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郎駙馬傳》校點失誤舉偶★

2017-03-08 12:52張社列潘可可
河北科技圖苑 2017年1期
關鍵詞:叢刊駙馬先鋒

張社列 潘可可

(1.河北大學社會科學處 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石郎駙馬傳》校點失誤舉偶★

張社列1潘可可2

(1.河北大學社會科學處 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石郎駙馬傳》是《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中的一篇,目前只有朱一玄校點本。朱校本因首次校點,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錯誤。文章對《石郎駙馬傳》校點本中存在的失校、校誤、誤校、脫字、訛字、標點錯誤、未識字處理不當等失誤50余處進行了分析和歸納,以期增強校點本的準確性和可讀性。

石郎駙馬傳;校點失誤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是明代中葉成化七年到十四年(1471-1478年)北京永順堂刊印的“說唱詞話”。這些詞話,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公私目錄也沒有著錄,因而不為世人所知。1967在上海市嘉定縣一古墓中發現,由上海博物館收藏。該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一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彈詞刻本;二是對研究中國古代通俗文學,尤其是明代后期的演義小說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三是具有很高的版畫史研究價值;四是具有很高的文字學價值,對于研究明代民間用字、漢字的簡寫情況,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1973年由上海博物館照原版樣式影印出版。2011年7月上海書店又出影印本。1997年8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南開大學朱一玄的校點本。

由于《叢刊》底本某些地方模糊不清,時有斷欄闕字現象,加之某些篇目字體受草書影響較大,極難識讀,因此校點難度頗大。朱校本對書中大量的難識字、方言詞語進行了辨認、解讀,最終完成了全書的校點工作,其開創之功不可抹滅。但不可否認,朱校本因屬首次校點,受當時的條件所限,難免存在著一些問題。歸納而言,主要的問題有三點。(1)文字處理不當。首先,混淆了通假字、古今字和錯別字的概念。校點說明稱“明顯的錯別字,原字不動,只在其后面加方括號,并注出正確的字”,并未提及通假字、古今字的處理方法;而在校點過程中,校點本將通假字改作了本字,將古字改作了今字,將錯別字改作了正字,并均加以說明,這是正確的作法。但這種作法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前提之上的,即校點者將通假字、古字當作“明顯的錯別字”來對待,這就混淆了通假字、古今字與錯別字的概念。盡管通假字、古今字這兩個概念有交叉之處,且區別起來較為困難,但統稱作錯別字,顯然是錯誤的。其次,對殘缺和看不清楚的字未能正確處理。校點說明稱“殘缺和看不清楚的字,用方框代替”。底本中的確有一些殘缺或模糊不清的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根據上下文或《叢刊》中的詞語用例進行補證的,惜校點者未能進行考證,而僅以方框代替,與闕字同樣對待,這屬于處理不當。第三,底本中有些字并非是殘缺或模糊不清的字,而是校點者未識之字,校點者未能依具通行的字書進行查尋或辨識,而僅象對待闕字一樣,代之以方框。這種處理方法,同樣不妥。(2)前后體例不一。校點本由于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且校對不精,因此有前后體例不一之弊。如同一個通假字,在某篇中改為本字,并加以說明,而在另一篇中則徑改而未加說明。比較有代表性的字是“艮”字,本通“銀”字,在《叢刊》的前半部均進行了回改,并加以說明,而在后半部中則徑改而不加說明。在標點符號的使用上,也存在著前后體例不一的情況。(3)存在著眾多的失校、誤校、校誤、脫字、衍字、訛字、標點失誤等錯誤。因此,筆者不揣淺陃,對照上海書店影印本,就《叢刊》的《石郎駙馬傳》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歸納,以期增強校點本的準確性和可讀性。文中所稱影印本是指上海書店本,校點本是指朱一玄先生校點本。所注頁碼,亦為校點本之頁碼?,F對《石郎駙馬》校點本的校點失誤進行歸納總結。

1 失校

所謂失校,是指底本存在著錯誤,而校點本沒有指明,并進行更正和加注。具體講,又分為三種情況,即當校未校,徑改而未注,當注未注。下面分述之:

1.1 當校未校

當校未校,是指某些地方底本存在錯誤,校點本不察,既未指明,亦未更正。例如:

(1)頭帶鳳凰冠一頂,腰間系了藕絲裙。(P69)句中“帶”字本通“戴”字。按照??睂W的一般通例,通假字不需改作本字。然而依《叢刊》的校點體例則要改作本字,故校點本當改作“頭帶[戴]鳳凰冠一頂”。

