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西羅馬帝國之衰亡

2017-03-08 19:00柳雨
關鍵詞:吉本羅馬帝國基督教

柳雨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試論西羅馬帝國之衰亡

柳雨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西羅馬帝國以強權武力征戰四方,開疆拓土,建立強大帝國。但是西羅馬帝國自形成之初就不穩固。政治上雖然有集權統治,卻虛弱而又不穩定;文化方面,帝國并沒有完全繼承和發展希臘古典文化,也沒有形成自身成熟且堅固的文化系統。因此,當西羅馬帝國在受到外來蠻族沖擊時,龐大卻又虛弱的政治很快崩潰。然而西羅馬帝國并沒有就此衰亡,這是一個“孕育”新文化和社會轉型的歷史階段。最為典型的是西羅馬所誕生的基督教和羅馬法對中世紀乃至整個歐洲的影響。所以西羅馬帝國看似衰亡,實則是在“孕育”新文化且發生轉型。

西羅馬帝國;多神教;衰亡;愛德華·吉本

西羅馬帝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創造了人類文明的繁榮局面。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論述了三大古典文明,即印度文明,中國文明,還有希臘—西羅馬文明。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于1776年發表了《羅馬帝國衰亡史》,他因此而名揚天下,更是奠定了“西羅馬帝國衰亡”模式的基礎。西羅馬帝國本身及其歷史一直以來令眾多史學者心馳神往,而其帝國的衰亡與否,時至今日也難以蓋棺定論。

一、“西羅馬帝國衰亡”之論

歷史總是要與現實結合在一起的,正如《牛津歐洲史》的作者羅賓.W溫克所說“歷史不是一堆紀錄在案的數據,也不是一串被記載下來的事實的堆砌,它是一系列相互沖突的理論?!雹佼斎藗冃枰畷r,便要重新追溯歷史,找出現實問題意義之所在。而文藝復興時期正是人們的一個大思考的時代,這可謂是一個思想大迸發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人們史無前例地重新思考歷史,藝術、自然科學以及哲學等領域,且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文藝復興的大背景之下,西羅馬帝國衰亡與否被學者們正式作為一個歷史問題來研究。愛德華·吉本奠定了“西羅馬帝國衰亡論”的基礎,他早年苦學法語和拉丁語,立志為西羅馬帝國書寫鴻篇巨著,他博學多識,旁證博引,史料豐富,由此“西羅馬帝國衰亡論”持續長達兩百年之久,無可厚非。

然而,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將西羅馬帝國的衰亡基本歸因于:第一種是西羅馬作家信奉的自由喪失導致衰亡,即自由催生德行、專制帶來奴役,從而使得德行喪失、國家衰亡;第二種和第三種則主要來自當時盛行的啟蒙運動觀念,即理性與文明。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相信人類歷史是理性戰勝迷信,文明戰勝野蠻的雙重變奏。而吉本則反其道而用之,將基督教的勝利視為迷信戰勝理性;蠻族入侵則意味著野蠻戰勝文明?;浇毯托U族的勝利導致西羅馬帝國衰亡。②就筆者而言,將一個歷史事件進行這樣的概括和總結,顯得有些過于籠統與絕對,正如朱本源先生所提出的史學史觀點一樣,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一個歷史事件的產生可能由多種因素所促成,又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這樣的因素未必在當時就能促成歷史事件的發生,而西羅馬帝國的衰亡問題亦是如此。直到20世紀20年代吉本的觀點受到了挑戰,奧地利史學家道普什和比利時史學家亨利·皮朗提出了“西羅馬帝國延續”論:皮朗認為,在日耳曼人民族入侵之后,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希臘-羅馬文明并未發生改變,而是延續,直到后來的穆斯林統治。而皮朗的觀點對吉本理論形成挑戰。隨后,以林恩·懷特為首的一批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更是超越前人,“在20世紀60年代,絕對是從社會經濟史的角度,林恩·懷特成功地取代吉本的‘西羅馬帝國亡’范式,提出了‘西羅馬世界轉型’的新范式?!雹?/p>

