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集中化的影響

2017-03-09 17:15陳莉
商業經濟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集中化商貿流通業合理化

陳莉

內容摘要:貿易全球化使我國迅速加入到全球經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同時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使我國經濟的發展面臨著亟需轉型升級的困境。對于產業結構而言,第一、二、三產業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我國經濟全面均衡發展的重中之重。此外,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商貿流通業獲得了蓬勃發展的契機,并大大刺激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商貿流通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促使我國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化與集中化。為此,本文首先分析當前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當前我國產業結構情況,其次著重探討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集中化的影響,最后得出我國商貿流通業對產業升級具有積極意義的結論。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產業結構 合理化 集中化 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擴大海外市場,也對我國產業造成極大的沖擊,比如在高端產業上,我國無法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相比,而在如生產原料等低端產業上,我國也無法再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居同等地位。勞動分工和專業分工的不斷細化,推動著我國進入產業調整升級的階段。然而,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技術的充分運用,為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化調整帶來良好的契機,促使了商貿流通業迅速發展。因此,本文主要對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集中化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相關概念闡釋

(一)商貿流通業

傳統商業延伸帶來的跨地區、跨時空商品交換,促使流通業產生并發展起來。一般來說,流通指的是商品和服務以貨幣為媒介,通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這四流進行交換和交易的貿易活動,即這是一個批發商、零售商把商品從生產領域推向消費領域的流轉過程,最終實現了生產向消費轉換的終極目的。因此,商貿流通業囊括了商流、資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這四個方面所涉及的批發、零售、信息、倉儲、物流、保險和金融、餐飲等各行各業。本文從狹義方面研究分析的商貿流通業是指批發、零售、餐飲和物流四大商貿流通領域。

商貿流通業緊密聯結著社會生產與社會消費,是聯系城市與農村經濟的橋梁和紐帶,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是不斷促進需求和拉動消費的助推器。一方面,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以及高新科技的應用和迅速普及,顯著提升了商貿流通業的經濟地位,促使商貿流通業通過自身優勢簡化流通程序,降低流通成本,有效提高勞動和生產效率,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有效帶動現代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切實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另一方面,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有助于整合和協調上下游的產業鏈,減少業務溝通成本,更加緊密聯接消費需求和產品生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此外,商貿流通業為城鎮發展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城市發展,提升欠發達地區的綜合實力。

(二)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也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部門中各產業及其內部的構成方式。一般來說,產業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隨著分工越來越細,各個生產部門由于資源、發展傾向、增長速度以及就業人口等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發展時點對不同的產業有所側重,很難做到均衡發展。

在19世紀70年代,英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工業社會初期減少了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增加第二產業的比重。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的“后工業化”階段,英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所占比重超過了60%。此外,各個產業之間也有相應的產業結構變化,如工業內部可分為以輕工業為中心、以重化工業為中心、工業高加工度化三個發展階段。農業內部結構也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變化,呈現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各產業相應的下降或上升的結構變化趨勢。

我國根據三次產業分類法將產業結構劃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其中第一產業指的是農業,第二產業指的是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指的是流通業和服務業,其中流通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等內容。自然資源稟賦、需求結構、供給結構的變化、資本規模、國際貿易、知識與技術創新、制度安排、人口規模與結構等因素都會影響產業結構的變動,其中需求結構變化對其影響最直接。

當前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及產業結構的現狀

(一)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

商貿流通業緊密聯結著生產與消費,密切聯系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之間經濟,集結、整合與聚變各種生產要素,可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斷促進需求和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我國商貿流通業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為城市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資源。據統計,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實際增長10.6%;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我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比2014年提高了11.7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7%。同時,2015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較2014年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3.24萬億元,較2014年增長3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消費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傮w來看,我國商貿流通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有著關鍵性作用。

其次,我國初步實現了商貿流通現代化,商品流通效率大大提高,流通成本進一步降低。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1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傳統的百貨商業業態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消費的需要,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以及消費者個性化和差異性服務的需求,促使超市、電視購物、網絡銷售、B2B、020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截至2014年底,全國批發和零售業產值占GDP總額比重為9.78%;我國批發零售貿易領域民營資本的投入不斷增加,超市、電器等連鎖經濟向農村市場發展。同時,2015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可達220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70%左右,而物流運行效率有所提升,201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從2010年的17.8%下降至16%左右。且2015年我國從事物流活動的企業法人單位數將超30萬家,吸納的從業人員總數超過3000萬人。

