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在一戰中的和平運動

2017-03-06 01:27
軍營文化天地 2017年1期
關鍵詞:當兵大兒子首歌

美國在一戰中的和平運動

文/郭 輝(戰略支援部隊干事)

很多人認為,世界反戰和平運動是從二戰結束后開始的。其實不然,推動和平運動發展的近代大規模戰爭是拿破侖戰爭,世界上第一個和平協會正是因其于1815年在紐約成立。此后,倫敦、日內瓦和巴黎等地國際和平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而1889年在巴黎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議員大會和世界和平大會,則掀開了大規模國際和平運動的帷幕。國際議員大會后來改名為“國際議員聯盟”,與兩年后成立的國際和平署,成為當時最為重要的國際和平組織。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世界反戰與和平運動愈加風起云涌。在尚未參戰的美國,率先出現聲勢浩大的反戰運動,各種和平組織紛紛向國會遞交請愿書,反對卷入歐洲戰爭。美國民眾的這一反戰情緒成為美國在一戰開始后實行中立政策的原因之一。美國總統威爾遜為贏得連任,更是大力迎合民眾心態,并順利地在1916年以“他未使我們卷入戰爭”的口號再次當選總統。1917年美國參戰后,和平運動進一步高漲,甚至初次征兵,就有約4000人拒服兵役。

對拒服兵役這一行為,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是一首名為《我養大兒子不是為讓他當兵》(I Didn't Raise My Boy to Be A Soldier)的歌曲。這首歌由Peerless Quartet合唱團于1914年末唱響,隨后迅速席卷歐美,成為1915年全世界最為流行的歌曲之一,也是近現代史上最早的反戰歌曲之一。其詞作者阿爾弗雷德·布賴恩(Alfred Bryan)是個出色的抒情詩人,曲作者阿爾·皮安塔多西(Al Piantadosi)本是個酒吧琴師,曾譜寫大批商業歌曲,兩人的合作保證了這首歌曲的優美性和流行性,更重要的是,這首歌切中的正是當時美國公眾要避開歐洲戰禍的愿望。它雖然是一首男聲歌曲,模仿的卻是在戰爭中失去兒子的母親的口吻。它唱道:“千萬名士兵走上前線,可能一去不再回返。千萬名母親為了枉死的男兒,悲痛欲絕,肝膽俱裂?!薄拔茵B大兒子不是為讓他當兵,我盼他成為我的驕傲和歡喜。誰竟把槍放在了他的肩上,讓他向另一位母親的愛子射擊?”“但愿各國將未來的爭端交付仲裁,將刀劍和槍炮放在一邊。如果母親們全都大聲疾呼,我養大兒子不是為讓他當兵,今天便不會再有戰爭和殺戮?!?/p>

由于歌曲的廣泛流傳和深刻影響,1968年,Eli Radish樂隊重新錄制了這首歌,轉而表達對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抗議。但美國政界卻有很多人對此歌深惡痛絕,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曾說過,這些愚蠢的人們,他們贊許《我養大兒子不是為讓他當兵》這首歌,就如同他們真心地認同“我養大女兒不是為讓她做個母親”?!?/p>

責任編輯:曹舒雅

猜你喜歡
當兵大兒子首歌
不為我們而作的歌
小號
就是這首歌
動物“當兵”歡樂多
當兵為了啥
掰斷筷子
掰斷筷子
鮮紅的紅旗是首歌
當兵愛寂寞
當兵爽不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