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號碼的繼受問題淺析

2017-03-05 05:43余磊
商情 2016年51期
關鍵詞:QQ號人格權服務商

余磊

【摘要】以QQ號碼為代表的網絡虛擬財產是否可以轉讓與繼承,是關系到個人權益的保護,網絡服務商與用戶個人的糾紛解決,以及社會財富增長的問題。本文認為QQ號碼的轉讓不應禁止,是債權讓與,讓與的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QQ號碼的繼承是基于著作權而非隱私權。

【關鍵詞】QQ號碼的轉讓 QQ號碼的繼承

隨著中外相關案例的增多,諸多學者也進行研究討論:梅夏英教授將虛擬財產分為“虛擬入口”與“虛擬資產”兩類,試圖完善虛擬財產繼承機制。學者王云霞以格式條款的法理認定虛擬財產的歸屬。馬一德教授等人從現實案例、社會需求等角度說明虛擬財產的繼受問題。甚至有學者通過刑法角度和知識產權法的角度分別肯定了QQ號碼的財產性質。雖然學者從經濟學、法哲學、部門法等多個角度論證對QQ號碼等虛擬財產進行保護,但本文將從更加具體的邏輯層面進一步探析QQ號碼的性質與繼受問題。

一、QQ號碼的性質分析

騰訊QQ(簡稱“QQ”)是騰訊公司開發的一款基于網絡的即時通信軟件,除了聊天還有游戲、空間等諸多功能。QQ號碼是一組數字序列,用來識別、確定用戶身份。而用戶則通過這組數字與其設定的密碼登陸賬戶,實現騰訊公司為其提供的種種服務?;谏鲜龊喴f明,QQ號碼對內對外體現不同的法律屬性:

首先,在對外法律關系的角度而言。QQ號碼具有識別性,所以它是一種特定化的信息,這種信息專屬于用戶個人,具有很強的私人性;通過檢索、查找這種信息又可以特定化用戶,從而發出好友邀請、臨時對話等私人活動;這些私人活動的發起,又會對他人的生活空間產生影響。私人信息、私人活動與私人空間,毋庸置疑,涉及到了隱私的本質——個人獨處欲望與情感。故,QQ號碼對于用戶與網絡服務商之外任意第三人來講,屬于個人隱私,需要對其進行保護。

其次,在對內法律關系的角度來講。QQ號碼是網絡服務商提供的電腦隨機生成的一組數列,用來鑒別用戶身份;同時,用戶創設密碼除了對自己的隱私進行保護外,更是對這種鑒別起到加強作用。只有QQ號碼與密碼都正確的情況下,系統才會認定登錄的用戶適格,提供相應的服務。用戶以特定的方式(正確輸入QQ號碼+密碼)請求網絡服務商提供服務,這是典型的債權債務關系。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QQ號碼的所有權歸屬問題。筆者認為QQ號碼的所有權歸網絡服務商所享有。第一,QQ號碼的產生并非用戶自己的創造,而是網絡服務商的計算機運行生成的;第二,QQ號碼的所有權歸于網絡服務商有現實意義,為避免網絡空間資源浪費,網絡服務商可以對廢棄或過期的QQ號碼進行注銷。

二、QQ號碼的轉讓分析

QQ號碼等網絡虛擬財產的繼受,一般分為轉讓與繼承,筆者先對QQ號碼的轉讓進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問題:

第一,隱私權屬于人格權,人格權一般具有“絕對性”、“不可讓與性”、“不可繼承性”傳統民法認為,隱私權作為人格權不能被繼承、被轉讓構建在兩個基本理論之上:一是康德哲學,認為人只能是目的而非手段,其人格更不能被物化進行交易;二是薩維尼認為人格不同于財產,并非可以支配的客體。第二,無權轉讓問題。網絡服務商基于自己利益的考量,限制轉讓。

面對上述問題,首先筆者認為用戶將QQ號碼轉讓,是對QQ號碼使用權的轉讓,其實質為原用戶欲消滅與網絡服務商的債權債務關系,而使第三人成為網絡服務商新的債權人,即債權讓與問題。

其次,一份合同的生效與否,一般有三個條件:主體行為能力的適格,意思表示的真實,以及合同內容的合法。故,原用戶與新用戶之間關于QQ號碼的轉讓合同并不因這種限制條款的出現而當然無效。

最后,網絡服務商的用戶協議關于限制使用權轉讓的規定,其性質為格式合同條款。我國為了限制格式合同帶來的利益不均等,合同法規定了三條原則,一是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明確禁止格式條款制定者利用格式合同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二是規定格式合同制定者應采取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 三是在解釋格式條款時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這不僅對于經濟上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的權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和限制運營商濫用優勢損害用戶的利益。筆者認為該條款剝奪用戶對QQ號碼使用權的充分利用之自由。亦有學者認為此種條款應認定無效。

