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現代意蘊

2017-02-23 21:49趙彩如
人民論壇 2017年4期
關鍵詞:現代價值

趙彩如

【摘要】馬克思創新思想內涵豐富,寓意深遠,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了思想引領和智力支撐。通過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繼承和發揚馬克思創新思想,深入挖掘其現代意蘊,有助于發揮創新在經濟發展體系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實現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助力。

【關鍵詞】創新思想 實踐本性 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創新是人類社會對世界進行不斷探索的實踐活動,馬克思創新思想雖然在概念上沒有給出統一的定義,但毫不影響其在理論、科技、制度等方面的價值引領作用??梢哉f,馬克思創新思想自問世以來,就不斷地指導實踐創新,并在實踐創新中形成了系統體系。在當前構建創新型社會時代背景下,馬克思創新思想必然對推動國家創新戰略具有非?,F實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從人、社會、自然等多維度考量,構建創新理論的基礎

馬克思認為實踐是有價值的活動,創新同時也是實踐的固有屬性。馬克思認為人是活動的積極實踐者,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就是以創新實踐為基礎。通過創新實踐,實現物質財富的增加,進而改變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馬克思創新思想是與實踐緊密相連的,突破與創新都是實踐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所謂創造性實踐就是突破同質性和重復性,體現異質性和突破性特征。馬克思認為,創新是對現有知識的創造,是打破常規的過程,創新的目的在于彌補事物原有的不足,因而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和建構性等特征,簡單來講,創新活動就是具有一定價值導向的創造性活動。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從不同角度分析創新,沒有將創新簡單的理解為具有正向的價值活動,而是從人、社會、自然等多維度考量,構建創新理論的基礎。

馬克思認為創新有三種最為基本的形式:科學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首先,我們對自然的自覺運用都屬于科學創新,如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多方面,這種創新屬于精神生產實踐范疇;其次,生產過程是多種社會力量的結合,變革生產關系、制度等創新活動屬于社會關系的生產實踐范疇;再次,對于機器的使用,推動生產力的變革,屬于技術創新,即物質生產實踐范疇。人類是歷史的創造者,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得以生存的基礎,因而生產力要得以發展,必須實現科學、技術、制度等方面的創新。

在馬克思看來,創新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具有實踐本性,人類通過實踐創造世界,同時也驗證了人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但另一方面,創新不是一般的實踐活動,而是具有開創性的實踐活動,需要更多的智慧,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是實踐活動的高級階段,是人類本質力量的體現。

馬克思創新思想源于群眾,遵從規律

依靠群眾,解放思想,激發活力。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于群眾,并植根于人民群眾創造的世界優秀文化之上。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過去的歷史活動中,群眾通過對歷史的實踐活動不斷壯大自己,同時反過來推動歷史的前進,創新同樣作為實踐活動植根于人民思想深處。群眾則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引下不斷進行實踐活動,創造歷史。

翻開近現代中國歷史篇章,幾乎所有歷史事件都是由人民群眾所推動。新中國的誕生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繼而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民族解放。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我們相繼進行了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實行土地承包制度,這一制度的實現正是人民群眾創新主體地位的深刻反映。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通過培養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當代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現代意蘊最根本、最實在的表現。

遵從規律,立足需要,主抓教育。遵循客觀事實和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蘊含的重要思想論斷。創新不是憑空捏造,而是要立足于事實規律,立足于現實,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創造來實現創新。一是創新的基礎是遵循客觀規律。人類所有有目的的實踐活動都是建立在客觀規律之上,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來實現的,一旦失去對客觀規律的把握,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就會失去根基,猶如清水浮萍失去方向和目標。遵從規律不是在條條框框內進行小范圍的創作活動,而是要在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創新思維,敢于打破條框和邊界限制,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提升。二是創新要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馬克思曾強調,失去需求作用,生產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要想實現生產力的大力提升就需要將不斷滿足社會需求作為生產起點和創新目的。此外,創新來源于人民群眾,創新更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學能力和教育素質提升之上。馬克思曾強調,人民需要在學校中接受教育并應用于實踐??梢哉f,創新建立在教育基礎上,馬克思創新思想同樣需要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人來實現。因此,要想運用馬克思創新思維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加強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馬克思創新思想對當代社會建設的啟示在于其對創新活動的主體和途徑的闡述

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勞動者的全面發展。馬克思從資本角度出發提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肯定了優秀勞動者在創新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對于當代中國建設而言,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升勞動者素質仍然是新時期的重點工作。勞動者既要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及時掌握新科技,又要具備發明創造的能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主抓教育,未來的教育應是將生產勞動、智力、體育相結合的教育,人們不僅要掌握一項社會生產的方法,同時也要力爭實現全面發展。目前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創新型人才還處于劣勢地位,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更要以馬克思創新思想為指導,承認勞動的變換,促進勞動者的全面發展。

加強科學技術創新,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民族真正崛起的決定性動力,是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支撐。加強科技創新不僅是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提升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保障。馬克思指出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在于科學技術的改革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更多依靠的是資源的粗放投入和廉價勞動力的大量使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出現了根本性變革,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靠傳統的生產要素投入已經很難推動市場化經濟發展,現有的資源環境也很難承受無限制的資源投入。因此,我們必須加快生產要素創新,切實發揮好科技創新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回歸創新的實踐本質。馬克思從一定層面上揭示了在經濟增長不同層面所采取的不同增長方式,并指出要想獲得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就需要改進生產技術和組織方式,從而實現從單一企業集約化向社會企業集約化過度,從單一依靠生產要素向深化技術改革和科學進步來實現經濟發展,這才是創新實踐的本質。為此,一要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自主創新為主線,企業創新為重點,將創新思維和創新謀劃納入到我國經濟轉型之中,通過人才隊伍建設,在關鍵領域和技術上實現新發展,推動經濟轉型。二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創新實踐證明,要想實現產業提檔升級就要深化改革,讓創新資源服從市場安排,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在資源利用和創新發展的優勢,著力培養起創新型產業。政府要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產業上有所作為,合理利用創新資源。三要抓好產業轉型發展。產業轉型發展符合馬克思創新思想本質要求,要通過調整產業生產結構,將產業未來發展納入到全球化視角,通過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增加產品附加值來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進而建立起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

此外,還要培養良好的市場環境,為創新實踐提供保障。要為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發展環境、保護知識產權、提升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措施、注重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創新實踐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①蘇國紅、毛加興:《馬克思創新思想的價值意蘊》,《學術界》,2015年第11期。

②譚向陽、吳東華:《群眾路線: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創新與運用》,《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責編/孫娜 美編/王夢雅

猜你喜歡
現代價值
武陵山片區梅山村落武術的文化特征與現代價值
淺析孔子禮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道教文化養生及其現代價值
論蔡元培的科學教育思想及現代價值
中國傳統道德的現代價值
阿倫特政治哲學思想的現代價值
先秦儒家“德?!彼枷氲漠敶鷥r值
儒家廉政思想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啟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華商文化的現代價值
管理模式的轉變與道家管理思想的現代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