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

2017-02-28 10:12喻堅
大陸橋視野·下 2016年11期
關鍵詞:結構施工框架結構建筑工程

喻堅

【摘 要】在探討當前建筑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從鋼筋工程、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三個方面論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給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提供了一個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結構施工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點

當前建筑工程結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朝著高層以及超高層的方向發展,而這個趨勢給建筑工程的框架結構特點帶來了新的特點。高層建筑在豎向構件以及構成方面帶來了逐層累積的重力以及載荷,這就需要較大尺寸的柱體以及墻體來支撐,給工程框架結構施工帶來了新的技術要求。

與此同時,建筑的構件還需要承受地震載荷以及風載荷等荷載,而且這些載荷都屬于非線性的豎向分布載荷,而且對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較高。以地震載荷為例,就層數較低的建筑而言,考慮這些建筑的荷載時一般只需要考慮恒定載荷以及部分動載荷,而對于建筑物的墻體、柱體以及樓梯等結構,一般不會予以嚴格控制,其他構件滿足設計要求之后,對應的這些構件也都達到了設計要求。同時,對于現代化的鋼架支撐系統,在設計的過程中在沒有提出特殊承載要求的時候,不需要對柱體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達到對應的要求。但是,對于高層建筑,解決上述問題還不夠,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除了抗剪問題之外,還需要考慮抵抗變形以及抵抗力矩的問題。部分高層建筑的柱體、梁、墻體以及樓板在設計過程中經常需要考慮到結構的具體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這樣才能很好的抵抗較大的變形以及較大的側向載荷。

2.鋼筋工程施工技術問題

2.1鋼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實際的鋼筋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較多,主要包括:選擇的焊條規格、型號不對;鋼筋焊接接頭存在偏心彎折問題;箍筋具體尺寸不能滿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過程中,這些問題都需要予以妥善解決,否則將對框架整體質量造成影響。而在鋼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鋼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護過程中存在對應的質量問題,諸如鋼筋的類型和數量等沒有達到要求、鋼筋墊塊不充分或者是沒有提前穩固,一旦在對鋼筋驗收通過之后將造成后續施工的質量問題,諸如混凝土澆筑移位等,將造成實際施工材料的尺寸與設計尺寸存在偏差的問題,對建筑框架的整體結構安全性造成影響。同時,在對鋼筋結構進行再焊接的過程中,對框架結構的整體形狀等都會造成改變,給框架整體施工質量造成影響。

2.2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1)充分的材料準備。對那些散亂的材料而言,要在綁扎固定之后,將之轉移到那些安全穩固的地方;或者是將其保存在安裝好的梁上,并將之固定在鋼架之上;對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應該做好對應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傷害;在上面覆蓋油布時還應該在油布上層壓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做好焊接施工準備。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應該根據對應的操作規范走好焊接試驗工作;對進場的每一批鋼筋都應該進行逐批次的自檢。同時做好取樣力學試驗工作,在自檢的基礎之上還要對焊接的質量進行適當的抽查,尤其要對那些由疑問的鋼筋做重點抽查,且需要對于各個試驗和檢查人員都應該進行專業技術的培養。

(3)放樣與下料施工。在進行實際施工過程中年的放樣以及下料過程中,都應該留有一定的余量,這主要是考慮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縫處將出現線性的收縮,且框架結構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彎矩作用之后還將拱起。雖然其收縮和變形量將與其他各種因素相關,但是結合施工實踐以及具體的實驗來講,通常需要考慮的收縮量一般是:當受彎構件的總長不超過24m時,放樣余量在5mm左右,當總長在24m以上時,放樣余量則取8mm。

3.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3.1多層模板支架體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于現澆混凝土結構,新澆筑的樓層重力載荷以及施工載荷都是由多層模板支架體系來承擔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體系將載荷傳遞給樓層的樓板。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施工時間愛你較短,這些樓層的樓板依然處于養護期,其承受載荷的能力有限。這就導致施工載荷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部分甚至將超過混凝土結構正常使用狀態所承受的設計載荷。

3.2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1)基礎模板安裝。在完成墊層施工之后,應該每天定時的對水平基礎依照軸線進行測量,利用基礎平面尺量好各個需要的邊線,并在各個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對應的標記,確保安裝模板的過程中,完全按照各個控制邊線將材料支柱固定,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證模板的硬度以及穩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澆筑過程中產生的施工負載以及施工載荷。而在基礎側模的安裝過程中,還應該對垂直角度予以把握,盡量將安裝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圍之內。同時,在墊層與模板的底部結合處應該用較細的水泥砂漿將縫隙嵌填嚴實,保證不漏漿。最后,應該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線進行校直,保證邊線順直。

(2)主體結構模板施工技術。立桿是整個結構的支撐體系,施工過程中應該保證其立于堅實的平面之上,保證在安裝好上層模板與支架之后能夠承受對應的載荷,保證其不會被壓垮。否則,不僅下層樓板結構的支撐體系不能逐層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個垂線上時,整個結構體系將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個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對應的程序進行的,在沒有對之進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進行的。同時,在腳手架使用的時候,不能夠將主節點的橫、縱向水平桿;橫、縱向掃地桿以及連墻件拆除。

(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過程中要保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一般是在后續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則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撐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時還應該將拆下的東西及時的運到安全場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

4.混凝土工程技術

(1)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對于所有進場的材料都應該有材料的質量保證書,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時,混凝土還需要包括各個不同類型的具體強度級別、包裝以及出廠日期等,這些項目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查。

(2)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過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達到提高提高水泥強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對應的造價自然會增加,且會造成混凝土體積的變化率以及用水量發生變化。所以,還應該對摻入的水泥量進行控制,水泥用量應該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

(3)混凝土澆筑過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澆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過審批的,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證最佳的計算結果。同時,在澆筑之前還應該對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標高等來進行控制,保證與設計相吻合,且支撐足夠牢固。

參考文獻:

[1]勾向海.房地產建筑框架結構施工質量的控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183.

[2]楊勇鋼,黃顏輝.建筑框架結構在施工中產生的問題淺析[J].南北橋,2009(10):161-162.

[3]秦德廣.探析建筑框架結構在施工中產生的問題[J].民營科技,2011(3):293.

猜你喜歡
結構施工框架結構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術管理模式創新探索
無黏結預應力框架結構的拆改加固設計
造價預結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審核方式及應用實踐
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加固方法簡述
建筑工程預結算審核中常見問題分析與處理
隔震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在結構施工期內所受荷載統計分析
基于ANSYS的多層框架結構隔震性能分析
基于OPENSEES的框架結構時程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