從容等特質,鑄造了至剛至陽的民族精神;培育了公民團結的精神、堅強的意志、守序的作風,形成了大國公民氣質、國家整體素質。

3.作為道德基石,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現代化建設、兩岸統一以及和平崛起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制度之魂、興國之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持續、高速發展的道德支撐。在經濟層面,核心價值觀表達了我們國強民富的愿望,為我們指明了根本區別于資本主義“個人”發展模式的“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方向。在政治層面,我們獨特的政黨組織、合理的宏觀指導、緊密的政企合作等,都表征著自由、民主、法治和高效等政治現代化。在文化層面,核心價值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有力抵制了“個人主義”文化的滲透與和平演變。

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最可寶貴的財富。馬英九強調的自由與民主是臺灣在這世界上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與本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自由民主毫無二致,他總結的“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包容”六大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異曲同工。歷史和現實已表明,“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臺灣同胞將同大陸同胞一道,共享一個偉大國家的尊嚴和榮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

大國崛起,不論歐美國家,還是東方的日本,無一不是以戰爭為主導。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核心價值觀決定了中國的崛起必以和平方式。不論是“以和為貴”“以德服人”的道德追求,還是鄭和下西洋的宣德行為,抑或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無一例外強調的都是文化的感召力和價值觀的說服力。習近平同志指出,“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社會主義是世界歷史發展的未來方向,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博采眾長,吸取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精粹、文明成果,本著“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形成普遍認同的和諧文化,走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和平崛起之路,才能實現國際關系的雙贏或多贏。

(二)規范體系角度的道德價值

1.作為保證力量,它維護和實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作為“國家的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集中體現在“國家意志”——憲法之中,它代表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訴求。建國初期的《共同綱領》和現行憲法,處處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精神,時時維護和實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共同綱領》說明了我們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訴求(第一、十一、十二、十三、十五、三十八條),闡述了公民“言論、出版、集會、發展語言文字”等自由(第五、五十三條),提出了各民族、每個公民在經濟、政治上的平等(第六、九、五十條),強調了“公民生活、經濟方針、最低工資、通商貿易、華僑權益”等注重社會公正的原則(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二、五十七、五十八條),確定了“司法制度、監督檢舉”等的法治保障(第十、十七、十九、二十七、三十七條),規定了公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團結互助”等道德要求(第八、四十二、五十條)。

在現行憲法中,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奮斗目標(序言、第二十四、五十一條),闡述了“國家機構、國有企業、集體經濟”等方面的民主原則(第三、十六、十七條),規定了公民“言論、出版、語言文字、企業經營、宗教信仰,人身、人格、通信、科學研究、文藝創作”等自由(第四、十六、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七條),提出了各民族、每一位公民一律平等(第四、三十三、四十八條),強調了在“公民財產、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社會公正(第十三、十四、四十四、四十五條),弘揚了“公民住宅、通信等不受侵犯”等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第五、三十九、四十、五十一條),倡導了“勞動光榮、遵守公約、團結、互助”等公民美德(序言、第二十四、四十二、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條)。

2.作為“指路明燈”,它引領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而每個人的利益顯然決定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合作和正義價值的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它是一種科學的價值導向,是一種“社會的德”,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指路明燈”的作用。

首先,保證了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及其新成果始終是我們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它在方向和性質上十分明確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要鞏固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必須“堅持經濟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還必須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進行經常的、艱苦的社會主義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教育”。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搞好社會主義建設,在根本上是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1991年,他又強調,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確實是我們的工作重心,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拔覀兿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為實現‘四個全面,筑牢價值觀自信、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力量?!?/p>

其次,引領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序運行。眾所周知,理性的市場經濟內在地蘊含著“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等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因此,市場參與者只有在平等地獲得自己權利的同時,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遵循社會基本道德規范,才能避免市場經濟陷入道德黑洞,從而實現人們的利益追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的有機結合,“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引之下,合作者的利益關系得到了調整,市場參與者的行為界限和基本方向有了明確的規定,他們必將自覺地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真正有效地建立、維護并推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種“社會的德”,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理想變為道德現實——市場參與者自覺將“共同富?!薄昂椭C發展”等國家發展目標轉化為自身內在的追求,自覺將堅持“自由”“平等”權利、滿足個人需要與注重社會貢獻、履行相應義務融為一體,自覺將互利合作、共同發展與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有機結合。

