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在腫瘤患者臨終關懷中的應用

2017-02-23 13:38左敏
中外醫學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腫瘤患者臨終關懷應用

左敏

【摘要】 目的:探討在腫瘤患者臨終關懷中運用多元文化護理理念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腫瘤臨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在研究組臨終關懷中應用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參照組則采用常規臨終關懷護理,觀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數據。結果:研究組非常滿意率為91.67%,對照組為69.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多元文化護理理念應用于腫瘤患者的臨終關懷,提升護理滿意度,在臨床工作中值得應用并加以推廣。

【關鍵詞】 多元文化護理; 腫瘤患者; 臨終關懷; 應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1-0096-02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的有關數據說明,全球癌癥發病率逐年上升,癌癥致死率也逐年上升,預計2030年全世界因癌癥致死的患者人數將高達1150萬,我國因癌癥致死的患者人數將達到360萬,占總人數的1/3[1]。癌癥對人類健康存在極大威脅,影響患者壽命和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發展,多元化不僅表現在經濟文化方面,在臨終服務對象上,也出現多元化趨勢。病患來自不同的地區,有著對不同宗教的信仰、文化傳統,這使得護理環境愈發多元化[2]。因此,對護理人員來說,有必要運用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對背景多元化的腫瘤患者及家屬實施臨終關懷。為研究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在腫瘤患者臨終關懷中的應用,筆者所在醫院選取了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腫瘤臨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2例腫瘤臨終患者為研究對象。72例中男44例,女28例,年齡32~81歲,平均(62.57±3.14)歲。根據患者及家屬是否愿意或有宗教信仰,將其分配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6例。其中參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2~79歲,平均(61.97±3.31)歲。研究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35~81歲,平均(62.74±3.9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為不可治愈的腫瘤晚期,預計生存時間在1年以內。(2)患者神志清醒,患者或家屬均接受臨終關懷護理。排除標準:(1)排除有嚴重認知障礙的患者。(2)患者家屬要求醫務人員對患者隱瞞真實的病情與治療。

1.3 方法

參照組僅采用常規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研究組則在參照組基礎上應用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從生理、心理、心靈三個方面著手,具體如下。

1.3.1 心理護理 當現代醫療技術對疾患已無力回天,生命無可奈何的將要消失時,患者往往表現出失去信心、沮喪、絕望,多與患者傾聽、交流,運用同理心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真實的內心世界和心理需求,進行相關必要的心理輔導和慰藉,充分尊重他們不同的人生觀,生活方式和人生信仰等。其中,宗教應對是因解決一些健康相關問題而生的一種心理護理方式,自提出后已被廣泛研究[3]。在一些國家已被視作腫瘤患者的精神支柱,有部分晚期腫瘤患者會選擇宗教進行輔助治療[4]。所以,在實施臨終關懷護理時,針對有宗教信仰或者有靈性需求的患者,應盡量滿足其進行宗教活動的需求,提供相關的條件和場地,幫助患者采取宗教應對,進行正確有益的宗教教育,例如聯系有同樣宗教信仰的義工來病區與患者交流,佛教徒的念佛和聽佛經,基督教的禱告、冥想等。保障腫瘤患者在臨終時期獲得精神、信仰方面的關懷。

1.3.2 癥狀護理 將人文關懷理論融入對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充分理解并尊重患者的隱私和生活方式,建立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信任關系。(1)疼痛。臨終期患者易出現的各種疼痛現象,一般難以得到良好控制,會引發患者生理、心理多方面消極反應,也會對院方工作造成負面影響[5]。所以對腫瘤患者的臨終關懷中,鎮痛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疼痛除了與生理病癥相關,也受心理因素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影響患者對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性,影響患者應對疼痛的措施,有的會通過禱告等宗教儀式緩解病痛;有的偏向于自我忍耐;有的選擇將疼痛表達出來并尋求幫助。因此,在判斷患者疼痛程度時要結合患者文化背景進行評估,以采用相符合的手段從藥物、心理等多方面進行干預,盡量緩解患者疼痛。(2)呼吸困難。評估呼吸困難嚴重程度,積極對因治療和合并癥處理,給予臨時機械通氣、吸氧,開門窗或小電風扇通風,保持房間溫濕度適宜,端坐臥位,心理疏導與情感支持,放松、舒適護理等。(3)惡心、嘔吐。評估惡心嘔吐的原因及嚴重程度,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根據不同的習俗和信仰,做些相宜可口的食物,避免冒犯患者的禁忌,例如回民不吃豬肉,基督教不吃血制品。(4)厭食和惡液質。評估體重丟失速度及嚴重程度,厭食和惡病質狀況對患者及家屬的重要性,重視患者目標和意愿,咨詢營養師并給予臨床營養支持,保證無口渴饑餓感。(5)便秘。高度重視便秘發生的可能性,預防性給予護理與治療,指導患者進行腸道自我管理,若已發生便秘,評估便秘原因及嚴重程度,合理用藥,灌腸處理,操作時注重患者形象與隱私,在病房內給予屏風遮擋。人性化的護理讓患者保持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適、愉悅感,最大限度地減少各方面痛苦。

