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克思主義創新思想對出版業的啟示

2017-03-09 15:35李笑雪
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 2016年21期
關鍵詞:創新思想出版業馬克思主義

李笑雪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3

摘 要 自黨的十八大作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部署以來,創新觀念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出版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適應時代需求、促進行業革新,成為理論研究焦點。本文著眼于《2015年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結合馬克思創立及中國共產黨人繼承發展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思想,淺析相關學說對中國出版業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創新思想 出版業

“創新”一詞,古已有之。早在《易傳》十翼之末《雜卦傳》中就有蘊含此意的“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之說。其作為固定詞組,典出《南史》“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此處可近似理解為制度創新。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將創新定義為“從外界引入或在內部產生某種新事物而造成的有益變化”。

創新理論的鼻祖是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于1912年英文版《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使用Innovation一詞,將創新詮釋為“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并歸納了創新的五種形式:研發新產品、采用新技術、開辟新市場、獲取原材料新來源,以及實現工業新組合。值得關注的是,熊彼特本人親承自己的創新理論源自馬克思的創新思想,且只涉及后者學術領域中的一小部分。

學界公認創新思想的最初闡發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這一論述間接點明創新是資本主義區別并優越于以往社會形態的根本特點。馬克思雖從未直接定義或解釋“創新”的概念與途徑,但縱觀其經典著作,圍繞或包含“創新”思想的闡述豐富多層。

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體系中,自勞動力作為商品出現,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就分化呈現兩重性——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與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實現剩余價值最大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實質追求。獲取剩余價值有兩種渠道,較為初級的是依賴于延長實際勞動時間或提高現實勞動強度而產生的絕對剩余價值,提升空間有限。而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獲得的相對剩余價值,通過科學技術的提高、自動化生產的運用、管理經營制度的變革等創新,無可限量。在馬克思《資本論》及其經濟學手稿中,隨處可見“發達的機器”“變革技術條件”“提高資本有機構成”這樣蘊含現代意義技術創新理念的表述,也不乏“協同完成”“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工場手工業向大工業轉變”的制度創新分析。馬克思通過剖析相對剩余價值的形成,闡明了協作、分工、機器運用等技術和制度因素的創新對于勞動生產,進而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除了對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思想大處著墨,馬克思理論創新和文化創新思想也清晰可考,在宏觀論述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關系時,強調保持文化的先進性,對經濟社會有指明發展方向、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反哺意義。在認識論哲學中,將理論與實踐對立統一,重視其指導作用,提出對原有理論揚棄繼承、結合實際總結發展、指導未來并經受實踐再次檢驗的理論發展軌跡。

馬克思的創新思想超越經濟領域,是關于社會發展的綜合學說體系。他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即創新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匯聚到社會生產力發展,引起生產關系和生活方式變革,進而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最終促進整個社會向前發展。貫穿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方方面面的創新,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在馬克思主義創新思想中國化的過程中凝結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如毛澤東批判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思想,其癥結就是缺乏創新意識;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并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理論前提煥發國家創造活力;江澤民在《論科學技術》中12次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處在變革與轉型期的中國,于黨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思想的歷史性超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更是將“堅持創新發展”作為“十三五”時期必須牢固樹立的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于實現“兩個百年目標”有重要實踐價值。

出版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數字化革命與碎片化浪潮的沖擊,面對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與軟實力全球化競爭格局的挑戰,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產品多元高效需求,創新是其大繁榮大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1月15日,中國出版協會在京主辦中國出版年會,會議發布《2015年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指出:“在新常態背景下,融合創新是2015年中國出版業發展的主旋律,中國出版業在融合中創新,在創新中融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理論創新方面

《報告》指出“全民閱讀走向制度化、經?;?。自2006年,響應建設學習型社會號召,開展“全民閱讀”,2015年是活動延續的第十年?!叭耖喿x”第二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正式列入“十三五”規劃建議,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多次倡導多讀書、讀好書,“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蔚成風氣。在立法工作方面,《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歷時兩年完成起草并廣泛征求意見,江蘇、湖北等地方性立法試點工作開展有序。同時,各地全民閱讀活動組織接續成立,400多個城市常設讀書節、讀書月并將其打造成為品牌活動和城市名片。理論先行,數管齊下,成效彰著,根據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8.1%,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8.6%,較之上年,分別提升0.2%、8%和1.9%。68.6%的成年國民期待舉辦閱讀活動,在農村居民中這一比例則高達72.3%。

2015年出版業的理論創新還表現在“文藝創作缺‘高峰,并不等于出版沒‘高峰”的觀念轉換。伴隨經濟社會健康高速發展,人民文化消費呈現能力增強、結構升級、方式多元、主體延伸的欣榮之勢,出版行業迎來新的春天,但近年來文藝創作顯現“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機械生產、抄襲剽竊、快餐消費等問題,間接制約了出版行業發展。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和創新思想的指導下,樹立需求導向和問題解決意識的出版業另辟蹊徑,馬列全集選集、辭海辭源和中國百科全書等整理出版計劃,無論水平還是規模都站在世界出版業的前列,成為中國出版業的當代“高峰”。