實際上,西羅馬帝國并未衰亡,而是在衰亡的表象背后發生了轉型,這種轉型在其政治尚不健全(或者說其政治體制并沒有在帝國劇變的大背景下做出良好的調整)及文化尚不成熟的條件下所發生的。因此,筆者將西羅馬帝國的衰退歸因于政治軍事的不健全,以及文化的不成熟。但是西羅馬帝國衰退之后并未完全消亡,而是發生了轉型。

二、西羅馬帝國政治的虛弱

西羅馬帝國的版圖在圖拉真(Trajan,公元98~117年)時代達到極盛,帝國的邊界東起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南抵撒哈拉大沙漠,西及不列顛,北至萊茵河、多瑙河。西羅馬帝國已將它當時所接壤的鄰邊地區均置于其統治之下,邊界之外只有諸如日耳曼等幾個蠻族了。如此巨大的版圖也奠定了隨后基督教的用武之地的基礎。而此時西羅馬帝國早期的皇帝延續了共和國的元老院制度并加以擴充,增加了許多元老席位。帝國政府對各地的管理采取了行省制的辦法,并且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大其行省不斷增多。到屋大維時期,帝國有28個行省,以后通過新增和重劃,戴克里先時期,行省數達到99個之多。

如此巨大的版圖是帝國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征服的結果,而在帝國與其承接的是屋大維時期確立的元首政治。奧古斯都以“第一公民”自居,執政官的選舉仍舊定期舉行;保民官繼續進行他們的立法;參議員依然在元老院進行辯論。但后來奧古斯都自己立下皇帝實行最終決定權的先例,這樣的皇帝決定權與中國古代王朝的皇帝集權是無法相比的。首先,這樣的皇帝決定權并非十分可靠,它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基礎,這也意味著皇帝一旦失去軍事的控制權,便會岌岌可危;其次,皇帝將自己的權利極為謹慎地限制在共和制憲法的原則下,這是其由來已久的政治傳統所決定的,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暴動頻繁發生。相比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制度,這樣的元首制,尤其是在帝國后期顯得力不從心。直到公元3世紀,這是是西羅馬帝國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帝國的政治體制完成了從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轉型。雖然此時形成了權力不再隱蔽的君主制,君主相對集權,但是歷史并沒有給帝國太多時間去完善自己的制度,為時不久,蠻族開始崛起入侵,很快造成帝國政治的崩裂。而另一方面帝國也缺少穩健而又成熟的文化。

因此,西羅馬帝國的政治架構并不充實。帝國看似版圖遼闊,強權武力,但其實質上是虛弱的,尤其是在其晚期,帝國政治上的弊端日益凸顯,在匈人④與日耳曼民族的沖擊之下,脆弱虛弱的政治很快崩塌。而可能正由于如此虛空的政治架構才沒有產生堅固而又成熟的帝國文化。

三、西羅馬帝國后期多元但不成熟的文化

與早期的西羅馬帝國共和制相伴的是希臘哲學,諸如伊壁鳩魯學派、逍遙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斯多亞學派、柏拉圖學派、新柏拉圖學派等。表面上,講學之風在城市盛行,文化的繁榮帶來了帝國文化的昌盛,然而,實際上并非如此。

