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在院外患者中的應用現狀

2017-02-26 14:32雷鋮陳晨石鎂虹鞠梅
護士進修雜志 2017年2期
關鍵詞:出院微信護理

雷鋮 陳晨 石鎂虹 鞠梅

(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綜 述·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在院外患者中的應用現狀

雷鋮 陳晨 石鎂虹 鞠梅

(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微信; 延續護理; 院外患者; 健康照護

Wechat; Transitional nursing; Patients outside hospital; Health care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的主要目標以推進醫院實施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優質護理,并鼓勵醫院對出院患者實施延續護理服務。研究[1]顯示很多患者出院后仍然有較高的健康照護需求,而據調查[2],近年來患者出院后30 d的再入院率高達20%,由此可見出院患者迫切需要得到延續護理服務。醫院開展延續護理服務,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縮短護患距離、促進患者康復及能幫助患者解決出院后的健康問題;對醫療知識的普及、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以及在節省社會和家庭人力資源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3-4]。本文筆者就國內學者運用基于微信平臺對院外患者進行延續護理的應用現狀綜述如下。

1 延續護理的概念和特點

1.1 延續護理的概念 延續護理的概念至今尚未達成共識,存在多家描述。美國老年醫學會[5]2003年的研究將延續護理定義為一系列護理服務,目的是為了確?;颊咴诓煌】嫡兆o場所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內轉移時,也能夠獲得從醫院到家庭的協作性與連續性的護理。Stokes[6]和Biem[7]等認為,廣義上延續護理是指在不同的醫療機構間實現無間隙連接,為患者提供不間斷的健康照護,從而形成患者與醫療機構的持續聯系。Shortell[8]認為,延續護理服務是指患者在出院后由專門的醫護人員組成的團隊給予其轉移性的、延伸性的護理服務。我國學者錢春榮等[9]認為,延續護理是一種將住院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或家庭的新興護理模式,主要關注和應對的是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轉移期內產生的健康問題和健康需求。隨著延續護理在臨床的陸續開展,一些學者也逐漸針對不同科室的具體工作,為延續護理賦予更具體的定義。

1.2 延續護理的特點 McDonagh等[10]認為延續護理具有“三多”屬性,即維度多、機構多、專業多。香港黃金月教授[11]創建了“4C”延續護理模式,4C模式即延續性(Continuity)、協調性(Coordination)、協作性(Collaboration)和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臺灣學者[12]運用“整合性醫療團隊資源”開展出院準備服務,使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轉換過程中得到完整且持久的照顧,并確保其出院后也能獲得延續的護理服務。目前,常規延續護理的方式有信函、電話訪問、郵件、上門回訪等。研究[13]顯示,使用以上方式存在電話不符、拒訪、醫生參與率低、隨訪有效率低等問題。因此,探索出一種便捷、經濟、高效的新型延續護理方式是極其有必要的。

1.3 微信平臺簡介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基于智能終端、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朋友圈”、“公眾號平臺”等服務插件[14]。由于智能設備的迅速普及,閱讀微信已成為大眾獲取各類資訊的一個重要途徑?;谖⑿牌脚_的眾多優點,在我國,許多學者開始借助微信開展延續護理。

2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的應用現狀

2.1 慢性病及內科疾病中的應用 有報道[15]指出,截至2015年我國慢性病確診病例有2.6億人,由慢性病導致的死亡率高達總死亡的85%。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在已經發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人均期望壽命提高1歲第一次被列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為我國慢性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16],慢性病管理是今后醫療衛生領域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王麗娟[17]等采取隨機對照試驗,將微信運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續護理中,結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及糖化血紅蛋白顯著低于對照組,得出微信教育可降低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颊咦襻t囑行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18]。胡竹芳團隊[19]將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模式運用于風濕免疫疾病,并取得良好效果。具體表現在患者的復診率、遵醫囑率有了較大提升,且患者對??萍膊〉闹R掌握度和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也有了明顯改善?;谖⑿牌脚_的延續護理在哮喘患者中也有良好應用。劉淑敏[20]等研究也表明在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延續護理中運用微信平臺,可提高患者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的依從性,提高哮喘控制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質量。譚柳純等[21]成立延續護理小組,采取隨機對照試驗,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應用微信手段對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院外健康管理,結果表明基于微信的健康管理平臺能有效提高原發性肝癌患者院外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2.2 外科術后患者中的應用 手術治療頻率的增加以及新技術使用的普遍化,延續護理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宋宏[22]在直腸癌根治術并行造口術患者延續護理中運用微信平臺,結果表明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可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減少并發癥。袁寶芳[23]等對腸造口術后患者延續護理實踐研究,表明利用患者或家屬的智能設備,為患者提供包括微信在內的信息化延續護理能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胡永瓊等[24]應用移動醫療APP加微信群模式對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患者和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進行延續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感知控制水平,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岳愛學等[25]采取隨機對照實驗,對冠脈搭橋術后出院患者進行微信平臺(開通微信公眾號、建心臟微信群)干預,通過問卷調查分析表明基于網絡干預的延續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水平,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相關行為。吳潤莉等[26]研究運用復診手冊和微信群對骨科術后出院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結果表明微信回訪優化了出院回訪流程,方便出院患者再就診。陳華琴等[27]在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效果的研究中發現,微信隨訪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進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關節康復。成錦明等[28]研究表明,通過對青光眼術后出院患者實施有微信參與的延續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的知曉程度和遵醫行為,降低再住院率。

