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國花菇隨她“闖關東”

2017-03-09 09:06劉秀峰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雙鴨山闖關東花菇

劉秀峰

來自浙江的范松玲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卻20余年扎根黑土地,用勤勞的雙手奠定了自己在黑龍江的發展之路。更難想象的是這位“奇女子”在黑龍江成功培育出反季節的菌業之星——花菇,為當地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找到了突破口;為當地的失業礦工、貧困農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黑龍江青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松玲,向記者講述了她是如何帶著花菇“闖關東”。

浙江邂逅黑龍江

1994年,21歲的范松玲離開家鄉浙江慶元縣,來到黑龍江跟表哥學做蛋糕。幾年下來,她對黑土地上的風土人情、創業的機遇與艱辛有了初步認識,也為她埋下了“闖關東”情結的種子。

2009年,她回浙江老家過春節,在電視上看到黑龍江伊春市有人到浙江麗水考察花菇種植項目,希望引進品種開展反季節種植。這令她怦然心動——這不正是她中專所學、全家兩輩人最熟悉的技能嗎?那年春節一過,范松玲就帶上家里最好的花菇菌種,逆關外就業大軍南下之潮,出山海關奔向黑土地,在黑龍江伊春市嘉蔭縣青山鄉開始培育反季節花菇。

在范松玲的家鄉,花菇適宜生長的溫度在8-18攝氏度之間,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是花菇的培育期,在當地實為冬菇。慶元緊鄰福建,屬亞熱帶氣候,而嘉蔭青山鄉位于黑龍江,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兩地緯度相差22度,在青山鄉種花菇自然不能再選擇在冬天,前人沒有嘗試過,這也正是伊春市派人到浙江麗水考察的重要原因。

頭一年,范松玲出師不利,菌菇倒是繁育出來,但畸形孱弱,而且菇頂沒有裂花,算不上花菇。但范松玲并不氣餒,她反復試驗,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于培植成功。2012年,她去尚志縣做露天試種,2014年又到青岡縣幫助農戶制作菌棒,三個月做了47萬棒,反季節花菇種植取得重大突破。范松玲接著在祖國最北端的塔河縣和農戶們注冊成立了大興安嶺塔河花菇食用菌公司,并建立北極花菇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技術上實現了“南菇北移”。

但從種植規模上,她還只是小打小鬧,更談不上對黑土地的經濟振興。原因是她的資金跟不上,想尋找新基地并不容易。2014年機緣湊巧,黑龍江雙鴨山市工商局的李乃臣找上門來。這位負責招商引資的干部告訴范松玲,雙鴨山是黑龍江唯一兼有大煤田、大糧倉、大森林、大濕地、大農場的城市,現為國家資源轉型示范城市。李乃臣在2012年就看好了花菇種植項目。從省內買了500只菌棒,在雙鴨山西郊組織農戶種植,但種出來的花菇卻奇形怪狀,肉瘦體小。這回是專程來請她這位“專家”的,李乃臣真切地說:“雙鴨山有大片廢棄煤礦荒山,有轉崗礦工可加入密集型勞動,招商政策優厚,這條件你哪里找呀?!?/p>

2014年5月,在李乃臣盛情邀請下,范松玲來到祖國東北角的雙鴨山市,走進種菇園區。據悉,這里原已成立農民種菇合作社,還建起了幾座不錯的大棚。只是他們第一年的花菇種植未獲成功,所以雙鴨山市決心招商引資請能人,把花菇種植搞起來。范松玲下車伊始便認定了這塊風水寶地,不顧路途勞累,穿上工作服進大棚和菇農一道干起來。

她在雙鴨山落下腳,也沒忘了對塔河的承諾,只好在兩地之間來回跑:從雙鴨山坐一夜火車到哈爾濱,再坐一夜火車到塔河;回來也是坐兩夜火車。無論到哪里,她總是疲乏未解,就一頭扎進菇棚,查看嫩菇生長狀態,提醒應注意的細節。入夜,她顧不得睡覺,又鉆進菌種屋,和技術員一道盯著玻璃試管研究菌種……很快她在雙鴨山種出傘頂開裂白花、體壯肉肥的花菇。在一排排菇架前,菇農們高興地說,“范專家”的菌棒真是品種好。

浙江的花菇在黑龍江落地扎根,種植戶有了致富的新路子。范松玲的心和花菇同樣樂開了花。

花菇闖入舊礦山

范松玲來到雙鴨山3個月后,嶺東區迅速請范松玲指引,由區委書記帶隊組團赴慶元縣實地考察學習。嶺東區廢棄礦山在雙鴨山面積最大、轉型任務也最艱巨。小小花菇成為嶺東區騰挪轉換的希望火花。

從麗水歸來,嶺東區將李乃臣借調來協助范松玲工作,制定花菇種植規劃,籌建黑龍江青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范松玲在地下己采光煤炭的淺山,建起占地22萬平方米的種菇基地,建設了冷庫、倉庫、種棚、曬場、出菇棚屋、食用菌生產房屋,招聘了中、高級技術人才,搭起了一個大型花菇種植平臺。到2015年初,基地已經能夠全面開始花菇種植的實驗生產。下崗礦工轉型為菇工陸續上崗,第一批就解決207個崗位。

