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戰不純粹

2017-02-27 22:03楊兵
當代工人 2016年23期
關鍵詞:內戰三國蘇聯

楊兵

中共第一任沈陽市政府市長是誰?是朱其文,他上任時是1948年11月2日,沈陽剛剛解放。我是從《大棋局中的國共關系》這本書中了解這一細節的,非沈陽人或許會忽略。這本書是寫國共關系的,還是1944年到1950年的國共關系。那是歷史跌宕、風云聚散的6年,日本軍國主義即將投降、國共兩黨爭奪天下、中共成立新中國。歷史從來就不簡單,劇變中的這段歷史更復雜。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國共斗爭,還看到了國共背后美國和蘇聯等國家暗中角力,以及三國四方的大利益、大格局關系。

現在提“國際化”,我們馬上會想到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其實,與中國有關的國際化,至少從那時已開始。這本書給人最大感慨是,那時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每一個重大決策,幾乎都是三國四方博弈的結果。美國和蘇聯的政治力量深刻地影響著國共,國共雙方各自的認知和思維、行為方式,從過程上看,也與美蘇發生著緊密聯系。

我們從書中小標題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比如:延安對美外交;毛赫交惡開端;美國與讓東北;中共首個盟約;蘇美兩分中朝;反蘇還是反美;魏德邁的建議;美遲到的援助;蘇隱蔽的支持;米高揚秘使華;全面反美到來……可以說,在那6年,中共與蘇聯的關系、中共與美國的關系;國民黨與蘇聯的關系、國民黨與美國的關系,從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在開始和過程中就已陣營分明,愛恨清晰。三國四方一直在大利益、大格局中進行著無休無止的聯系、溝通、影響、決策,你中有我,我中有他。

這或許不是中國面對的最早的國際化,但應該算是相對比較系統、完整的國際化在中國的呈現。微觀而言,比如,1943年7月初,胡宗南部進抵洛川,毛澤東馬上讓董必武向史迪威等美英人士求救;1945年4月,負責協調國共關系的美國政府代表赫爾利再經莫斯科赴華時,斯大林向他再次重申“中共非共”和支持國民黨的態度。宏觀來看,比如,蘇聯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簽署了中蘇第一個盟約;1947年4月,中共借馬歇爾停戰帶來的喘息機會,靠蘇聯源源不斷的援助,在臨江重創了國民黨精銳之師。等等這些,遠非民族矛盾、兩黨紛爭能解釋,而是彌漫著國際化因素。

正如本書封底文字所言:這本書雖以國共為題,卻并不按照冷戰模式兩分世界。它試圖說說意識形態以外的東西,試圖講講人在大環境中的命運……以民族主義——現代主義為核心的世界觀和歷史觀,無助于我們反思人類社會20世紀的野蠻屬性,文化差異也不能通過擴大對立去彌合。

國共當時的內戰,“就蘇美而言,權力滲透國界,并非純粹內戰?!弊髡咝蛑兴詷O是?!拔覀兯龅?,僅是在歷史的細節處放慢腳步?!?

猜你喜歡
內戰三國蘇聯
武裝保護蘇聯
敘利亞內戰大事件
三國亂談(1)
緬甸開啟新選擇
版三國之回到過去教自己
霧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