2.3 PICC置管后維護指導 PICC置管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靜脈置管操作技術,近年來被普遍應用于需要長期化療的腫瘤患者[29]。但因PICC留置時間較長,容易發生導管相關并發癥。PICC置管后能否得到正確的維護,將直接影響導管留置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30]。王松峰等[31]采取隨機對照試驗,以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對實驗組進行PICC維護指導。結果表明,基于微信延續護理的實驗組患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可減少PICC留置期間的安全隱患,降低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2.4 產褥期護理保健 “全面二孩”時代已經到來,意味著產科護理也將隨之迎來新的挑戰。秦迎輝等[32]通過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成立基于微信平臺的婦女產后延續護理小組,制訂延續護理方案,定期推送相關保健護理知識。研究結果顯示,借助微信群進行產后管理能提高產婦的延續護理效果,減少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延續護理質量。尤其在對醫院護理滿意率、產褥期產婦復診率、產婦對新生兒護理保健常識的知曉率等方面有顯著提升作用??梢?,微信平臺用于婦女產后延續護理有助于提高產后母嬰保健,改善母嬰健康狀況。

3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優劣勢與展望

3.1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的優劣勢

3.1.1 優勢 (1)用戶基數大,傳播迅速化:微信用戶的快速增長結合其特有的信息傳播方式,為延續護理知識的迅速傳播提供了條件。(2)點對點傳播,互動個性化:微信平臺主動的信息推送和個性化服務,可以根據對象的反饋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根據不用的對象量身定做延續護理方案,讓患者有受到重視的感覺。(3)多媒體交流,成本低廉化:目前4G網絡的迅速發展,微信基于富媒體的交流的互動,只需使用少量流量資費,就能便捷享用延續護理服務,群眾樂于接受。

3.1.2 劣勢 (1)權威度不高,公信力有待提高:因為微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健康資訊公眾號數不勝數,良莠不齊。各類失實、侵權的內容肆意傳播,且相關監管機制也十分薄弱,微信平臺公信力自然難以維持。(2)特殊群體普及度不高:如,中老年人群是慢性病高發群體,但此群體對于微信等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加之文化水平低的限制,對于相關的資訊和健康管理知識不能理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延續護理在微信平臺的發展。(3)信息傳播不規范,隱私安全亟待加強:包括微信在內的網絡社交平臺在醫療護理領域的應用尚處于發展初期,各類虛假網站,木馬病毒層出。另外也存在信息傳播不規范和患者隱私暴露等問題,由此可導致使微信傳播容易出現各種負面問題。

3.2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3.2.1 加快建立官方權威微信延續護理平臺 引導建立以正規醫療機構為核心力量的微信平臺,并限制和清理非官方機構的運行,加大延續護理資訊的傳播力度,以權威知識重新贏得公信力。將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或健康咨詢管理服務等產生的費用納入醫保。

3.2.2 構建醫院-社區-家庭相結合的健康管理體系 以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擴大受眾面,制訂更為合理且個性化的微信延續護理方案,持續提升患者延續護理的體驗。

3.2.3 高度重視患者的隱私 采用微信平臺加密或者第三方軟件保護等方式,強化在延續護理過程中患者個人信息的保護。

4 小結

綜上所述,可見將延續護理與微信平臺相結合的形式是可行的,并且將是醫護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積極嘗試在“互聯網+”的新環境下的醫療新模式,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開辟出一條醫療護理服務的全新路徑。

[1] Chow Sky,Wang Fky.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for post discharge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 [J].J Clin Nurs,2008,17(7):260-271.