(2)腳下繡鞋長三寸,坐似桃源洞里人。(P69)句中“坐”字于義不通,本為“賽”字之訛?!秴部分小堕_宗義富貴孝義傳》篇“君王一見真難比,賽過桃源洞里人”,正作“賽”字。校點本當改作“坐[賽]似桃源洞里人”。

(3)虎口倫牙檢見血,做了開方占土人。(P71)句中“倫”字本“掄”字之訛?!皰嘌馈?,意指掄東西打牙、敲牙。故校點本當改作“虎口倫[掄]牙檢見血”。

(4)月請俸錢三十貫,俸祿何曾少半文。(P71)月俸“三十貫”,對于邊關主帥而言似乎是太少了。按,句中“十”字本“千”字之訛,下文有“月請俸錢三千貫,祿□何曾少半文”(P85),月俸正是三千貫。校點本當改作“月請俸錢三十[千]貫”。

(5)勸散一雙人兩個,國姑前說事何因。(P71)句中“何”字本“和”字音同而訛,校點本當改作“國姑前說事何[和]因”?!秴部分小笆潞鸵颉狈?4見,屬常用習語,如《花關索認父傳》“酒至三杯方五味,張飛便說事和因”(P22)、《花關索下西川傳》“七夜筵席由[猶]未了,廳前商議事和因”(P43),可比證。

(6)不說知時由[猶]閑事,說起恓[悽]惶痛殺人。(P72)句中“知”字本通“之”字,校點本當改作“不說知[之]時由[猶]閑事”,正如下文“這石郎駙馬,自從得了家書知[之]后”(P80)一樣。

(7)真武麼旗朝紫薇,移星照見紫微星。(P73)句中“麼”字本“磨”字之訛?!澳ァ弊譃榛蝿?、搖動之義?!秴部分小痘P索下西川傳》“曹操忙把紅旗磨,上下遼王都用心”、“五方旗,齊磨動,猶如閃電”,可證。再如《水滸傳》:“當時將臺上早把青旗磨動,楊志拍馬望南邊去?!薄墩f唐》:“眾將進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膽驚心?!苯宰鳌澳ァ弊?。故校點本當改作“真武麼[磨]旗朝北斗”。句中前“紫薇”二字為“北斗”之訛。影印本正作“北斗”二字?!罢嫖洹?,又稱玄武,即北方七宿。此處將“真武”擬人化了。

(8)莫是五更做一夜,一夜那來做一更。(P73)句中意為“愁人顯夜長”,故“那”字用如“挪”?!稘h語大字典》:“那:移動,后作挪?!眲t那、挪為古今字。依校點通例,當改作“一夜那[挪]來做一更”。下文“莫是五夜做一夜,一夜那來做一更”(P79),誤同。

(9)皇后此時親聽得,中了機謀八九分。(P73)句中“機”字本通“計”字,校點本當改作“中了機[計]謀八九分”。下文“皇后見說心歡喜,中我機謀八九分”(P73)、“駙馬見說言道好,中我機謀八九分”(P82)、“我奏李王唐帝主,中了機謀八九分”(P83),誤同。

(10)莫把大行西下路,由他外國過來侵。(P77)句中“大”字本“太”字的古字。校點本當改作“莫把大[太]行西下路”。

(11)莫把太山西下路,由他外國過來侵。(P79)句中“山”字本“行”字之訛,見上例。校點本當改作“莫把太山[行]西下路”。

(12)石郎駙馬心焦燥[躁],通身變了面皮紅。(P79)“通紅變了面皮門”是習慣用法,書中凡12見,唯此處不同。故句中“身”字本“紅”字之訛,“紅”字本“門”字之訛,校點本當改作“通身[紅]變了面皮紅[門]”。

(13)這石郎駙馬,自從得了家書知[之]后,便與諸多頭目官員良將商議之時……(P80)《叢刊》體例,凡說白開始之處均加“【說】”字作標識。此處為說白開始之處,故其前當有“【說】”字,底本脫。校點本不察,失校。

