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地區芡實大田淺水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2017-03-06 23:40羅兵孫惠娟孫海燕金偉祖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1期
關鍵詞:優質高產芡實栽培技術

羅兵 孫惠娟 孫海燕 金偉祖

摘要 實施芡實大田淺水優質高產栽培是太湖地區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留種等方面介紹了大田淺水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太湖地區的芡實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 芡實;大田淺水;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太湖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4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1-0058-02

芡實俗稱雞頭米,是大型一年生水生植物[1-2],營養成分豐富,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具有健脾、安神、益腎、固精、去濕、止瀉、止帶等功效[3-4],是藥、食兼用的綠色營養保健蔬菜,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被稱為“水中人參”,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長期以來一直處于熱銷之中,種植芡實經濟效益好,前景十分廣闊。

芡實是太湖地區“水八仙”之一,在太湖地區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形成了獨特的栽培方式。然而,傳統的深水栽培方式具有需要筑岸造塘、需水量大、勞動強度大、不能集約化大規模栽培等缺點,而實施芡實淺水栽培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以上缺點,還可以與油菜、小麥等旱生植物合理輪作換茬,避免芡實輪作障礙,芡實實施淺水栽培方式已越來越多。本文將近年來實施的芡實淺水栽培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太湖地區的芡實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1 品種選擇

芡實分無刺和有刺2種類型[1-5],無刺芡實俗稱蘇芡,人工栽培的主要是蘇芡。蘇芡主要有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早熟品種有紫花芡實、紅花芡、15-2黃籽薄殼蘇芡等品種,晚熟品種主要有白花芡實等。早熟品種播種育苗期一般為4月中旬,采收期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而晚熟品種播種育苗期一般為4月中下旬,采收期為9月上旬至10月下旬[5-6]。為了提早上市,提高產品價格,增加種植經濟效益,太湖地區芡實種植面積最多的為早熟品種。

2 播種育苗

芡實育苗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2種。為延長芡實生長期,增加光合作用,提升產量,太湖地區芡實栽培常采用育苗移栽法。要選擇朝陽、避風、灌排方便的地塊作為芡實育苗的場所。苗床要求平整,每667 m2大田需要苗床3 m2左右,苗床爛泥厚度為5 cm左右,水位維持在10 cm左右。播種前,一般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氣溫在10 ℃左右時將上一年留存的種子用清水洗干凈,選擇種子完整、色澤比較深的種粒放入盆中,加水將種子淹沒,然后將盆放在太陽下曬,日落時將其移進房屋進行保溫,每天重復,一直到種子萌發率達到30%~40%時,將種子播到苗床上,期間常換水,以防種子腐爛。播種時將種子均勻地播撒在苗床上,播種密度0.8~1.0 kg/m2,350~400粒/m2,播種后,要保持淺水,隨著苗的生長可適當加水。如果遇到低溫天氣,可在苗床上搭小拱棚蓋塑料薄膜,達到保溫效果。在播種后37 d左右,當幼苗有2~3片真葉時,進行分苗。分苗時要將根和泥土一起拔出,避免傷根。芡實苗要淺插入苗田里,株行距一般為40~50 cm×40~50 cm,一般寄苗田移苗3.5萬株/hm2左右。剛開始時,水位保持在10 cm左右,后期隨著苗的長大,水位可逐漸提高到20 cm以上,以促進芡實葉柄伸長生長。

3 定植

6月中旬,當芡實苗長到4~5張葉片、大葉直徑為25~30 cm時,進行定植。太湖地區一般在小麥或油菜后茬田進行栽培,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避免芡實輪作障礙。因此,定植前要將芡實田整理好,深翻土,將小麥根部或油菜根部埋入土壤里作為有機肥。除去雜草,而田埂雜草可以不必清除,可作為分隔帶。施足基肥,一般施用量15 t/hm2以上,水位保持在15 cm左右。起苗時同樣要避免傷根,要和泥土一起拔出。株距2.0~2.2 m,行距2.3~2.5 m,先挖一定大小的小坑,然后將芡實苗栽入坑中,用土將芡實苗固定。定植后10 d左右要復查,對死苗進行補栽。水位根據生長情況逐漸提高。

4 田間管理

4.1 水位管理

芡實田不能干水,要防止葉片擱淺,要經常觀察田間水位,如果水位低了要及時灌水。定植初期,水位一般保持在15 cm左右,定值成活后,水位可以逐漸加深至30~40 cm,保持一定深度的水位還有利于控制雜草的生長。等到了開花結果期,要將水位降低至30 cm。整個生育期都要控制好水位,保持水位平穩,要防止水位大起大落。

4.2 追肥

芡實栽培以施基肥為主,如果基肥足夠多或者土壤肥力高,一般不需要追肥。后期是否追肥,追肥數量多少,要根據芡實植株生長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芡實葉片大且厚,為深綠色,富有光澤,表明土壤中肥料充足,不需要追肥;而如果芡實葉片比較小且薄,顏色發黃,剛長的新葉呈皺褶狀,表明芡實植物缺肥,需要追肥。追肥一般于苗返青后和封行前進行,封行后要停止追肥。通常將肥料和泥土漚制成肥團,將這些肥團塞在未展開的新葉附近。肥團中各成分比例通常為腐熟糞肥25 kg、尿素8 kg、過磷酸鈣8 kg、氯化鉀6 kg、細土100 kg。在芡實開花結果期,可在晴天晚上噴灑2次0.2%磷酸二氫鉀和0.1%硼酸混合液,提高芡實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種植效益。