但好事多磨,突發的困難幾乎令范松玲放棄雙鴨山基地。

2015年春,種菇基地開打幾百米的深井鉆,本該鉆到原來礦井的廢巷,卻連一滴水珠也沒見到。這里的水電管線不是專業部門鋪建的,水管滴、漏、跑、冒,電壓不穩,還經常斷電,無法保障供水。沒有了水,菌棚、冷庫、菌種室全都無法工作。這個局面范松玲難以解決,她一度滋生撤走的念頭。但她又確實放不下:要是這樣,已看到希望的菇農、菇工怎么辦?他們致富的夢難道就輕易破碎了嗎?恰在這時,塔河那邊催她過去調研工作,范松玲不得不暫時離開雙鴨山。

正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年4月,范松玲聽到了一個天大的喜訊:新任的市委書記前來視察,并表示要對基地進行大力支持!

她急忙回雙鴨山基地,聽技術員說新書記上任第二天下午,看見路邊花菇的廣告牌就過來了。技術員說,書記查看了育種屋,表示種花菇項目短平快,是密集型勞動,能安排不少下崗礦工,是興農、惠礦、致富,一舉三得的好事情。他指示嶺東區對花菇項目進行大力支持,要把這個項目作為雙鴨山創新創業城市轉型的希望。范松玲在塔河期間,市委書記接連來了三次,組織召開花菇推進會議,表示要協助解決基地重大困難問題。范松玲倏然振奮,決心克服阻力,率領團隊繼續前進。在區里的支持下,范松玲不惜投入,十幾天工夫,水源的問題基本解決。

范松玲隨即騰出精力,把塔河一并打包,提出“科技先導、創新發展、質量至上、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物流+內銷+出口”的經營模式,建起種植大棚57棟,菌棚16棟,冷庫1200平方米?;ü缴a步入正軌,產業化藍圖逐漸展開。

“北甄”結識新境界

范松玲的花菇最先亮相于雙鴨山最大的比優特超市。原來擔心顧客不識貨,誰知一上架,購買的人絡繹不絕,青山食用菌花菇公司聲名鵲起。

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也曾來基地考察,并對范松玲說:“你這個浙江農女不簡單,據我了解,你是黑土地上第一個‘南菇北移的人。從大、小興安嶺,松嫩平原,一直到雙鴨山,你把花菇的香氣傳送到了遼闊的北國,為‘三農工作出了力,為礦山轉型做了貢獻,好,好,好!”

省委書記連說三個好,像是給范松玲加了三把力,使這個農家女向前沖得更有力量,也迎來了喜訊頻傳。先是“北甄”牌花菇商標被國家商標局批準,接著又獲得了出口權?;ü交瘜W分析鑒定書分析它含硒30%,是真正富硒花菇。許多產自南方的花菇,都還達不到這樣的標準,黑土地在花菇身上展現了它的肥沃與神奇。

一炮打響后,標識鐫有范松玲頭像的“北甄”花菇迅速出口到韓國、日本、俄羅斯,還有僑民把它帶到遙遠的非洲。2016年8月,范松玲開始實行“幫扶”銷售,銷售款如數返給菇農、菇工,鼓勵種植增收?;蒉r惠工的做法,讓基地產量不斷提升。

如今,雙鴨山比優特超市每天銷售“北甄”鮮菇達一千斤。范松玲在線上和天貓、京東、阿里巴巴洽談,線下和沃爾瑪聯手,銷售渠道通達全世界。根據規劃,2017年要達到年產食用菌一萬噸,產值1.5億元,創匯800萬美元,年利潤1700萬元,安置1500人就業,其中安排轉崗礦工400人。

2016年國慶節前夕,黑龍江省省長陸昊來到青山花菇基地參觀。陸昊就“南菇北移”創新思想強調:在創新驅動與優勢資源相結合,帶動就業推動煤城轉型發展上,范松玲和她的花菇,給人以深刻啟示。我們要把閑置的人力資源轉移到優勢產業領域。把擁有的煤炭、農業、林業、生態等優勢資源與新思想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相結合,帶動就業,推動煤城轉型發展。

雙鴨山市嶺東區花菇產業園已成為省市支持的吸納煤礦分流職工的產業項目,已安置轉崗礦工400多人。這個項目為煤礦枯竭城市職工轉崗提供了致富的新出路,為種菇農民增加了收入。

當初,誰能想到農家女范松玲和與她同樣嬌小的花菇,能從出生的南國北上數千里,慢慢生根發芽,在黑土地綻放出花樣的馥郁蓓蕾。我們也從范松玲的身上看到,黑土地是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地,東北振興始終是充滿希望的,腳下就有機會,不必北雁南飛。

猜你喜歡
雙鴨山闖關東花菇
不同干燥方式對花菇品質的影響
我與《闖關東》
——寫在《闖關東》再版之際
奮力描繪新時代雙鴨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冬季花菇的管理要點
闖關東精神的豐富內涵及價值支撐研究
“雙鴨山大學”火爆網絡
“闖關東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動力
雙鴨山市轉型時期土地可持續利用問題研究
花菇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