再次,我國現代商貿流通業仍在起步階段,面臨著諸多問題。一是我國流通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組織化程度低,流通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而分散的缺陷;且現代流通業發展嚴重滯后,物流基礎設施薄弱且缺乏合理規劃布局,城鄉及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發達,中部地區待發展,西部地區欠發展”。二是當前我國缺乏相關配套完善的法律法規,導致流通領域市場秩序不規范,發展混亂無序,競爭規則不完善。三是我國商貿流通業現代化水平低,很多流通企業缺乏創新和創意,經營模式創新明顯不足,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如有些生鮮物流鏈企業流通損耗率仍然很高,果蔬類的損耗率達到30%,導致消費者對于網上生鮮購物的滿意度不高。

(二)當前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人均占有資源率低,因此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長期以來以工業化為主的產業結構導致了資源消耗過度、生態環境難以承載問題的出現,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已經不符合后工業化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存在的問題主要為:

一是就業結構嚴重扭曲。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農村人口為6.74億人,占全國人口的50.32%;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大多數勞動力來自農村,因此第一產業占據的勞動力較大,然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我國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左右,勞動力比重卻仍然保持在50%以上,還未下降到20%以下,出現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由于國企改革以及產能過剩等原因,大量工人下崗,第二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普遍下降,因此我國就業結構比例失調。

二是第三產業比重過低,高增長新生行業沒有得到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發展水平較為低下,高技術產業自主開發能力弱,技術創新能力不夠,金融保險等新興第三產業發育不足,市場化程度低,不能帶動經濟持續增長,我國目前比較缺乏高增長性、帶動力強的支柱行業。此外,與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為7%相比,當前我國第三產業比重過低,一直以來處于3%-4%區間,甚至還比不上大部分第三產業比重為5%左右的發展中國家。

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效應分析

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上,通過資源條件協調產業間的素質、相對地位、關聯方式、數量與結構,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由上文可以得知,當前我國各產業發展結構不合理,本文將通過構建實證模型來分析我國商貿流通業與產業結構合理化之間的效應關系。

(一)商貿流通業對就業結構的影響

商貿流通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拓寬就業面,促進就業人數的不斷提高。這不僅可以解決城鎮就業問題,還可以吸引眾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促進農業勞動力自身就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本文為了系統研究商貿流通業對我國就業結構所產生的實際效應,通過構建實證檢驗的模型來進行分析,具體如下所示:

lnM=a1+a lnN+ε1

其中,M為該模型的因變量,表示的是流通業就業水平;N為該模型的自變量,表示的是流通業增長水平。并且,M、N的數值分別用流通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和流通業增加值來作為模型數值的參考??紤]到數據的可得性問題,文章分別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用于代表商貿流通業的情況,其中根據國家統計局在1994-2014年的數據樣本,進行回歸分析,得出回歸結果可知,調整后的R2=0.949,表明該模型的擬合效果較高,且模型回歸結果較好。同時,也表示了商貿流通業產值每提高1 個百分點,促使就業人數相應地增加0.39個百分點。

此外,當前商貿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還能夠通過聯結效應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間接性地促進產業就業需求的增加,形成間接性就業效應。因此,文章還通過投入產出法分別計算商貿流通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可以視為商貿流通業與某一產業的關聯系數)和間接就業需求量,實證分析商貿流通業產生的間接就業效應。完全消耗系數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F=(M-N)-1-M

其中,F表示的是完全消耗系數矩陣,M表示的是單位矩陣,N表示的是直接消耗系數矩陣。

間接就業需求量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Ci=Ei×Fi

其中,Ci表示的是商貿流通業對i行業所產生的間接就業需求量,Ei則表示的是i行業年末從業人數,Fi則指的是完全消耗系數。

按照三大產業的具體分類,總結分析出商貿流通業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除了商貿流通業以外)的間接就業效應,如表1所示。

表1的數據信息表明,商貿流通業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間接就業效應最為明顯,這表明了商貿流通業通過擴大產業的中間需求,擴大各個產業的就業能力,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

(二)商貿流通業對第二產業的影響

文章通過回歸模型研究分析商貿流通業與第二產業關系,其中定量分析模型如下所示:

lnQ=a1+a0lnTn+εn

lnQ=a1+ a0lnYn+εn

Q表示的是第二產業的經濟水平,進行數據分析時采用的是該產業的增加值;Tn表示的是我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經濟水平,用該行業相應的增加值來表示;Yn則表示的是我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的經濟水平,用該行業的增加值來表示。

