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駕車習慣看法治文明

2017-03-05 05:41陳曉霞
商情 2016年51期
關鍵詞:綠燈駕車行人

陳曉霞

【摘要】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汽車越來越多的成為家庭交通工具,堵車現象越來越普遍,隨之而來的野蠻駕駛屢禁不止,很多交通法規形同虛設,中國人的法治觀念淡薄由此可見一斑。提高中國的法治文明,讓法治成為一種習慣,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任務。

【關鍵詞】駕車習慣 法治文明

一、中國駕車習慣現狀

如今,在國內隨處可遇野蠻駕駛行為,野蠻駕駛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發生在車輛之間違章沖撞,另一種是車輛對行人的侵凌。比如,明明是行人的綠燈,一些拐彎的車輛就是要搶!橫沖直撞,致使行人在綠燈時都不能過街?!拔沂擒?,你得讓我,紅燈綠燈都得讓”,已成了一些司機單向叢林法則。車車之間的違章,在主流輿論那里比較重視;而車對人的侵犯,由于行人的弱者地位而更被社會漠視。

“人怕車、車怕出租車、出租車怕公交車”。近年來,公交車撞死行人的惡性事故在北京、武漢等全國各個城市都頻頻發生,被稱為新“馬路殺手”,時有乘客在上下公交車時因為公交車的野蠻啟動和停車而摔傷。公交車這么“橫”,因為公交公司基本不怎么管公交車,“橫”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公交公司對司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制度約束不到位,司機野蠻駕駛沒人管,也受不到應有的懲罰。一些公交車司機只把開公交車當做一項職業而不是一項公益事業,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很差。

二、學學國外交通潛規則

國內對于違反交通的行為只是小額的罰款或扣分,而且執行力也不夠,人們對違規行為早已習慣,甚至以此炫耀車技。國外的交通規則和國內大同小異,但執行起來比國內嚴格得多,—不留意,就有可能受到巨額罰款,并吊銷駕照。國外道路上的電子攝像頭并不多,但路上每個行人和每一輛車都有可能因你的違規行為電話報警。

(一)路人監督

國內某車隊車手李先生是這么描述他在澳大利亞的比賽經歷:“那次我在澳洲參加拉力賽,拉力賽規定某一時間點如果趕不到規定地點就會取消比賽資格。那天比賽我中間走錯路浪費了兩個小時,臨近終點時,我用80碼的速度過了一個限速40碼的路口。結果當天晚上,駐地來了三輛警車將我的賽車圍了起來,說有個老太太報警說我的車輛超速了,錄像也證明如此。我認了,罰單是1000澳元(約6000元人民幣),讓我心疼了很久。這還是看在我是外國人且是初犯的份上,手下留情。如果是當地人,直接吊銷駕照!”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中國,根本不會有人報警,就算被錄像也是罰款200元了事,很多司機存在僥幸心理,以為不會被拍,就算拍到罰款也是不痛不癢,起不到警示作用。

(二)碰到特殊車輛必須靠邊停讓

看到或聽到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的燈光與聲響,一定要靠邊停讓,即使前方是綠燈,也必須停車讓警車或消防車優先通過。路經學校時,必須減速,當前方黃色校車靠邊停車時,也必須停車,等所有小孩過完馬路,才能繼續前行。國內的高速公路上一旦車輛過多,就時常會出現占用應急車道的情況,車主們似乎習以為常,而且很少見到車主被處罰的情形。

(三)不能隨便路邊停車

在歐美,許多道路是快速路,一旦上了這些道路,非但不能停車,還要以不低于某種速度的速度行駛。如果你發生了問題,如跑錯了路需要査看地圖,國內經驗往往是把車行駛到路邊或靠右慢行。這種情況國外是禁止的,因為這些道路上車輛行駛非???,一輛車突然停下來是非常危險的,后面車輛可能不會發現前車是停止的,從而引發連環車禍。

三、法治文明需要加強法治觀念

說實話,這些“潛規則”值得我們學習,因為,這才是真正汽車社會應有的樣子。何時中國的用車環境能夠進步到他們那樣的程度,那么,我們才會有底氣說,我們不是汽車大國,而是汽車強國。何時中國人的駕車習慣能夠進步到他們那樣的程度,那么,我們的素質才真正上升到法治文明的高度。

清華大學教授張建偉曾寫過一篇短文《街頭看法治》,文中寫道:“一個國家,民眾的守法意識如何,從十字街頭一望便知?!狈ㄖV有云:“法治就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并得到普遍的遵守?!睆姆ㄖ蔚倪\行規范看,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且因而并不要求強制力制裁的時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傳統,是對法律的尊重和道德層面的自覺服從。

參考文獻:

[1]宋明山.養成文明駕車習慣[J].汽車與安全,2013.

[2] 姚志堅.澳大利亞新西蘭法治觀感[N].人民法院報,2014.

猜你喜歡
綠燈駕車行人
秦剛與馬斯克駕車交流
毒舌出沒,行人避讓
為什么紅燈停,綠燈行
路不為尋找者而設
駕車尋訪英雄的故鄉
韓國:酒后駕車者將被判刑
20周歲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請中型客車準駕車型駕駛證?
我是行人
紅燈停,綠燈行
紅燈與綠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