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電視深度報道節目背后的“孤膽英雄”

2017-03-06 09:25李震生
戲劇之家 2017年3期
關鍵詞:電視新聞記者深度報道思想者

李震生

【摘 要】深度報道是一個主觀和客觀結合的過程,在深度報道中這兩個因素不可或缺。做深度報道節目的電視新聞記者,必須是一個有“能力”、 有“魅力”、有“毅力”這“三力”齊全的記者。要想做一個成功的深度報道記者,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還應該不斷強化自己,學會做一名“思想者”,一名高瞻遠矚的“思想者”。

【關鍵詞】深度報道;電視新聞記者;孤膽英雄;思想者

中圖分類號:J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139-02

所謂深度報道就是圍繞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把新聞事件呈現在一種可以表現真正意義的脈絡之中。[1]隨著采錄設備的更新與觀念的發展,更出于競爭的需要,深度報道被引進到電視新聞中。在我國,《觀察與思考》、《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實話實說》等固定欄目的開辟,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社會意義與影響已有目共睹。

深度報道是一個主觀和客觀結合的過程,在深度報道中這兩個因素不可或缺,主觀參與失去了客觀事實的依托只能是無本之木;客觀事實失去了主觀因素的加入只能是一盤散沙。

在一個分工細密的社會,媒體和新聞記者從某種程度上扮演著公眾知情權的落實者角色,他們的天職就是輿論監督。說得具體一點,揭露黑暗、鞭撻丑惡就是這種天職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曝光丑惡從而預防更多的丑惡現象,這樣的做法,正是新聞記者社會責任感的實際體現。[2]

電視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第一大傳媒,屬于強勢傳媒,影響巨大,作為電視工作者,尤其是電視新聞工作者理應肩負起更多的責任,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而做深度報道節目的電視新聞記者,則必須是一個有“能力”、有“魅力”、有“毅力”這“三力”齊全的記者。

首先是能力。這里的能力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指必須要具有政治判斷能力;另一個就是指必須具有業務創作能力。

然后是魅力。魅力在這里是指記者自身的魅力,是一個記者應該具有的修養。這種修養既體現在外表,更深藏于心。外在的修養,包括你的言談舉止是不是符合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身份,你的采訪技巧是否恰如其分,你的作品是否精良有味道,一般容易直觀看到。而內在的修養,則包括你的思想品格是不是崇高,你為人處世是不是誠懇,文化含量是不是深厚,等等。

還有最重要的毅力。電視新聞工作者是一項腦力加體力的工作,采訪難、取材難、支持難、解決問題難……面對這么多困難,毅力對于一個記者太重要了。深度報道節目,常常是去曝光別人,揭人家的老底,許多情況下你可能拼死累活,仍然一無所獲。何況有時候雖然采訪很成功,素材很豐富,節目很流暢,制作很精良,導向也正確,觀點也明確,但是由于其他客觀原因,還是不能播出,這時你的意志是否依然堅強,你的情緒能否依然平和?是泄氣放倒不干,還是勝不驕敗不餒,咬牙接著來呢?毅力是你此時選擇的重要風向標。對一個記者來說,考驗的不僅僅是你的才智,還有你的毅力。

每一個做深度報道的新聞記者或許都經歷過這種對毅力的非凡考驗,都有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磨練記憶。沒有這種考驗,你無法適應環境,生存自己。頑強的毅力是一名深度報道記者必備的素質之一。

每一檔成功的電視深度報道欄目背后,都離不開一群鐵肩擔道義,生死放兩邊的孤膽英雄,是他們,用汗水、用智慧,做出一期期撼動老百姓心靈的節目。那么,做電視深度報道節目的新聞記者,應注意從哪些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節目的競爭力?我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第三者”的身份調查事實

當記者在進行調查采訪時,不能習慣性地把自己看成“弱勢群體”的代表,成為矛盾或沖突一方的代表,這樣無疑會影響報道結果的客觀性。另外就是尊重事實,轉移立場。特別是在輿論監督類報道中,記者“一邊倒”的角色,在受眾中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時間長了,會使受眾對于媒體的公正性產生懷疑。