4.3 除草

由于實施芡實淺水栽培,水位較淺,在葉片封行前,雜草滋生快。因此,要根據雜草生長的實際情況,及時清除雜草,特別是稗草,以免影響芡實葉片的生長。一般定植后,10~15 d就要除雜草1次,可將雜草踩入泥土中作為綠肥。除草是要防止傷葉傷根,切不可施用除草劑,也不能使岸上施用的除草劑流入田里。拔草時不能將泥土掉在葉片上,以防影響植株生長。

5 病蟲害防治

5.1 葉斑病

葉斑病發病初期,芡實葉片邊緣有很多褐色的圓斑,這些圓斑容易腐爛穿孔,病情嚴重時,整張葉片都可能腐爛。該病多在7—9月發生。在發病初期10~15 d內,可在葉面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連續噴施2~3次。

5.2 炭疽病

炭疽病的病斑常見于葉面,呈橢圓形或圓形,病斑的邊緣顏色較深且向上凸起,中間部分顏色則較淡而稍向下凹陷。在花梗上的病斑則呈橢圓形或菱形,顏色較深,呈褐色,菌斑稍向下凹陷。該病在7—9月盛發??蛇B續2~3次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25%使百克9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1 500~2 000倍液,每7 d噴1次藥。

5.3 葉瘤病

葉瘤病在發病初期,葉面上的病斑呈淡綠色或黃色,發病后期病斑隆起腫大呈瘤狀。該病多發生在7—8月。發病初期10~15 d內,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氫鉀液進行葉面噴施,連續噴施2~3次,每隔7 d噴施1次。

5.4 食根金花蟲

食根金花蟲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幼蟲集中為害芡實根部,致芡實植株生長緩慢,花朵較小,芡實果生長緩慢,果個小,產量低。食根金花蟲蟲害嚴重時,植株根傷害大,芡實減產嚴重??山Y合小麥或油菜田輪作,降低蟲害發生,還可在田地耕地時,用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22.5~300 kg/hm2和細土750 kg/hm2攪拌混合,混勻后撒入田中,再進行耕耘。

5.5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危害主要是幼蟲蠶食芡實葉片和花蕾??蛇x用20%滅掃利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連續噴灑2~3次。

5.6 蓮溢管蚜

蓮溢管蚜主要是對芡實葉片、花柄進行危害,是芡實的主要蟲害之一??蛇x用如下方法進行噴霧防治: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 000~4 000倍液,連續噴灑2~3次,防效良好。

6 果實采收

太湖地區一般在8月中下旬開始采收,即定植后60~70 d,該時期新長的葉片生長緩慢,葉面明顯較小,一般不足1 m,第一批果實的果柄開始發軟,毛糙的果皮開始逐漸變得光滑,表明芡果已陸續成熟,可以開始分批采收,采收可以一直持續到10月中旬。目前,太湖地區主要用手工剝殼成鮮米,或加工成“凍鮮”進行銷售,經濟效益高。因此,一般按照如下標準采集果實:芡果表面顏色稍淡,用手摸會感覺有點毛糙,籽粒稍微隆起,用手按籽有聲響,這類果一般從開花到采摘20 d左右,采集的芡米比較嫩,口感很好。如果果實生長時間長了,一般都只能加工成“干芡米”或留種。采收過程中,一般第1次和第2次采收之間間隔6 d,第2、3、4次采收之間一般分別間隔5 d,以后隨著溫度提高,生長加快,一般每次采收間隔4 d,也可按照生產的實際情況,安排采收時期。太湖地區一般可采收10~12批,每株收獲15~17個果。

7 留種

芡實一般自行選留種,結合芡果采收進行選擇。在第3、4次采收時,選擇符合該栽培品種生物特征、果型大而充實、結果多的植株作為留種的母株。母株選擇好后,做好標記,在下一次采收時再采收,讓種子充分成熟。果實采收后,要及時剝開種皮,取出芡種,然后除去假種皮,選擇籽粒飽滿、顏色比較深的種子,將一些未成熟的、形狀不規則的和顆粒較小的種子去除。選留的種子用水淘洗干凈,裝入袋子里,然后埋入水底,或埋入水田淤泥下30 cm深處過冬,防止芡種受干或受凍,同時避免高溫,以防種子萌發。

8 參考文獻

[1] 李良俊,吳仰風,曹暗生,等.芡實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05(6):51-52.

[2] 陸志新,邱福興,楊才祥,等.芡實大田淺水栽芡實大田淺水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2(2):41-42.

[3] 郝金盈,高法敏.芡實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探討[J].特產研究,1990(2):31-33.

[4] 周明全,張杰.芡實高產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1994(2):58-59.

[5] 張翠勤,張翠云.芡實優質高產關鍵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3(18):25-26.

[6] 田曉明.芡實高產標準化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2(2):35-36.

猜你喜歡
優質高產芡實栽培技術
秋補食療話芡實
秋深進補前芡實先蹚路
芡實藥膳4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