三、QQ號碼的繼承分析

QQ號碼的繼承問題在現實中更飽受爭議,不妨先看國內外兩個典型案例:

案例一,2005年美國一名士兵在伊拉克執行任務時陣亡,其父向雅虎公司提出請求,要求得到他在雅虎網站的賬號和密碼,以便得到兒子留的遺言、照片、電子郵件,滿足家庭對他的懷念之情。而雅虎公司以侵犯死者以及相關人的隱私權為由予以拒絕,無奈之下美國大兵的父親向法院起訴。

案例二,2010年湖南省的王先生因車禍去世,其妻子要求騰訊公司提供王先生的郵箱密碼以便整理丈夫保存在郵箱中的兩人的照片留作紀念,而騰訊公司的管理者認為號碼所有權歸騰訊公司所有權,用戶只擁有號碼使用權,QQ號碼不屬于法律上遺產的范疇。

上述兩個案例集中體現了QQ號碼等虛擬財產在繼承上的特殊性:其一,隱私權是否可以繼承;其二,虛擬財產是否屬于遺產中的財產。

基于對法律體系穩定性的考量,筆者也認同QQ號碼作為隱私權不得被繼承,但這并非網絡服務商拒絕提供QQ號碼與密碼的理由。

首先,用戶死亡之后,其人格權(隱私權)也歸于消滅。這樣便產生一個悖論:網絡服務商用不存在的權利抗辯被繼承人實屬不當;而繼承人要求繼承QQ號碼與密碼也不符合法理。面對這樣的兩難,筆者認為解決路徑應是,QQ號碼背后的QQ空間照片、文章、等等構成了著作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部分是可以被繼承的。如被繼承人的日記內容實屬個人隱私,其繼承人對該日記的繼受是著作權而非人格權。這樣,理論與現實通過著作權為紐帶形成了完美的對接。故,繼承人向網絡服務商主張QQ號碼與密碼,并非基于隱私權而是著作權的繼承。

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財產的觀念化愈來愈被人接受。如債權、股權、土地使用權等觀念化的財產皆可被繼承,QQ號碼的使用權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權利亦可被繼承。

最后特別指出,QQ聊天記錄里涉及了死者與他人的聊天內容,涉及到他人(QQ聊友)的隱私問題。在其他QQ聊友依然在世的情況下,出于對他人隱私權的保護,網絡服務商是否可以基于此點拒絕提供QQ號碼與密碼,現實案例與學理討論尚少。筆者認為,此時是可以形成對繼承人請求的抗辯,但也需平衡被繼承人之利益。

四、結語

第一,QQ號碼的性質在對外、對內法律關系上是有所不同的;第二,QQ號碼的所有權歸網絡服務商,但是所有權歸用戶所有;第三,QQ號碼的轉讓其實質是債權讓與,而非人格權的讓與;第四,QQ號碼的繼承其解決路徑并非對死者人格的肯定,而是對著作權的繼承;第五,網絡服務商基于涉及第三人的隱私權,而不提供QQ號碼與密碼的情況,目前尚未有切實可行的好辦法,有待學者的研究與司法實踐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梅夏英,許可.虛擬財產繼承的理論和立法問題[J].法學家,2013.

[2]王云霞.QQ號碼等虛擬財產歸屬及流轉問題再思考——以電子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制為視角[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2.

[3]馬一德.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探析[J].法商研究,2013.

[4]劉智慧.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網絡數字遺產的可繼承性[J].江淮論壇,2014.

[5]于志剛.論QQ號的法律性質及其刑法保護[J].法學家,2007.

[6]王遷.轉讓QQ號碼在著作權法中的定性[J].法學2009.

[7]張萬洪,徐亮.隱私權本質的解析與界定——隱私權的法哲學反思[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8]王澤鑒.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人格權的性質及構造:精神利益與財產利益的保護[J].人大法律評論,2009.

[9]王利明.合同法新問題研究》(修訂版) [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0]王國強,耿偉杰.我國數字遺產繼承現狀研究[J].情報科學,2012.

猜你喜歡
QQ號人格權服務商
民法典人格權編的重要社會價值
2018年全球十大IaaS服務商 中國占據四席
人格權是民法典分則編纂的重中之重
人格權的商業價值怎樣體現
聯系方式
“互聯網+”服務商崛起
曝阿里來往即將開放API 服務商迎新機遇
康康周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