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發展脈絡概述

2017-03-05 03:41樊濤
商情 2016年51期
關鍵詞:區位異質性古典

樊濤

【摘要】自克魯格曼“中心—外圍”模型建立以來,新經濟地理學在理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文章系統地梳理了 “新”新經濟地理學發展的理論脈絡,介紹了相關主要的理論模型,并預測了該學科今后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新經濟地理學 “新”新經濟地理學 企業區位選擇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國際間行業內貿易量快速增長、企業分布全球化、產業集聚等現象的大量出現,傳統理論對企業區位選擇的解釋越來越無力,直到新經濟地理學的出現。本文系統梳理了從古典區位理論到“新”新經濟地理學發展的過程,以期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經濟學最新分支的理論脈絡。

二、古典區位理論與新古典區位理論下的區位選擇

將地理空間與經濟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經濟學初期。德國經濟學家杜能(1826)最早注意到區位對運輸費用的影響,他指出距離城市遠近的地租差異是決定農業土地利用方式的關鍵因素。由此他提出了以城市為中心呈六個同心圓狀分布的農業地帶理論,即著名的"杜能環"。德國經濟學家韋伯在20世紀初發表了兩篇名著《論工業區位》(1909)、《工業區位理論》 (1914)。他認為運輸費用決定著工業區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業區位是運距和運量最低的地點。

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區位理論獲得了迅速的發展。美國學者Isard 創立的“區域科學”和Alonso 開創的“新城市經濟學”為大家所熟知。Isard (1949) 致力于將古典區位理論整合到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之中,建立一個完整的關于經濟活動區位問題的分析范式,但其始終未能建立起關于區位的一般均衡模型。隨后Alonso (1964) 提出城市土地競租理論,以完整的微觀經濟學的理論為基礎,分析城市居民和企業布局、生活和生產活動的行為,揭示了城市內部空間中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

新古典區位論主要關注的是企業的均衡與空間競爭,其在古典區位理論的基礎上從比較靜態與最優化角度分析企業區位選址問題。然而,新古典區位論的整個理論框架仍然沿用新古典經濟學關于產品同質、規模報酬不變和完全競爭的假設,這極大的影響了其理論對于現實中企業區位選擇現象的解釋力度。

三、新經濟地理學理論下的區位選擇

1991年,克魯格曼發表了《收益遞增與經濟地理》一文,提出了“中心—外圍”模型(CP模型),它標志著新經濟地理學的誕生。在分析中,克魯格曼將D-S模型(Dixit,Stiglitz,1977)拓展到了兩個區域,在兩個區域對稱分布的初始狀態下,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導致流入區域市場規模增加,通過“本地市場效應”吸引企業入駐;企業聚集區域的商品由于包含較少的交通成本而使得價格較低,從而產生“價格指數效應”吸引勞動者流入。這兩種效應產生循環累積因果關系形成聚集力。同時,由于農業勞動力不可流動,并且一個區域內企業增加會導致競爭加劇產生“市場競爭效應”,從而產生分散力。聚集力和分散力的權衡形成區域聚集或擴散的格局,其中貿易成本是關鍵參數。

1999年Fujita等人出版了《空間經濟學:城市、區域與國際貿易》、2001年Brakman等人出版了《經濟地理導論:貿易、區位與增長》、2003年Baldwin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出版了《經濟地理與公共政策》,這三部著作的出現標志著新經濟地理理論體系逐步完善并趨于成熟。

新經濟地理學的出現對經濟學來說是把空間概念引入經濟系統,和采用報酬不變與完全競爭假設的傳統經濟理論和經濟地理研究不同,新經濟地理學以規模經濟、報酬遞增、不完全競爭為假設條件來研究區域經濟問題,比新古典經濟學更接近于現實。在C-P模型(1991)的基礎之上,大量拓展模型相繼出現,新經濟地理學的理論體系也得以不斷完善。Martin 和Rogers (1995) 的自由資本(FC) 模型、Ottaviano 等(2002)的OTT 模型、Forslid 和Ottaviano (2003)的自由企業家(FE)模型都是其中重要模型。

四、“新”新經濟地理學理論

新經濟地理學主要關注產業層面的異質性,然而,現實中相同產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的異質性以及企業勞動力的異質性要明顯得多。因此,借鑒國際貿易領域“‘新新貿易理論”的思路,研究企業異質性的“新”新經濟地理學興起,成為新經濟地理學分析框架的又一次突破。2006年,Baldwin與Okubo共同發表的《異質性企業、集聚與經濟地理: 空間選擇與分類》標志著“新”新經濟地理學的開端。

Baldwin 和Okubo(2006)將企業異質性引入了自由資本(FC)模型中,分析異質性企業的空間選擇行為。文章有兩個主要結論,選擇效應:由于高效率企業定位于大市場能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也能夠應對大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因而大市場總是傾向于吸引高效率企業的遷入,并且生產率越高的企業遷移至大市場的意愿越強烈。分類效應:隨著高效率企業遷移至中心區,中心區市場競爭加劇,中心區低效率的企業將不得不向小市場轉移以逃避激烈的競爭,從而形成高效率企業定位于大市場和低效率企業定位于小市場的格局。

五、結論

新經濟地理學的一些研究結論與現實經濟更為貼切,能夠有效地說明社會經濟問題,從而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議。中國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梢灶A見,新經濟地理學,尤其是“新”新經濟地理學的中國化研究將是下步國內研究的一個重點。

參考文獻:

[1]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3).

[2]陳勇兵,康吉紅,王艷.“新”新經濟地理學研究脈絡梳理與展望[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2).

[3]汪健.“新經濟地理學”模型演化概述[J].經濟資料譯叢,2014,(3).

猜你喜歡
區位異質性古典
異質性突發事件對金融市場沖擊分析
基于收入類型異質性視角的農戶綠色農藥施用行為研究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古典名畫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A Stud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 Rockwater Case
輕古典風
區位分析專題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