(三)自律精神角度的道德價值

1.作為精神之“鈣”,它幫助人們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深刻宣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然而,在社會轉型的當下,一方面,我國的政治、經濟等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另一方面,人們的精神家園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廣大民眾渴望一種科學、理性的價值原則和道德準則來幫助人們補充精神之鈣,以此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實現自我價值。

我們知道,理想信念彰顯的是旗幟和方向,描繪的是遠景和藍圖,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的是理想信念的具體價值取向,兩者辯證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一現實基礎之上。在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豐富的精神之“鈣”對廣大人民群眾具有重要意義。歸根到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公民的德”,恰好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自律”的需要,它可以幫助人們確證自身的本質力量,把握自身的生存發展,關注自身的生命、生活和前途。正如馬克思所說,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引人們“對科學的向往、對知識的渴望、他們的道德力量和他們對自己發展的不倦的要求”。

2.作為生活動力,它滿足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這就是說,理想信念能否成為人們生活的動力和方向,關鍵在于它能否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美好生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廣大人民群眾之所以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指引,是因為人們十分清楚地知道:富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和根基,民主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文明與和諧可以規避社會愚昧和國家混亂,保障人們獲得幸福生活的良好環境;自由是人們生活幸福的原始基點和核心要素,法治能夠確保人人享有追求自己自由的權利而又不損害他人的自由,平等和公正是個體追求與社會發展的價值標準以及人民幸福指數的晴雨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重要品質,是在對待工作和與人相處時感到最光榮和最幸福的事情??傊?,只有理性選擇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們才能獲得一種更高文明、更高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利益和生活,一種更高效率和更高公平相統一的利益和生活,一種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利益和生活,一種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利益和生活。

3.作為心理支撐,它增強了人們的民族歸屬感

民族歸屬感是指源于對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等的認可和接受而產生的對民族的歸屬認知和情感依附,而民族歸屬感的形成則有賴于本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礎和核心價值觀念。這就是說,“要形成穩定和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否則,一個民族就沒有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就沒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核,它形成于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追求基礎之上,它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諧社會的目標追求和人民群眾的價值認同一脈相承。儒家“以人為本”的“仁愛”精神與道家和諧統一的“道法自然”價值觀,被中華民族的成員所接受、所認同,煉就了中華民族具有仁愛、堅韌和包容的民族特性,進而內化成了民族情感和歸屬感。這種情感和歸屬感具有濃烈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煥發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風貌和勤勞勇敢、愛好和平的高貴品格,“這種中國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整個資本主義的世界”,它有力地將五十六個民族緊緊凝聚在一起,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

4.作為價值共識,它為人們確定了德性修養的標桿。

在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受經濟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價值理念等全球化的影響,基于各種不同的利益訴求,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樣化,道德個體的權利意識和獨立人格不斷形成,道德權威時有失落,德性標準亦有模糊,公民的思想道德容易陷入一種片面和極端的境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容多樣性、尊重差異性,兼容并包,用科學辯證的價值體系去統領、整合多元價值觀,讓現代和傳統、本土和外來在相互碰撞、相互借鑒中朝著正確方向螺旋式進步,是價值多元時代科學的價值共識”,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為廣大公民樹立了科學的價值標桿,極大改善了社會道德狀況,成為全民的道德信仰,贏得全民的道德繁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科學的價值取向,它做出了合理的道德選擇,樹立了明確的道德標桿,形成了全體公民在三個層次上的共同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成就了國家團結、統一、穩定的思想基礎和民族和諧的精神坐標;激發了人們以積極的態度、昂揚的斗志推進公平正義的社會建設;培養了具有熱愛祖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埋頭苦干和樂于奉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

責任編輯:楊義芹

猜你喜歡
核心價值觀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談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淺析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國產喜劇電影的核心價值背離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有必要制定從政道德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