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古鎮之魂

2017-03-02 17:55歐陽強
藝海 2017年1期
關鍵詞:智慧結晶創造重生

歐陽強

〔摘 要〕人類從蠻荒游獵時期發展到定居農耕時代,建筑物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發展,逐漸從游獵到定居,這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偉大轉折,也是人類從蠻荒進入到社會文明的一個標志。由小的部落逐漸演進到集鎮到城邦到都城,這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必然產物。古城鎮是我們的根,是華夏民族從古到今一路走來的驛站。中華文化的特質,是具有發展的多元性、包容開放性、農耕文明所具有的持久的穩定性、漢文字書寫(書法)的獨特性(漢文字、書法早期是二位一體的),這也是中華文化能發展綿延至今的四大重要特性。

〔關鍵詞〕古鎮之魂 文化傳承 驛站 重生 智慧結晶 創造

一、人類的文明之光——文化傳承

文化可以說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可以說是看不見但能感受得到的意識,也可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物質實體,是可以品味的,是濃濃的親情、友情、鄉情,更是文墨傳承。

可以說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發展,逐漸從游獵到定居,這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偉大轉折,也是人類從蠻荒進入到社會文明的一個標志。由小的部落逐漸演進到集鎮到城邦到都城,這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必然產物,這也就是與我們今天常常提及的使用頻率極高的兩個字相關——文化,文化是什么或什么是文化,這里就須要作一個必要的說明,辭書上給文化的定義為:文化,廣義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資、精神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則是指人類精神層面的產品。我想應該還與其地域、民族、宗教等相關,從而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及區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等屬性。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便是文化多元的產物。

二、區域與區域文化

我們知道人類的進化發展是按地理位置劃分,人類演進發展全球是劃分為五大區域的,即非洲、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兩極是無人類居住的(但可以涉足)。這是就大的方面說。由于氣候的差異性,地理條件及物產的不同也就導致了人種的差異,這也就是文化多元發展的本源。就某一區域來說,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地理氣候的影響,也就產生了文化的差異。就人類文明進程而言,除了一些早已消失的文明遺存,早期的文明發源地有四個,除了非洲的古埃及,亞洲有其三,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古印度、華夏,而這四大文明古國也只有中華文明綿延至今。這也就體現出了中華文化的特質,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發展的多元性、包容開放性、農耕文明所具有的持久的穩定性、漢文字書寫(書法)的獨特性(漢文字、書法早期是二位一體的),這也是中華文化能發展綿延至今的四大重要特性。

中華民族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大家庭,具有多元的文化發展屬性,亦具有包容開放性,漢唐文化即是明證。中華大地其主導是農耕文明,極具穩定性。我們可以從考古挖掘出的良渚、河姆渡、澧縣城頭山遺址中,就能看到幾千年前農耕文明所具有的穩定性。漢文字的書寫造型(書法)從象形演進到正楷,從繁復走向簡便,從龐雜走向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先賢最具智慧的創造發明,具有獨特性。我稱之為遠古華夏文明人文四大發明之一,由于漢文字、書法所具有的特性與農耕文明相適應,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起到了極為重要和穩定的作用。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出土文物,二千多年前的古文字書法實物,今天的人看到了,就可以輕松的解讀其意,這就是漢文字、書法在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價值所在。

三、建筑——人類文明的標志

人類從蠻荒游獵時期發展到定居農耕時代,建筑物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今天看到的瑪雅文化遺址,埃及金字塔等,華夏民族最早的筑巢氏、紅山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仰韶文化半坡人類居住遺址、澧縣城頭山遺址,均為人類文明的發端。從而逐漸發展成為村落、城邦,成為社會群體居住地,這是人類文明高度社會化的標志。

華夏民族在亞洲這方溫暖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從現在可以看到的古代遺存來看,城的早期形態,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澧縣城頭山遺址。而具規模的殷商古城遺址,城市功能已接近完備,具有古代城邦的初始規模了。炎黃子孫以其智慧,創造了古代長城、寶塔、寺廟、宮殿、橋梁等偉大的建筑。

四、城鎮——人類社會屬性的產物

人類的繁衍發展能勝出其他生物,正是群居性協作智慧生物的特性使然,他們的進化發展都體現出了這一協作屬性。城鎮的出現就是最為有力的明證,人類的社會屬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從六千多年前的澧縣城頭山遺址,就能感受到這一屬性。但是城鎮的形成與發展,是受到區域與區域文化和地理環境氣候制約的,就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人的這一適應性,即所謂因地制宜的利用地理和氣候條件,就是人類適應環境的智慧之所在。

