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制造業區域格局時空演化研究

2017-03-09 17:17文超
商業經濟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時空演變空間分布協調發展

文超 等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收集2003-2014年間我國制造業總產出的各項數據,在空間上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進行橫向對比考察,構建相對基尼系數衡量我國制造業區域格局的時空演變特征。研究發現過去十多年間我國各產業空間集聚程度整體呈下降趨勢,產業間因為資源依賴或技術擴散等因素出現明顯分化現象,各產業在空間分布上也呈現出東、中、西部的格局差異。

關鍵詞:制造業 區域格局 時空演變 空間分布 協調發展

引言

國外對于產業結構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基于不同國家的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不同,發達國家的產業發展路徑也很難被模仿與復制。國內對于我國產業結構的研究也比較普及,但是由于切入視角和研究方法不同也導致研究成果各有千秋。賀燦飛、謝秀珍(2006)根據1980-2003年間我國制造業數據,運用基尼系數、Morans I指數測量我國產業區位集聚情況,研究結論顯示我國制造業在區域分布上經歷了先分散后集聚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后期集聚效應更趨明顯,同時在各大區域內部其產業結構也呈多元化、均衡化的發展態勢。樊福卓(2007)根據我國1985-2004年29個省份的33個產業數據進行分析,構造地區專業化系數進行計量,結論顯示我國各產業區域專業化程度緩慢提升,同時發現在考察區域產業集聚時,若忽略各區域經濟體量差別,會高估我國區域專業化水平。

但在近年出口疲軟、內需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經濟狀態下,我國制造業分布的區域格局正悄然地發生著變化。本文擬根據《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2004-2015)》和《中國統計年鑒(2004-2015)》的產業數據,收集過去12年間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各產業總產值作為基礎數據,構建相對基尼系數來考察近年來我國各產業空間上的集聚程度和時間上的變化趨勢。

研究方法

(一)產業區位基尼系數

為了方便與國內外大多數分析結果進行比較,這里采用國際慣用的產業區位基尼系數作為衡量指標,將傳統基尼系數加以變化,運用于產業空間分布差異程度的計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xi代表某產業在區域i的總產值。G值越大,表明該產業越集聚。將其用于各產業間的橫向計量可反映我國各產業的空間集聚程度,用于各區域間的縱向計量也可反映各區域產業專業化差異程度。

(二)相對基尼系數

傳統產業區位基尼系數在考察各產業空間分布的時候無法剔除由于區域經濟體量差異而導致的區域產業構成的差異。因此將每個區域的各產業總量Zi引入到模型中,構建相對基尼系數如下:

G`的取值在1/n-1之間,其值越大表示產業空間集聚程度越高。由于在計量過程中考慮了區域經濟體量差異因素,使得相對基尼系數在具體比較區域間產業分布差異的時候更加客觀合理。

我國制造業產出增長與空間集聚的時間趨同現象

庇古曾主張國民經濟的均等化,并認為這樣是實現國民效用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礎。但區位理論則揭示產業結構和分布的相對集中更有利于產業規模效應的發揮,最終實現更大的產出。為了進一步研究我國制造業的空間分布與其產出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這里根據2003-2014年間我國31個省市28個產業總產值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在過去十二年間我國各制造業總產值增長率總體呈下降趨勢,究其原因是由于粗放的工業發展模式已經遇到資源、效率與污染等方面的瓶頸,亟需一場新型的工業革命對我國產業結構進行格局與分布的調整。同時我國產業區位基尼系數整體也呈下降趨勢,表明我國過去十多年間各產業呈協調發展態勢、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更趨均衡。

從圖1中還可以發現,過去十二年間我國制造業總產值增長率與產業區位基尼系數的走勢有相似之處。計算兩者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7616,說明產業空間集聚程度與制造業產值增長率呈正相關關系。換句話說,保持我國各產業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集聚布局,有助于我國產業的良性發展和產出的高速增長。

我國制造業區域格局的行業分化

雖然在過去十二年間,我國產業區位基尼系數整體呈下降態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產業都在空間分布上更加均衡。對比2004年和2014年我國各產業空間分布的差異性,這里運用相對基尼系數計算,以便剔除因省市經濟差距而產生的產業空間分布差異的因素。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2014年相對基尼系數最小的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其值變大為0.2221,后續依次是“食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等,可見近年來由于技術擴散和產業轉移等因素,使日常生活相關的制造業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基本可以實現自給自足。2014年相對基尼系數最大的為“化學纖維制造業”,其值為0.8119,后續排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煙草制品業”等,可見產業集聚現象對于資源的依賴日益嚴峻,同時由于近年來技術創新與技術擴散不斷發展,我國大部分地區已掌握基礎制造業的基本技術。

