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

2017-03-06 11:53田茂元彭昌家白體坤茍建華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乳劑赤霉病粉劑

田茂元++彭昌家++白體坤++茍建華++李鴻韜++李艷輝

摘要 為探明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測報調查、隨機區組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開展了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間遇雨施藥2次,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 g/hm2(對照藥劑)與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1 500、1 800、2 250 g/hm2和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450、600、750 mL/hm2藥后18 d,相對防效分別為86.3%、66.7%、72.5%、78.4%、58.8%、60.8%、68.6%,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極顯著高于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2 250、1 800、1 500 g/hm2與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750、600、450 mL/hm2,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2 250 g/hm2與1 800 g/hm2、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 800 g/hm2與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750 mL/hm2、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750 mL/hm2與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1 500 g/hm2、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600 mL/hm2與450 mL/hm2之間差異不顯著,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2 250 g/hm2極顯著高于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1 500 g/hm2、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750、600、450 mL/hm2,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 800 g/hm2極顯著高于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600、450 mL/hm2,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極顯著高于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 450 mL/hm2。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預防赤霉病有一定效果,在赤霉病偏輕發生年份可以用2 250 g/hm2預防赤霉??;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預防赤霉病效果一般,不宜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麥赤霉??;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S4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093-02

小麥赤霉病是世界濕潤和半濕潤地區麥田廣泛發生的一種病害,也是中國小麥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淮河以南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發生最為嚴重。小麥發病后籽粒皺縮,一般可造成產量損失10%~30%,嚴重時達80%~90%,甚至顆粒無收。小麥赤霉病不僅造成產量嚴重損失,病菌在感病籽粒中還產生脫氧雪腐鏈菌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等多種真菌霉素,人、畜誤食病粒后會引起發熱、嘔吐、腹瀉等中毒反應,還有致癌、致畸和誘變的作用,嚴重的甚至死亡。因此,中國規定小麥及其產品中毒素含量不得超過1 mg/kg[1-2]。當前,中國小麥育種過程中由于赤霉病抗性和豐產性不能兼顧,生產中尚未育成推廣高抗病品種[3-5],防治小麥赤霉病主要措施是小麥揚花期進行藥劑噴霧處理。目前,中國登記用于小麥赤霉病防治的藥劑種類繁多,而致病菌(Fusa Hum graminearum Sehw.)對相關藥劑抗藥性的形成又為藥劑的選擇增加了不可預測性。因此,開展有關殺菌劑對赤霉病防治效果對指導赤霉病防治具有重要意義[6]。過去,南充(含閬中)小麥赤霉病防治藥劑主要是多菌靈和甲基硫菌靈。為探明戊唑·福美雙和戊唑·咪鮮胺與甲基硫菌靈相比是否存在優勢,特開展30%戊唑·福美雙(普瑞特)可濕性粉劑和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對作物的安全性試驗。筆者于2015年按照省植保站安排,在閬中市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F將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閬中市思依鎮小埡子社區某農戶責任田,土質為紫色土,肥力中等偏上,前作為玉米,小麥為套作,帶寬為雙100 cm,16.5 cm×23 cm砍溝點播。

1.2 供試作物與防治對象

供試作物:小麥,品種為白粒6號,均為農戶自留種。防治對象為赤霉病。

1.3 供試藥劑

30%戊唑·福美雙(普瑞特)可濕性粉劑、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江蘇克勝集團),對照藥劑為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省江陰市福達農化有限公司)。

1.4 試驗設計

試驗設8個處理,分別為30%戊唑·福美雙(普瑞特)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處理1),1 800 g/hm2(處理2),2 250 g/hm2(處理3);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450 mL/hm2(處理4)、600 mL/hm2(處理5)、750 mL/hm2(處理6);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處理7);以清水作對照(CK)。4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50 m2。

