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綜合集成研討廳的協同會商系統的思考

2017-03-01 09:19許英
中國新通信 2016年23期

許英

【摘要】 錢學森院士總結提煉出了復雜巨系統,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最后發展成為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本文主要介紹了綜合集成廳的基本概念,協同會商系統的功能需求,提出了協同會商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組成,最后給出了協同會商綜合集成研討廳技術架構的實現。

【關鍵詞】 復雜巨系統 綜合集成研討廳 協同會商 輔助決策

一、綜合集成研討廳基本概念

綜合集成研討廳是 20 世紀 90 年代初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針對解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問題提出的方法論,它強調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專家群體和各種數據、知識有機結合,形成一個集信息處理、知識生產和智慧集成于一體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機結合系統。人機協作是綜合集成研討廳的設計目標,它將人作為系統的組成部分,人機共存,人機分工,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其目的是在復雜問題處理中將人的定性思考能力與機器的高性能定量計算能力有機地結合來,促進從定性的、不 全面的感性認識到綜合定量的理性認識的飛躍,這種人機結合的研究方式具有更強的創造性和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

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的形成過程概括起來主要經歷了三個演進階段,即從“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到“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再到“人機結合、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對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的研究也日趨成熟起來。

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專家體系、知識體系和機器體系,機器體系中主要是指計算機。這三個部分形成一個巨型智能問題求解系統,從而提高人的思維能力。

研討廳系統的重要意義在于他把人的思維、經驗、知識、智慧以及各種情報、資料和信息統統集成起來,從多個方面的定性認識上升到定量認識。

二、協同會商系統功能需求

協同會商是指在應急處置的過程中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一種基于信息化技術的跨領域、跨層次、跨地域的綜合集成系統,供會商者進行決策,會商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交互式研討,實現信息的高度共享。 主要有以下功能需求:

跨地域協同會商: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將處于不同地區的會議參加者集中于一個虛擬會商環境中,使異地參會者實時協作完成視頻交流、態勢分析與研判、對策建議的提出與討論、行動方案的規劃與擬制、應急突發情況的會商處置、應急行動的指揮與控制等應急指揮的全過程、全要素和全體系的綜合集成,終實現跨地域會商。

協同會商過程中,參與者可以通過多種交流方式(包括視頻、語音、文字等)對待選方案的優劣發表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以多種等方式在參與者之間傳達。移動端可以接受整個三維場景中的展示、分析過程,同時可以在任何時候使用文字同其他終端進行交流意見。

協同評審: 協同評審計算機承擔著評審過程中研討交互。其可以滿足計算機終端間的協同、計算機和移動端的協同,具有對協同評審場景中的數據進行控制和修改的功能,可以在特定的時候發起投票,并在一定時間之后終止投票。

會議全程智能記錄: 通過對會議人員特征、會議過程、議題內容、調用信息、模型調度和系統運行狀態等多方面信息記錄,建立一套完整的歷史信息資料,通過專家決策支持系統評估后將記錄信息錄入相關專家決策支持系統數據庫,為今后相關會商提供資料數據。

智能人機交互:具備語音識別功能,可以連接打印機。把比較標準的普通話及方言,直接打印成文字,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輔助決策:建立路網模型與設備關聯模型,提供多種圖像選擇方式和基于智能快速搜索引擎,實現對相關重要因素的索引以及綜合的評價分析,從而提供綜合分析。其技術手段多樣可集成各項資源,包括道路、路口、路段、門牌號信息,來自軍隊自建、公安政府部門自建、社會層面建設的視頻資源、道路卡口資源、電警資源、無線單兵及車載資源等等,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輔助決策,以便更直觀的提供特殊場合所需的相關性分析和對比性分析。

分布式應急信息交換: 具備數據、圖像、視頻和音頻等信息的交換功能,能滿足各級視音頻交互、即時通訊、數據交換、數據共享等信息交互的需要。

信息整合與運用: 能夠把突發事件的實時情況、應急知識與案例庫、模型庫、專家資源等多種信息,通過網絡聯接起來,按照應急指揮決策、計劃、控制、協調等環節的需要,依據不同權限,對信息進行加工、分析預判、融合、調度、分發和展現,滿足為應急處置活動提供各種信息的管理、查詢、業務管理與決策支持的需要。