(14)休唱石郎聲怨氣,且唱天宮玉帝身。(P80)句中“聲”字本“生”字音同而訛,校點本當改作“休唱石郎聲[生]怨氣”。

(15)凡間世上都尋過,善惡不見半毫分。(P81)句中“見”字本“差”字之訛,下文“天地不錯半毫分”,意與此同。校點本當改作“善惡不見[差]半毫分”。

(16)披了鎖子黃金甲,腰帶紅綿九股繩。(P81)句中“綿”字本“錦”字之訛。紅錦索,《水滸傳》、《說唐三傳》中多見。前文亦作“錦”字。校點本當改作“腰帶紅綿[錦]九股繩”。下文“石郎一時心中怒,取出紅綿九股繩”(P85),誤同。

(17)天子見奏,或[忽]然失驚,續忙聚集文武兩班。(P84)句中“續”字本“急”字之聲訛,當是受方音影響而訛。校點本當改作“續[急]忙聚集文武兩班”。

(18)不怕三關石駙馬,生拿活現到朝門。(P84)句中“現”字本“獻”字之訛,校點本當改作“生拿活現[獻]到朝門”。

(19)黃泉路上添一鬼,陰司便把簿來倫。(P86)句中“倫”字本“論”字之訛,校點本當改作“陰司便把簿來倫[論]”。

(20)君王赦道交天赦,詔赦天下萬民安。(P87)句中“交”字本通“教”字,今作“叫”字。校點本當改作“君王赦道交[叫]天赦”。

1.2 徑改而未注

徑改而未注,是指某些地方底本存在錯誤,校點本徑改,而不注明,于校點體例不合。例如:

(1)上著西川紅錦襖,鴛鴦錦繡鳳纏身。(P69)句中“鴛鴦”,影印本作“夗央”,本為“鴛鴦”之訛,校點本徑改而未注。

(2)大樹旁邊生小樹,小樹旁邊生叉[杈]枝。(P71)句中兩“旁”字,影印本作“傍”,本“旁”字的今字。今又統一寫作“旁”字。校點本徑改而未注。下句“叉[杈]枝旁邊生枝葉,枝枝葉葉有名人”(P71),誤同。

(3)茶湯已罷安排酒,管待公主國姑身。(P74)句中“已”字,影印本作“巳”,本為“已”字之訛,校點本徑改而未注,非。按,依據??睂W“顯著的版刻錯誤,根據上下文可以斷定是非者,如‘己’‘已’‘巳’的混同之類,不論有無版本依據,可以徑改而不出校記”的原則,這種情況可不加標注。但對于《叢刊》的校點,則不適用,因為其中的很多體例都與??睂W的通例不同,如通假字改為本字等等。換言之,《叢刊》有自己的校點體例。下文“五點中央戊己土,黃旗黃號領三軍”(P80)、“這公主去到朝陽殿內,拜王已罷,當時啟奏陛下”(P82)、“此時天子煩惱,悶悶不已”(P84),誤同。

(4)頭帶卷詹[檐]青氈帽,腰上大花一手巾。(P77)句中“卷”字,影印本作“倦”,本為“卷”字之訛,校點本徑改而未注。

(5)這三關石郎駙馬,差下先鋒小將,把住路道,或[忽]有小將,于一日把住,在于路邊,撞了推車二人。(P77)句中“鋒”字,影印本作“夆”,本通“鋒”字,校點本徑改而未注。下文“先鋒拿住推車客,要討買路寶和珍”(P78)、“先鋒便下忙相接,接領推車兩個人”(P78)、“左邊坐下柴總管,右邊坐著趙先鋒”(P78)、“便差先鋒趙總官,你今與我上東京。取得我妻出城外,加你先鋒元帥身。先鋒見說心歡喜,拜別駙馬便行程”(P82)、“來到東京城一座,先鋒便乃入城門”(P82)、“公主臺[抬]起頭來看,認得先鋒姓趙人”(P82)、“公主便乃將言問,便問先鋒一個人。便問丈夫石駙馬,先鋒來到有何因?先鋒抄手前來說,伏惟公主聽元[原]因”(P82)、“公主此時開言說,說與先鋒姓趙人”(P83)、“先鋒當時忙去接,慌忙接入觀中門”(P83)、“南門領兵桑丞相,北門卻是趙先鋒”(P83)等,誤同。

(6)五點中央戊己土,黃旗黃號領三軍。(P80)句中“土”字,影印本作“上”,本為“土”字之訛,校點本徑改而未注。

(7)這石郎駙馬,自從得了家書知[之]后,便與諸多頭目官員良將商議之時,名[各]將歡喜,便去教場整點軍馬,各各完聚。(P80)句中“商”字,影印本作“啇”,本為“商”字之訛,校點本徑改而未注。

