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分析

2017-02-28 09:36張國新張云李月婷
中外醫療 2016年34期

張國新+張云+李月婷

[摘要] 目的 探究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臨床情況,提高診斷準確率,同時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對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進行分析, 60例患者均為方便選取該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間接收,分析后針對患者情況進行治療,并對于治療的結果進行觀察和總結。結果 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其患者均已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對患者的既往病史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均不存在和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的病癥;60例患者經過治療,40例患者成功改善其臨床情況,患者隨即出院;其余20例患者均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其中患者的好轉率為66.67%。結論 對于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患者的臨床首發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且患者的既往病史中基本不存在呼吸系統的相關疾病,但多數患者會伴隨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而患者如果在無任何征兆和既往病史的情況下,我們除過應該考慮患者是否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同時應該進行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一旦確診則需要及時治療。

[關鍵詞] 呼吸困難;首發癥狀;急性心肌梗塞

[中圖分類號] R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2(a)-0008-03

急性心肌梗塞在臨床中較為多見,患者病情發生后患者心肌的供血和供氧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甚至被迫中斷現象,對于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會產生威脅,因此應該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臨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出現心電圖改變、白細胞升高或患者胸骨后疼痛的現象,因此可通過患者的癥狀對其進行判斷和及時治療,但部分患者病發后并未表現出典型的癥狀,對于患者的診斷容易產生疏漏,因而影響患者的及時治療。該次研究對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進行分析,60例患者均為該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間接收,目的在于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進行分析,60例患者均為方便選取該院接收;6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關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標準,均對患者告知該次研究的基本情況,且患者表示同意參加該次研究;60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48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52.5~83.5歲平均年齡為(73.25±2.13)歲。

1.2 方法

對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分析,包括患者的臨床主要表現,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潛在疾病等,患者的既往病史分析主要觀察其是否存在呼吸系統相關疾病而引起該次的呼吸困難發生,其次對于患者的全身性疾病進行觀察,例如糖尿病等;同時對癥為患者施加治療,此時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明確患者情況,同時對患者進行低流量氧氣的持續給予,維持患者的正常血氧循環,為對癥治療提供基礎,并進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等治療,治療的同時需要對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密切觀察[1-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臨床情況以及治療的效果,患者臨床情況較治療前均出現改善,其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則視為患者好轉,統計患者的好轉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采用t進行檢驗,檢驗后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果

2.1 患者的臨床情況

60例患者中48例患者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4例患者的呼吸困難相對較輕,但患者的首發癥狀均為呼吸困難;6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同時出現咳嗽的情況,8例患者同時出現明顯煩躁不安的情況,其余40例患者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伴隨;對患者的既往病史進行分析發現,有4例患者出現下肢靜脈血栓,8例患者出現過腦血栓,8例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8例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壓,4例患者有冠心病病癥;60例患者中沒有4例出現過和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的疾病,即支氣管炎等。

2.2 患者的治療效果

60例患者經過治療,40例患者成功改善其臨床情況,患者隨即出院;其余20例患者均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其中患者的好轉率為66.67%。

3 討論

在臨床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該病屬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發生也多為心肌和心電圖等改變為主,而多數患者在癥狀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在心電異常的基礎上伴隨有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等情況,因而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會產生一定威脅,此時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是一部分,同時需要對患者進行準確的判斷來引導其治療,以期改善患者預后[3]。

而該次該院接收的60例患者均不存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臨床癥狀,患者的病發以呼吸困難為首發,同時患者不存在和呼吸系統相關的疾病,漏診的情況則十分容易發生。目前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不斷發展,老年人口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出現增加的趨勢,而臨床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又多見于老年人,因此對于病情不準確診斷,將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治療和預后[4]。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均較之以往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臨床接受相關干預的過程中,對于效果的期待也越來越高,故必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分析,總結臨床經驗。該次研究對60例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分析,60例患者均為該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間接收,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其患者均已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對患者的既往病史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均不存在和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的病癥;因此對于臨床接收的該類患者,即患者存在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且既往不存在呼吸系統疾病,但該次發病又以呼吸困難為主且首發,應該及時考慮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5]。同時患者如果伴隨有呼吸困難的現象,但患者并沒有出現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病癥,此時患者可能不會存在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病癥,但仍然需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心電圖等檢測,以便于減少漏診的情況[6]。同時即便患者在臨床發病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冠心病等其他病癥,僅僅表現為呼吸困難,此時不斷需要對患者進行呼吸系統疾病的檢測和診斷,也應該考慮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減少誤診和漏診等情況,及時對患者施加有效的治療,幫助患者的臨床情況得到改善[7]。該次研究分析的過程中,60例患者經過治療,40例患者成功改善其臨床情況,患者隨即出院;其余20例患者均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其中患者的好轉率為66.67%。這說明,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會產生一定威脅,同時有著較高的致死率,因而在臨床進行病情分析和診斷的過程中,應該首先對醫護人員進行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相關知識的普及,提高對于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的認識,從而在臨床接受到相關患者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患者及時進行的判斷和干預,縮短對于患者的治療時間,使患者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治療,從而幫助其緩解臨床情況,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8]。在吳國艷[9]的研究中發現,其對于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析,患者在5 s以上可能出現暈厥,因而總結得出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分析治療,這和我們分析所得患者的好轉率為66.67%存在一定關系,說明仍然需要及時對患者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患者的臨床首發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且患者的既往病史中基本不存在呼吸系統的相關疾病,但多數患者會伴隨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因此臨床如果出現類似的患者,則可以對其進行以呼吸困難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分析,一旦對患者進行確診,則應該及時施加有效的治療,幫助患者得到有效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李雁君,李針,劉超,等.尿激酶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3):163-165.

[2] 柳雙桂.以急性腹痛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治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6):108-109.

[3] 尹廣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癥狀分析[J].臨床醫學,2014, 34(2):38-39.

[4] 林秀萍.首發癥狀對老年無痛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2):221-222.

[5] 周彥珍.左心功能不全為首發癥狀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老年醫學, 2015,29(7):574-576.

[6] 戴敬,呂樹錚,宋現濤,等.圍術期阿托伐他汀序貫治療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組織灌注和臨床預后的探討[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5,34(1):7-11.

[7] 王春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的術后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2(11):99-101.

[8] 陳啟明,曹恒昌,范昭,等.洋地黃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左室重塑及膠原代謝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5,12(10):24-25.

[9] 吳國艷.以暈厥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5):64-65.

(收稿日期:2016-09-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