1.5 試驗實施

試驗于2015年3月31日在上述試驗地進行第1次施藥,施藥當晚、4月1日晚、4月2日、4月3日晚均降了零星小雨,4月4—9日連續大幅度降溫,平均溫度11.64~23.70 ℃,最低溫度10.4~18.7 ℃,4—7日連續降雨,有利于赤霉病侵染,故4月10日進行第2次施藥,10日晚降零星小雨。

1.6 氣象情況

試驗期間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氣象資料見表1。

1.7 調查內容及方法

4月28日,赤霉病已成定數時,在試驗各小區隨機選有代表性的5點取樣調查,每點調查200穗,按以下方法分級記載發病情況。計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數,從而計算出整個試驗的平均病情指數和平均防效。

赤霉病調查分級標準:0級為無??;1級為發病部分占全穗的1/4以下;3級為發病部分占全穗的1/4~1/2;5級為發病部分占全穗的1/2~3/4;7級為發病部分占全穗的3/4以上。

1.8 數據統計與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采取常規統計、平均數、標準差、概率計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按馬育華編著的《試驗統計》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小麥的安全性

30%戊唑·福美雙(普瑞特)可濕性粉劑、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以及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對照藥劑)均對小麥生長安全,不影響小麥抽穗揚花和和灌漿結實。

2.2 防效

由表2可知,各處理預防赤霉病的效果依次為處理7>處理3>處理2>處理6>處理1>處理5>處理4。其中,處理7防效最好,其病穗率、病情指數和防效分別為1.8%、0.7、86.3%,較處理3、2、6、1、5、4的病穗率、病指分別低1.0~3.8個百分點、0.4~1.4,而防效高7.9~27.5個百分點,較CK的病穗率、病指分別低9.4個百分點和4.4;其次是處理3,其病穗率和病指較處理2、6、1、5、4分別低0.7~2.8個百分點和0.3~1.0,而防效高5.9~19.6個百分點,較CK的病穗率、病指分別低8.4個百分點和4.0。30%戊唑·福美雙(普瑞特)可濕性粉劑和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有隨著劑量增加呈逐漸升高趨勢。

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結果表明,處理7防治效果顯著高于處理3、極顯著高于處理2、6、1、5、4;處理3與處理2、處理2與處理6、處理6與處理1、處理5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3極顯著高于處理6、1、5、4;處理2極顯著高于處理5、4;處理 1極顯著高于處理4。

3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用30%戊唑·福美雙(普瑞特)可濕性粉劑預防赤霉病有一定效果,在赤霉病偏輕發生年份可以推廣應用;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預防赤霉病效果一般,不宜推廣應用;在赤霉病偏重發生年份最好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預防,有利于保證防治效果。但本研究僅1年試驗,加之2次施藥晚上都下了零星小雨,影響防效,以及第1次施藥后遭遇連續降雨降溫,對防治效果亦有影響。因此,2種藥劑預防赤霉病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第三版,上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319-322.

[2] 邱強.作物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彩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0-13.

[3] 李強,王保通,吳興元,等.陜西省新育成品種(系)對小麥赤霉病抗性的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4):712-715.

[4] 陸成彬,張伯橋,高德榮,等.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揚麥18的選育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0):146-148.

[5] 程順和,張勇,張伯橋,等.小麥赤霉病育種2條技術路線的探討[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3,24(1):59-62.

[6] 楊宏福,姚克兵,繆康,等.江蘇省防控小麥赤霉病主要藥劑及其復配劑藥效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8):264-269.

猜你喜歡
乳劑赤霉病粉劑
3%甲氨基阿維菌素微乳劑注干劑配方研究
吉非替尼乳劑單次與多次給藥后在大鼠體內的藥動學研究
2019年紹虞稻區小麥赤霉病重發原因及防控對策
論小麥赤霉病發生危害形勢及防控對策
蝦青素干乳劑制備工藝研究
成功克隆小麥抗赤霉病關鍵基因
含壓裂液采出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劑篩選研究
春防大蒜病蟲害需對癥
粉劑農藥使用兩大誤區
西寧地區萵筍霜霉病防治藥劑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