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準則與盈余穩健性文獻綜述

2017-03-01 17:02王智暉
商情 2016年49期
關鍵詞:穩健性盈余會計制度

王智暉

1導言

近幾年來,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舞弊和不恰當的盈余管理現象,資本市場上出現的股市大案都與利潤操作或盈余管理有關,其結果必然導致盈余質量下降。而低劣的盈余質量破壞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降低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制約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關注盈余質量就顯得尤為必要。新會計準則從源頭上防范了盈余管理行為,對利潤的操縱行為具有制約作用,可提高盈余數據信息質量,使其更能真實地反映公司的實際業績。同時,以提高盈余穩健性為基調的新會計準則也順應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透明度的趨勢。

穩健性對于會計理論和實務具有深遠和重要的影響。世界上大多數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均將穩健性作為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為了貫徹國際通行的穩健會計政策,我國幾次重大的會計制度變遷逐步強化了對公司提供穩健性會計信息的要求。例如,1999年出臺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及其補充規定要求上市公司計提四項資產減值準備,2001年起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則將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范圍進一步擴大到8項資產減值準備,隨著2006年1項基本會計準則38項具體會計準則的出臺,以及2014年幾項具體會計準則的大幅修改變動,我國的會計準則對企業盈余穩健性的影響逐步加深。

然而,Ball等(2003)認為,財務報告質量不是由會計準則本身決定,而是由影響管理者和審計人員動機的經濟和政治因素最終決定。因此,旨在提升穩健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并不必然導致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穩健性的提升,準則變更的實施效果尚需通過經驗證據予以檢驗。

隨著公允價值計量正式以具體準則的形式發布,研究穩健性在準則變更環境下如何變化,進而全面分析公允價值與穩健性并存的邏輯沖突,推動我國會計準則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會計準則與盈余穩健性

2.1國外會計準則對盈余穩健性的界定

穩健性,也稱謹慎性或審慎性,對于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Basu(1997)認為,穩健性對于會計實務的影響至少有500年以上的歷史。Sterling(1970)將穩健性看作是對會計計價最有影響的會計準則。

會計盈余作為財務信息使用者最為關注的一項財務會計信息,它的穩健性一直以來都是會計確認與計量的重要原則,直接影響會計實務以及相關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制定。傳統會計的概念中,穩健性是指“預見所有盡可能多的損失,但不預期任何不確定的收益”,即如果沒有法律意義上可以證實收益存在的證據時,是不允許確認收益或預期收益的。

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1970)將穩健性定義為“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會計工作者都偏向于低估資產和利潤,以避免在計量過程中出現的小偏差,即為穩健性理念?!泵绹攧諘嫓蕜t委員會(FASB,1980)中指出,穩健性原則是指“對于不確定性的一種審慎反應,以確保經營環境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內在風險被充分考慮到。因此,在未來收到或支付兩個估計的金額之間有同等的可能性時,穩健性要求采用比較不樂觀的估計數?!比欢?,這種概念并沒有對不確定性的審慎反映做出清晰闡述,以及怎樣實現充分考慮企業不可預期的風險。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1989)在其概念框架中對穩健性定義如下:“穩健性是指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需要運用判斷做出必要的估計時,判斷過程應包括一定程度的謹慎,以便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

2.2我國會計準則對盈余穩健性的界定

1992年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會計準則》,第一次對穩健性原則提出了明確要求。準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不足之處是,該準則沒有明確提出穩健性原則的概念和含義。而2001年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對會計穩健性的概念首次做了比較清晰的解釋和闡述。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和費用。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對穩健性的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明確。新會計準則的第十八條規定,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與2001年的《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在對穩健性的定義進行闡述時,“估計”二字被突出強調。

3小結

我國會計準則對會計穩健性有著明確的定義。相較于美國FASB的第2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相比,我國新準則對于會計穩健性在整個會計概念結構中的定位層次更高。在新會計準則中,會計穩健性是作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一部分,即新準則將會計穩健性定位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個限定條件,而不僅僅是會計處理的一個原則。新會計準則從源頭上防范盈余管理行為,對利潤的操縱行為具有制約作用,可提高盈余數據信息質量,使其更能真實地反映公司的實際業績。同時,以提升盈余穩健性為基調的新會計準則也順應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信息透明度的總體趨勢。

新的會計準則有利于真實反映企業主體交易的價值,規范賬務處理,從而反映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使得盈余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Ball R.A.Robin,and J.S.Wu.Accounting standards,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issuer incentives:effect on timely loss recognition in Chin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2000,7(1):7196

[2]曲曉輝,邱月華.強制性制度變遷與盈余穩健性——來自深滬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7,7:2028

[3]李增泉,盧文彬.會計盈余的穩健性:發現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3,2:1927

[4]劉峰,吳風,鐘瑞慶.會計準則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嗎?——來自中國股市的初步證據[J].會計研究,2004,5:819

[5]李嘉明,陳旭,郭志明.企業會計準則綜合實施效果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04,(11):38

[6]卜華,王春梅.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影響[J].財會月刊,2006,10:4243

猜你喜歡
穩健性盈余會計制度
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解決對策
政府會計制度與地勘單位會計制度銜接的若干思考
會計穩健性的定義和計量
會計穩健性的文獻綜述
不確定性、會計穩健性與投資效率
會計穩健性的經濟后果研究述評
財政部發布四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