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林業整地技術與造林方法

2017-03-04 22:06陳旭濤李海李祥貴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7年4期
關鍵詞:造林方法播種

陳旭濤+李海++李祥貴

摘 要: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對林業資源也造成了許多的破壞,直接導致我國森林覆蓋率面積急劇減少,林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林業的蕭條發展會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林業中采取合理的整地技術和造林方法式必要的。

關鍵詞:造林方法;整地技術;播種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我國林業產業必須要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將受到的影響降到最低。造林(forestation)在無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產過程。力求使得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結合當前林業發展的現狀,分析林業整地技術與造林的具體措施。

1.整地技術

整地技術包括全面進行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指翻墾全部的土壤進行造林,在平坦的地區全面整地常用的方法是犁溝、帶狀,而局部整地又有帶狀和快狀整地之分,帶狀是指長條式的翻耕土地,在翻耕部分之間保留一定的距離,帶狀整地可以改善立地的條件,預防土壤侵蝕,方便畜力和機械的耕作,帶狀一般而言是南北方向。塊狀整地是將土地呈快長翻耕,靈活性較大,不易引起水土流失。

整地的方法因地而異,也跟林業整地的物種有關系。在地勢方面,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以高臺為例來看,高臺整地一般為正方性、矩形平臺,臺面高出原地面。常用于水分過多的跡地、沼澤地以及某些鹽堿地。通常是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按照預先確定的抓行距,平行開溝排水,溝兩側筑梗,埂上栽樹針。對更新造林地的整地工作是在造林前的準備工作,是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林業人員的整地工作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大部分的灌木、雜草和生態演替剩余物。在正式造林前后期間,整地可以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從而使得土壤的物理性有所改變,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除了溫度之外整地還能調節土壤水分狀況,明顯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的情況,溫度和濕度是造林的兩大必要條件,整地可以調節土壤的溫濕度,從而提高明年造林的成活率,保證造林的質量。

2.造林方法

2.1 播種、植苗、分殖造林法

第一,播種造林法是將林木種子消毒、浸種和催芽后直接播種在造林地,是最為簡易的表中方式,此法省去育苗這一道工序,施工容易,可以大面積在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的區域進行,雖然具有前期施工簡易的優點,但是這種方法造林有明顯的局限性,對立地條件和幼林撫育管理要求較高。一般適用于種粒大、容易發芽、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具體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第二,用根系完整的苗木進行造林,這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方式,但是由于幼苗根系易擠壓變形、失水等,因此要求工作人員在苗圃起苗、分級、包裝到運輸等多個環節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保持苗木的水分以保證期存活率。第三,分殖造林法是采用樹木的主要營養器官如樹干、樹枝以及樹根等,還有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的原材料,直接將其置于土壤當中進行造林,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節省育苗時間和成本,并且造林技術也很簡單,工作人員操作容易。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因此成活率較高。分殖造林的缺陷是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等。植樹造林的優點非常多,良好的技術條件是保證造林的前提,造林的質量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質量。由于樹木龐大的根系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收蓄,因此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水土保持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要抵御風沙的襲擊,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力量。速度要減弱70%~80%。風能刮起的沙礫也就減少了;植樹造林可為人類凈化空氣,樹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不斷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植樹造林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水果、茶葉、藥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開采煤炭,交通運輸,制造車輛、船舶、尺機,修建橋梁、碼頭,造紙等都需要木材。

3.以竹子為例淺析造林方法

首先的工作是選好母竹。母竹的選用直接影響后期的成果,主要以竹齡2~3年生的竹子、胸徑大約在3cm~6cm、母竹盡量選用、枝葉繁茂、竹節正常、無病蟲害的林中竹為宜。在造林的同時不宜影響本身的竹林,因此在挖母竹前應作好標記,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其次就是母竹的挖掘工作,挖掘時判斷好竹鞭的走向,再由工作人員細心扒開土找到竹鞭,向母竹引伸過來的鞭稱來鞭,留30cm~40cm截斷;延伸出去的鞭稱去鞭,留70cm~80cm截斷,然后沿鞭兩側逐漸挖掘。挖取時要多帶宿土,堅持“四不原則”,做到不損害鞭根,不傷及筍芽,不影響“螺絲釘”,不破壞母竹。在挖出后,留5~7盤枝,砍去竹尾。然后就是進行運輸工作,運輸途中需做好防護工作,以近距離運輸為主,而遠距離運輸必須用稻草或蒲包進行包裹保護好鞭芽和“螺絲釘”,并隨時澆水保濕。做到前面3步之后,最后是最重要的栽植工作,在栽植時先在穴底墊上10cm~15cm的表土,解去母竹捆扎物,動作輕緩將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密接,再填土、踏實。而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cm~5cm,填土后使其形狀呈現饅狀形,避免積水爛鞭的情況。填土踏實時,要防止損傷鞭根和筍芽。栽后澆足“定兜水”。

結語

植樹造林對我們的生活意義重大,正確合理地掌握整體技術與造林方法能夠促進人類經濟和自然的發展,希望廣大林業工作者不斷創新探索更加優化的整理、造林方式,攻克遇到的難題,共創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王曉飛.林業整地技術與造林方法[J].現代園藝,2015(17):88-89.

猜你喜歡
造林方法播種
淺談廢棄礦山的生態重建
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分析
舒瑪櫟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初探
欒樹種子育苗技術探析
關于林業造林技術的研究
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