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自我本真 堅守中國道路

2017-02-28 20:08齊繼
大陸橋視野·下 2016年11期
關鍵詞:復興民意輿論

齊繼

【摘 要】在中國經濟高速挺進的背景下,文化思想、輿論等方面奮起追趕,在經濟和文化思想尚不能并行的情況下,某些公共知識分子和網絡大V試圖攪渾這泉清水,通過誤導大眾輿論來對抗國家,所以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的臨界點,我們越應該保持清晰,提高警惕。

【關鍵詞】民意;民族;復興;輿論;理性

自清末起無數知識人士都在探索救國、興國的思想理論,在“全盤西化”、”自我封閉“、“中體西用”等狀態下不斷徘徊中有識之士逐漸走出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這條路有價值、有意義且極具特色和創新精神,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道路什么特點?一、求實而不務虛,不看實際、不看未來、異想天開就容易造成偏差;二、模仿而不盲從,走好了就說明我們是正確的,我們堅決不做任何人的復制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節點了解中國道路的意義和本質,保持理性的頭腦是十分重要的。

一、憑足置履

新中國以成立到現在一路的發展談不上順風順水,但畢竟我們沿著歷史道路向前邁進了一大截,如此大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及的。我們之所以取得了如此成就都要歸功于我們始終在堅持中國特色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列寧思想中國化了,甚至西方資本主義幾百年的發展經驗也被中國化了,正所謂“創新源于模仿”,在一窮二白之時將一切的“先進”拿過來進行豐富調整并將其運用于我們的生產生活之中,并在此基礎上實踐,磨合進而產生了我們自己的一套理論。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曾有過三次留洋潮流,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走出國門開眼看世界。在那個歷史時段西方的發展程度遠遠高于我們,毫不夸張地說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世界,兩個時代的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完全顛覆了看世界中國人的世界觀,尤其是知識分子。在他們心理產生了一面倒的否定,致使新文化運動及其前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一切都被一概否定,知識分子紛紛向西方看齊,近代化,現代化都以西方為標準,西方才代表著文明,在那個時期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一度有被撼動的危險。

從十九世紀中后期到新文化運動,到改革開放,甚至是到現在,那套照搬西方一切做法的言論也沒有停止過。時至今日,我們時常能在一些媒體上看到相關言論,百年前的全盤西化是因為人們看了世界,而今日之愚昧源于人們未看世界,使得出現了一種“一出國就愛國”的現象。網絡大V和公共知識分子的單方面宣傳成了部分人了解世界的途徑,或許是少了些獨立思考,所以上了“賊船”。

在這幾十年里我們先后完成了各項改革,推進了軍工,航天,農業等多領域的進步,然而部分人仍為了反對而反對,堅守“全盤兩西化論”的陣地頑抗。西方某些國家實行“和平演變”策略我們是有目共睹的,到處推銷西式民主,西式價值觀,東南亞,中東,非洲等部分國家接受了西式,事實證明對于第三世界的小國,社會禁不起那么消耗,先后出現顏色革命和政局動蕩,國家連發展的資格都失去了,如此看來必須憑足置履。

二、萬矢中的

我們時常會發現一種現象:當黨中央和各級政府準備實施發展項目和執行政策時,總有一雙無形的手制造拉力阻止實施,這股力量來自輿論。公共知識分子在將國家描繪成言論不自由的同時,同過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等方式在網絡上宣傳國家關乎發展的項目和政策是不合理的,使得民意相向,以致項目流產。在尊重民意的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不是每一個公民都是正義的,不是每一個公民都具備戰略眼光和全局意識,因而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不但要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更要堅持長遠利益,必要的時候國家應把維護民利優先于尊重民意來考慮。

在教育領域改革的大潮下,各項改革措施如火如佘地進行著,在諸多的改革意見中有一種聲音被更多人所接受并疾呼,那就是:取消高考。高考作為一種東西方都在使用的升學制度在當下的發展程度下是否可以被取消成為了大眾和教育界一直熱議的話題。高考繼承了科技制度的諸多特點,通過公平的剛性標準進行選拔,是否合理先不說,試想一下,如果采用柔性標準會怎樣呢?很明顯,這是一種集體作弊,腐敗的滋生是必然的??梢灶A見,不久的將來會有一種更加符合大眾心理的選拔制度取代高考,可是按照人類當下的發展狀況,我們只能相信“梅花香自苦寒來”、“弱肉強食”的育才和選才模式,我們寧愿欠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要欠孩子一個卑微的成年和潦倒的老年,而且強大的人對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弱小的人才有更多的資源變得強大。

綜上所述,我們的一切做法都是為了萬矢中的,不要在意任何虛華的外表,不要在意前進路上的任何坎坷,只有上坡時的負重前行,才有下坡時的箭步如飛。

三、明則不冤

一切的措施、一切的行動在好的結果出現之前,只有被大眾了解并理解才不會出現誤解,簡單地說就是透明。

自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班底鐵腕反腐以來政府得到了進化,國內及國際社會響起一片叫好聲。在諸多嘈雜的聲音中我們不免聽到一些負面的聲音,因為某些行業出現了疲軟狀態,某些行業的從業者因而產生了負面情緒,究其原因是某些人對此舉缺乏長遠性和全面性的認知,另外也包括各級政府在與大眾對接上存在不足。反腐為了什么?發展,更長遠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關鍵節點的必要組成部分,是必須為之的。如同我們不可能因為眼下的污染拋下一切都工業設施和工廠回到農業文明,因為隨著工業科技的發展污染一定會減少,所以說,工業文明還是要保留的。同理,在其他問題上我們一定要舍小保大,舍近求遠,當然能保小留近是最好不過的。

政府不能控制民意,但至少可以引導民意,通過透明公開及溝通讓民眾做出正確理解和理性判斷,同時需要輔以輿論環境的凈化,政府的政策才能有效、有力地執行,人民才能得到更多利益。

四、結束語

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地渴望,或許在追夢圓夢的路上我們會遭遇坎坷,可是路畢竟是自己的,我們走得自信,走得踏實。

猜你喜歡
復興民意輿論
建議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鐘擺回擺,自行車在中國“復興”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直接民意、間接民意及司法應對——分類學視角下對司法與民意關系的再審視
文化復興,“復興”何事?
匯聚民情 暢達民意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