首先:雖然帝國早期的文化受到了希臘的影響,但希臘文化在西羅馬帝國并未像東方中國古代秦漢文化那樣得到真正的傳承和發展。西羅馬帝國崇尚武力,學派爭鳴的氛圍遠不如希臘,不但沒有繼承反而西羅馬人對希臘文化加以排斥“希臘是粗魯和邪惡的種族,相信我告訴你的話:希臘人每次帶給我們的新的一些知識都將使西羅馬腐化”⑤,這是西羅馬的風俗維護者加圖(M.P.Cato,公元前234~前149年)對其子所說的警醒之言,他對希臘文化深惡痛絕,曾經在會議中極力反對那些介紹希臘風俗的西羅馬人。這并非加圖的一家之言,醫學史研究證明,西羅馬人生活中一直沒有希臘醫生,至少到西塞羅時代。其次:西羅馬帝國早期的文化雖為多元,這樣的多元建立在多神教的基礎之上,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多元景象,但是并不成熟,更不穩固。西羅馬帝國建立以后,多神教一直為其傳統,多神教極力反對基督教,直到公元四世紀君士坦丁的皈依,才使得基督教成為西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甚至是唯一的宗教。多神教即為西羅馬的一種傳統宗教,這種多神的信仰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有所折中,但卻同時伴隨著人們情感上的真空,無法為世俗的人提供真正的心靈上的憧憬。所以,某種程度上講,很難用現代意義上的“宗教”來衡量當時的多神宗教。而這種多神教所建立的多元文明必然是不穩定的,也很容易受到沖擊和摧殘。

況且,沒有人會忘記西羅馬曾經是一個靠武力迅速擴張的帝國,斯塔夫理阿羅斯在《全球通史》中這樣寫到:

帝國的擴張也給文化帶來破壞性影響。原先,西羅馬人傳統的美德也就是貧窮、勤勉的農民所具有的美德,但是當大量財富開始源源涌入首都之時,有關節儉、禁欲和勤勞的古老說教很快被遺忘了……“西羅馬已成為了這樣一個城市,在那里情婦的價格高于耕地,一盆腌魚的價格高于耕地人?!雹?/p>

湯普遜曾強調指出:“西羅馬帝國是由各城市或各城邦有機地匯合而成的一個大聯合。各城市宛如人體里的細胞,是最小的,也是最有活力的有機體?!雹哌@是與當時的元老院及行省制度相匹配的。但是到帝國晚期,由于社會結構的變遷,其文化基礎也發生了瓦解。另外,西羅馬帝國四處征戰,以武力征服各方,而并未在后期注重文化的統一與發展,因此帝國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一個轉型的過程,尤其是基督教的合法化,并非是帝國文化繁榮的表現,而是君主的無賴之舉?;浇涛幕⒉慌c帝國政治相適應,反而是基督教應運而生,并且不斷發展與完善。一直到西羅馬帝國晚期,西羅馬帝國的皇帝們為了統一而采納基督教。但是,不論如何這都無法阻止帝國政治架構的衰落,但基督教與基督教文明卻由此興起。

由此可見,一方面西羅馬沒有完全繼承和發展希臘的文化,更未汲取其精華,西羅馬征服了希臘人,卻未完成真正的融合與轉變。有學者認為:在人們傳統思考中,古希臘與西羅馬有傳承和發展的地方。但其實這是神話式的虛構。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很難找出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共同之處⑧。另一方面,西羅馬以多神教為基礎的文化并不堅固,實則正在孕育后來居上“一神教”的基督教。因此,帝國既沒有吸收希臘文化要義,又未完全形成自己的文化。

四、西羅馬帝國衰而不亡

但是,由于帝國政治架構的崩潰與文化的虛弱,帝國果真衰亡了嗎?在筆者看來,并非如此,從以后對中世紀的影響來看,西羅馬帝國本身就是一個發展、孕育新文化和轉型的歷史階段。筆者傾向于“西羅馬帝國轉型”論,即西羅馬帝國衰而不亡。

