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中招安的歷史意義及結局的必然性

2017-03-02 19:04蔣佳霖?オ?
山東青年 2016年12期
關鍵詞:結局歷史意義招安

蔣佳霖?オ?

摘要:《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對于其中不同人物和不同事件的評價也是多種多樣,其中對于《水滸傳》中講述到的招安這一事件,眾說紛紜,其實對于招安如何評價影響到對于書中的主人公之一宋江的評價,古往今來,對于宋江的評價不一,所以對于招安事件的細致分析時非常有意義的,本文結合招安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招安的必然性,然后就招安的歷史意義進行了細致的闡述。

關鍵詞:《水滸傳》;招安;歷史意義;結局;必然性;宋江

1.《水滸傳》招安的歷史背景分析

招安是《水滸傳》里重要的故事情節,招安這個故事情節與主人公之一宋江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表達宋江這個人物的個性起著點睛的作用,對于招安的必然性和招安的歷史意義進行分析,首先要從根源上找出招安的歷史背景,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下面對于招安的歷史背景進行細致的闡述,首先從該部小說的創作背景談起,《水滸傳》是施耐庵的著作,創作的時候政治元末明初,作者結合前人的描寫創作出來的小說,所以該著作不僅僅是簡單的表現當時的歷史情境,而是通過對當時歷史情境的描寫表現出對于封建時代社會的真實反應。宋江的起義發生在北宋末年,由于當時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對于廣大人民不斷剝削壓榨,民不聊生,所以這樣就導致了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宋徽宗即位后更是荒淫無度,農民起義不斷,伴隨著社會階級矛盾逐漸惡化,農民的起義逐漸演化為斗爭,很多農民起義的領袖逐漸把斗爭方向轉向了抗金,有的接受了宋的招安。招安這件事初步形成于北宋末期,到宋末元初逐漸變得合理,在元代仍然是被肯定的。

2.《水滸傳》中招安的必然性

2.1 是所處時代和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在當時,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是遼國、金國等國家的達官顯貴與宋國人民之間的矛盾。招安時間的發展是有著非常濃烈的時代要求的。在當時,是國難當頭之時,對于梁山好漢而言,去前線奮勇殺敵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這種想法早已存在,所在去前線殺敵是選擇什么途徑,是直接去前線還是通過招安的方式,這是值得考慮但是由不得不面對的選擇,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去“平虜保國安民”,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就是通過招安,借助朝廷之力,保家衛國。在當時的社會,無論是人民群眾還是梁山英雄,無不受到當時封建禮教的影響,梁山英雄的領導者宋江是一個有著雙重性格的人,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協性,這就決定了日后宋江選擇招安的必然性。宋江之所以接受招安,一方面由于其個人的思想認知,還有很大的因素是因為受到忠于君主的思想推動,在封建階級的統治下,忠義是很難兩全的。

2.2 受當時大環境影響,作者思想的必然性

由于作者當所處的社會大環境,對于作者的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作者在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思想有著時代的局限性,對于梁山好漢的反抗戰爭,不可能想出很好的解決途徑,提出更為先進的綱領,這正是作者對于公平、公正社會的向往,為了反抗當時的封建統治,解救人民與水深火熱之中,梁山好漢必須進行抗爭,而途徑只能是以招安的方式進行。

2.3 梁山當時的經濟因素導致招安的必然發生

梁山好漢的主要首領大部分都是非富即貴的出身,所以在進行抗戰的時候必須首先要保證這些人的衣食問題和個人的需求,僅僅依靠打家劫舍是很難保障他們的需求的,在加上梁山好漢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建立新的王朝,于是招安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3.《水滸傳》中招安的歷史意義分析

施耐庵對于接受招安的看法是從正面接受的,但是在《水滸傳》中描寫時卻又表現出接受招安不是一件好事,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正是這種糾結的心理,將當時梁山好漢起義反抗剝削,不得不選擇招安的無奈,正是由于當時所處的大環境決定了農民想要尋找一條好的出路然而又無法找到真正合適的出路的無奈。招安的歷史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在當時的時代,農民的起義經常會受到當時統治階級的利用,而梁山好漢選擇招安也正是一種利用?!端疂G傳》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梁山英雄在反抗剝削的過程中遭到朝廷的鎮壓,但是它只是描寫了反抗貪官污吏,而不反抗天子,被封建地主利用,他們在征服一只起義隊伍的時候,兵力被耗盡,自己的一支隊伍卻被俘獲,最終導致兩只農民起義隊伍互相殘殺,這正是中了封建統治者的計謀,這也就有力的說明了舊時代的農民起義是無法真正取得勝利的。

4.結語

綜上所述,《水滸傳》的招安事件的發生,有著其所處的時代因素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通過梁山英雄的斗爭過程和他們最終悲慘的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被壓迫階級和壓迫階級之間的立場,他們由于階級利益是完全對立的,所以根本沒有辦法調和,這也就注定了農民起義的悲劇必然性,《水滸傳》這部著作對于梁山英雄接受招安和最終他們悲慘遭遇的描寫,是對當時時代的客觀反映,是完全符合歷史發展的。

[參考文獻]

[1]張勇.論述《水滸傳》中招安結局的必然性及其歷史意義[J].文史研究,2011.

[2]李忠明.論述《水滸傳》梁山聚義的起因、性質和結局[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

[3]王學泰.《水滸傳》思想本質評論—評論“農民起義說”等[J].文學哲,2004.

(作者單位:益陽市第一中學,湖南 益陽 413000)

猜你喜歡
結局歷史意義招安
論《水滸傳》中時遷的人物形象
試論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延安整風”的背景及歷史意義
《水滸傳》中武松性格發展變化分析
第二產程中持續胎心監護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
試論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歷史特點和意義
論招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