1.3 當注未注

即底本原文有誤,但限于上下文線索有限,不知如何改正。對此校點本應該注明,然未能注明。例如:各人領兵一十萬,要打東京一座城。(P83)句中“一十”二字有誤。上文有“點起兒郎人五萬”(P80),是言石駙馬總共領兵五萬,此言東西南北一方即有十萬,顯誤。校點本當注明?;虍斪鳌案魅祟I兵一個萬”。

2 校誤

所謂校誤,指校點本以為錯誤,并進行了改正,但改正之處卻是錯誤的。例如:

(1)話分兩頭,怡[且]說一事。(P69)校點本以為“怡”字為“且”字之訛,非?!扳弊直尽扒 弊中谓?。正當作“怡[恰]說一事”。詳見“誤校、脫字及未識字處理不當”之(1)例。

(2)若不說與哥哥道,罵你俺[骯]攢[臟]潑賤人。(P71)句中“攢”字底本作“僣”字,本“儹”字之訛,校點字訛。校點本以為“俺儹”本“骯臟”二字之訛,非是?!鞍硟北尽半缗H”二字形訛?!半缗H”與“骯臟”義同,但讀音不同。

(3)可到[倒]妹子無道理,這個淹[骯]潛[臟]丑賤人。(P73)校點本以為“到”為“倒”字之訛,非?!暗健弊直尽澳汀弊种谓??!翱赡汀笔枪潭ㄔ~語,書中習見,意即“怎奈、可恨”。故校點本當作“可到[耐]妹子無道理”。另外,句中“淹潛”二字,非是“骯臟”二字之訛,而是“腌臜”二字形近而訛。

(4)可耐一人張國舊[舅],爭[睜]眉怒目好欺人。(P85)校點本以為“爭”為“睜”字之訛,非?!盃帯弊直尽蔼b”字之訛?!蔼b眉怒目”形容面目丑惡。

3 標點失誤

(1)說與皇后:“等待天明,便差宮娥,前去宣至仍省,便交[叫]送入冷宮,交[叫]他受其苦痛,只此與你作個報仇?!?P73)差人干某事,是兼語式結構,不當割裂開來。故句中“前去”當屬上讀,校點本屬下讀,非。

(2)天子將公主,拿在冷宮中,監禁一月有余,并不思想同胞親妹,怎受苦痛。(P74)句中“公主”之后不應有逗號?!疤熳訉⒐鳌笔蔷渲械闹髡Z加狀語,不當與謂語割裂開來。

(3)其時駙馬一見家書,悶悶不喜,巴至天明,說與諸多頭目上將,知其端的,便言……(P79)句中“上將”后不當點逗,“知其端的”是賓語的補語,不當與賓語割裂。簡單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與諸頭目詳知”。

4 訛字

(1)嫂嫂聽得姑姑說,姑姑說話不中聽。(P71)句中“嫂嫂”本“嫂子”字之訛,影印本作“嫂子”二字。下文“依了嫂嫂張皇后,把奴推在冷宮門”(P78),誤同。

(2)若不說與哥哥道,罵你俺[骯]攢[臟]潑賤人。(P71)句中“攢”本“僣”字之訛,影印本作“僣”字。而“僣”字正當作“儹”字。下文“我對君王說一句,說你俺[骯]攢[臟]潑賤人”(P71),誤同。

(3)不覺告言巳[已]罷,鼓打二更時分,君王、皇后回歸龍帳,直等天明,君王登殿。(P73)句中“等”字為“待”字之訛,影印本作“待”字。

(4)真武麼旗朝紫微,移星照見紫微星。(P73)句中前“紫薇”二字為“北斗”字之訛,影印本作“北斗”二字。

(5)只是癡心望大赦,巳[幾]時能句[夠]出牢門。(P74)句中“句”字為“勾”字之訛,本“購”字音同而致訛,影印本作“勾”字。

(6)煩惱牢中宮主女,不覺時光似箭行。(P74)句中“宮”字為“公”字音同而訛,影印本作“公”字。

(7)若還磋[差]了些幾個,世亂江山不太平。(P76)句中“幾”為“兒”字之訛,“些兒個”是俗語,書中凡8見。影印本正作“兒”字。

(8)便差排軍人兩個,三關去做下書人。(P76)句中“排”為“牌”字之訛,影印本作“牌”字。

(9)諸位朝官來坐定,都在三官大寨門。(P78)句中“三官”之“官”為“關”字之訛,影印本作“關”字。明代“三關”是指今河北境內沿內長城的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