二、技術創新方面

《報告》指出“融合發展走向全面與縱深”,新技術孕育出版業的新業態。

其一,融合科技、媒體和通信形成的TMT產業大行其道,移動媒體成為重要媒介。在紙媒廣告整體下滑、電視廣告勉力維持的大背景下,手機廣告逆勢增長,并帶動掌上游戲、視頻的迅猛發展,根據《2014—2015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移動出版年度收入784.9億元,占數字出版總收入的25.66%。此外,數字化閱讀方式增長明顯,在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國民手機閱讀接觸率首次超過50%,日均手機閱讀時長首次超過半小時。但新型閱讀載體受眾非全齡化,且存在碎片化、通俗化和淺閱讀的不足,使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紙質閱讀,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閱讀方式形成趨勢。對此,出版業積極滿足閱讀方式多樣化、閱讀習慣個性化和閱讀終端多元化需求,以傳統紙媒為陣地,借助微博、微信和門戶主頁等豐富新型公眾平臺提供即時信息、提升自身影響力。

其二,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與“互聯網+”方式融合發展,催生了虛擬書店、網絡文學、在線視聽等新型經營方式。2015年3月《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7月,廣電總局公布第二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名單,政策指導加速推進出版業審視產業環境、充分資源整合。在實體書店紛紛加入網絡營銷、推行便捷優惠的同時,網絡書店同樣看中實體書店不可替代的體驗功能和復合價值,如中國網絡書店龍頭當當網,11月末宣布3年內開1000家線上線下同價的實體書店投資計劃,其中85%為縣城書店。網絡書店運營成本低、服務范圍廣、對于市場需求的靈敏度和配合度高,廉價高效;而實體書店在轉型中走出“夕陽產業”的陰霾,成為集閱讀研討、信息咨詢、娛樂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消費場所,綜合立體。兩種O2O模式各有千秋,互補所需。

其三,版權運營新模式開啟多種媒體聯動發展。傳統出版傳媒企業效仿互聯網巨頭,投資網絡文學與影視作品,向影視媒體方向延伸,如收獲4.85億票房的電影黑馬《左耳》就是由鳳凰傳媒旗下譯林影視投資拍攝?!皥D書與影視之間強烈的市場共謀性,刺激了出版產業與影視產業的融合。國內以圖書出版為主業的上市集團,除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外,均有涉足影視業務”。堅持融合發展戰略,把握文學版權優勢,合理版權運營,繼而掌握進入影視、游戲、動漫等多行業領域的有利先機,多元化發展是傳統出版業革新運營方式的新出路。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圖書主業繼續挺拔,電子圖書、網上營銷、手機閱讀及動漫產業多業態并舉的發展格局,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了出版業的后勁”。

三、制度創新方面

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創新合理規范、持續漸進的配套進行。其一,國家政策的頒布和監管機構的考核助力出版行業改革?!秷蟾妗分赋觥鞍焉鐣б娣旁谑孜?,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方式正在形成”。2015年9月,相關指導意見出臺,明確提出國有文化企業社會效益指標考核的權重不低于50%的剛性標準,并將指標量化為“政治導向、文化創作生產及服務、受眾反應、社會影響、內部制度和隊伍建設等五項具體指標”;對于經濟效益指標的設置提出以文化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為依據,反對唯收益論的物化指標。重視社會效益的落實需要有資本為前提保障,各出版企業在探索制定雙效合一評價考核制度的同時,強化資本經營的預算編制,促進資本的保值和增值,有效改善了文化企業對社會效益重視程度不夠、資本運行效率不高、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5年開展的出版物質量提升年活動中,圍繞少兒讀物、教輔讀物等重點門類開展多次出版物質量檢查,對于不合格書籍予以公示、責令收回,并給予相關出版單位行政處罰。引導出版業努力提升內容水平與編校質量,從以數量規模增長為主向以質量效益提高為主轉變。據統計,2015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營業收入歷史性突破兩萬億元,在整體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圖書品種增速不緩,保持質量提升、雙效俱佳。

其二,“出版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首先,在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進行新探索。例如,中南傳媒實施市場化的勞績分配機制,以效益決定分配,實行分類考核,加大分配向創意崗位、基層單位、一線員工的傾斜力度,探索形成了兼顧當期收益和中長期激勵、結合市場競爭力和人才吸引力的科學分配機制。還有部分出版集團試點職業經理人、企業首席執行官制度,成效可期。