文章選取國家統計局在1994-2014年的數據樣本,由于我國的商貿流通業涉及到的行業范圍較大,數量較多,需要進行逐次分析,最終得到結果如下所示:

lnQ=2.857+0.891 lnTn+εn

(3.88) (2.74)

lnQ=3.781+0.766 lnYn+εn

(2.90)(4.37)

通過回歸分析結果可知,調整后的R2=0.932,表明該模型的擬合效果較高,且模型回歸結果較好。同時,統計結果顯示ADF統計值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可以看出商貿流通業與我國的第二產業增長存在著良好的協整關系,積極拉動著我國第二產業的發展。

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產業結構集中化的效應分析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也在不斷加快城鎮化建設,努力縮小城鄉差距。第三產業是城市發展壯大的重要產業,為社會和人們提供生活工作的基礎便利,而商貿流通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以及人流等集中化整合區域經濟資源,有效提高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流通效率,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除商貿流通業之外的第三產業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和契機,最終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規?;{整轉型升級,實現區域產業結構的集中化和高度化。如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充分發揮出商貿流通業的集中規?;饔?,有效拉動義烏市購物、餐飲、住宿、交通運輸等行業發展,促進義烏市的經濟增長。為了能夠分析驗證商貿流通業是否對我國產業結構集中化產生積極的效應,文章通過計量模型和回歸分析深入探討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空間產業結構集中化的作用及意義。

為了能夠實證檢驗商貿流通業對整合產業資源及構建產業結構一體化的具體作用,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問題,文章的數據主要來自2004-2014年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的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臺和西藏自治區除外)的面板數據。

本文將商貿流通業分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兩大部門作為自變量,其中P表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產值結構(即增加值占GDP比重,下同);Q表示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的產值結構;對主要行業結構貢獻的計量模型如下:

At=a0+a1Pt+a2Qt+ut+εt

Bt=b0+b1Pt+b2Qt+ut+εt

Ct=c0+c1Pt+c2Qt+ut+εt

Dt=d0+d1Pt+d2Qt+ut+εt

Et=e0+e1Pt+e2Qt+ut+εt

A表示的是第一產業主要是農業的產值結構;B表示的是第二產業的產值結構;C表示的是第三產業中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的產值結構;D表示的是第三產業中金融服務業的產值結構;E表示的是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業的產值結構。P、Q設為自變量,A、B、C、D、E設為因變量。根據計量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 所示。

首先從調整后的R2值來看,所有模型的擬合度很高,具有較高的顯著性。其次,根據模型的回歸分析,商貿流通業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結構顯示出較為顯著的負影響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比重每增長1%,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比重將會分別顯著下降0.101%和0.091%;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的產值比重每增長1%,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比重將會分別顯著下降0.421%和0.231%。事實上,商貿流通業發展必然會導致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尤其是高技術產業以及高端服務業比重增加,那么相應地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將會有所減少,這樣的產業結構下降是合理的,將會促使農業和工業勞動力升級,提高高技術產業產值比重,促進經濟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有助于優化農業和工業的產業結構。

同時,可以看出商貿流通業對高技術產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結構體現出了較為顯著的積極效應。一方面,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產值比重每增長1%,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的產值比重將會相對應地分別增加0.032%、0.321%和0.078%;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的產值比重每增長1%,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的產值比重將會較為相對應地分別增加0.162%、0.457%和0.428%。數據表明商貿流通業能夠促進第三產業中主要行業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集中化和規?;l展。

結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內經濟轉型關鍵期的到來,我國面臨著調整產業結構的艱巨任務。綜上所述,發展商貿流通業將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一方面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有助于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推動農業和工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有效優化產業結構,形成我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另一方面,我國商貿流通業能夠合理配置區域經濟資源,調整供需市場,促進經濟一體化發展,有效提升整體產業規模,促進我國產業結構進一步集中化。

參考文獻:

1.王曉東,謝莉娟.論流通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增長——基于中部地區流通業對就業吸納的貢獻分析[J].財貿經濟,2010(2)

2.程國強.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07(4)

3.吳華安.城鄉商貿統籌與我國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的新思考——以重慶為例[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1(2)

4.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商貿流通服務業外溢影響力表現在有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經濟研究參考,2009(31)

5.宋則,常東亮,丁寧.流通業影響力與制造業結構調整[J].中國工業經濟,2010(8)

6.范秋霞.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空間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6)

猜你喜歡
集中化商貿流通業合理化
蒙住眼,因為剁手難——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財政分權
機械制造工藝的合理化機械設計
基于認知合理化的會計舞弊治理:研究基礎與框架策略
管理抉擇要問的三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