首先,從政治上來看,西羅馬帝國并未形成成熟穩健的政治體制,沒有與龐大的帝國相適應有力制度維護其穩定與統一,而帝國的“滅亡”,正是政治架構上的崩潰,并非整體的消亡,而且其政治并非一無是處,西羅馬的集權統治與地方行政的劃分為日后中世紀的政治提供了范例和參考;更為重要的是政治上所產生的羅馬。自公元5世紀到公元10世紀的時間里,表面上看羅馬的權威似乎喪失了,但是實際上羅馬的作用并未消亡。在以往西羅馬帝國統治的核心地區,羅馬作為一種習慣仍被當地人民的遵守;蠻族人制定的法律都深受羅馬的影響;法律學習也以輔助的形式在中世紀的學校中延續。東哥特國王狄奧多里科頒布的《狄奧多里科告示》、勃艮第國王耿多伯德的《勃艮第羅馬》西哥特國王阿拉利克二世召集當時的羅馬學家編輯的《西哥特羅馬》等這些法律雖然較羅馬相對簡陋,但仍能看出其中的羅馬烙印。其中尤其是作為羅馬匯編的《西哥特羅馬》,在當時西哥特的統治領域內就被稱為“羅馬”。這部法典從法律淵源上看,基本上以公元5世紀末6世紀初西歐羅馬學者對西羅馬帝國法學知識的儲備為基礎,大體反映出羅馬復興前,西歐人所了解的最為完整的羅馬。

其次,文化上來看,早期繁榮發展的希臘哲學在帝國四方征戰的過程中發生瓦解,而帝國早期多神教的文化虛無且不穩固,而基督教正是從中產生,成為帝國文化的延續;但是,帝國的衰退與分裂僅由于政治與經濟的消退,隨后的基督教與基督文明應運而生,并且逐漸發展成熟。加之,雖然在西羅馬帝國初期基督教遭到極力的反對,因為基督教并不認可其它宗教的神靈,其教義也與多神教大相徑庭。然而,基督教徒并沒有遭受到西羅馬帝國頻繁或者說毀滅性的迫害。其中規模較大的是公元60年晚期尼祿的迫害,三世紀德西烏斯的迫害,以及戴克里先時代受到最大的迫害。而有學者指出,這樣恰如其縫的迫害剛好磨礪了基督教的精神,而又不至于將其摧毀。因此,在多神教的傳統中,基督教能夠產生以至于后來蓬勃發展有其特定的社會環境。因此也可以說,西羅馬文化是基督教產生的母體,西羅馬文化孕育基督教,而西羅馬正是一個“孕育”的時期,而非消亡。

五、總結

西方史學界關于西羅馬帝國滅亡與否的討論也從未間斷過。1917年,埃爾沃斯·亨廷頓在《經濟季刊》上發表“氣候變化和農業衰落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一文,主要認為氣候的的巨大改變徹底影響了羅馬農業的衰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鄧尼·弗蘭克則認為,西羅馬帝國在建立之后發生了巨大的民族融合,而曾經建立羅馬帝國的羅馬人讓位于外族由此產生了專制主義,加之東方宗教的傳播使拉丁古典文化衰落,帝國本族治理國家能力下降;羅斯托夫采夫在《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一書中認為是羅馬為消耗型帝國,其所產生的經濟危機導致了西羅馬的滅亡;諾曼·H·拜恩斯則進行了東西羅馬帝國的比較,認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于文化的中斷??偟膩碚f,西羅馬的滅亡可概括為蠻族的入侵、精神文明的喪失以及經濟的危機。⑨盡管如此,如果我們加以橫向比較,即將之與東方中國古代封建帝國相比較,歷代王權無不經歷著與西羅馬帝國類似的危機,但從未因為某一單個因素而走上滅亡,更沒有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所以,歸根結底,西羅馬帝國并未建立強大的中央專制集權,加之其并未“成熟”的文化,這些均無法維系龐大的帝國統治。而帝國本身可視為一個融合與轉型的歷史階段。

不論如何,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新史料的挖掘與嚴格的文本依據是史學研究必須所要具備的,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先進的史學理論。無疑,西羅馬帝國的衰亡與否不能一概而論,東部保留了西羅馬帝國的文化與制度,西部在蠻族入侵的歷史環境下發生了轉型。中世紀文明的興起與西羅馬帝國文明的保留是密不可分的,基督教文明是西羅馬帝國轉型最為明顯的一個標志。而整個中世紀實際上是希臘羅馬古典文明、日耳曼以及基督文明的融合。西羅馬帝國連續說與轉型論都是不同于吉本的中斷論,并且對主宰歷史研究的權威理論提出巨大的挑戰,這無疑是史學家們積極思考與探究的表現,也是史學發展與進步的表現。盡管西羅馬帝國連續說與轉型論倍受推崇與贊譽,并逐漸成為主流,但仍有眾多學者并不認可,因此,史學界關于西羅馬帝國衰亡研究的連續說與轉型論也褒貶不一。就此看來,歷史學術界并未對西羅馬帝國的興衰問題形成統一的陣營與論斷,這個問題的結論也有點顯得模棱兩可?;蛟S,在此并不一定要追根究底地去問西羅馬帝國到底衰亡了沒有,而是應該更深刻的去探討歷史反思帶給我們的價值。正如一位史學家所說“歷史的價值就在于教會我們相互展開建設性的爭論”⑩。