[2] Jha AK,Joynt KE,Orav E J.The long-term effect of premier pay for performance on patient outcomes[J].N Engl J Med,2012,366(17):1606-1615.

[3] GillespieU,AlassaadA.A comprehensive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to reduce morbidity in patients 80 years or old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 Intern Med,2009,169(9):894-900.

[4] Ornstein K,Smith K L.To the hospital and back home again:A nurse practitioner-based transitional care program for hospitalized home-bound people[J].J Am Ge-ritr Soc,2011,59(3):544-551.

[5] Coleman EA,Bouh C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Am Geriat Soci,2003,51(4):556-557.

[6] Stokes T,Tarrant C.Continuity of care:is the personal doctor still important?a surve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family physicians in England and Wales,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nether-lands[J].Ann Fam Med,2005,3(4):353-359.

[7] Biem HJ,Morgan D.Breaks i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the rural senior transferred for medical care under regionalization[J].Int J Inteqr Care,2003,3:1-16.

[8] Shortell SM,Rundall TG.Improving patient care by link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J].JAMA,2007,298(6):673-676.

[9] 錢春榮,朱京慈,楊燕妮.國內外延續護理的研究方案及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1):2481-2484.

[10] McDonagh J E,Kelly D A.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ransitional care research[J].Ped Trans,2010,14(6):688-700.

[11] 王少玲,黃金月,周家儀.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續護理的循證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31-434.

[12] 席淑華,趙繼軍,趙建華,等.成功大學附屬醫院出院準備服務概況與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2):341-342.

[13] 付偉,李萍,鐘銀燕.延續護理研究綜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27-30.

[14] 孔云,廖寅.基于微信公眾賬號的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研究[J].情報雜志,2013,32(9):167-198.

[15] 趙文華,楊維中.疫苗或可成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手段[J],中華預防雜志,2015,49(8):675-676.

[16] 趙冬.腦血管病防控:延長國人壽命的關鍵策略[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3):179-180.

[17] 王麗娟,高俊香,康爍,等.微信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4):1211-1213.

[18] Cox K,Wilson E.Follow up for people with cancer:nurse-led services and telephone interventions[J].J Adv Nurs,2003,43(1):51-61.

[19] 胡竹芳,萬承賢,徐璐,等.運用微信對強直性脊柱炎出院患者行延續護理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75-178.

[20] 劉淑敏,王秀麗,蔣學鋒,等.運用微信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9):1737-1739.

[21] 譚柳純,顧春妮,黃雪霞,等.基于微信構建肝硬化患者出院健康管理平臺的研究[J].護理學報,2015,22(23):68-69.

[22] 宋宏.微信平臺在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5,30(22):86-88.

[23] 袁寶芳,帥敏.以信息化手段為基礎的腸造口患者延續護理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8):938-940.

[24] 胡永瓊,鄧云霞.移動醫療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3):394-397.

[25] 岳愛學,王小芳,陳波.基于網絡干預的延續護理對冠脈搭橋術后患者健康相關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2):1129-1131.

[26] 吳潤莉,趙桃.手冊和微信群在骨科出院患者康復宣教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21(24):66-68.

[27] 陳華琴,高薇.微信隨訪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出院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2):1463-1465.

[28] 成錦明,文紅.倪云霞.青光眼出院患者的延續性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10):101-102

[29] Di Giacomo M.Comparison of three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lot study[J].Br J Nurs,2009,18(1):8-16.

[30] Leung TK,Lee CM.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long‐te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care and education [J].Cancer Nurs.2011,34(1):25-30.

[31] 王松峰,英靜靜,劉志明,等.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在患者PICC院外自我維護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3):215-216.

[32] 秦迎輝,李衛民,王芳,等.微信群在產婦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0):3695-3697.

四川省2016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610632025)

雷鋮(1991-),男,四川成都,碩士在讀,護師,研究方向:養老護理和慢性病管理

鞠梅,E-mail:Jm7186@yahoo.com

R473.2

A

10.16821/j.cnki.hsjx.2017.02.006

2016-07-13)

猜你喜歡
出院微信護理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微信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微信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微信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