(10)打人不雇[顧]老和少,殺人不管故和親。(P80)句中“和”字為“共”字之訛,影印本作“共”字。

(11)新壙舊塚都添土,家家錢紙掛墳塋。(P81)句中“壙”字為“墳”字之訛,影印本作“墳”字。

(12)打扮一場方了當,直奔朝陽寶殿門。(P82)句中“方”字為“才”字之訛,影印本作“才”字。

(13)駙馬見說心焦燥[躁],一棒鑼聲點起軍。(P83)句中“燥”字為“懆”字之訛,影印本作“懆”字。下文“李王天子心焦燥[躁],拍案高聲大怒嗔”(P84),誤同。

(14)不如使個牢龍[籠]計,活扣張家一個人。(P85)句中“扣”字于義不通,影印本作“捉”字,校點本字訛。

5 誤校、脫字及未識字處理不當

(1)誤校,即校點本以為錯誤者,原文實則不誤,而點校者進行標注并改正。例如:

話分兩頭,恰[且]說李天子。(P71)校點本以為“恰”字本“且”字之訛,誤校也。事實上,“恰”字不誤。恰,僅也,只也;亦即“且”也。下文“恰[且]說差人打聽,去者是誰”(P82),誤同。

(2)脫字:恰[且]說李天子,座[坐]在龍床,思想國妹入朝陽見皇后,未知二人相見如何。(P71)影印本“李”字后有“王”字,校點本脫。

(3)未識字處理不當:校點說明稱“殘缺和看不清楚的字,用方框代替”。其實,并不全是“殘缺和看不清楚的字”,有些是未識之字。對此,校點者應該進行考證并加以說明,然僅以“□”代替,屬處理不當。例如:(52)東趕日出扶桑國,西趕彌陀□國存。(P85)影印本作“仸”字,本“佛”之俗字。校點本不識,故闕。然此字已見于1993年版《漢語大字典》,校點者若稍加查檢,即可認知。

[1]許逸民.古籍整理釋例[M]北京:中華書局,2014:45.

[2]上海書店出版社編.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影印本)[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7.

[3]朱一玄校點.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1.

[4]許逸民.古籍整理釋例[M].北京:中華書局,2014.7.

[5]王海根編纂.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

[6]王會,武變瑛.標點符號用法有問必答[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2005:1.

[7]王學奇,王靜竹撰.宋金元明清曲辭通釋[Z].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1.

[8]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11.

[8]洪成玉,古今字字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7.

[9]李行健,現代漢語規范詞典[M].第三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5.

Some Failures in the Collation of The Story ofEmperor’s Son-in-Law Shi Jing-tang

Zhang She-lie Pan Ke-ke

The Story of Emperor’s Son-in-Law Shi Jingtang, as one of the novels in Collection of Prosimetric Chantefables of the Ming Chenghua Era, is collated only by Zhu Yixuan. Due to the firstly collating, there are inevitably mistakes in Zhu’s collation of the story. The article generalizes and summarizes over 50 failures in the collation, including loss of collation, collation failures, collation mistakes, missing characters, false characters, punctuation abuse, inappropriate proofreading of incomplete and unknown Chinese character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ccuracy and readability of the collated story.

The Story of Emperor’s Son-in-Law Shi Jing-tang; Failures in collation

本文系全國高校古委會河北省高校承擔項目《〈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整理與研究》(GJ2016001)項目及河北大學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明成化說唱詞叢刊〉校點本獻疑》(X2016046)項目的研究成果。

G256.3

A

10.13897/j.cnki.hbkjty.2017.0016

張社列(1966-),男,博士,河北大學社會科學處,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古典文獻學。

潘可可(1991-),女,河北大學管理學院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

2016-12-11 責任編輯:張靜茹)

猜你喜歡
叢刊駙馬先鋒
《長江叢刊》雜志征稿啟事
《長江叢刊》雜志征稿啟事
閱讀先鋒榜
閱讀先鋒榜
閱讀先鋒榜
巴金主編的刊物
閱讀先鋒榜
略談《古本戲曲叢刊》中的幾部碧蕖館舊藏傳奇
“駙馬”最初是指車夫
駙馬辛酸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