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實踐探索

2017-02-28 10:08陳宇毛凌李國玉
大陸橋視野·下 2016年11期
關鍵詞:綠色建筑景觀設計

陳宇++毛凌++李國玉

【摘 要】綠色建筑居住區景觀設計不僅涉及景觀專業,同時更需要掌握各類生態技術、低碳工程技術的應用,使其能夠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有針對性的發揮作用。本文探討了綠色建筑居住區對景觀設計的要求,舉例說明了某綠色建筑居住區綠色景觀設計、水景觀設計以及綠色文明的主題小品設計實踐,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延長整個居住區的生命周期。

【關鍵詞】綠色建筑;景觀設計;居住區

近年來,伴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綠色建筑居住區的低碳、環保、節能等等要求早就已經不再是簡單而空洞的口號,推動建筑業的改革對于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綠色建筑居住區是多學科交叉、多專業配合、多領域共同合作的結果。而綠色建筑居住區景觀設計不僅涉及景觀專業,還需要將交通規劃、生態學、水文學、植物學、環境行為學等多項理論融入其中,同時更需要掌握各類生態技術、低碳工程技術的應用,使其能夠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有針對性的發揮作用。

一、綠色建筑居住區對景觀設計的要求

(一)居住區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建設部于2006年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把各類建筑按其使用性質分為了住宅建筑與公共建筑兩大類,分別設立了(1)節地與室外環境,包括土地利用和室外環境對建筑的影響問題;(2)節能與能源利用,包括建筑本體節能和建筑對于能源的利用;(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包括從水資源利用的角度對建筑能耗進行分析;(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包括建造過程中對于材料的節約;(5)室內環境質量,包括建筑室內環境對人的影響問題;(5)運營管理,包括對于建筑完成后使用過程中的綠色措施等六個部分。

(二)綠色建筑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理念

家是人的精神港灣,根據以上居住區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要求,景觀環境設計師引導使用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讓使用者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景觀設計要應用綠色、環保、生態的設計理念,要考慮充足的綠地需求與沐浴陽光的需求,打造局地綠色小氣候,營造綠意盎然的景觀氛圍,為居住區提供一個天然氧吧。在強調綠色建筑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同時,更加注重將康生活的引導,通過景觀元素的合理布局,積極引導小區健身的熱潮,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健身場所。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也逐步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在崇尚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綠色建筑居住區景觀設計融合了綜合探索與應用各種生態環保技術的方法,設計師通過合理利用當地不同的綠色、生態技術、環保材料,可以有效的推廣大家的低碳意識和環保理念,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居住區景觀設計帶給我們城市生活的改善,對于倡導綠色建筑居住區景觀設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基于某綠色建筑居住區綠色景觀設計實踐

本次實踐的某綠色建筑居住區的綠地和建筑的關系采用鄰里花園與社區中心花園形成“指狀滲透”的模式,對建筑單體進行圍合,使得住戶離開住宅到小區出口的途中,在不同的公共空間和綠地花園中前進,實現綠地的景觀和生態效益均最大化。除北區最北側的高層建筑前以條帶狀農田景觀示范區為主,其余建筑單體均由密林圍合,享有一致的景觀均好性。北區高層建筑俯瞰而下,能夠對農田景觀的大地藝術效果一覽無余,形成別樣不同的景觀感受,更能對高密度的居住空間的景觀系統進行彌補。宅間的綠地的形態采用比較自由的線型,以微地形堆砌的種植島和大量運用曲線元素,凸顯現代感,與水岸線相映成趣。整體綠地除了景觀地形堆島以外,均比鋪裝面層低30mm以上,便于收集降水。樹種以地方長勢非常好的銀中楊作為骨干樹種,整體模擬區域自然鄉土植被,采用喬木密植+觀賞草的“2層式”種植模式,除了節點景觀外,盡量減少小喬木和灌木的栽種(圖1)。

喬木密植成林,本身可以使植物的生態性最大化,但是中間層的光照和水分因子會受到影響,因此按照傳統模式栽種小喬木和整形綠籬等灌木層會增加養護成本,同時景觀效果過于封閉,形成視線遮擋。建筑之間采用隱形消防車道,將人活動的場地最大化,通透的林下視廊一則不不影響3層以下的住戶采光,二則便于通過陽臺和落地窗戶等對在宅間游戲場內活動的兒童和老人進行監護,三則喬木不需要進行頻繁的修剪,只需要常規養護,能夠顯著地降低養護成本,因此該種綠地模式存在著積極的意義,符合當地的氣候特征以及管理需求,在生態性、經濟性、景觀性、實用性等方面達到了很好的平衡,有效地踐行了低碳景觀的設計理念。在近人尺度,采用色彩、姿態、花色多變的多年生觀賞草乃至向日葵等經濟作物造景,同樣擁有豐富的景觀性。而鑲嵌在整個綠地系統中的集水穩定塘是對綠地系統的強化和補充,根據功能需要,按照常規雨水花園的植物構成來設置耐水濕的鄉土植物品種:喬木層選用鉆天楊、白蠟、早柳、楝樹等,灌木層選用木模、海棠、紫穗槐、怪柳等,地被和花卉類則選用莎草、蕾香薊、半枝蓮、鶯尾、首草、馬藺、蘆葦、蛇鞭菊、金光菊和景天類。大的生態基底架構建立以后,各趣味性景觀和集水穩定塘等功能性元素均鑲嵌其間,共同形成風格統一細節豐富的室外景觀。

