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曲式及演奏分析

2017-03-07 12:27王晗
戲劇之家 2017年2期
關鍵詞:演奏分析曲式奏鳴曲

王晗

【摘 要】《“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早期音樂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巔峰之作,這首作品無論是從創作手法和形式,還是從作品內容與情感方面,都可以看出作曲家的創作不再受海頓、莫扎特的影響,逐步顯現出自己的風格,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本篇論文將從曲式和演奏分析兩個方面入手,對這首奏鳴曲的核心樂章第一樂章進行分析,使我們對這首作品的理解與演奏更加準確,同時也可以使我們深入感受貝多芬鋼琴音樂的魅力。

【關鍵詞】貝多芬;《“熱情”奏鳴曲》;曲式;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91-01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1827)是德國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與海頓、莫扎特一同被稱為“維也納三杰”。貝多芬的作品形式多樣、情感豐富,尤其是貫穿他整個創作生涯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展現了日耳曼民族的勇氣與理性,他推翻了古典奏鳴曲“快-慢-快”的創作形式,使奏鳴曲的創作更加自由?!丁盁崆椤弊帏Q曲》是貝多芬中期奏鳴曲創作中的杰作,在整個西方鋼琴音樂創作史上也有著較高地位。創作這首樂曲時,貝多芬受到當時德國“狂飆”時代的影響,從而確立了資產階級人生觀,這首作品也體現了極強的英雄主義思想。作為奏鳴曲的核心樂章,第一樂章是整首作品最為精華、最為豐富的一個樂章,也是研究這首作品的核心。

一、《“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曲式分析

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快板樂章,f小調,12/8拍。

(一)呈示部(1-65小節)。1-16小節為單一性開放式主部,開始由f小調分解和弦構成動機a,第8小節出現第二個動機b,顫音使動機b充滿不安感,表現出作曲家對光明的渴求。第10小節出現了如同命運之聲的動機c,堅定、不屈不撓的音樂感如同英雄品質的爆發。連接部由f小調轉入降A大調。35小節開始的副部主題嚴肅而深沉。結束部屬于織體性音型旋律,以收攏型旋律進入展開部。

(二)展開部(66-135小節)。展開部由呈示部材料發展而來,第79小節展開動機a,這一部分調性多變,猶如作曲家在困難中不斷探索。

(三)再現部(136-204小節)。主部(136-151小節)f小調,由四個樂句組成,三連音音型營造出一種不安的氣氛。相較于呈示部,再現部F大調的連接悲壯、嚴肅。這一部分充滿熱情,就像作曲家不斷膨脹的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四)尾聲(205-262小節)。205—210小節是動機a的展開,由f小調轉到降D大調,214小節展開的動機b,以激烈的十六分音符琶音使音樂情感得到升華,充滿激情。257-262小節旋律由高到低,力量由強漸弱,最后消失在主和弦的延長中。

二、《“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演奏分析

(一)分解和弦的演奏。貝多芬在其奏鳴曲的創作中,將分解和弦的音域增加到八度以上,這一點在《“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始部分(1-8小節)就得到了充分體現。演奏這種分解和弦時,要先明確手指的彈奏位置,手腕順著旋律方向按節奏移動,手指觸鍵與通常的觸鍵方式也有所不同,要多用指肚部分,有把握地輕輕彈奏。14-15小節是演奏速度較快的分解和弦樂句,練習時要從慢速練起,結合高抬指的變速練習,使手指獨立、有力,之后逐步提速,要注意手指貼鍵,身體要主動隨著手指的跑動進行移動。

(二)柱式和弦的演奏。這一樂章17-22小節的連接段落,連續的大和弦將這一樂章推向了高潮。演奏時要注意運用大臂及身體的力量帶動小臂,注意爆發力的運用,使聲音結實有力。練習時可將這些和弦分解成單音進行訓練,熟練控制音色之后再將它們整體彈奏,注意要達到整齊劃一的音響效果。

(三)同音反復的演奏。同音反復在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創作中極為常見,單音的同音反復一般以輪指的形式進行演奏,以達到極快的速度。在《“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中,這一演奏形式一般以三音一組的形式出現。在演奏過程中,一般使用“3-2-1”的指法彈奏,要注意避免節奏的不平均,同時保證音色及音量的平均。如樂曲24-34、92-98、134-150、162-174小節等。

(四)音色的控制。鋼琴演奏中,音色的處理一般根據手指觸鍵方式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演奏者應將對音色的想象力、控制力貫穿于音樂表現的始終,才能充分體現作品的特點。

《“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始終貫穿著三連音的節奏音型,在演奏時,指尖要始終保持緊張感。三連音中第一個音的演奏要突出,給聽眾一種緊張而緊湊的感覺。在第一樂章尾聲部分,有許多音量極為強烈的和弦音,演奏時,要用極其強的甚至瘋狂的力度去彈奏這些和弦。同時,尾聲處還有一些較為輕柔的段落,要注意手指力度的瞬間收斂,使強弱對比盡可能的鮮明。

三、總結

無論是從創作手法與形式,還是從作品的內容及情感表達方面,《“熱情”奏鳴曲》都可以看作是貝多芬鋼琴音樂創作的巔峰象征,作曲家本人的思想性及技術性在樂曲中得到了高度的統一,樂曲調性布局復雜、和聲語匯新穎、主題發展手法豐富、曲劇沖突強烈,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作者簡介:

王 晗(1992-),女,漢族,河南省鄧州市人,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級藝術碩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

猜你喜歡
演奏分析曲式奏鳴曲
手機上的奏鳴曲
變體曲式的“再變”及結構范疇的結合
春天的奏鳴曲
論并列曲式的審美特征
辨其體、感其韻、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樂作品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