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低年級課外閱讀習慣

2017-02-25 09:01劉勇
青蘋果 2017年6期
關鍵詞:課外書古詩文古詩

文/劉勇

如何培養低年級課外閱讀習慣

文/劉勇

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課外進行的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墩Z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閱讀量的積累,要求學生喜歡閱讀,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使他們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個目標難度雖然不大,但對于識字不多,正處于啟蒙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引導他們完成這個閱讀目標,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教師必須加強科學的指導和實踐。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斯卡婭曾經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 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培養低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從而養成習慣。習慣是由多次重復而達到的帶有穩定特點的自動化的思維或行動方式。良好的習慣有利于人們高效地工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工作、生活的質量,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所以,低年級學生尤其要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這里的習慣包括喜歡閱讀,經常讀書,把書當成一種自我實現的手段的習慣。

1 抓住兒童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看書缺乏耐力。指導課外閱讀應從興趣開始,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去,才能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一種休閑,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

在平時,有不少家長來和我交流:老師,孩子不喜歡看課外書怎么辦?我首先了解家長們為孩子買了些什么書。原來大多數是“日記”和“作文”一類的書。這些書籍暫時都是不適合孩子的口味。我懂家長的心,他們認為孩子多讀課外書就是為了提高寫日記、寫作文的水平,而家長們根本就不知道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整體語文素質,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那些枯燥無味的“日記”“作文”怎么會一下子就吸引孩子呢?低年級段的孩子對童話、寓言、神話等圖文并茂、趣味性強、通俗易懂的書籍十分感興趣。我及時推薦了一系列的圖畫書,讓孩子在圖像與文字的合奏中,感受到書籍帶來的無與倫比的樂趣,如《三字經》、《一年級的小豌豆(小蜜瓜)》、《安徒生童話》、《影響孩子一生的101個經典童話》、《小學生必備古詩詞》、《寓言故事》等。其中古詩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瑯瑯上口,深受小學生的喜愛。而且,小學生從小誦讀古詩,不僅有利于發展語言,提高智力,還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學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果不出所料,孩子興趣很濃,一位家長又來和我交流,說孩子看書入了迷,飯都不想吃。

2 立足校內課堂,教會閱讀方法

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經常性閱讀指導,課堂是進行閱讀指導的基本陣地。如我在教學古詩時,通過感情朗讀,觀察圖畫,理解詩意后,學生深深體會到古詩語言凝練、言簡意濃、景真情切,自然會引起學生對古詩閱讀的興趣。我因勢利導,利用學生手頭的《古詩文誦讀》資料,每周背誦一篇,每月抽查一次,學期末進行古詩文朗誦比賽,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的熱潮。低年級古詩文上的每首古詩都可說圖文并茂,學生只要用心觀察圖畫,是很容易理解古詩的。俗話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久而久之,學生的感悟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學生愛讀書不等于會讀書。教師要進行適當指導。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讓學生自己找問題,帶著問題,一次讀不懂,讀兩次,三次……實在弄不懂的問題再請教別人。好的作品細心品味,用心去理解,去領悟。古詩、警句、俗語進行適當講解,而對那些故事情節的內容,讓學生讀中體會,交流中明理?,F在課余時間,都會看到一些學生手里捧著一本書在專心致志地閱讀,這些學生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樣廣讀博覽。

3 堅持課外閱讀,養成積累習慣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應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那么語言的積累就必須從大量的課外書中去擴充。

在閱讀過程中,我堅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積累,學會摘抄一些好詞佳句,日積月累,不會做詩也會誦,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記憶的高峰,古詩背誦是很重要的一個板塊;其次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雅詞語、出色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于是,我讓小朋友們預備了一個筆記本,把平時看書時碰到的好詞好句記到這個本子里,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寫,并定期檢查,比一比誰摘的好詞好句多,誰又能把這些內容記到自己的腦子里。有時同學之間就進行私下交易,交換讀物,共享閱讀資源,開闊視野。這樣做起到了一個良好的促進作用,多看書才能有好詞好句。記得多了,學習材料儲存于大腦,成為學生終身營養,構成了語文素養。一次語文課上,一位學生說了一段精彩語句,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為她鼓掌,我也表揚了她。而她告訴大家這不是她想的,而是從課外書中背下的一段。她把課外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課內,更強化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想,如果一個學生平時有看課外書的習慣,注意積累,他從課外書中獲得的信息是可觀的。這樣做也就使課外閱讀落到了實處,保證了效率。

因此強調積累就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積累語言材料的同時,積累文化,積累精神,打好文學底蘊。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孩子讀書的方式,讓他們樂于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才是低年級課外閱讀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重慶市梁平區明達鎮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課外書古詩文古詩
愛看課外書的我
課外書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品讀古詩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新高考·數學版》調查問卷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詩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