不斷強化記者的“第三者”角色,在采訪中要保持足夠的冷靜,而這個冷靜,就是對事實的尊重。

二、選擇事實時,要高屋建瓴

深度報道記者面對的選題,都不是容易從中理清頭緒的,都是比較復雜的難以甄別的。加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人都說對自己有利的論據理由,容易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此時,如何選擇事實,就需要記者擁有較高的思維水平,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運用記者知識含量、知識結構、理性思辨能力的全面考慮,撥開迷霧見太陽,找出事實的真相。

三、將故事人物化

在相當多的事情下,充分展示當事人的表現會使節目增添生動和精彩,也會為節目的事實部分加重分量。因為有些情況是已經發生過的,尋找到某些證據固然特別重要,但是當事人的表現,包括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更為人們關心。這種當事人的表現,有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卻很重要,也許那就是“原因”?!耙颉笔菍儆谝庾R范疇的,看不見、摸不著,因此,當事人常會掩飾自己不愿、不想透露的東西,往往會口是心非或顧左右而言它。那么,如何讓被訪者說出真實的情況?這就要求記者要事先做好精心的準備工作,要精心設計問題,使其放松心態,摘掉面具,“從實招來”。人的行為是事實,而指導人的行為的思想也是事實,是一種隱藏在背后的更需探究、更需調查的內容。當我們的調查進入心理層面的時候,標志著調查進入了更高層次的境界。對于調查者而言,此類形式的報道將依賴記者的對當事人面對面、口對口的采訪。

四、“用事實說話”

電視媒介的優勢之一便是現場感強,用鏡頭說話,用事實說話,在鏡頭和事實面前,任何文字都是多余的。捕抓到最真實的現場鏡頭,就是最有說服力的“用事實說話”。鏡頭是記者的眼睛,也是觀眾的眼睛。因此,攝像記者要把正在發生的事實真實地用攝像機記錄下來。攝像記者不僅僅是扛著攝像機的體力工作者,還是用大腦參與創作的腦力工作者。平庸的攝像記者用手去工作,聰明的攝像記者是用腦工作。

那么,鏡頭怎樣來說話呢?那就是——捕捉細節。所謂細節,是指能揭示事物本事的局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記者應該在現場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準確地捕捉,從而揭示事件的實質,反映人物的心理狀態。對具體的一個場景的紀實畫面,應注意重要情節的起始、發展、高潮和余韻,形成一個完整的動態過程。這就需要記者在拍攝過程中早開機、晚關機、中間不停機,在充足的素材中充分挖掘事物的戲劇性,加強節目的表現力。

五、內容與評論相結合

在深度報道節目中,評論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它必須與節目報道內容緊密結合,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我們也常常會看到一些報道的事實與評論呈現脫節,這種現象其實很不利于新聞評論節目的發展,它不僅會影響節目的思辨性,更重要的是它使深度報道成為一盤散沙,成為相關細節的堆砌。

“對于記者來說,如果相片不精彩,那是因為你離戰場太遠”。[3]對于一個新聞記者、特別是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在第一時間奔向新聞的前沿,出現在事發地的現場,站在目擊者的角度,記錄事件的整個過程,探尋事實的真相,一直是心中最理想的境界。而要想做一個成功的深度報道記者,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還應該不斷強化自己,學會做一名“思想者”,一名高瞻遠矚的“思想者”。

參考文獻:

[1]美國哈欽斯委員會.《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的報告[R].

[2]報告真相是媒體的天職[N].中國青年報,2002-7-17.

[3]卡波爾,美國著名的戰地記者.

[4]梁建增著.《焦點訪談》紅皮書[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電視新聞記者深度報道思想者
為什么《思想者》應該被稱為《哀悼者》?
思想者的藝術表達——胡偉訪談錄
我國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發展現狀
關于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與突發性事件的處理分析
思想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