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發

2017-03-10 18:43羅穎
智富時代 2017年1期
關鍵詞:啟發移動互聯網高職院校

羅穎

【摘 要】隨著“互聯網+”這一指導思想的提出,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都在發生巨大的改變,對會計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構建高職院校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下重要課題。本文從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入手,對“互聯網+”形勢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啟發

一、背景

當前中央提出“互聯網+”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的提出給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正在悄無聲息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交易方式,并帶來了商業模式的變革。這一切都使得經濟模式正發生巨大的改變,為適應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當前人才市場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對于高校中具有良好就業前景的會計專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高職院校立足本校實際情況,分析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點和不足,面向市場大膽改革創新,重新定位辦學思路,構建適應新形勢下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現有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辦學思路不清晰,重理論輕實踐。

眾多高職院校開設了會計專業,但對會計人才模式的培養定位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教育,重視會計理論基礎知識,脫離實踐。會計是一門對實踐操作要求很高的學科,而部分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人員一旦待聘到用人單位后,上手較慢,用人單位需進一步培養,從某種程度上加大了用人成本,不符合市場需求。

(二)會計職業道德軟技能培養欠缺。

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會計專業,重視培養學生的會計理論知識,往往忽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另外團隊意識,吃苦耐勞、執行力、進取心等培養,這環節往往很薄弱,而上述軟技能恰好是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一名會計人才必不可少的必備素質。

(三)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模式陳舊。

有些高職院校仍沿用傳統的理論知識點教育的的課程體系,模仿本科院校課程設置導致覆蓋面廣而不專,沒有面向市場需求的相關技能培訓配套的課程設置。

另外,眾多高職院校教學模式落后,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模式落后主要體現在:一是會計教學計劃重視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成陪襯。高職院校是根據教育部規定的教學計劃的要求和課程體系設置安排會計理論知識教學,而與之相對應的會計實踐教學活動卻沒有得到安排,導致學生只關心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實際松祚操作能力比較弱,難以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二是在現行的會計實訓教學中往往只是籠統的教學生學會做賬,導致學生以為學會計就是做賬,對其他崗位不了解,比如成本會計崗位和往來會計崗位等。

(四)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經驗不足。

移動互聯網條件下教師容易忽視使用信息化工具提升自己水平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強化他們的理論和實際應用能力。所謂“雙師型”教師指的是在理論和實踐技能方面搜比較強的教師。而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于“雙師型”判斷標準都定只是取得了某種職業資格證書,但對實踐經驗的考核沒有一定的標準。

(五)實踐教學環境落后,影響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

當前眾多高職院校都配有會計模擬實訓室,但大多是單項技能實訓室,比如手工做賬實訓室等,缺乏與會計專業相關課程結合的綜合實訓。比如構建一個會計部門,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分崗位實訓。另外校外實訓基地的嚴重缺乏時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致使學生校內學的理論知識無法在實踐中鞏固消化,校外社會實踐往往成為一紙空文,學生實踐技能得不到提高。

三、“互聯網+”形勢下新型的會計人才模式構建

目前國內外對移動互聯網下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將互聯網應用體現在教學模式的細目中,還沒有更直接地、深入地對互聯網下的會計人才培養體系進行研究。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針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現有現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構建新型的會計人才模式。

(一)定位移動互聯網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我們要了解面向互聯網形勢下一些企業和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不同的會計崗位對職業資格的要求和崗位能力的要求進行調研,并且根據調研情況撰寫調研報告。同時邀請同行業的專家共同探討確定移動互聯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二)建立網絡化,數字化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在移動互聯下我們要積極建設網絡課程,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與職業要求相適應的信息技術素養,用數字化技術在網絡課程中設置多個功能模塊如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電子教案、教學內容、學習方法指導、案例庫、習題庫、作業布置與答疑、BBS 論壇、參考文獻及相關網站等,同時在網站中相應的增添一些不同形式的實習活動模塊,使學生在理論課學習的同時參加一些相應的實習活動,鞏固所學到的理論知識。

(三)加強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建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會計實踐課程體系。

傳統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教”為主,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當下移動互聯網條件下各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的興起都對傳統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沖擊。移動互聯網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學生能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因此在實踐課程設置上,要設計一些學習趣味性強,自主學習性強實踐課程,如納稅模擬場景實訓,股票交易模擬平臺等以就業為導向的,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實踐課程,使學生能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真正做到以“教”為本轉化為“學”為本。

(四)建立多元化混合式的教學模式。

移動互聯網下學習平臺學習工具更多樣化,學習方法更具有靈活性,因此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要隨之變化,一是將教學技術(如錄像、網絡教學等)與面授教學或培訓相結合;二是混合或結合若干網絡技術(虛擬教室、協同學習、自定步調學習等)完成學習任務。三是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翻轉課堂、MOOC等,普及在線教育的學習方法。將適合做成MOOC 的就做成MOOC上線,適合在線教育的就讓學生在線學習等等。

(五)建立“產教結合”的校企合作的模式。

采用多種機制,將教學與市場結合起來,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采取內引外聯的方式,對于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多吸引行業企業參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一方面和企業合作成立訂單班,面向企業輸送人才,或者讓企業參與校企業合作教材的編制,可以讓學生進行真崗實操的訓練,另一方面向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聘請財務總監、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擔任客座教授,讓他們參與到教學中來,既可以擔任一些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又可以對一些實踐經驗不足的老師進行培訓,建立一個具有學生訓練、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等多種功能的會計實訓基地,要把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價值鏈有機統一起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經濟發展全球化成為了一種趨勢,對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已經刻不容緩。那么該如何讓網絡時代與專業人才培養對接是一個非常繁雜的工作,這不僅需要學校與教師的雙重引導,同時也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銳.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剖析[J].科技廣場,2012,(2):210-213.

[2]周成彧.基于工作崗位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1, 13(12):22-23.

[3]王靜:淺談會計教育中的教學改革創新[J],天津濱海高職教育,2007(5).

猜你喜歡
啟發移動互聯網高職院校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