注 釋:

① [美]羅賓.W溫克,L.P.汪德爾、吳舒屏、張良富譯:《牛津歐洲史》(第一卷),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第1頁。

② 吳于廑:《吉本的歷史批判與理性主義思潮———重讀〈羅馬帝國衰亡史〉第十五、十六章書后》,《社會科學戰線》1982年第1期。

③ 轉引W·波爾:《導論:帝國與蠻族融合》(W.Poh,l“Introduction:The Empi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Barbarians”),W·波爾編:《帝國內的王國》(W.Pohl,ed.,Kingdoms of the Empire),萊頓布里爾1997年版,第1-11頁。原引:李隆國,《從“西羅馬帝國衰亡”到“西羅馬世界轉型”——晚期西羅馬史研究范式的轉變》,世界歷史,2012年第三期。

④ “匈人”是否為中國古代史書中記載的“匈奴人”?如今,在整個史學界尚未蓋棺定論。詳情可參照劉衍鋼:古典學視野中的“匈”與“匈奴”,古代文明,2010年1月。

⑤ [意]阿爾圖羅·卡斯蒂廖尼著,程之范、甄橙譯:《醫學史》(上),譯林出版社,2013年,第190頁。

⑥ [美]斯塔夫理阿羅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上冊,第125頁。

⑦ [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商務印書館,1961,上冊,第54頁。

⑧ 漢密爾頓:《希臘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徐齊平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頁。

⑨ 施誠:20世紀西方學者關于西羅馬帝國滅亡原因的探討,光明日報,2000年6月16日。

⑩ [美]羅賓.W溫克,L.P.汪德爾、吳舒屏、張良富譯:《牛津歐洲史》(第一卷),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第5頁。

[1][美]羅賓.W溫克,L.P.汪德爾、吳舒屏、張良富,譯.牛津歐洲史(第一卷),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2]吳于廑.吉本的歷史批判與理性主義思潮——重讀《羅馬帝國衰亡史》第十五、十六章書后[J].社會科學戰線,1982,(1).

[3]李隆國.從“西羅馬帝國衰亡”到“西羅馬世界轉型”——晚期西羅馬史研究范式的轉變[J].世界歷史,2012,(3).

[4][意]阿爾圖羅·卡斯蒂廖尼.程之范、甄橙,譯.醫學史(上)[M].譯林出版社,2013.

[5][美]斯塔夫理阿羅斯.全球通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上).

[6][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M].商務印書館,1961,(上).

[7]漢密爾頓.希臘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M].徐齊平,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8]謝振玲.論古希臘文化對古西羅馬文化產生影響的原因[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

[9][英]吉本(Gibbon,E.).席代岳,譯.羅馬帝國衰亡史[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

猜你喜歡
吉本羅馬帝國基督教
拉丁語在東羅馬帝國消退緣于實際使用需求的減少
羅馬帝國時期埃及地方審判管轄淺析
他用23年發明了呼吸機ECMO,但沒用它賺一分錢
他用23年發明了呼吸機ECMO,但沒用它賺一分錢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明確路向,踐行基督教中國化——以福建基督教為例
時空大轉盤·羅馬帝國
《新羅馬帝國衰亡史》
“吝嗇”富豪撿破爛,立遺囑捐150萬英鎊給醫院
種類型的“基督教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