跨層次多級聯動: 在指揮調度系統中,不同級別的節點,自下而上采集信息,自上而下指揮控制,可在任一節點加入模型、數據、知識甚至系統或人的干預,也可在任一終端節點接入系統,上下結合,整個系統是一個一致的多級聯動的網絡,也可以按照不同應急響應等級,進行不同級別節點模式組合,構建 靈活、機動的應急保障模式。

三、協同會商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組成

協同會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問題,根據綜合集成研討廳的概念,結合協同會商活動具體實際情況,構建了協同會商綜合集成研討廳的體系模型,如圖 1 所示,整個體系由專家體系、計算機體系和應急處置知識體系組成。

(1)專家體系由指揮人員、軍事專家、應急處置領域專家、心理學專家、計算機專家以及其他相關領域 專家組成。專家體系作用主要體現在各個專家經驗、知識及由專家群體互相交流、學習而涌現出來的群體智慧的運用。

(2)知識體系由應急指揮決策所涉及的各種數據資源和知識組成,包括突發事件情報、應急力量、救援保障、環境、法規以及應急預案方案等數據,以及基于上述數據建立的應急知識庫、應急預案與案例庫、應急響應分析、風險評估、心理干預與預測、 災害預警、災情評估等模型庫和方法庫。

(3) 計算機體系由網絡通信設備、服務器、存儲系統、計算機終端以及為整個系統提供服務的軟硬件設備組成,主要為協同會商任務提供分布式交互、海量存儲能力和高性能的計算處理能力。此外,綜合集成研討廳是一個多軟件系統集成的研討環境,因此計算機體系還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群體決策支持系統、信息融合技術、多媒體會議系統、數據挖掘技術、模擬仿真技術、三維建模技術等。

研討時利用模擬仿真程序,設置不同的初始參數分類進行模擬,針對模擬的結果進行定量化評估。同時在專家知識經驗和邏輯推理結合下,完成對過程及規律的研討,并模擬未來研究提出各自的意見。

四、協同會商綜合集成研討廳技術架構實現

協同會商系統的研討廳平臺采用面向服務的技術架構設計,整個系統分為研討支持服務、會議交互服務、數據分析服務、決策支持服務和系統管理服務 5 大服務模塊,每個模塊下構建各自的服務子模塊,每個子模塊都在平臺上注冊,采用服務注冊表的方式對其進行管理,將研討管理、態勢推演、方案優選等每項業務應用看作是服務請求者,當某個業務發出一個服務請求后,在服務注冊表中查找,并按照其相應的調用方法和接口標準對該服務進行調用,實現服務請求者和提供者的動態綁定和直接交互,從而構建了一種面向服務的開放式體系結構。采用此種設計不僅方便的實現服務間的相互調用與集成,也方便了系統功能擴展及個業務模塊的開發與升級,面向服務的技術架構如圖 2 所示。

結語:協 同會商活動是一項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涉及到多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本文研究了用綜合集成研討廳構建協同會商系統,提高指揮決策效率。該方式能夠突破部門、地域、時間的束縛,集中大量的用戶、技術開發人員以及所涉及到的各個領域專家,組成地理分散的研討集體,協同工作,實現各領域專家的即時交流、資源共享和協調統一,縮短應急響應時間,對于提高應急處置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具有重要意義。該系統建設的關鍵點是多學科、多部門的異地協同以及地震、洪澇災害等突發情況導致網絡無法暢通時如何保證系統的有效運行。

參 考 文 獻

[1]李耀東,崔霞,戴汝為. 綜合集成研討廳的理論框架、設計與實現, 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2004,1(1): 27-32

[2]張永進,賀鑫焱,王久勝,王志國,解建倉.綜合集成研討廳平臺的研究思路及發展趨勢[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 26(7):154-157

[3]周紹騎,黃席樾,鄧韌. 綜合集成研討廳模型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 2009, 32(6):680-684

[4] 熊才權, 李德華, 張玉.研討廳專家意見聚類分析及其可視化[J].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2009,22(2):282-287.

[5]熊才權, 李德華.綜合集成研討廳共識達成模型及其實現[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08, 14(10): 1913-1918.

[6]Caiquan Xiong,Dehua Li,Lianghai Jin. Draft Consensus Building in Hall for Workshop of 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2008,13(1): 45-49.

[7]熊才權, 孫賢斌, 歐陽勇.辯論模型研究綜述[J].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2010,29(3):282-28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