在這廣袤的華夏大地,因為地理氣候的差異,物產的不同,所形成的村落城鎮也就各異。由于區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落村鎮,乃至于都城。就如同我們今天看到的江南水鄉、湘西的吊腳樓、巴渝的石頭城、西北的窯洞、北方的四合院、南閩的土樓等,形成的城市格局也各不相同,地域特色鮮明。建筑用材及其風格,由于文化的差異而呈現出村鎮的多樣性。也為今天的人們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社會精神財富。

五、古城鎮在當下社會發展的意義

古城鎮是先民的智慧結晶,是先民辛勤的勞動所創造的成果,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傳承保護珍惜和發展,古城鎮是我們的根,是華夏民族從古到今一路走來的驛站。這也充分展現出了華夏民族先人的慧眼,從今天的古城鎮的選址來看,對于人類的生存繁衍來說,都是非常便利的好地方,建筑在依山旁水,向陽之地,宜居之所,營建得非常的科學,極具人文特色。正因如是,這也就為我們今天推動城鎮化建設,提供了非??茖W的可供借鑒的營建樣式和提升空間。當然,古城鎮的作用不僅于此,既是今天的寶貴旅游資源,也是研究人類發展史的珍貴資料,對當代建筑雕刻等都具有標本意義。于當代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六、古城鎮的保護與發展

古代的城鎮遺存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重點是保護性研究,在保護的同時,也一定要做好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拓展,良性發展,使這一寶貴資源“活”起來,而不是空置??罩镁鸵馕吨速M,只有讓古城鎮活起來,在“活”字上做文章,使其具備必要的現代功能,而不破壞原有的風貌,要聚有人氣,具備日用功能,才能得到良性的發展。重點是對古遺存的保護,像原有環境、河流溝汊、山川地貌、古樹、寺廟、書院、標志性建筑、街區、民房、橋梁、都應該原樣保護,如有損壞,也應按原樣修復。在經營方面,要注重地方特色,避免雷同,盡可能的將地方原有的物產和手工藝轉換成特色商品,這能使當地居民受益而具有了造血功能,還可以將當地古已有之的民俗文化,轉換成文化產品,以當地的戲曲歌舞,創作出適應現代需求的文藝作品,以達到宣傳推廣的目的,增加古城鎮的魅力。

就發展而言,在不損壞古城鎮原貌的前提下可以就近選址,建設與古城鎮相呼應的新區以求發展,在新區的規劃設計上應盡量與古城鎮面貌相適應。但在功能上可以與現代要求相適應。

七、古城鎮的文化建設

古城鎮的重點是文化建設,文化建設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實是一個很復雜而且需要極具智慧的設計。文化是古城鎮的靈魂,是古城鎮的根本,古城鎮的文化建設搞好了,古城鎮的面貌將為之一新,也將是古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推手,將有力的推動古城鎮的良性發展。古城鎮的文化建設,須要因地制宜的結合當地實際來制定規劃,可分為三個階段實施,即近、中、長期規劃。制定文化建設規劃,既需要對當地的歷史掌故、人文地理有深刻的了解,又應當對當地的民風民俗、戲曲歌舞、方言俚語、人物方志、營建工藝、手藝傳承作深入細致的分類研究全面了解,只有在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了當地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需求,來做發展古城鎮文化建設的方案,才能真正符合古城鎮發展的要求,與其古城鎮的面貌相匹配,才能創建出一套適合于當地而又具有古城鎮特色的文化樣式。如在戲曲、音樂、歌舞、影視、書畫、人物故事、建筑、飲食文化、風味食品、非遺傳承、手工藝等方面,都是適合于打造古城鎮文化品牌的領域。

幾年前我到過閬中,那是個很具規模的古城,保護得很好,很完整。嘉陵江環繞著閬中,將其分割呈馬蹄形半島,是一座十分寧靜優美的古城,嘉陵江水平如鏡,清澈澄明,仿佛如碧玉環繞,有舟行云上,月落江中的意境,行走在江邊,就像在游覽一幅優美的山水畫一樣,十分愜意。城中的古跡很多,有張飛廟、滕王閣、四川貢院等,吃住都很有特點,也有一些表演,如張飛巡檢等。是一處極佳的旅游之地。當時,最大的困惑,也是讓我感受頗深的問題,就是忙閑不均,每逢小長假或是周末就人滿為患,擁擠不堪,住房也難,房價也高,小長假一過則冷清得如空城,短短幾天我就親身感受了這樣的變化。這是當前古城鎮資源利用和發展中,值得重視和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也與古城鎮的文化建設密切相關。

猜你喜歡
智慧結晶創造重生
淺論活字印刷術
一道中考題的三種解法
微軟重生
提高“集體備課”效度的幾個關鍵環節
小學美術教學讓學生創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淺談演員“第一自我”與“第二自我”的轉化
重生
趣玩:南下重生
重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