對比2004與2014年我國各產業相對基尼系數的差異可以發現,2014年相對基尼系數的均值為0.4895,略高于2004年的0.4872,意味著剔除掉省域經濟體量的差距后,我國產業空間布局更趨集聚,事實上這是有益于我國產業發展與產出增長的。同時也可發現不同產業在過去十多年間的空間集聚性的改變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產業空間布局明顯呈分散趨勢的行業主要有“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食品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表明這些行業已經基本突破了技術的瓶頸和區域的限制,實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生產與覆蓋;相比之下,產業空間布局明顯呈集聚趨勢的行業主要有“化學纖維制造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飲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表明我國的資源依賴型產業進一步聚集于資源豐盛地,并且這些行業內部的壟斷現象也日益突出。

我國制造業區域格局的空間分異

除了制造業的行業分化現象之外,我國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制造業的空間分異現象。根據2004年和2014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內產業的總產值計算出我國省域相對基尼系數,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2014年省域制造業結構相對基尼系數最小的省市為安徽,其值變小為0.2403,后續排列依次是山東、四川、河南、湖北等,可見中部地區產業結構更趨均衡,且過去十多年間我國區域產業結構變化并不明顯。2014年省域產業結構相對基尼系數最大的省市為西藏,其值增加到0.9143,后續排列依次是山西、青海、云南、海南等,可見產業結構不均衡的地區依舊不均衡,且有惡化趨勢,這將影響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劇貧困。在我國準備消除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背景下,只有加強對落后區域的產業扶持,使其產業更趨均衡才是發展區域經濟、幫助脫貧致富的具體措施和根本手段。

對比2004與2014年我國省域制造業結構相對基尼系數的差異,可以發現2014年相對基尼系數的均值為0.5093略高于2004年的0.5028,意味著剔除掉省域經濟體量的差距后,我國區域產業結構更趨集聚,根據前面分析的結論,這種集聚趨勢是有益于我國產業發展與產出增長的。同時我們也發現相對基尼系數的變異性逐漸增大,表明區域產業結構進一步分化,這也是我國區域經濟差距拉大的根源。

研究結論

從時間維度上考察,我國過去十二年間的制造業區位基尼系數整體呈下降趨勢,表明我國過去十多年間各產業呈協調發展態勢,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相對均衡。得益于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推動,近三年來稍有集聚趨向。

根據我國各產業總產值增長率與其基尼系數正向相關結論顯示,保持我國各產業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集聚布局,有助于我國產業的良性發展和產出的高速增長。

通過考察我國產業集聚過程中的行業分化現象,發現我國部分產業已基本突破了技術瓶頸和區域限制,實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生產與覆蓋,同時我國的資源依賴型產業進一步聚集于資源豐盛地,且這些產業內部的壟斷現象也日益突出。

從空間維度上考察,我國制造業空間布局呈現出東部相對集聚、中部相對均衡、西部高度集聚的格局。根據歷史經驗,區域產業結構的高度集聚會影響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加大經濟差距;區域產業結構過于平均也會導致由于缺乏支柱產業的帶動而缺乏動力,難以實現高速發展;只有區域產業結構相對集聚與專業化,才是最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局面。

參考文獻:

1.賀燦飛,潘峰華.產業地理集中、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測量與辨識[J].地理科學進展,2007,2

2.王業強,魏后凱.產業特征、空間競爭與制造業地理集中——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7,4

3.賀燦飛,謝秀珍.中國制造業地理集中與省區專業化[J].地理學報,2006,2

4.范劍勇.市場一體化、地區專業化與產業集聚趨勢——兼談對地區差距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04,6

5.張建華,程文.中國地區產業專業化演變的U型規律[J].中國社會科學,2012,1

6.樊福卓.地區專業化的度量[J].經濟研究,2007,9

猜你喜歡
時空演變空間分布協調發展
白龜山濕地重金屬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來源分析
山東省工業經濟增長的水資源效應及時空演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