1.3.3 教育護理 對患者及家屬展開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死亡教育。首先應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屬們的不同文化信仰和對死亡的不同認知,然后制定符合其文化認知的、循序漸進的死亡教育方案,最后通過教育讓患者及家屬對死亡具有正確的認知。根據調查,92%患者希望能如實告知病情,且告知病情后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病率,患者更加積極,生活質量得到提高[6]。所以,經過死亡教育,調整患者心態,幫助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和死亡,把死亡看作是人生的自然規律,為自己的離開做好準備,做到與家人、朋友、社會最后的“四道”:(1)道歉,對做過的某件錯事,而誠懇的道歉;(2)道謝,對幫助過自己的人,真誠的道聲謝謝;(3)道愛,對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說聲“我愛你”;(4)道別,和這個世界的人與事說聲“再見”,并協助患者家屬共同完成患者最后的愿望,保證其沒有遺憾但有尊嚴的離開人世。

1.3.4 居家護理 不同地區的患者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對臨終患者而言,能依照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度過生命的最后一段和安排身后事是很重要的。應主動了解不同地區患者的需要和有關禁忌來進行有關看護。對臨終腫瘤患者,最終死亡地點的選擇易受多種因素作用,有40%~80%患者表示愿意選擇回歸家中度過生命最后階段[7]。根據中國傳統和實際需求,臨終患者更希望在家接受護理,最終在家這個安全而舒適的港灣,安然離世。因此通過定期的居家護理,建立社區、家庭服務能更好的滿足患者需求,提供全面、連續性的治療及護理服務,同時減輕照顧者家屬的壓力和情緒,也能緩解醫院資源配置問題。

1.3.5 喪葬服務 根據患者及家屬需求,在患者離開人世后,參照風俗習慣和家人意愿,配合進行相關遺體的料理工作。例如信佛教者過世后需念佛經,如果得到院方允許,可不急于移走遺體;穆斯林民族對遺體安置就有朝向的要求等。

1.3.6 撫慰家屬 尊重家屬的宗教信仰,允許其在病房舉行簡短的告別儀式,幫助他們早日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解脫出來[8]。面對親人逝去,家屬和親友都會陷入悲痛,作為醫護人員應理解家屬心情,傾聽患者家屬的訴說,給予舒適獨立的空間環境和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表達悲痛,進行紓解。在不同的文化中,對悲痛的表達有所不同,要尊重每一位家屬的表現方式,根據其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采取相應措施,做好善后關懷,盡可能滿足家屬一些儀式上的需求。并且在后續工作中,采用電話、家訪等途徑對家屬表示撫慰,減輕其痛苦,協助家屬過度正常的哀傷,避免發生病理性哀傷,鼓勵家屬重新尋找生活的方向。

1.4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制定問卷調查對患者進行調查,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工作越滿意,分為3個等級:>80分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并計算各項百分比。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1.67%)明顯高于參照組(69.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多元文化護理理念能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見表1。

3 討論

臨終關懷是指對缺乏治愈希望的臨終患者及家屬給予全面、充滿關懷的護理,幫助臨終患者度過疼痛,有利于維護患者尊嚴,使其安寧、平靜的走完生命最后的一段旅程。這種較為特殊的衛生保健服務通常由不同學科、來自各方面的從業人員共同構成的臨終關懷小組來完成。

多元文化護理考慮護理對象的多元性,結合患者文化背景和各自的世界觀、價值觀、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案,以充分滿足患者的需要。腫瘤患者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會經歷等,對生命認識不同,對死亡和病癥的理解不同,面對悲傷的表達不同,在護理上也具有不同的需求[9]。

綜上所述,通過多元化護理能給予患者更多尊重和支持,明確生命的意義,通過死亡教育和撫慰工作,讓患者及家屬正確面臨“死”亡,讓患者家屬及時走出“悲”傷,讓世人學會珍“惜”生命。

參考文獻

[1]郄淑文.淺談多元護理文化能力的培養[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1,24(1):44-45.

[2]王怡君,陳靜,馬麗莉,等.多元文化護理理念在臨終關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346-1348.

[3]蘇永剛,馬娉,陳曉陽,等.英國臨終關懷現狀分析及對中國的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2012,26(2):48-54.

[4]岳林,張雷.我國臨終關懷的特點及其發展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17-119.

[5]王星明.西方主要國家臨終關懷的特點及啟示[J].醫學與哲學,2014,35(1):40-42.

[6]張燕,韓琤琤,路琦,等.癌癥晚期患者居家臨終關懷服務模式研究及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1):3773-3776.

[7]海波.臨終關懷語境下佛教生死觀的當代價值轉換[J].世界宗教研究,2014,36(1):44-51.

[8]周敏.淺談對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方式[J].中外醫學研究,2010,8(8):127.

[9]鄭金林.基督教的生死智慧與臨終關懷[J].醫學與哲學,2011,32(3):25-27.

(收稿日期:2016-09-16)

猜你喜歡
腫瘤患者臨終關懷應用
提高臨終關懷認知度和更好的開展臨終關懷的研究
社會工作視角下的中國臨終關懷探析
從浦東新區老年醫院發展看地區機構臨終關懷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優質護理服務在腫瘤患者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