在跨地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方面有新收獲。自2009年允許民營出版商與國有出版社進行資產合并重組的政策出臺,并購熱潮迭起,2015年,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并購上海99讀書人等多例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調動跨地域跨所有制資源要素的流通,將國有出版社的品牌效應、資源積累的優勢同民營圖書公司的市場敏感、靈活高效的特色融合,形成合力共贏。

其三,“出版企業資本運營日漸成熟”。首先,出版傳媒企業股權融資方面,國有出版企業中信出版集團成為新三板資本市場首家國有出版股,并致力于全面轉型為基于內容創意和傳播的內容互聯網公司。多家民營、網絡出版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交易系統掛牌,出版類上市公司總數上升至14家,其中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當日便以44.01%的漲幅達到新股上市漲幅上限漲停,出版股備受資本市場追捧。還有中文傳媒完成定向增發非公開發行股票、皖新傳媒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等成功運營的案例,此外,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出版集團也在積極籌備,出版類上市公司陣容擴大、資本增強指日可期。

其次,出版投資收益逐步顯現,“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手機游戲、文學 IP是出版集團、出版類上市公司的投資熱點,投資成效顯著。標志著我國出版業已經進入資本經營層次,能在市場上競爭發展”。出版類上市公司從投資者鮮有關注的普通股逐步蛻變為資本市場青睞有加的明星股,既收獲了公眾認知度和品牌價值,促進圖書產品銷售,也提升了公司市值,獲得實在收益,出版投資的拉動作用逐步凸顯。

四、文化創新方面

對內,繼續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為指導,弘揚民族意識品格,激發民族熱情活力,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對外,《報告》指出“出版由‘走出去到‘走進去”。2014年12月5日“絲路書香出版工程”正式獲中宣部批準立項,成為出版業唯一入選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項目,2015年重點開展的五大類八項,配合并服務于國家全局外交方針和“一帶一路”戰略,使中國出版大步邁出國門,以本土化與市場化運營模式和國際化傳播能力提升了中國價值的海外傳播。

其一,利用明斯克國際書展等國際平臺,通過積極參展、版權輸出、舉辦中國主賓國活動等方式,帶動中國圖書走向海外,營造中國出版良好氣象,進而描繪中國大國形象、講述中國盛世精彩、傳播中國正義聲音。成功案例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譯介為外文多語種出版,海外發行30多萬冊,創新紀錄。

其二,企業、資本、能力“走出去”是更深層次的“走出去”。鳳凰出版集團等多家出版業巨頭在國外設立獨資出版公司,零距離獲悉國外受眾需求,直渠道聯通國外出版企業,使得出版業務的海外開展更加便利,并為跨國并購重組鋪墊。還有多家企業在國外設立合資公司或同國外出版企業展開戰略合作,共享出版資源,暢通發行渠道,打造文化產品,協力探索市場,帶動國內國際出版發行業務的聯動。

更吸睛的是,對于國外出版公司的兼并重組。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收購澳大利亞新前沿出版社的海外并購試水探究,在行業內首開先河,是應對國際出版行業激烈競爭的搶占先機之舉,“只有把選題策劃、編輯制作、營銷發行等一系列環節移至海外,實現從出版內容到專業團隊再到整體機構的本土化,才能制作出符合國外讀者閱讀習慣、消費習慣,同時又有鮮明中國聲音的本土化表達”。

2015年,多家傳媒企業獲國際大獎,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入選世界出版企業50強前10,中國出版業呈現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的高速發展,國際地位顯著提升。10月15日,國際出版決策機構——國際出版商協會正式吸納中國為會員,標志著中國出版業發展獲得國際廣泛認同。

在當前碩果斐然的成績面前,還需清醒認識如體制機制問題沒有完全理順、人的能力尚未解放出來等難題和不足。

未來,把握主動,融合創新,繼續深化改革,是出版業謀求騰飛的不二法則。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多環節多渠道綜合創新,使出版業緊跟現代產業步伐;堅持協調發展理念,縱向上各環節互助暢通,橫向上各門類互補均衡,形成利益共同體;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節約能耗、降低污染的同時保護讀者健康和視力;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對內打通數字多媒體、社會力量與傳統出版業融合發展,對外緊跟“一帶一路”戰略,拓展發展空間;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推進復合出版工程,從創作者編寫者到出版者服務者再到閱讀者,共享技術成果和收益權利;堅持融合發展,塑造多業態主流媒體,打造世界一流出版集團,增強文化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深化創新思想、轉變發展理念,決戰“十三五”,可期早日建成出版強國的宏偉藍圖。

參考文獻:

[1] 成思危.論創新型國家的建設[J].中國軟科學,2009(12).

[2] 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商務印書館,2000.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創新思想出版業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以按需出版為抓手,推動出版業數字化轉型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在數學教學中理解和提升核心素養
全球化背景下小學教育的發展
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綜述
AR與VR技術在兒童出版業中的應用
對出版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