為了強調景觀的參與和互動性,本案在北區建筑層高最高,居民最集中的區域對室外景觀進行優化,將北區建筑南側14325平方米的景觀用地更改為生產性綠地一一都市農業示范區,采用分包租用的方式,供居民劃片種植蔬菜,由物監督,居民自由管理。一方面可以增強都市居民與土地和作物直接的交流,給忙碌的城市生活一片綠洲,為小區內的兒童進行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居民之間互通有無,鄰里交流的室外平臺(圖2)。

三、基于M綠色建筑居住區水景觀設計實踐

(一)降雨的收集及再利用設計

在商業裙房的建筑屋頂上設置景天科植物為主的屋頂綠化層,用于收集和滯留雨水,同時能夠有效地改善商業店鋪的小氣候,降低空調等設施的使用,節省能源。住宅屋頂設置了光伏板等需要定期養護的新能源設備,不適宜做屋頂花園,只充當集水墊面,通過建筑雨水管就近排向宅間綠地。少量降水可以通過綠地集水吸收,大量集中降水則通過整個街區的雨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透水鋪裝下墊面引導整個居住區的建筑物面集水和庭院的雨水滲入地下,經過排水溝進入水渠,經過過濾后儲存在地下或補充中心湖區的水體。同時在綠地中設置7010平方米的集水穩定塘。

集水穩定塘是集合雨水收集、雨水處理等雨水回收利用技術的復合功能型生態景觀綠地,同時也具備人工濕地的景觀特質。通過將場地降水收集后通過地形和管渠的引導排向特定的洼地,雨水在穩定塘中滯留數小時,滲透和補充地下水,如果短時間內收集到的雨水超過存儲和滲透量,則通過溢流管排向市政管網,穩定塘中的土壤和特定的植物可以對污染物和有機物進行過濾。

(二)停車場雨水花園設計

停車場雨水花園地塊為現狀市政綠地,本規劃將其納入整個奧林匹克花園的景觀系統中,作為開放式公園綠地進行設計開發,并承載了部分地上停車功能,彌補了本案因提高綠地率而降低的地面停車的便利性。整個停車場雨水花園分為11組環形陣列的停車位,中心為雨水收集點和風機發電裝置,按照1:30的比例設置快速充電樁,形成具備居民游憩、新能源展示及應用、機動車停放的復合功能開放綠地空間(圖3)。

四、倡導居住區綠色文明的主題小品

低碳和綠色是深入人心的環保概念主題,也是本案所承載和傳達的概念主題,設計中就以象征低碳節能的熒光綠色為景觀構筑物的基調色,以綠色植物的藤葉花蕊等元素作為設計符號,設置鋼結構結合張拉膜、玻璃鋼等現代材料的景觀構筑物,共5組,沿北區水軸分布設置。以艷麗的色彩、現代的造型體現現代科技氣息,以綠色植物的形象體現本案低碳節能主題。

(一)花藤主題濱水健身廣場一一位于正對北區西入口的公共廣場中央,具備亮麗的顏色,可以成為小區居民集中健身休閑的中心所在。與小區的入口大門形成對景呼應。

(二)群芳主題張拉膜陽傘兒童游戲場一一位于中心湖區東側,與花蕊主題燈柱陣濱水健身廣場遙遙相對,彩色的傘廊下設置色彩明快高低起伏的塑膠兒童游戲場,位于周邊幾棟建筑的視線交匯處,家長可以在游戲場周邊陪伴等候玩耍的孩童,也可以在建筑內的陽臺和廚房對自己孩子的玩耍動向進行監控(圖4)。

(三)太陽能發電、柔性LED燈具發光座椅

位于兒童游戲場和健身廣場中,點狀設置。由環形的遮陽棚和條形座椅拼合而成。環形遮陽棚頂部設置弧形太陽能光伏板,內側設有柔性帶狀LED燈帶照明耗電。座椅的材質為再生木漿做成的紙質結構,可自然降解。符合本案綠色可持續化的主題。條形座椅高度變化,可以隨意倚靠坐臥,便于各年齡段的業主使用(圖5)。

參考文獻:

[1]劉瑾.綠色建筑景觀設計淺析[J].住宅科技,2012(8).

[2]趙洋.綠色建筑體系下的景觀設計[J].大眾文藝,2014(24).

[3]吳文卉.綠色建筑視域下的居住區景觀設計探究[J].綠色科技,2015(5).

[4]宮美麗.試論綠色建筑項目的景觀設計策略[J].門窗,2016(5).

猜你喜歡
綠色建筑景觀設計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探討現代景觀設計中意境的體現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綠色建筑技術節能分類探討
綠色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技術分析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